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慶蘭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三師圖木舒克市第一中學 新疆圖木舒克 844000)
新課改提出了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堅持以學生為中心,要能從學生角度出發落實教學活動。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實驗教學占據著重要的位置,但是很多教師開展的生物實驗教學還存在著很多的問題,比如教學模式單一陳舊,束縛了學生思維的發展,學生無法很好地落實實踐活動。因此無法幫助學生獲得綜合能力的提升,所以在核心素養背景下教師必須要創新當前的初中生物實驗教學模式,讓學生可以更好地參與到課堂學習活動中。針對生命觀念、科學思維還有科學探究和社會責任進行培養滲透,有效地實現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本文針對核心素養視角下落實的初中生物實驗教學具體策略進行分析研究。
核心素養是初中生物教師落實實驗教學的重要依據,在這樣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始終以學生為主體,要能夠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提升學生的生物實驗能力和創造性思維。核心素養視角下的初中生物實驗教學注重學生在實驗中的主體性,強調了學生要能自主參與到課堂實驗活動中,教師起到的就是引領的作用。
首先,在這樣的課堂中教師一定要堅持以核心素養作為基礎,有效地提升學生對信息處理的能力,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生物知識,在實驗中培養學生處理各種數據的能力,教師要發揮出自己的引導作用。讓學生可以認真參與到課堂的實驗中,對于實驗的內容進行有效地整理和記錄還有分析。其次,保證教師對于實驗具有一定的敏感度,在實驗中主動進行內容記錄和分析,提升在實驗中的自主性。最后就是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讓學生可以在實驗中有自己的觀點和態度。
初中教師在落實生物實驗教學的時候一定要改變傳統填鴨式的教學模式,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在確保實驗安全的前提下多鼓勵學生進行實驗。教師首先需要向學生介紹清楚實驗中需要注意的事項,具體的實驗藥品還有實驗器材,然后引導學生自己完成實驗活動,教師在旁邊進行適當的引導和糾正,鼓勵學生自由發揮。學生自己親手完成實驗,對實驗的數據進行分析總結,對比實驗的準確性,鼓勵學生多對實驗進行創新,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不斷地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
初中生物實驗教學更加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初中階段的學生還處于人生的懵懂時期,還沒有形成一定的價值觀,缺乏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生物教師更應該積極發揮出生物這門學科的優勢,來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讓學生關注科學意義和社會意義,借助教學內容幫助學生懂得珍惜和愛護我們的生命,提升學生生物應用能力,讓學生的素質得到全面的提升。
在目前的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中,經常存在這樣的現象,教師一再地強調實驗的器材多么貴重,為了避免損害實驗器材,很少給學生動手實踐的機會,有的時候教師就是通過自己的口頭講述和自己的演示進行實驗教學,幫助學生了解生物實驗現象和結論。這樣的方式無法給到學生足夠的動手實踐的機會,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得不到很好的培養。而生物實驗課課時不多,很多時候還可能被縮減,就更減少了學生動手的機會,實驗教學還是沒有得到真正的重視。
在傳統的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中存在著一些比較低級的現象,很多時候教師在進行實驗教學時,一些學生進行實驗操作并沒有按照教師講授的實驗步驟或者實驗守則上面的流程,還有一些學生無法結合自己的想法獨立完成操作,需要教師一點點的指導,這樣根本不能夠實現學生的獨立操作。生物實驗和書本知識截然不同,要想讓學生深刻地理解必須要讓學生自己親手實踐,把實踐得出的結論和書本的結論進行對比,這樣才能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生物知識,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探究力。但是目前初中生物實驗教學缺乏科學的指導方法,學生因此得不到有效的能力培養。
新時期課改對初中生物教學提出了要求,教學活動要能夠和現實生活進行結合,但是在傳統的生物教學中教師講授的實驗教學內容并沒有和我們的現實生活進行有效地整合。教材上面講了什么就是什么,只會按部就班地教學,無法對教學的內容進行有效的拓展延伸。所以這種和學生生活脫離的教學無法給學生深刻的印象,不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影響了學生能力的提升。[1]
初中階段是學習的一個特殊時期,很多學生從懵懂的小學時期過渡到了中學階段,大部分學生的思維還是不夠成熟。所以教師必須要首先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這樣才能為今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培養者,在給學生講解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一定要培養學生的科學品質,要能激發學生熱愛生命和珍惜生命的激情,使得學生可以獲得綜合發展。
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的時候一定要善于列舉一些生活中或者自然中真正的實例,讓學生可以透過這些生物現象真正地看到本質,在不斷觀察中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能夠更好地感受生命之間的聯系。從字面上理解,科學核心素養其實指的就是個體在對客觀世界進行認知的過程中的情感意志或者是一種態度作風。無論是什么職業或者什么崗位都應該具備高尚的品格,對中學生更是如此。教師在進行科學實驗探究的時候就應該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同時科學引導的方法多樣,教師在教學中需要結合教材和學生的情況,選擇合適的滲透和培養的方法,這樣才能真正地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實驗的興趣,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記憶生物知識。
在生物實驗教學中,我們還需要培養學生的生命觀念,讓學生可以對自己觀察到的生命現象做出一個有效的反應,可以進行記錄,能夠通過自己的觀察進一步理解生命的特征和生命之間的關聯性,有自己的想法和觀點。這樣,學生的生命意識才能得到進一步的培養。比如,在學習植物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把兩者的區別進行表格羅列,學生能夠一目了然地看到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之間的相互作用。同時也認識到了光合作用制造滿足植物生長所需的有機物和氧氣,而呼吸作用是在消耗氧氣,分解有機物。學生了解了它們之間的差異性,可以有效地掌握生物的核心知識,能夠用心地體驗和感悟生物學習的過程,這對于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生物素養有著重要的意義。[2]
很多生物的結論其實都是通過我們不斷地鉆研得出的,那么教師也應該具備這樣的鉆研精神,這樣才能對學生形成潛移默化的影響,才能不斷地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英國一位著名的細菌學家弗萊明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在培養葡萄球菌的時候無意間產生了一個重要的研究成果,他發現了培養皿因為感染了灰塵出現了青霉菌,青霉菌分泌的物質影響葡萄球菌的生長,憑借著這個發現他得出了青霉菌具備抗菌作用的結論。而在這個過程中弗萊明就是憑借著自己的觀察和嚴謹的科學態度得出的實驗結論,直接影響到整個生物界。在初中生物課堂中教師應該對學生進行生物實驗意識的激發,善于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3]
比如,在學習《洋蔥表皮細胞》這部分內容時,因為所涉及的知識比較抽象,所以教師就可以把真實的材料帶到課堂上面,讓學生借助顯微鏡進行真實的觀察,去認識植物細胞的結構組成,從而感受生命的意義。學生自己使用顯微鏡對洋蔥表皮放大的細胞細心觀察的時候,可以跟隨著教師在課堂中講解的知識進行筆記的整理和記錄,能夠進一步認清和理解植物細胞各個器官還有具體的結構,然后留下一個非常深刻的印象。學生在這樣的課堂中進行動手實驗,跟著教師完成實驗,通過自己的觀察和探究能夠進一步地思考,并且有效地完成教師提出的各種問題。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進行更多的互動和交流,這樣可以在交流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發現自己存在的各種問題,有效彌補自己知識上面的漏洞,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研究的科學態度,同時可以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科學探究意識和能力。
通過觀察,我們可以進一步地認識到細胞中最外層的是細胞壁,細胞壁具有保護和支持作用。細胞膜用來負責細胞內和細胞外物質的進出,然后就是細胞膜的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但是相對比較脆弱,很容易受到外來物質的侵擾和供給。中間的物質就是細胞核,里面包含有DNA,主要是負責細胞的遺傳還有生長。通過這樣一個知識的梳理和教師引導學生完成實驗的進一步觀察,能夠幫助學生避免認知上面的誤區和漏洞,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這部分的知識。[4]
前面我們提到了如今的初中生物實驗課堂一定要注意和生活的結合,為了能夠給學生打造一個生活化的初中生物實驗課堂,教師要學會就地取材,可以從網絡上面找一些合適的教學題材來拓展課堂教學的內容,發揮出核心素養的優勢,有效地為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可以積極參與到課堂的學習中,與其他學生進行更多層次的互動和交流,把自己的生活和生物相關的知識進行整合,從而獲得各項能力的發展。
比如,最近比較流行的“吃雞”這個游戲,這款游戲比較新潮,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愛。那么教師完全可以將這款游戲和生物實驗教學進行整合,教師可以構建一個以“吃雞”作為素材的實驗課堂,借助各種實驗道具來模擬游戲中的畫面,這樣可以讓學生對課堂學習一下子就產生濃厚的興趣,然后教師再根據教材的內容制定具體的實驗活動。教師可以設置熱帶雨林、黃島還有沙漠三個游戲模式,這三個游戲模式其實就代表了三個生態系統,然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己找一找三個生態系統中的生物網和生物鏈,借此感悟生物相關的知識,從而實現了游戲和生物的整合。這樣的教學不僅僅讓學生體驗到了生物學科的趣味性,也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生物素養。[5]
核心素養是當前初中生物教師開展實驗教學的重要依據,在核心素養的視角下落實初中生物實驗教學要充分以學生為主體,突出學生的個人能力,注重學生在實驗教學中獲得實踐能力和綜合能力的全面提升。在核心素養背景下,教師必須要創新當前的初中生物實驗教學模式,讓學生可以更好地參與到課堂學習活動中,針對生命觀念、科學思維還有科學探究和社會責任進行培養滲透,有效地實現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總之,在核心素養的理論下,初中生物教師必須要重視有效地落實生物實驗教學。生物學教師應采用情境教學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善于將學生生活進行整合,促進生物實驗意識的形成。通過開展探究性質的實驗,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進而在新課改的教育背景下,踐行以學生為中心開展教學研究的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