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海蘭
(甘肅省永靖縣移民中學,甘肅 永靖 731600)
受傳統教學理念影響,教師大都以照本宣科的模式引導學生學習寫作,這會禁錮學生的思想,不利于提高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而案例教學法的引入,可以引導學生深入淺出地理解課文內容,以案例為依據對學生開展語文寫作教學,也能夠吸引學生的關注,有益于學生理解語文課文內容。同時,案例教學法也能提高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性,使學生能夠對知識內容形成更加體系化的了解,使學生的寫作能力可以得到有效提升。
正式開始教學之前,教師要想確保后續的教學活動能夠得以順利展開,做好教學準備的相關工作是前提條件。教師一方面需要充分結合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另一方面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案例的匹配。教師案例匹配的合理性是決定教學成功與否的重要條件。因此,教師在教學前的準備階段,要能夠根據學生學習的實際需要以及自身以往的教學經驗進行相關案例的搜集,案例搜集的途徑可以包括新聞、報紙以及應用文書。也可以在學生預習的階段,提前告知他們下節課將要教學的內容,鼓勵學生進行案例的搜集。上課之前,教師要能夠以教學目標為依托,吃透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以及案例選擇的要求,做好課前準備的相關工作。
例如,在教學通知類應用文寫作的過程中,正式開始教學活動之前,教師就可以充分發掘學生的力量進行案例的搜集。由于此類問題學生在日常的生活以及學習中都不感到陌生,可以鼓勵學生從社區中搜集相應的通知,也可以鼓勵學生從學校搜集相應的通知文書,并在正式上課前對自己搜集到的案例進行分析,分析此類文體存在哪些特點。同時將自己所搜集到的案例進行整理后發給教師,由教師展開下一環節的工作,負責對典型案例進行篩選。
在正式開始選擇教學中所需要使用到的典型案例之前,教師還需要能夠對前一階段所搜集到的案例進行整理。教師在實際進行案例整理的過程中,可以先嘗試將案例分成兩個大類,即正向的典型案例和負向的典型案例,使學生借助教師所選擇的案例,不僅能知道好的應用文需要滿足哪些標準,同時也能知道在應用文的實際寫作過程中容易出現哪些問題,進而在實際寫作過程中有效規避這些問題。
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環節,就應用文寫作教學而言,為提高學生對應用文的認知能力,教師可以將案例教學法融入課堂教學環節,讓學生在真實情境中體驗案例的內容,提高學生的案例理解能力,有益于拓展學生的認知范圍。教師可以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選擇合理案例,提高案例教學效率。由于教師具有一定經驗,對應用文有更深刻的了解,因此,教師可以以自身對應用文的理解、認知為基礎,結合高中階段學生的應用文寫作現狀,尤其注意應關注學生在寫作應用文環節經常出現錯誤的部分,選擇合適的案例引導學生進行學習,這可以有效夯實學生的應用文寫作基礎。實際教學中,通過合理引入教學案例,能夠使應用文寫作的相關理論知識變得更加生動形象,降低學生的知識理解難度以及實踐難度。同時通過反向案例的創造性引入,能夠幫助學生有效規避寫作過程中容易出現的問題。但是從另外的一個角度來講,教師在實際選擇案例過程中也要能夠有效結合自身的實際經驗,從大量的案例中篩選具有典型性的案例,剔除一些與教學無益的案例,保證案例教學的有效性。
例如,將一封書信作為案例對學生進行教學,書信是將要表達的內容按照一定模式進行書寫,并將其發送或郵寄給指定閱讀對象,這在人際交往中,是一種比較普遍的交流方式。在進行案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學習寫書信,應向學生傳達書信的寫作格式,包括稱謂、問候語、主要內容、結束語、署名、日期,也應告訴學生應注意語言的得體、講究書寫格式。同時,在對案例進行選擇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故意讓書信的格式出現錯誤,也可以選擇調整或刪除一部分案例信件中的關鍵語句,使得選擇的案例無法清晰地表達原信件的內容,以此讓這一案例成為學生學習的反面教材。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教材中的理論知識、自主查找內容等方式進行自主學習,以此對應用文的結構嚴謹性進行掌握,包括書信格式等內容,這不僅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應用文自主學習意識,也可以提高學生的應用文實際寫作能力。
在對學生進行應用文案例引導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鼓勵學生對選擇的案例進行詳細研讀,在進行研讀之前,教師可以通過問題引導的模式鼓勵學生進行學習,這也可以給學生指明學習方向。比如,教師可以問學生這一案例寫作者是否將文章的情感及訴求進行了表達,對學生提出這一問題,可以讓學生體會到文章是否欠缺合理性,是否存在問題,進而確保學生能夠深入探究課文內容。
例如,將公文撰擬作為案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將企事業單位的公文作為案例,并以工程過程中的先后順序為依據,對其進行分解,包括領導授意內容、起草公文稿件、領導簽發、印制分發公文、反饋督辦環節。再將每個環節的寫作要求和規范對學生進行講解,包括行文方向。還有一些行文寫作目的、方向均相反的文種,包括報告、請示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應用對比性比較的方法引導學生學習,強化學生記憶,使學生能夠對不同文種的寫作要求形成清晰認知。同時,需要結合真實案例引導學生進行學習,這可以確保抽象性較強的應用文理論內容變得生動、形象,易于學生進行理解。同時,在學生理解應用文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教師還應將具體的應用文案例內容發送給學生進行仔細研讀,這不僅可以鞏固學生對應用文知識的理論認知,也可以讓學生能夠通過真實案例,逐一理解每一個理論內容的節點,確保學生可以在整體層面認知應用文。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對學生出示主題內容,并鼓勵學生嘗試應用文創作,以此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在完成創作內容后,教師也應對學生的創作內容開展測評,并以此為依據,從內容、格式等方面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教學引導,這會更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應用文寫作能力。
教師對學生開展應用文教學引導的過程中,應采取理論結合實際的模式對學生開展教學。理論內容是整個教學活動的主體部分,大量教學反饋證明,應用文理論教學的重要性較強,它是學生認知應用文大體寫作框架的基礎依據。在學生對案例有一定了解后,教師可以對學生傳達案例內容,并要求學生仔細分析案例。分析可以分為兩個模式:首先,對學生分組,并鼓勵學生在小組內開展討論,以這種討論的模式,能夠確保學生之間的思想可以實現有機融合,提高分析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其次,教師應在分析過程中進行參與,以此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還能夠確保在學生討論環節,能夠對學生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議,并對學生討論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修正,以此提高課堂交流的效果。
例如,教師可以將企事業單位的工作流程作為案例教學依據,引導學生分析案例,并對研究結果進行總結,以此提高學生對案例的理解程度。同時,也要求教師對企事業單位的行政工作流程有一定的了解,以此為學生構建完善的應用文教學體系。教師可以結合企事業單位的實際發展情況,撰寫一份工作流程,并以此為案例讓學生進行全面分析,并將研究的結果以小組討論的模式進行總結,并結合理論學習內容,歸納出完整的寫作思路。教師還應讓學生對應用文的內容進行仿寫,使學生的應用文寫作能力得以提升。在寫作后,教師可以將學生的案例仿寫情況在班級內進行公示,并以學生自評、生生互評、教師點評三種模式對學生的仿寫內容進行測評,測評內容也應具有較強的完善性和系統性,確保能夠在整體層面對學生的寫作能力開展評價。通過這一過程,不僅能夠確保教師對學生的寫作內容及寫作能力進行深度了解,也可以確保學生能夠進行更加完善的自我認知,確保教師可以為學生制定更具針對性的教學引導方案。
對高中學生進行應用文寫作訓練的過程中,教師也應注意對學生的應用文寫作訓練過程進行關注,教師應對教學的實踐過程進行關注,以此確保有效提高教學效果。同時,實踐教學包括課堂教學過程及課后教學環節,在課堂教學環節,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應用文案例以供學生修改。這種實踐性教學模式,可以有效使學生的應用文靈活寫作能力通過量的積累實現質的突破。而且,這種將理論知識快速在實踐層面進行運用的方式,也可以有效強化學生的記憶,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對于課后實踐教學而言,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應用文主題內容,并讓學生在課后完成寫作內容,對學生進行延伸教學,以此彌補課堂教學環節的不足,增加教學的延展性。
例如,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環節,將多元化的應用文對學生進行引導性認知,并逐一引導學生理解每一個應用文案例,提高學生的應用文核心素養。此外,教師還應鼓勵學生將所學過的應用文框架體系、格式內容等進行歸納總結,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以有效提升,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而對于課外實踐學習,教師則可以安排學生開展校外頂崗實習活動,讓學生親自對崗位進行體會,并在崗位上學習專業知識。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實踐學習能力可以得到有效提升。比如,學生在企事業單位實習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事宜,包括協助單位領導撰寫工作總結、年度計劃、會議通知、邀請函、祝酒詞、消息報道、報告等 ,這會使學生在真實情境中產生更多創作靈感,并通過對真實內容撰寫,積累更多寫作經驗。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準備若干份寫作內容,并在班級內進行展示,還應選擇較為優質的內容作為案例,讓學生共同學習,并互相探討創作過程,培養學生的寫作實踐能力。此外,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將在創作過程中學習到、感悟到的知識與教材中的理論內容進行對比、分析,以此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提高應用文寫作質量。
在實際的應用文寫作教學中,雖然教師的講解質量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教學質量,但是學生的后期實踐同樣必不可少,所以在教學活動的開展過程中,教師也需要加大對于實踐過程的關注。通常情況下,教學實踐過程可以分成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課上階段,第二個階段是課后階段。從課上實踐的角度來講,教師可以通過為學生提供一些反向案例讓他們進行修改,使他們能夠在實踐的過程中深化對于教師所講解理論知識的記憶以及理解。而在課后實踐的過程中,教師則可以提出一些與本節課教學內容有關的案例,引導學生進行模擬應用文寫作。
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寫讀書報告的過程中,課上階段就可以利用課前篩選出來的反向案例,引導學生思考案例存在哪些問題,并有針對性地進行修改。課后則可以要求學生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充分結合自身以往的閱讀經驗,進行讀書報告的寫作,使學生的學習效果以及對于理論知識的理解能夠更加深刻。
總而言之,高中階段的應用文教學具有一定難度,而案例教學法具有較強代入感,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自主意識,讓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因此,在高中語文應用文課堂教學環節,教師可以利用案例教學法引導學生開展學習,這可以使學生能夠從真實視角對應用文進行理解和認知,提高學生應用文的感知能力、思考能力、綜合運用能力,使學生的應用文核心素養可以得到有效提升,也可以凸顯出案例教學法在應用文教學中的重要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