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思源學院教育學院 明遷,龐江蓉,張博嫻,楊倩,楊鈺玲
在新時代,漢中在“五個一工程”的引領下,推進紅色文化的不斷發展。保護漢中變遷中的文物資源,發展紅色旅游業,提高全社會學習紅色精神的意識。按照“強保護,重傳承”的原則,深入挖掘紅色旅游資源,加大基金投入力度,重點開發紅二十五軍舊址等發展前景好、競爭優勢明顯的項目,形成紅色文化旅游精品景區。
勤勞的中華兒女創造了獨樹一幟的中華文化,并在實踐中不斷地豐富和發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特別是漢中地區,紅色文化更是數不勝數,其中革命根據地諸多,在發揚紅色文化,提升文化軟實力的同時,也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進行整體謀劃。立足新時代的社會實踐與特征,將優秀地域文化與軟實力相結合,發揮最大作用,在思想與行動上一致為文化軟實力做出良好的鋪墊。
漢中紅色文化是革命烈士們用鮮血和身軀拼搏出來的,給后世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漢中紅色文化作為漢中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展現了漢中人民的勤勞勇敢與至死不渝的家國情懷。學生作為祖國未來和棟梁,在掌握知識、技能的同時,也需要關注國家的發展與變化,爭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紅色文化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優秀范本,在學習紅色文化的過程中,可以了解黨的發展歷程、革命英雄的英勇事跡,并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榜樣,使學生堅定為祖國建設增磚添瓦的理想信念,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進入新時代,深入探尋紅色文化、促進紅色文化與時代精神相融合,需要深入紅色基地。紅色文化基地所蘊含的紅色精神是代代相承、永不會泯滅的。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新時代,將紅色文化與時代精神相融合會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領域的影響力、公信力、引導力。紅色文化與時代精神融合所迸發出的新時代發展理念的紅色文化,能為堅持馬克思主義提供思想指導,以及為堅定社會主義理想信念提供參考。
每個地方都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底蘊,學校教育想要有特色,就需要將地方文化注入教育之中,創新學校教育發展之路。在漢中這片熱土上,何挺穎、楊育才等一大批革命英雄和可歌可泣的紅色故事,都是現成的教育資源。但這些紅色資源卻鮮為人知,挖掘這些教育資源,就需要去當地考察紅色文化基地,切身體會紅色文化帶來的教育意義,收集大量關于紅色文化的圖片、視頻的資料并進行整合,選擇合適的紅色教育資源來豐富學校的教育內容。
漢中位于陜南,屬于西北地區,陜西作為紅軍長征時期重要的會師地,英雄倍出,紅色文化應運而生。漢中的紅色資源豐富多彩,亟待人們開發,但由于漢中交通有待提升,與各地區的往來較少,紅色文化難以進行傳播,紅色文化的關注度與投入度都不高,宣傳力度也相對滯緩,紅色文化就只局限于舊址附近的少數人了解。
在紅色文化發展過程中,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特別在開發紅色文化博物館,宣傳墻板,紅色文化圖書館等方面。人才短缺是一大瓶頸,缺乏管理創新人才,制約了紅色文化產業的創新發展,使其缺乏科學規劃。文化體制改革整體推進不夠,創新意識不足,基礎建設跟不上時代的發展,會導致游客在游覽時體驗不佳,影響紅色文化的發展。
漢中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經濟發展相對滯后,各項基礎設施不夠完善,當地人們傳承與弘揚紅色文化的意識薄弱,當地政府不夠重視等導致紅色文化的資源開發不夠。對紅色文化的呈現方式僅局限于修建廣場,在相應位置張貼圖片與文字注釋,導致紅色資源呈現方式單一,人們對紅色文化的理解,僅局限于表面。如在一些紅色文化地,雖然免門票,但是觀看的人卻屈指可數。當地居民用跳廣場舞等方式來增加空曠場地的利用率,人們對于紅色文化的理解較為狹隘,沒有發掘紅色文化背后的價值及蘊涵的時代精神。
當地相關部門對紅色文化旅游的宣傳不夠,主要表現在相關部門缺乏對紅色文化基地宣傳的意識。由于缺乏相關專業人員的宣傳,紅色資源的知名度受到了很大的制約。此外,在紅色文化旅游中,相關部門缺乏對旅游路線的科學規劃。
很多學校,面臨升學壓力,注重學科知識的教學,開發校本課程的意識薄弱,學校缺少明確的教育理念和中長期發展規劃。紅色文化是我國特有的一種文化資源。紅色文化教育缺失,讓很多學生不了解歷史,無法滿足學生多樣化的需求。學校是傳承文化的重要基地,學科知識的學習必不可少,但學生更需要了解紅色文化,以革命先烈為榜樣,這樣有助于發展愛國主義教育,培養共產主義時代新人。
在漢中紅色文化舊址進行公益宣傳,邀請各地人士參觀,深入感受紅色文化。設立紅色文化宣傳組織,定期舉行相關活動,提高社會關注度與宣傳度。紅色公益文化的環境建設日漸優化,在學校以及機關中進行宣傳,運用短視頻、微博、公眾號等媒體,引起網友們的關注,普及紅色文化知識,傳播漢中的紅色文化。加強對漢中紅色文化的保護、開發和研究,使人們廣泛接觸到紅色文化,讓紅色文化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外化于行,內化于心。
適當化投資文化產業,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需求,充實人民生活。如在居民區、公園、學校周邊設立健身器材,在健身器材上張貼紅色文化海報,為人們提供娛樂健身的場所,并潛移默化地感受紅色文化的魅力。在廣場建設文化風貌墻,張貼標語,大力弘揚紅色文化,倡導學習紅色文化。構建紅色文化新格局,健全紅色保護制度,采用鼓勵獎懲法,舉報破壞紅色文化的行為,給出相應的懲罰,做到互相監督、互相鼓勵,并不斷提升紅色資源質量,保護紅色文化。
川陜革命根據地陜南蘇區是川陜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陜西境內主要分布在漢中市鎮巴、西鄉、南鄭、勉縣、寧強等地。但各地區的紅色文化分布松散、不集中,難以形成一個合理的旅游系統,需要政府等相關部門制定合理的旅游路線,使漢中紅色文化形成一個有組織的有機系統,使各地紅色文化環環相扣,共同組成漢中紅色文化這一龐大的系統。發揮好紅色文化的地域特色,按照紅色文化的歷史連貫性,指定旅游路線,便于游客游玩與理解。在加強漢中各地區紅色文化聯系的同時,加強與四川省相關紅色文化的合作。形成區域紅色文化旅游帶,帶動兩地經濟發展,將紅色文化跨省區域合作落到實處,發揮各個省市的優勢、地域特色與風土人情。漢中與四川毗連,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且蘊含著豐富的紅色文化,加強合作形成紅色文化旅游帶,會成為游客的旅游首選,發揮整體與部分的優勢,促進共贏。
以科學規劃為指導,加快漢中紅色文化的知名度、認可度,并在此基礎上大力弘揚漢中紅色文化,以多渠道、多范圍、多領域的方式進行大力推廣,如漢中紅色旅游景區可建設服務化、高效化的多元網站和網上多維紀念場館,并鼓勵使用現代信息技術展開紅色文化宣傳推廣。當地部門可開展群眾性紅色文化活動,加大對相關書籍、節目、影視作品等藝術創作的扶持力度。引進和培養一批有政治素養、有業務能力、有豐富知識的紅色旅游景區宣傳員。組織資深老干部、優秀老模范、先進老教師、身經百戰的老戰士、博古通今的老專家進行義務普及工作,鼓勵大學生開展志愿服務,建立一支穩定的、專業化的志愿者隊伍去宣傳和發揚紅色文化。在旅游路線上要給人們清晰、明確的規劃,可推出紅色經典旅游路線,相關部門可繪制電子旅行路線圖,方便人們游玩,體會漢中紅色文化的無限魅力,促進紅色文化的發展。
紅色文化資源是主觀精神與客觀物質的統一,學生對紅色文化的缺失問題,學校應該高度重視,確立明確的教育理念、制訂合理的中長期發展規劃,將理念與實踐相結合,選擇合適的紅色文化資源并將其融入課堂和教材。通過教師培訓等方式,提高校本課程開發的意識和能力,開發具有地域特色的校本課程,滿足學生多樣化的需求。教師可以把革命英雄人物注入教材中,豐富教育內容,讓英雄人物走進課堂,體會紅色文化特有的精神內涵,弘揚愛國主義精神。選擇適合的教育資源,在無形和有形中發揮紅色文化的育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