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麗
(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第七小學 寧夏中衛 755000)
隨著新課改的出現,之前的教學模式早已不能為如今的學生提供教育的需求了。傳統的數學課堂往往過于注重理論知識的學習而忽視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在日常的課堂上,教師總是主張發揮學生的統一性,從而忽視了學生的個體發展。所以,數學教師應該采取全新的教學方式,改變枯燥乏味的教學方式,教師可以運用靈活的、更加創新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讓數學課堂可以回歸本真。引入這種方式不但可以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而且能提高學生對數學課堂的興趣,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數學教師引入正確的教學方式,不但可以引導學生自己主動進行數學學習,實現個性化的學習,而且能非常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進而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1]。
小學階段的學生普遍在認知層面有些欠缺,有的學生仍然停留在具象的思維階段。然而,數學是一個邏輯性非常強的學科。教師們要付出更多的心思來學習和探究動手實踐操作的方法。教師應著重培養、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的能力,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這樣能更好地讓學生掌握數學課堂內容。這個年齡的學生性格活潑,動手能力比較強。教師應充分利用這個特點,利用教室里面的教具和同學們一起實踐操作,這樣不僅能激發學生對數學課堂的學習興趣,而且能使學生更好地吸收這節課的內容[2]。
例如,講解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平行四邊形”的時候,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準備一些四條邊可以活動的正方形教具,分發給每一名學生。讓學生自己動手實踐,仔細觀察挪動哪幾條邊,怎么挪動正方形就可以組成平行四邊形。通過動手實踐,學生能更好地體會平行四邊形就是正方形的變形體,和正方形相比有哪些不同,比如正方形四條邊都相等且都相互平行。但平行四邊形只有對應的兩條邊平行且相等。這樣不但能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還能有效提高學生對數學課堂的興趣。
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個性特點來規劃教學活動,這樣能更好地體現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爭做課堂的小主人。在課堂活動中,教師應著重關注每一名學生參與課堂的情況和課堂表現情況,從而更好地對學生進行引導,讓每名學生都積極參與到課堂中。這種方法不僅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還可以在和諧的學習氛圍中提高學生的創造力。
講解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倍的認識”時,教師可以準備教具:30個正方形,20個圓形,10個三角形。對學生進行引導:學生們,這么多圖形,動動小腦袋,根據每種形狀的數量,比一比,算一算,可以發現哪些問題?這個時候,學生會提出有關形狀的問題,比如:正方形比圓形多幾個?圓形比三角形多幾個?正方形比三角形多幾個?這三種圖案的數量有哪些關系?通過這些問題引入今天的內容——“倍數”。
教師應豐富學生的課后實踐活動,這樣不但可以有效促進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課后實踐結束,教師也應該及時對學生進行教學評價,根據學生實踐活動的完成情況,評價學生的成果。通過獎勵的方式,激發學生的探究能力,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在為學生講解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第七單元折線統計圖之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的方式,布置課后實踐活動,小組成員自己分配任務。每組需要完成的任務有兩個:第一個任務,了解學校門口書店近一周的銷售量。第二個任務,將調查的數據繪制成折線圖。通過課后實踐活動,讓學生將課堂學習的知識融入生活,有效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為了順應新課改的要求,教師需要對小學數學教學方式進行探索和學習,讓數學課堂可以回歸本真,不斷進行改革和創新,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有效鍛煉學生們數學思維方式,提高數學教學效率。所以,在新課改下,教師應探究如何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敢于創新,從而構建高效的小學數學課堂,為學生帶來更好的數學課堂體驗,這樣不僅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而且對這堂課練習也能起到升華作用,進而使數學課堂更加充滿趣味性,提高教學效率。為此,教師需要共同努力,構建更好、更高效的數學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