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保山市隆陽區板橋鎮人民政府 趙金娜
隨著改革發展浪潮的深入,農村工業化水平不斷提高,但隨著工業化的深入和廣泛發展,也加劇了農村環境污染和生態環境惡化。這些環境污染問題不斷侵蝕著我們賴以生存的空間,同時也成為建設“美麗鄉村”亟待解決的問題。
板橋鎮位于保山城北部,距城區5公里,大保高速公路、320國道、滇緬公路穿境而過,是全國重點建設鎮、國家級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建制鎮、國家級農業產業強鎮、省級歷史文化名鎮、省級經濟強鎮試點鎮、省級旅游小鎮、保山永子圍棋特色小鎮、隆陽區政治經濟文化重鎮之一。全鎮共有基層黨組織170個,其中黨總支部29個,黨支部141個,共有黨員4015名。下轄31個村委會,264個村民小組,全鎮總人口10.3萬人。全鎮國土面積346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積8.25萬畝,有林地28.8萬畝,森林覆蓋率為64%,主要經濟產業有蠶桑、茶葉、甜柿、泡核桃等。轄區內主要旅游景點有青龍街、龍王塘農民公園、光尊寺、臥佛寺、八戒寺以及北漢莊楊善洲精神教育基地。烏銅走銀、甲瑪印被列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桂香樓和芝蘭軒被列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板橋鎮位于保山市隆陽區北部,距市區5公里。保山改市后,保山縣原為隆陽區。板橋鎮是隆陽區重要的政治、經濟、文化鎮之一。在歷史上,它是古代南方“絲綢之路”上的重要驛站。2001年4月被云南省人民政府批準為云南省歷史文化名鎮,2004年2月被國家六部委定為全國重點建設集鎮,2005年9月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列為云南省60個旅游小鎮之一。
板橋歷史悠久,有2000多年的歷史,是歷史上著名的永昌古道上的重要驛站之一,素有“北津煙柳”“梅花古渡”之稱。有古道青龍街、光尊寺、龍王塘、臥佛寺、八戒寺、碧龍寺、竹林溫泉等景點。板橋依然保留著老城區的獨特風貌和魅力。青龍街又叫板橋街,長735米,平均寬7.2米,古道的歷史留下了一排馬蹄鐵,石板路依舊古色古香。清龍街兩旁保存完好的古建筑是傳統的店前屋后屋,外向人行道和連體屋,布局多為小而寬,戶型和戶型縱深。大多數都是梁和柱,有些是從梁和柱中借來的。主柱靠墻,雙面成型,造型簡潔。穿過多座跨江橋梁進入集鎮,形成前路后路,街巷空間結構自由靈活,友好宜人。
板橋鎮是隆陽區重要的經濟文化鎮之一。農業以種桑養蠶為主。全鎮桑樹種植面積1.1萬畝,產量40.9萬公斤。主要分布在西河村、左所村、下付家、長嶺崗等村。由國家龍頭企業-云南保山凱喜雅絲綢有限公司,桑蠶絲產業發展全產業鏈,龍頭產業優勢比較明顯。
作為板橋鎮的傳統農業小鎮,村民普遍飼養家禽,作為家庭收入的重要來源。雖然有些人在義富政策的引導下開始從事畜禽養殖,但總體來看,規模化養殖模式仍處于起步階段,設施和技術支持相對較低。畜禽養殖造成的污染。據板橋鎮2018—2020年畜禽生產統計:2018年板橋鎮出欄生豬8.2萬頭,家禽28.8萬只;2019年板橋鎮屠宰生豬4.6萬頭,家禽17.9萬頭;2020年,板橋鎮出欄生豬5.9萬頭,家禽22.9萬頭。近3年來,畜禽總存欄量突飛猛進,增長率也保持在相當高的水平。問題是畜禽糞便以及廢水的有效處理處理已經成為一個大問題,因為大部分畜禽舍都散落在村里的光禿禿的土地上,大部分養殖戶沒有配備畜禽廢物處理設施。處理糞便,一是填埋或露天堆放,二是利用建在河道邊上直接排放。大量未經處理的糞便會產生蒼蠅等二次污染,對人類健康和環境構成極大威脅。農藥、化肥和大棚薄膜造成污染。板橋鎮從事農業的人口眾多,務農成為家庭的另一項收入來源。為了追求更高的農業利益,近年來,我鎮人們使用農藥化肥的情況越來越多。一般來說,在使用農藥時,只有大約20%的農藥會粘附在植物上,其他大部分農藥不能被植物吸收,儲存在土地和水中。從長遠來看,越來越多的殘留農藥也會改變土壤的性質,影響植物生長的性狀。
同時,由于農藥種類繁多,害蟲的抗藥性不斷增強,導致農藥使用越來越多的惡性循環。肥料越少,效果越差,農藥的劑量就越大,造成大量污染。板橋鎮是該市著名的蔬菜種植鎮,農民們利用大棚蔬菜技術,一年四季為人們提供美味新鮮的蔬菜,感嘆科技的發展可以為人們提供多種反季節蔬菜,滿足人們的需求,同時也不得不看到使用大棚種植,地膜造成的污染也越來越嚴重,這種農用地膜混入土壤后,長時間極難分解,導致土壤環境的污染,農作物秸稈的產生得不到有效利用,以極端的焚燒處理為主導致大氣環境的污染。該鎮糧田面積很大,每年糧食豐收后的秸稈處理問題都成了難題。過去,液化氣、電的使用并不普遍,大部分農作物的秸稈被農民用作做飯的首選,大多數村民會將秸稈運回家并存放在一起。近年來,由于液化氣以及電能的普及,這些秸稈也逐漸被人們遺忘在田野和河流中。為了便于收割后的種植和施肥,很多人采用焚燒垃圾的方法處理散落在田間的稻草,每年在農田里,天上都冒著黑煙,造成空氣污染嚴重,影響正常的公共秩序。也有少數人直接分散到鎮上的河里,造成河道堵塞,污染水環境。
工業是地方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板橋鎮工業經濟基礎還很薄弱,近年來招商引資力度加大,使得市場區企業數量不斷增加,社區不斷壯大。然而,這些公司在成立之初,并沒有對總體發展有一個初步的規劃,也低估了行業的選擇和監管。他們期望實現短期收益,這些企業的技術設備相對陳舊落后,整體產業水平不高,而且在這些企業的發展過程中,沒有考慮到污染排放和廢水的問題。工業粉塵未經處理直接排放,工廠內形成的工業氣體直接通過煙囪排放,對工廠員工和附近居民構成直接危險。污染點與耕地、農村居民點相互交織,對農村環境的污染更為直接。
人們在享受物質財富和改變生活方式的同時,也主動或間接地成為農村環境污染的生產者。首先是產生大量固體廢物。這幾類垃圾主要有塑料制品、廢棄玻璃、金屬,尤其是網購在農村不斷泛濫,產生的紙包裝垃圾也越來越多。據統計,2020年,塑料、玻璃、金屬等生活垃圾占板橋鎮同類垃圾的50%。二是生活用水未經處理直接排放。由于該鎮農村基礎設施薄弱,大部分農戶沒有專門的污水處理或排放設施,另外還在農村公路兩側修建了排水溝,村里的情況依舊由于是幾十年前,多年來已被破壞,基本功能喪失,村內仍有一些廢棄的池塘,無法獲得日常生活用水。這已成為生活污水的排放渠道。多年來,它們積累了大量的氣味、蒼蠅、昆蟲和大量未經處理的洗滌劑、肥皂和其他化學清潔劑,被地表土壤吸收,還污染了地表的淺層地下水流。最后,農村建筑垃圾日益增多。據統計,2017年至2020年板橋鎮共計危改和修繕加固的戶數為2691戶,房屋改造需要拆除舊房,初期產生大量未經處理的建筑垃圾,很多人將建筑垃圾隨意堆放在河邊或道路兩側。
板橋鎮牛、禽、蔬菜等農業經濟在農村蓬勃發展,但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大量使用化肥、農藥的負面影響也十分明顯。據統計,該鎮2017年至2019年化肥使用量分別為34公斤/畝、36公斤/畝和39公斤/畝,使用量遠超安全上限,嚴重影響農作物質量。同時,大量稻草殘留在沒有工業化技術的耕地,回收率低,秸稈燃燒后會產生大量濃煙,破壞環境、空氣和水。農業生產環境遭到破壞,最終導致農業生產存在安全隱患。鎮上村民收割的糧食,大部分都賣給城里人,然后去超市買菜。從這點上,也可以看出我鎮村民對當前糧食問題的擔憂。鎮上部分農戶蔬菜種植調查研究表明,在甘薯等蔬菜樣品中,葉面和蔬菜本身的殘留農藥和鉛、銅等重金屬含量均高于允許的閾值。人們常說,要想吃青菜,就得回老家。目前,這些問題的出現也對農村蔬菜的“綠色健康”提出了很大的疑問,對農村蔬菜消費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近期,該鎮發生多起因就地食用受污染蔬菜而需要住院治療的中毒事件,可見農業生產環境遭到破壞,引發食品安全問題,威脅到我們鎮居民的健康。
現代生活方式正在悄然改變著農村的生活,但村里人的生活習慣并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大量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生活垃圾等在農村很普遍。盡管政府對這些垃圾堆進行了清理和管理,但從板橋鎮農村環境來看,棲息地的退化已經放緩,沒有根本性的逆轉。居民生活環境日益惡化,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地理環境惡化,生活垃圾量大,超過環境自濾能力,沒有配套措施處理。許多樹木被毀,樹木被毀,森林被毀,鎮上的樹木覆蓋率一天比一天減少。受國家城鎮化政策不斷推進的影響,由于在具體實施中缺乏考慮,我鎮不少農村居民的房屋同時被拆遷,文化歷史。建筑也被拆除。二是水質退化,這些生活垃圾被隨意丟棄,通過土壤直接或間接滲入河水中,對整個農村地區的水環境造成破壞性影響。過去,這些河流是農村居民的直接飲用水源,但現在這些水源沒有直接飲用的條件,甚至村里一些家庭的井水也遭到破壞、污染。
生態資源的破壞或退化會影響到這個空間的所有生物。由于環境污染的影響,板橋鎮的生態資源也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耕地被占用,水資源被過度利用,一些生態資源問題甚至引發了集體訴訟。一是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由于生物棲息地的破壞和一些人為因素的影響,我鎮農村地區的動植物數量日益減少,以前棲息的鳥類種類繁多,青翠的植被已不復存在。此外,經濟利益驅使了一些村民去治療鳥類疾病,除了麻雀,其他鳥類現在已經很少見了。二是減少耕地面積,破壞土壤結構。雖然全國很早就有了耕地紅線,但在現實中,我們鎮政府采取增減土地、整治、流轉等措施,將一些優質農田挪作他用。比如種苗種花,飼養畜禽。以上種種行為都改變了耕地的性質和結構,降低了耕地的肥力,對土壤造成了不可逆轉的破壞。目前,該鎮部分群眾在閑置農田上搭建裝配式房屋出租,有關部門只發出警告等無關措施。生態環境的惡化,限制了我鎮農村居民的生活基礎,同時也減緩了經濟發展,成為農村經濟貧困和社會問題的重要根源。為了保證我鎮農村生態資源的健康發展,必須重視農村環境保護問題。
黨的相關會議明確了生態文明建設總體布局,作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結論,同時明確生態環境共生關系和經濟發展。在頂級設計師的指導下,地方各級政府在環境管理和保護方面下足了功夫,板橋鎮政府在治理農村環境污染方面采取了一系列保護措施。
板橋鎮政府作為地方公共管理機構,充分發揮了農村環境污染治理主體作用,實施了一系列治理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全面推進農村環境整治。以“清堆、建、接、涂”為主要內容,重點整治“八亂”。試點建設“秸稈集體堆放、生菜、畜禽集中種植”的兩個集中社區,為解決我鎮農村居民糞堆、農作物、隨意養殖等問題提供了途徑。共清理垃圾15萬噸,1200多平方米的各種建筑都得到了加固。新建干草堆聚集點近300個,雜物聚集點12個,新建蔬菜種植點4個,種植小區4個,畜禽養殖區4個。
二是加大投入,全力支持和改善農村環境基礎設施。全鎮建成農林網6500畝,種植報春花4萬株,道路綠化3.1公里,河邊綠化4.6公里,種植“馴化”樹木8000余種。鋪設村寨硬路68.2余公里,廁所改造11755戶,對村莊進行全面整治。整治莊河14條,完成清淤24噸。設置垃圾桶(箱)1000多個,配備垃圾車20多輛,垃圾收集箱200多個。部分村(村)已基本形成整潔、整潔、綠化的新面貌,為農村居民的生產生活創造了有效的有利條件,提升了村鄉的總體形象。
三是積極宣傳環保知識,形成良好的輿論氛圍。通過鎮村宣傳牌、廣播電視、網絡等媒體積極宣傳環保知識,引導村民提高環保意識。在傳統節日、重要活動季節、夏秋季節旺季,汽車組織安排擴音器,全面宣傳環境污染危害及治理措施。對全村各村亂燒秸稈、秸稈、垃圾的人罰款。對于板橋鎮在治理環境污染過程中出現的好人好事,積極組織宣傳和傳播,營造鎮上濃厚的環保氛圍。
中共中央六中全會首次提出農村社區建設,即農村社區成為自治組織的重要形式基礎。鄉鎮自治組織參與農村環境污染治理的主要方式是:一是根據鎮政府的行政命令,執行多項管理任務。例如,根據板橋鎮制定并下發的“五位一體”農村環境保護與管理實施方案,具體實施項目組織涉及的人員,村集體經濟實力較弱,自身造血能力不強。環境管理的資金渠道主要來自政府預算撥款。保護農村地區。環境污染控制的有效性。各村成立環衛隊,履行村管護組組長職責,重點加強村隊日常保潔工作,重點清掃,灑水降塵,做到日常生產衛生,做到不要讓垃圾堆積,清理家庭、公共區域的垃圾,清除衛生死角。鄉間小路兩邊沒有散落的干草堆,沒有灰堆,沒有破敗的建筑,也沒有殘破的旗幟。一是部分村民結合本村實際開展的環保治理活動。在此基礎上,可以投入足夠的資金用于環境的管理和保護,因此在支持環境基礎設施和實施人力資源的管理和保護方面比其他村更有效。農村社會是熟人社會,村民之間的交流非常密切,在農村,鄰里關系和地方關系非常重要。深莊村充分調動村里網絡,與這些有能力的人溝通,支持家鄉發展,參與環保治理。這種獨特的人際資本來源已成為農村污染治理的重要基礎。
在該鎮農村,村民實際參與環境污染治理保護的具體方式有以下三種:一是積極參與村(社區)的環境治理隊伍。在實施農村環境污染治理和保護的過程中,每個村莊都需要大量的物質和人力資源,尤其是對人力資源的需求。全鎮31個村(社區)都建立了長效環保隊伍,隊伍的組成視每個村的實際情況而定,平均60戶人家對應一名保潔員。各村保潔員負責公共區域和主次干道的收集和清掃,各村環衛員負責將垃圾收集到垃圾桶內,每天運送,垃圾收集到鎮中轉站。二是落實上門“三包”責任感。房前“三包”是指農村人負責清掃、打掃自家前后,包括打掃、打包、打包、整理,將垃圾送到指定的垃圾桶。過去,村里大部分人只注重屋內打掃,屋前屋后基本都在吸塵區管,這種情況出現的比較普遍。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村民素質的不斷塑造以及村委會的開放和規范,村里大部分人都意識到了衛生的重要性。落實上門“三包”責任,三是自愿為環境基礎設施貢獻財力。治理和保護農村環境污染是一項大工程。該鎮各村經濟基礎相對薄弱,該鎮每年的財政轉移支付和補貼很少,可用于環境基礎設施的投入也很少。一些小康村的民主活動用錢來整治村內河道、安裝垃圾桶、改造廁所等,為村里的環境衛生作出貢獻。
該鎮的一批小而低端的企業最近在積極改造其結構,然后對其進行重新設計,以保護環境,并將其轉變為綠色增長型企業。專門提供環保服務的公司也進入了我鎮市場。目前,板橋鎮多家大型畜牧企業積極配備牛、禽糞便處理系統,部分企業在此基礎上開發了畜牧生產的綠色產業模式。在畜牧養殖技術改進、糞便和廢水處理資源利用化處理等方式。這種模式不僅解決了畜禽養殖企業的污染問題,而且讓綠色健康的畜禽成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除了規模化養殖,我鎮還有很多小規模畜牧戶,面對個體畜禽糞便排放的問題,大多數養殖戶都與周邊蔬菜、水果種植大戶實行長期合作關系,將養殖過程找那個產生的畜禽糞便和廢水進行資源化利用。解決了分種養殖造成的糞便污染問題,實現了雙贏,保護了環境。
板橋鎮農村環境污染治理和保護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政府主導治理、村級民主、市場機制成熟、社會各界參與尤為重要。黨的相關報告明確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這一戰略的總體要求包括產業繁榮、生態宜居、鄉村風情、有效治理和富裕生活。把握農村生態生活的可能性,就必須抓好農村環境污染的治理和保護。這既符合習近平總書記對新時代特色社會主義的隱性要求,也符合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目前,板橋鎮農村環境污染治理存在的問題,一方面是由于地方政府對治理措施的充分引導和具體治理行為的缺陷。傳統的管理理念和工作方式,使得農村環境污染治理措施得當、及時。要分解問題,找到有效的辦法和途徑,及時“回歸”村民自治組織、個體組織等要素。為落實、優化、完善板橋鎮農村環境污染治理對策,當地政府需要端正心態,貫徹“綠水青山”綠色生態發展理念,使其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領域和全過程。這就要求企業在確定地方發展定位、落實地方發展政策等方面自主創新,同時不斷提升現有治理方式的有效性,從權力、放權和自治的各個方面進行整合。下放權力,讓村民參與、合作治理板橋鎮農村環境污染。二是缺乏資金、項目的支持。鄉鎮可持續的發展都需要相應的資金和項目的支撐;環境保護工作不僅需要全民的參與,同時需要大量的項目以及資金的投入,環保工作相應制度的制定和執行。這樣,板橋鎮農村環境污染治理和保護工作就可以做到越來越好。
相關鏈接
環境污染是各種污染因素本身及其相互作用的結果。同時,環境污染還受社會評價的影響而具有社會性。它的特點可歸納為:
(1)公害性,環境污染不受地區,種族,經濟條件的影響,一律受害。
(2)潛伏性,許多污染不易及時發現,一旦爆發后果嚴重。
(3)長久性,許多污染長期連續不斷的影響,危害人們的健康和生命,并不易消除。
時間分布性
污染物的排放量和污染因素的強度隨時間而變化。例如,工廠排放污染物的種類和濃度往往隨時間而變化。由于河流的潮汛和豐水期、枯水期的交替,都會使污染物濃度隨時間而變化。隨著氣象條件的改變會造成同一污染物在同一地點的污染濃度相差高達數十倍。交通噪聲的強度隨不同的時間內車流量的變化而變化。
空間分布性
污染物和污染因素進入環境后,隨著水和空氣的流動而被稀釋擴散。不同污染物的穩定性和擴散速度與污染性質有關,因此,不同空間位置上污染物的濃度和強度分布是不同的。
由上可見,為了正確的表述一個地區的環境質量,單靠某一點的監測結果是無法說明的。必須根據污染物的時間、空間分布特點,科學地制定監測計劃(包括網、點設置、監測項目、采樣頻率等),然后對監測數據進行統計分析,才能得到較全面而客觀的評述。
與污染物含量的關系
有害物質引起毒害的量與其無害的自然本底值之間存在一界限(放射性和噪聲的強度也有同樣情況)。所以,污染因素對環境的危害有一閾值。對閾值的研究,是判斷環境污染及污染強度的重要依據,也是制定環境標準的科學依據。
評價及對策評價
環境污染的社會評價是與社會制度、文明程度、技術經濟發展水平、民族的風俗習慣、哲學、法律等問題有關。有些具有潛在危險的污染因素,因其表現為慢性危害,往往不引起人們注意,而某些現實的、直接感受到的因素容易受到社會重視。如河流被污染程度逐漸增大,人們往往不予注意,而因噪聲、煙塵等引起的社會糾紛卻很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