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首創大氣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高杰
我國城市發展日新月異,推動著人們的生活質量隨之提高,社會各界對環境保護愈加重視與關注[1]。為了實現“美麗中國”的建設、促進我國生態文明的發展開展,各個城市應堅決打好這場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以國家大氣治理相關要求為理念、以改善城市大氣質量為核心,充分發揮“智慧環保平臺”的功能優勢,收集整合城市大氣各項數據資源,以此全面探究城市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側重點,利用“研判—決策—實施—評估—優化”實施機制,最終實現城市空氣質量的可持續發展。與此同時,城市應積極建立技術咨詢管理方法,通過“測—管—治”一體化解決模式,創新變革精細化治理氛圍。如此,才能從根本意義上,為城市廣大居民創造舒適的生活氛圍。
在黨的相關會議中明確指出:地方城市應以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鼓勵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城市環境治理工作。基于黨的指導下,地方政府應認真落實自身職責,深入開展生態環境質量建設,以國家大氣治理要求為建設基礎,從根本上改善城市大氣質量。基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下,我國各大城市摒除萬難,加大大氣治理力度,并均取得了十分理想的成績。以我國定州市為例,地方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的決策部署,經過全市各部門的負重拼搏,圓滿完成了2020—2021年秋冬季大氣污染治理目標任務[2]。另外,定州市政府應積極發展社會力量,推動社會企業輔助政府開展大氣污染防治工作。以“首創大氣”為例,通過一體化、定制化的服務模式,在深入剖析城市大氣污染成因的過程中,因地制宜地全面開展減排方案定制工作,以此在有效控制大氣污染防治成本的基礎上,平衡了地方經濟與大氣治理二者的關系。由此可見,“首創大氣”對促進定州市經濟發展,以及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第一,隨著城市化建設的不斷推進,城市大氣污染具體情況,逐漸演變為受揚塵、工業等影響的復合型污染。再加上城市機動車數量的日益增加,導致碳氫化合物、氮氧化物等機動車排放污染持續加重,這也給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帶來了諸多的不確定性。
第二,部分城市的經濟發展以工業為主,如鑄造、防水卷材、木器家具、塑料產業等[3]。其中,大多數工業企業仍在沿用煤炭資源,作為主要的生產能源,導致煤炭消耗基數逐年攀升,污染排放強度也隨之提高,這也使得優化城市空氣質量的任務更加艱巨。
第三,臭氧問題逐年突出。根據數據顯示,當前部分城市的臭氧濃度,呈現逐漸升高的趨勢。同時,臭氧形成的二次污染問題,也已經成為影響大氣質量的主要污染問題之一。形成臭氧問題的主要原因,是有機物的揮發,以及氮氧化物光化學的反應變化。因此,加強協同減排治理力度,是值得重點關注的措施。
第四,根據衛星施工裸地遙測數據顯示,部分城市由于建筑行業的不斷興起,建筑材料在運輸、存放過程中,極易因建筑材料處理不當,形成嚴重的揚塵問題。再加上城區外耕地占地面積不斷擴大,在收割農作物過程中,極易因裸地揚塵問題,加重城市空氣改善的難度。
城市有關部門應深入剖析工業企業的生產模式,以污染物排放數量與類別,對工業企業進行合理規劃。針對污染排放量較大的工業企業,采取遷移措施的同時,督促企業升級改造生產模式。其次,有關部門應提高對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視,建立全面、系統的法律法規,并確保其貫徹落實到位[4]。以我國定州市為例,定州市經過“PM2.5在線源解析”,以及“重點污染源影響評估”方式,對地方工業企業開展了“空氣污染排查”工作,并針對具體問題,采取相應的有效措施。
解決城市環境污染的有效途徑,是加強城市綠化建設,優化城市的大氣環境與生存條件,改善污染現狀,為人們創造優質的生活氛圍。有關部門在推動城市綠色建設過程中,應采取“空氣質量預測管控”“衛星眼高檢測”辦法,以此收集地方的空氣質量分布情況,確保城市綠色建設工作順利開展。其次,有關部門應鼓勵工業企業,積極引進先進的生產設備,盡量降低煤炭的使用,升級轉變工業能源結構。以定州市為例,其在2020年對地方重點用煤企業,加強了煤炭監管力度,通過“網格化環境監管”“紅外報警系統”等手段,嚴格控制了煤炭消耗總量,同比少了近50萬噸煤炭[5]。
目前,城市大氣污染中最常見的污染物是粉塵以及汽車尾氣。有關部門應與工程項目負責部門取得密切聯系,引導項目在建設期間做好粉塵污染應對措施。其次,針對汽車尾氣現象,地方城市可利用“車載道路環境監測”辦法,以此加強柴油貨車污染的管控力度,提高非道路移動源污染的防治工作。最后,為了保障的機動車污染管控效率,有關部門應對成品油市場開展專項整治工作。例如在定州市開展的加油站全面抽檢中,不僅嚴查了潛在的安全隱患,同時還對不符合行業標準的加油站,進行了嚴厲的處罰,從根本優化全市交通運輸結構。
大氣污染與城市經濟發展之間,具有相輔相成的關系。有關部門應全面分析城市的主要經濟結構,針對不同的經濟主體,采取精細化管理模式,努力將城市經濟增長中不符合城市環境發展需求的方面進行改善,以此實現控制污染排放的目的。與此同時,城市各部門要積極轉變傳統的發展理念,建立強烈的環保意識,以可持續發展理念為核心,制定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經濟增長目標。另外,對于大氣污染防治,有關部門應因地制宜,建立健全的環保考核體制,以此引導城市各企業加強環境建設,確保城市經濟發展與大氣污染處于和諧發展、相互促進的平衡關系。針對建筑工程與耕地造成的大氣污染問題,有關部門應針對具體情況,全面挖掘科學有效的防治措施[6]。例如,加強建筑材料的運輸與存放管理,對正在開展施工建設的工程,加強管控力度;在耕地收割農作物時,給予一定的防治指導,以此做到“能綠化的綠化,能硬化的硬化”,貫徹落實“非硬即綠”的整治辦法,堅決打贏這場裸露土地的艱巨任務。
地方政府應充分利用社會團體,以及相關機構的潛在價值,利用相關機構對重污染天氣的預警功能,對城市內各鄉鎮辦等有關部門,提前三天進行應急預警。其次,對鄉鎮辦等有關部門給予科學的指導,以此有效控制重污染天氣造成的負面影響,實現“削峰降速”的防止目的。與此同時,地方城市應針對不同的工業企業,開展“一廠一策”管理辦法,將關鍵性指標實施精細化處理,引導工業企業在不同等級的大氣污染應急等級下,開展相應的應急措施,如暫停生產、加強減排措施等等[7]。最后,城市有關部門應采取“責任追究制度”,充分明確工業企業減排措施責任人的崗位職責,將城市應急減排等相關措施,真正貫徹落實到位。
綜上所述,國內城市發展正面臨著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嚴峻挑戰,有關部門應提高環境監管力度,科學規劃城市布局,并根據不同的事項,建立健全的大氣污染防治對策。通過科學防治、全面管控,最終實現大氣污染的有效控制,降低城市污染現象。筆者相信,經過廣大同仁的共同努力,定會創造出環境保護與城市發展的雙贏局面。
相關鏈接
影響大氣污染范圍和強度的因素有污染物的性質(物理的和化學的),污染源的性質(源強、源高、源內溫度、排氣速率等),氣象條件(風向、風速、溫度層結等),地表性質(地形起伏、粗糙度、地面覆蓋物等)。
大氣中有害物質的濃度越高,污染就越重,危害也就越大。污染物在大氣中的濃度,除了取決于排放的總量外,還同排放源高度、氣象和地形等因素有關。
污染物一進入大氣,就會稀釋擴散。風越大,大氣湍流越強,大氣越不穩定,污染物的稀釋擴散就越快;反之,則污染物的稀釋擴散就慢。在后一種情況下,特別是在出現逆溫層時,污染物往往可積聚到很高濃度,造成嚴重的大氣污染事件。降水雖可對大氣起凈化作用,但因污染物隨雨雪降落,大氣污染會轉變為水體污染和土壤污染。
地形或地面狀況復雜的地區,會形成局部地區的熱力環流,如山區的山谷風,濱海地區的海陸風,以及城市的熱島效應等,都會對該地區的大氣污染狀況發生影響。
煙氣運行時,碰到高的丘陵和山地,在迎風面會發生下沉作用,引起附近地區的污染。煙氣如越過丘陵,在背風面出現渦流,污染物聚集,也會形成嚴重污染。在山間谷地和盆地地區,煙氣不易擴散,常在谷地和坡地上回旋。特別在背風坡,氣流作螺旋運動,污染物最易聚集,濃度就更高。夜間,由于谷底平靜,冷空氣下沉,暖空氣上升,易出現逆溫,整個谷地在逆溫層覆蓋下,煙云彌漫,經久不散,易形成嚴重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