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斌
(煙臺市福山區建設工程事務服務中心,山東煙臺 265500)
我國建筑工程領域的發展經歷了較為曲折的歷程,從最開始的困難階段到后來有一定的改善,接著到之后的適應階段,后來經歷了從發展到高速發展的階段,給我國的經濟發展帶來了強大的動力。近幾年,雖然我國工程建設行業有了快速的發展,但是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對此,我國也相繼頒布了很多有關的法律條文,進一步嚴格要求工程建設過程中的質量安全的監督和管理的問題標準。由于工程建設涉及的內容較為寬泛,因此為了有效保證質量監督管理的有效性,還需要加強對工作人員整體素質的培養,提高建筑工程質量安全[1]。
在開展工程建設的過程中,需要耗費較多的時間以及人力和物力,而建設的環節和內容也是較為煩瑣復雜的,因此相關的質量安全管理工作者必須有針對性地開展相關的工作,否則容易帶來一些隱性的質量安全問題。除此之外,在進行施工建設的過程中,如果相關的施工體系以及監督管理的體系存在漏洞和問題,也同樣會給工程的質量帶來問題,容易給后期工程的運行和使用留下嚴重的安全隱患。
從當前我國建筑工程發展情況來分析,建筑工程領域所涉及的工程項目數量比較多,因此存在一些工程部門為了獲取更多的經濟利益,在進行施工的過程中偷工減料,或在開展工程質量安全監督和管理的時候,沒有及時地處理問題,從而導致工程建設的整體質量不高。除此之外,雖然一些工程企業創建了有關的工程質量的監督和管理的制度,但是其制度不具有可行性,不能有效解決問題,缺乏對施工中出現的細節問題的處理規定和標準,因此,建設工程的質量監督和管理體系還要進一步加強[2]。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我國在建筑工程領域也做出了新的改革和創新,多年以前就取消監督收費,監督機構費用大多為財政全額撥款,但是部分地區財政資金緊張,導致很多質量監督機構的管理資金不足、人員短缺,且無法采用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加強監督管理,這會給質量安全的監督和管理工作帶來一定的障礙。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過程中,質量安全的監督管理離不開施工人員的配合。但由于我國建筑行業的特殊性,大多數施工人員都屬于農民工,自身專業素質不高,缺乏建筑項目施工的專業知識,導致當前我國整個建筑行業從事建設施工的人員素質整體偏低。與此同時,由于平均教育水平的低下,施工人員缺乏安全憂患意識,在實際的操作施工中,大多數都存在不按規章制度施工的現象,極有可能造成安全事故,威脅建筑工程的施工質量,乃至危害員工的生命財產安全。施工安全事故導致的工期延誤、企業賠款等,會給建筑企業、施工單位乃至項目帶來致命的威脅,損失企業的經濟收益。
治理體系的建構、完善是決定建筑工程項目質量與施工安全的必要條件,建筑企業必須將工作重心轉移到監督制度的推廣與實施上。首先,建筑企業必須明確工程質量與安全監督機制建立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在單位內部廣泛培訓、傳播安全施工、高質量施工的內容,進一步提升管理層與施工人員對工程質量的認識,樹立員工正確的安全防范意識與監督意識。為建筑工程項目施工與管理創設良好的條件與環境。其次,質量安全監督工作無論是對企業自身還是對工程項目而言,都是至關重要的。要建立相應的管理部門來實施、推廣企業頒布的質量與安全監督機制,聘請專業性強、經驗豐富的管理人才對企業工程的質量與安全做好監督與管理;將該部門直接獨立于企業組織結構之外,由工程項目的高管統一管理。賦予該部門一定的監督權力,便于其對其他部門、項目環節的監督與管理。
3.2.1 對建筑企業的監督
針對建筑企業的質量安全監督管理,要先重點排查相關資金支出的報批手續,檢查施工圖紙審核過程是否合理,審核在建筑過程中是否存在減少材料購進、使用標準的現象,調查是否存在個別員工私收賄賂的情況等。一旦在監督排查的過程中發現了問題,就必須立即處理、堅決執行[3]。
3.2.2 對施工單位的監督
對施工單位進行監督時,需注意調查競標承包商是否存在私自轉包、違規分包的現象;在施工過程中需要考察施工單位是否按照規范圖紙進行合理施工;施工現場是否制定并嚴格執行了相關規定與標準,如質量保障體系、安全防護體系等;排查施工團隊中員工是否具備相關資質與證明,在上崗前是否接受了安全培訓。
3.2.3 對第三方監理的監督
首先,要考核該監理單位是否有根據合同規定安排相應的總監與監理工程師進駐現場,檢查監理執行人是否具備上崗資質、監理執行文件是否齊全。其次,要注意檢查監理單位在項目施工監督的過程中,是否有根據相關法律、行業標準、技術要求、合同內容等規范地進行監理工作。最后,必須對存在監理人員不足現象的監理單位予以嚴重警告與嚴肅處理,不可敷衍了事。
3.2.4 對設計勘察的監督
在施工前期,施工單位都必須嚴格根據規范的施工程序進行建設,先要安排專業的勘察設計單位對設計文件、審批流程進行嚴格把控。此外,與工程建設相關的任何文件都需經過第三方機構的審核。對這個第三方監理機構的監督,就屬于對設計勘察工作質量安全的監督與管理,確保該單位所有申報、審批手續齊全,且均嚴格按照標準執行[4]。
3.2.5 對檢測單位的監督
工程檢測是在施工全過程、全環節針對建筑工程中的關鍵技術、建設質量、安全生產進行相應檢查的工作,一般具有集中檢查、抽樣調查等有效檢查方式,主要根據國家、相關行業對于檢查檢測的要求進行個別調整。對檢測單位的監督需要注意檢查其資質證明是否齊全,檢測設備是否先進,檢測報告是否有按照合同要求的進行日、季、年報。
針對上崗、轉崗或已在職的安全管理人員需要進行專業化、系統化的安全培訓,在安全部門內部充分樹立安全意識,通過培訓考核的方式切實地促進安全管理人員管理水平的提高。建筑工程的質量安全監督管理離不開人為的操作與監督,因此監督人員的專業水準、業務水平高低關系到整個建筑工程項目施工質量的好壞,必須有針對性地組織各類管理人員進行專業理論、技能操作培訓。有條件的企業可以成立專門的培訓小組,以有效地做好培訓事宜,工作內容主要包括聘請、引進專業培訓講師,組織員工分階段培訓,組織參與人員的測驗與考試。施工、管理人員自身安全意識的培養,個人行為的規范,是促使國內建筑工程邁向現代化、規范標準化的推動力。
合理規范管理建筑材料可以從兩方面做起:首先,在材料采購時,需要采購部職員提前了解市場動態,爭取在市場價格波動較低的時候購入。采購材料時需要對比價格、質量以及運輸距離、存儲條件等,根據建筑工程合同的相關要求進行合理挑選、科學決策;其次,由于各類材料的存儲條件不一,在施工現場檢測完畢準許入場后,倉儲部員工需要充分了解該材料屬性與特殊要求,恰當地安排存儲地點,規避由于準備不當而造成的經濟損失。在使用材料時,也需要嚴謹地按照現場規定進行規范出入庫,妥善保管好出入庫記錄以及用料負責人姓名、時間等信息。
總而言之,項目質量與安全的控制管理是確保建筑工程整體質量,有效降低施工安全風險的重要措施。在當前現代化城市建設的新形勢下,建筑企業更要以長遠的戰略目標為首,以積極科學的管理措施為導向,構建高質量、低風險的工程施工管理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