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玥 隆青秀
(重慶對外經貿學院 重慶 401520)
“地攤經濟”由來已久,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社會的物物交換。地攤經濟的存在有其合理的一面,但也有不良影響。對于“地攤經濟”,總理曾提到說,地攤經濟、小店經濟是就業崗位的重要來源,是人間的煙火,和“高大上”一樣,是中國的生機。市場、企業、個體工商戶活起來,生存下去,再發展起來,國家才能更好。于是“地攤經濟”在2020年6月被政府所承認,政策的鼓勵掀起了一股“地攤熱”。
地攤經濟是每一座城市的記憶,但在城市發展中,為了追求城市整潔和市場合規,地攤似乎已經被丟進歷史角落。重慶因2017年推選全國文明城市,地攤經濟幾乎是一夜之間消失了數千家,如石橋鋪夜市、沙坪壩天星橋白天的占道經營、各個校區門口的三輪車小吃等經營一律禁止開展。直到2020年,受疫情影響,重慶的地攤經濟在政策的鼓勵下活躍起來,下列內容主要概括疫情穩定之后重慶市渝北區花卉園周邊地攤經濟的現狀。
花卉園地攤經濟發展現狀。
重慶市積極響應國家政策,大力支持疫情期間地攤經濟的發展,發出解禁路邊攤的相關內容:允許居民在交通不受影響、盲道不被占用、城市環境秩序不被擾亂的情況下,在道路上擺攤經營。經過我們的實地走訪以及問卷回訪,花卉園周邊各個出入口的地下通道被政府允許免費擺設攤點、占道經營,金島花園小區附近幾條馬路晚上可以免費擺夜市。
(1)花卉園地鐵站擺地攤現狀。以花卉園地鐵站2B出入口為例,按一天是時間線:早上7點左右,有中年人在出入口擺攤賣早餐,主要以打包好的稀飯、包子饅頭為主,方便了趕著上班的人群。中午時分,由于周邊沒有大型的商業體,所以基本沒多少攤主活躍于此。我們等到傍晚5點左右,看到有攤主推車過來,有些攤主攤上擺放著各種手機配件,也有婆婆背著背簍來賣菜,基本是一些時令蔬菜,2~5元一把菜;還有一些店面的花藝師把做好的干花兒包成花束過來賣。
地攤經營的種類豐富,其中果蔬售賣、燒烤小吃和服裝配飾是數量最多的。據我們的調查數據顯示,地攤日營業額在80—500元,利潤在20%—40%。重慶一般普工工資80—120元/天,技術工工資250元—300元/天,流動攤販日均收入130元左右,屬于中等水平,所以,流動攤販的收入基本能維持一家人在重慶生活。
(2)花卉園附件小區金島花園夜市的現狀。白天的地攤經濟收入在同水平中比較可觀的同時,夜市的環境問題卻不容樂觀。我們實地走訪金島花園夜市一條街,匯總發現75%的攤主都做餐飲相關的生意。例如,賣水果的攤主主要以西瓜、菠蘿、哈密瓜為主,個別攤主不注重市容市貌,亂扔果皮,導致了道路的臟亂差形象。燒烤攤對社區的不良影響更甚,燒烤攤的周圍環境較差,隨意排放的油煙危害了過路市民的身體健康。凌晨收檔之后,攤主也并不會清理地上成堆的垃圾。次日早上5點過,采訪到的清潔工人說,他每天都要在這片地掃上好久才成清理干凈,他們最怕的就是經過這里,因為地上不僅有垃圾和油跡,在一些轉角處還有令人感到不適的小便和嘔吐物,不堪入目,令人非常厭惡(見圖1)。

圖1:流動攤主日營業額
(1)增加就業崗位,緩解就業壓力。當今社會的就業形勢已經非常嚴峻,失業人員越來越多,2013年,中國勞動力總量首次突破10億。地攤經濟,門檻低,經營成本少,沒有學歷和技能要求,對城市中的無收入人員而言,無疑給了他們一個機會。根據調查結果看,對從事地攤行業的經營比較了解的攤主有40%,進貨渠道比較優越的攤主有25%左右。這些都充分的證明,他們對這個行業非常了解,并能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可觀收入。地攤經濟行業的興起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緩解當前就業壓力,解決失業人口的生計問題。
(2)方便居民,活躍市場,交易效率快捷。根據我們對花卉園周邊區域的調查結果顯示,在地鐵站及公交車站出入口或缺乏市場但人口較多的地方出現的攤販占80%左右,通過擺攤售賣一些日常用品,為消費者提供了很大便利。地攤經營者投入的成本低,經營時間自由,同一類商品比正規商店的賣價便宜,大部分居民會選擇在地攤上賣此類商品,方便市民就近低價的生活購物。
(3)豐富城市文化生活。在重慶,地攤經濟似乎一直以一種精神形態服務于市民。擺地攤蘊含著一種特殊的城市街道文化特色。正如如北宋《清明上河圖》所示,要使城市更加繁榮昌盛,城市可以開放地攤經濟。在重慶,在市中心、生活區、旅游景區都有擺地攤的,這些也能展示重慶當地的風土人情。
(4)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發展。我國目前處于發展中國家的階段,有接近60%的人們擺地攤是為了獲得額外收入來補貼家用,我國的90后大多是獨生子女,上有老下有小,負擔較重,有接近30%的90后愿意在空閑時間經營地攤獲取更多收入。另外,大多數作為消費者的居民也表示,如果所有的攤主都被城管趕走,會增加他們的生活成本,因為買不到物美價廉的日用品。因此,絕大多數居民對開展地攤經濟持積極的態度。
(1)占道經營難根除。若花卉園的地攤市場經濟全面放開,而沒有進行合理的規劃和管理,其部分非機動車道和人行道被路邊攤占用,就會讓道路變得擁擠。此外,許多消費者到夜市時,電動車、三輪車、私家車在道路兩旁亂停,造成行人和居民車輛無法正常通行。甚至堵塞消防設備和消防道路,從而埋下了火災隱患。
(2)妨礙交通難疏解。擺地攤的主要位置是在人口聚集的街道口,所以交通容易受阻。擺攤時間在上學放學和上下班高峰期,交通流量變大,交通更加擁堵,更易引發交通事故。花卉園附近的公交車站(花卉園站),地鐵站2B出入口的旁邊,在上下班高峰期常年會出現交通癱瘓。
國家鼓勵推崇“地攤經濟”的期間,各個城市回應國家號召,甚至五星級酒店都加入其中,賣起了早餐。這段時間,由于缺乏管理,地攤經濟對市容市貌造成了不良影響。
(1)油煙危害。根據相關研究結果表明,油煙危害如同汽車尾氣給大氣環境帶來的危害。花卉園附近的夜市,尤其是夏季,夜市餐廳和燒烤攤販,為了節約成本而排放的油煙是“隱形的殺手”,嚴重污染周圍居民的居住環境,破壞周圍植物的生長,造成更嚴重的環境污染。
(2)環境污染。“風過留聲、雁過留痕”,每日清早,花卉園夜市所在的區域總是有成堆的垃圾,如餐巾紙、果皮、塑料口袋、一次性筷子碗等,遍地都是。被夜市攤點常年占用的部分路段被重油污染,踩上去是黏糊糊的感覺。盡管城市清潔工每日都清理,但有些路面還是被染黑了,部分攤主為了方便自己,隨意把污水和剩菜直接扔到下水道口,造成下水道嚴重堵塞,每年夏天氣溫高的時候,下水道都會發出陣陣惡臭。
(3)噪音擾民。據調查,花卉園周邊的地攤經濟大部分集中在夜市,因此小攤販的營業時間沒有固定的一個時間段,大多集中在夜晚11點以后才收攤。夏天做夜燒烤生意的攤販凌晨兩三點都未收攤。周邊大多居民在夜晚10點半左右都陸續入睡了,但夜市尚未結束,所產生的噪音會嚴重影響到周邊居民的正常休息。嚴重的噪音污染已經成為上了年紀的老人和面臨學習壓力的青少年們“無法忍受的痛”。據我們區街道的訪問數據統計,花園新村街道社區居民反映的民情訴求里,噪聲污染占了30%的比例。
隨著地攤經濟的發展,在花卉園周邊小攤販沒有固定的營業場所,設備簡單,水源不足,周圍環境差,食品安全衛生得不到保障,日常用品質量得不到保證。
來這里擺攤的部分中老年人,他們對產品的質量意識不強,偶有三無產品、假冒偽劣產品出現在地攤市場上,會損害到前來消費居民的切身利益與身體健康。
同類或是質量相同商品,其進貨價格大致也相同,地攤上的攤主比商鋪老板的出售價格低三分之一甚至一半,這也影響了正規店鋪的發展。因此,在發展地攤經濟的同時,還要對其負面影響進行研究分析,采取具體措施來完善落實管理工作機制,加大宣傳力度管理地攤經濟,從而可以進一步促進我國對于城市經濟的穩定持續發展。
地攤經濟要做到真正惠及民生,避免看起來很美,政府須在開放地攤經濟的同時,將城市管理緊隨其后。怎樣避免上述問題的出現是中國城市治理的一道綜合題,這需要我們國家相關的職能部門做好監管,加強此政策帶來的交通堵塞、環境污染、安全風險隱患等問題的管理,干擾市場正常生活秩序,及損害人民群眾利益的“紅線”堅決不能觸碰。
為了進一步加強地攤經濟的規范管理和營業,有必要對所有攤點進行全面調查,并建立臺賬。同時,要與攤主簽訂相關經營管理責任書,切實督促攤主加強自我管理,履行經營責任。相關的執法人員管理工作部門要重心下移,創新網格管理新舉措,嚴格經濟社會活動發展過程中的監督管理。
(1)嚴格油煙的排放。生態環境部門協助城管部門查處超標排放油煙等違法違規行為,保障餐飲安全。在居民區集中的夜市禁止產生高油煙的小攤販經營時間過長。城管部門應合理的要求燒烤攤主安裝油煙排放器,并要求攤主定期清理,確保油煙排放符合標準。
(2)規范經營消噪音。對地攤經營者營業活動時間可以進行一個統一管理規范,劃定禁止經營的“負面清單”,支持地攤經濟在規定時間、規定地點進行規定內容的經營。城管部門對沒有從業管理的經營者,要進行一定的打擊、相應的處罰,如口頭的批評教育、適當沒收經營的物品等。
(3)相關部門積極響應和處理突發事件。由治安管理部門(主要是公安部門)對涉及地攤經濟的緊急事件、突發事件進行響應和處置。應急管理部門加強消防救援保障,交通部門加強道路交通管理。
(4)實施制度化管理保障城市衛生。由城管部門和綜合執法部門統一劃定占道經營攤位,將地攤經濟放在可控范圍之內。市場監管部門則加大對食品安全的監管。另一重要方面,按照上級主管管理部門的各項制度規章,有效提高預防和堅決遏制各類食品生產安全風險事故的發生。
(5)宣傳引導統一思想,樹立齊抓共管風尚。為了攤點經營者的經營實行正規化管理,確保市場和諧有序的運行,有關部門和街道社區要繼續加大宣傳教育力度,通過發放宣傳冊、宣傳橫幅、張貼溫馨提示、上門勸說教育等方式搭建立體宣傳平臺,充分發揮經營者的自我管理、自我約束等作用,提高積極參與質量的主動性,從而形成群防群治的局面,達到"雙贏"的效果。
綜上所述,“地攤經濟”是一種根植于生產生活實際的經濟形式,它有著幾千年歷史的經濟形式,伴隨著商業的形成而崛起。其在我市已經形成了一種特有的城市文化,它的發展確實對城市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如上文中所提到的一系列負效應,也應在政府相關部門的監督管理下,得到相應解決。地攤經濟持續的發展,必須要有正確的方向:首先,社會應該正確看待地攤經濟,低門檻不等于低端,低門檻不等于低質量;其次,持續發展地攤經濟需要吸引顧客、留住顧客,地攤經濟要由過去的溫飽消費升級為體驗消費;最后,地攤經濟的發展需要政府部門的積極推動,更需要政府部門的精細管理和優質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