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先媛
(豐都縣名山街道中心小學校 重慶 408200)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教育的主要任務便是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人們也常說: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特別是對數學學科來講。數學比較抽象、復雜,需要學生動用自己的思維解決問題,一些符號化的知識很容易困擾學生。同時,部分數學知識和生活所脫節,若教師仍然采取單一的教學方式,會使數學課堂枯燥無味,無法吸引學生的學習目光。為了改善這一現象,小學數學教師應當提升自己的能力,將趣味教學手段與數學課本知識有機融合,使數學課堂充滿活力,讓學生在愉快輕松的氛圍之中完成知識的學習,這樣不僅能讓學生掌握更多解題技巧,還能夠打造出高質量的數學課堂。
數學興趣課堂的構建,可以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能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提升,還可以使學生自主探尋數學知識,并獨立完成課前預習與課后復習,使其探尋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水平,為其今后的學習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1]。
教師在課堂中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能夠激發出學生濃厚的學習欲望,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從而逐漸形成完整的數學思維體系,今后學習過程中遇到難題時,能夠靈活運用思維體系,將已有數學知識應用其中,從而提高學習效率,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及理解能力。
小學生的年齡較小,其身心還屬于發展階段,無法集中較長時間的注意力。對此,教師在開展數學教學時,應當全面了解學生的認知能力,為課堂注入趣味,使學生集中精神完成知識的學習。在設計教案時,教師需要從生活的角度設計出相關的教學情境,為學生搭建自主發揮的平臺,將知識與生活聯系到一起,以此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2]。比如,學習人教版小學數學“分數乘法”相關知識時,教師便可以聯系生活設計出相關的教學情境,以此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提出以下問題:五個小朋友要吃餅干,一個小朋友吃五塊餅干,請問他們一共吃了多少塊餅干?問題提出之后,學生會列出算式:5+5+5+5+5=5×5=25。之后,教師提出這樣的問題:還是這五名小朋友,一人吃1/5的餅干,請問一共吃多少餅干?教師問題提出過后,便讓學生回憶之前學習過的整數乘法,之后再引出分數乘法,讓學生之間進行自主探究。通過探究得出:1/5×5,表示五個1/5相加,也就是1,最終答案也就是一塊餅干。通過此種方式,教師搭建出趣味式的數學課堂,不但能夠鞏固學生之前的所學知識,還可以引出新學習的內容,教學質量顯著提升。
小學生正處于形象思維發展的關鍵時期,但由于數學知識較為抽象,需學生具備較強的理解能力,若教師只注重知識的講解,學生很容易無法深入理解所學知識。對此,教師可以把抽象的知識變得具體形象,運用信息技術轉化知識,為學生提供動手動腦的機會,讓他們在學習中感受到數學知識的趣味。教師在講解數學重點難點時,應設計出豐富多彩的數學課堂,發揮學生的思維能力及動手能力,從而提高數學教學效率[3]。比如,學習人教版小學數學“立體圖形認識”這一內容時,可以運用教具展開教學活動,提前準備好積木、魔方、乒乓球等物品。上課時,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以小組為單位觀察這些物品,并將物品按照形狀進行分類。學生初步認知立體圖形過后,教師便可以展開趣味性的游戲活動,讓學生分類物品,并看看哪一組完成得又快又正確,選出游戲的冠軍。此種教學方式比單純理論知識的講述更有意義,能使學生更為扎實地記憶所學知識,還能一定程度上激發出他們的數學潛能。
在開展分組較量學習時,教師要合理地將學生劃分為若干小組,每一小組人數最好在五到七人之間。每一名學生都具有鮮活的個性,他們的情感、潛能都存在一定的差異,教師若想全面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完成學習任務,就應當結合他們的個人特點完成任務的分配。教師平日里應多給學生一些鼓勵,讓他們感受到自身的價值,進而配合教師的教學。此外,教師應結合實際教學內容,讓學生展開分組比拼,對于表現良好的小組,可以為其頒發獎狀等獎勵,還可以設置優秀個人獎,將個人獎頒發給進步較大的學生,力求讓所有學生共同進步,主動學習數學知識。此種教學方式能夠轉變以往數學課堂枯燥無味的現象,還有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4]。
總而言之,新課程背景之下,人們對數學教學的要求更為嚴格,數學教學的方式及內容也發生了轉變。處于新背景之下的數學教師,應當讓學生喜愛數學知識、愿意學習數學知識,并樂于用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同時,教師應摸清數學課程標準,從學生的興趣點著手,積極展開對學生的興趣培養,搭建出趣味的數學課堂,從而顯著提升教學效果。此外,教師要仔細研讀教材,根據學生實際及興趣,對教材內容進行整合,使整個教學過程更加完整有序,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知識,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推動小學數學教育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