曹佩佩
(深圳市龍崗區吉華街道快樂幼兒園 廣東·深圳 518112)
高質量學前教育是我國現代社會學前教育發展改革方面重點關注的問題,在學前教育高質量發展方面,各地區都做出了相應的探索。為全面推進學前教育高質量發展、內涵式發展,辦好人民滿意的幼兒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支撐。在此背景下,結合高質量學前教育發展理念的要求,幼兒教育改革方面,要注意選取合適的切入點促進幼兒教育質量的提升,為幼兒創造良好的受教育條件,從而逐步促進我國學前教育事業穩定、高效化的發展。
高質量學前教育發展是幼兒教育的主要發展方向,也是現代社會對幼兒教育改革的重要追求。從學前教育高質量發展的角度對幼兒主體性教育的內涵進行解析,能看出幼兒主體性教育就是在幼兒教育實踐中,能從現代社會發展的視角,從滿足現代教育需求的維度,促進輕松愉悅教學氛圍的創建,啟發幼兒在學習過程中主動的思考,喚醒幼兒的主體性意識,從而通過提升幼兒的主體性,幫助幼兒塑造完善的人格,實現全面發展的目標。在有效落實幼兒主體性教育的情況下,能進一步突出幼兒的主體地位,從而顯著提升幼兒教育的綜合效果,使幼兒在學習和成長過程中能獲得積極的體驗。
幼兒教師在開展主體性教育的過程中,能按照主體性教育的需求為幼兒創造合適的學習條件和成長條件,也能對幼兒實施針對性的指導,從而促進幼兒潛能的挖掘,提高幼兒的學習效果。同時,在主體性教育理念的作用下,幼兒教師能全面從幼兒的實際生活入手,最大限度的對幼兒的學習和成長潛能進行充分的挖掘,實現對幼兒學習自主意識的激發,從而提高幼兒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增強幼兒參與學習的效率和效果。如此,在幼兒主體性教育實踐中,通過幼兒學習潛能的挖掘和自主學習意識的培養,就能提高主體性教育的質量,使幼兒學習效果明顯提升。
在幼兒主體性教育實踐中,幼兒教師會以包容的態度看待幼兒,以開放的思想面對幼兒的成長。從尊重幼兒主體性的角度,按照幼兒的成長需求合理化的對教學活動進行設計和規劃,踐行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從促進幼兒個性發展的角度對幼兒教學活動進行設計和規劃,從而確保在幼兒教育實踐中能實現對幼兒的積極引導,不斷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在此過程中,通過主體性教育的組織實施,幼兒教師能更好的教育和引導幼兒,從而在幼兒個性化發展狀態下提高教學質量,使幼兒能受到高效化的教育指導。
教學質量的提升與教學氛圍的營造存在緊密的聯系,在幼兒教育實踐中,按照學前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需求對主體性教育進行開發,幼兒教師能盡量設計幼兒喜聞樂見的教育活動,從而促進幼兒在學習過程中主動的溝通和交流,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使幼兒始終保持積極的學習狀態,能主動對教師講解的問題進行思考和探索,在顯著提高幼兒教育質量的基礎上,也為幼兒未來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奠定堅實的基礎。
在主體性教育組織活動中,幼兒教師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從促進幼兒身心發展的角度對幼兒學習情境活動進行合理化設計,能對幼兒的自主學習意識進行充分的激發,從而提高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優化幼兒學習綜合效果。
如在“我愛大自然”類型的主題教育活動中,幼兒教師就可以創設真實的自然情境,將自然界常見的花朵、樹木和小草等帶入到教室中,對活動角進行布置,然后在幼兒教學活動的設計方面,幼兒教師有意識的引導幼兒觀察自然界的植物,引導幼兒學習基礎的自然科學知識,在觀察、觸摸等活動中,從多角度認識自然和了解自然。這樣就能借助教學情境的創設,實現對幼兒自主學習意識的有效激發,使幼兒產生主動探索自然的濃郁興趣,從而挖掘幼兒潛能,在我愛自然類主題教育活動中提高幼兒的綜合學習效果。又如在幼兒園語言區區域活動中,幼兒教師就可以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可以嘗試通過動畫視頻與圖書、手偶等的多元融合,讓幼兒在觀察的基礎上模仿視頻內容進行操作、擺放手偶等,講述具體的故事內容。在動畫視頻情境的作用下,幼兒的觀察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會得到相應的鍛煉,幼兒自主學習意識也會得到充分的激發,這對于幼兒主體性的彰顯和幼兒教育的合理化實施產生著重要的影響。
情境表演活動是幼兒園教育活動中的常見類型,有效對情境表演活動進行設計能激發幼兒的自主參與意識,讓幼兒在扮演不同角色的過程中強化社會感知力,從而對幼兒的社會化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提高幼兒教育活動的整體質量。
例如:在組織幼兒參與“我是家務小能手”類型教育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采用信息化輔助的方式為幼兒創造情境表演的平臺。在教學組織活動中,幼兒教師一方面開發情境表演類型的活動,幼兒分別扮演爸爸、媽媽、哥哥、姐姐,演繹家務勞動的生活狀態,使幼兒初步了解不同家務勞動的要點,激活幼兒熱愛勞動的意識。另一方面,采用家長網絡連線的方法,讓家長為自己的孩子布置相應的家務勞動情境任務,并由家長在線視頻指導幼兒怎樣能更好的演繹。在網絡連線的輔助下,實現幼兒園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多元聯系。在此過程中,通過情境演繹活動的組織設計,幼兒能積極參與情境演繹活動,在活動中也能與其他小朋友進行溝通和交流,整體上保持良好的情緒狀態,從而提高幼兒的學習效果。在活動后,為了能強化主體性教育的作用,幼兒教師可以嘗試引導幼兒使用自己的語言總結自己對勞動的感悟,如“作為媽媽勞動可真辛苦!”“我學會了自己擦桌子,特別高興。”等,在教師的引導下幼兒能保持高漲的熱情,不僅教學活動中幼兒的主體性會愈加凸顯,并且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質量也會有所提升。
幼兒教學活動的開展與生活存在緊密的聯系,只有能依托生活環境對幼兒教育進行開發和設計,才能激發幼兒的自我表達意識,使幼兒能在學習過程中主動的展示自我、發展自我,從而提高幼兒教育的整體質量,促進幼兒健康發展。
例如:幼兒教師在組織幼兒參與“我愛我的家”學習活動的過程中,就可以讓幼兒從家中帶來一張自己最喜歡的家庭照片,然后回憶自己拍攝照片的故事,說一說自己喜歡照片的理由。在教學活動中,為了激發幼兒的自我表達興趣,幼兒園教師可以引入相關視頻智能生成軟件技術,教師鼓勵幼兒分享自己的故事,并將幼兒分享故事的關鍵信息輸入到智能軟件系統中,能智能化的生成相關小動畫或者視頻內容,將幼兒的故事以信息化、可視化的方式呈現出來。在智能軟件輔助教學活動的情況下,幼兒教師能更好的調動學生自我表達的興趣,使幼兒能主動的表達自我和參與學習活動,在智能化技術的支撐下逐步提高主體性教育效果。
在此過程中,幼兒教師通過主體性教育活動的設計,有效激發了幼兒的表達欲望,極大提高了幼兒教育教學活動的綜合效果,能在教育實踐中借助主體性教育的力量為幼兒的學習和成長做出積極的指引,有效推動幼兒教育質量得到整體性提升。
實踐操作活動的設計和實施是主體性教育中較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幼兒教師通過引導幼兒參與實踐操作活動,能幫助幼兒獲得良好的實踐操作體驗,從而逐步優化幼兒教育效果,使主體性教育在提升幼兒教育整體質量方面的作用得到系統發揮。
例如:幼兒教師在“我們一起大改造”類型的實踐操作活動中,幼兒教師就可以引入信息化教育思想設計實踐教學活動,一方面幼兒教師與幼兒共同討論改造的方向,然后教師采用3D建模的方式按照幼兒的改造設想完善改造的3D立體圖形,另一方面,發揮模型輔助作用,教師與幼兒共同使用廢舊的報紙、廢舊的毛線、羽毛、硬紙板等進行大改造,制作簡單的小垃圾桶、小紙盒、小裝飾品等,在幼兒主動參與實踐操作的過程中能獲得積極的體驗,并且幼兒教師為幼兒預留足夠的自主探索空間,能激發幼兒的想象力,使幼兒自由的參與創造活動,幼兒教育質量也會得到相應的提升。又如在“科學小天地”教學活動中,為了能對幼兒的科學實踐能力進行鍛煉,幼兒教師就可以設計一些科學小游戲或者數學操作活動,對幼兒的科學探索能力進行培養,具體可以設計物質漂浮類型的科學實踐活動,讓幼兒在個性化操作中對科學實驗產生個性化的理解,從而使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合理化的培養。
綜上所述,在高質量學前教育發展理念下,為了能全面促進幼兒教育的改革發展,提升幼兒教育的整體質量,可以有效探索主題性教育的合理化滲透,從而發揮主題性教育的作用,促進幼兒教育活動中突出幼兒的主體作用,引領幼兒學習和成長,使幼兒教育能得到幼兒和幼兒家長的認可。
新時期在全面促進幼兒教育改革的過程中,可以重點針對主體性教育的實施進行細化的研究,促進主體性教育的合理化組織實施,從而為幼兒教育的全面創新提供良好的支持,加快幼兒教育高質量、現代化發展的整體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