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學輝 張 振 吉海瑞*
(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輕工科學與工程學院 山東·濟南 250353)
創新創業是指在一定水平上對技術和產品創新,對管理經驗模式進行更新、對產品的品牌和商業模式進行革新、對先有的服務和市場進行拓新,并在此基礎之上進行實踐[1]。創新是創新創業的基本要求,創新的實施方式就是創業,并在此基礎之上獲得相應的利益[2]。為了適應社會對于高等教育背景下應用型創新人才的需要,科教融合成為我國各類高校發展的必然趨勢[3,4]。
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與興趣驅動、發掘特色項目為實施原則,將創新創業項目分為創新訓練項目、創業訓練項目、創業實踐項目三大類[5]。各高校應結合自身學科設置特點,探索科教融合對培養該專業創新型人才的方法與模式[6],鞏固學生的專業基礎理論知識的同時,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為學生的未來職業規劃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礎。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當前我國對創新創業型人才的需求又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特別是我國高等教育不斷地優化改革,新時期“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國家戰略的提出,科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已經成為高等學校新時代創新型、復合型高素質專門人才培養的一種新模式。自2017年以來,山東省委省政府為了優化高等教育布局結構,推進山東新舊動能轉換重大戰略,實施了科教融合重大決策部署,將原齊魯工業大學和山東省科學院進行整合,成立了新的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開啟了科教融合的示范。在科教融合的背景下,如何通過高質培育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并通過項目的開展實施,快速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能力,培育高素質創新創業人才,一直值得高等學校去探索。本文通過學生與指導教師幾年來合作共同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的經驗和體會,提出了科教融合視角下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培育見解。
在傳統的教學理念影響下,大多數教師將教學工作與科研工作分離,這樣不僅會造成教師時間和精力不足,同時也消磨了學生進行科研思考的積極性[7-9]。因此建議學校采取科研與教學互動機制,將任課教師的限制放寬,將優秀的科學院研究員列入授課教師隊伍中,把高校和科學院優質的科研資源與科研成果引入課堂,將學生帶入科研實驗室。并在實驗過程中盡量避免讓學生完全按照實驗講義進行實驗,而是采用啟發式實驗,讓學生有更多自己的想法,體現出相應的創新思維和意識;同樣學生可以親身實踐教師的科研實驗,也可以將教師的科研成果或者自己的創意點去參加創新創業大賽,不僅使學生得到鍛煉的機會,教師也能獲得推進研究的助力。這樣一來,在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又能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與創新興趣,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當中去。
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的指導往往對老師職稱晉升等方面的作用甚微,這樣導致了很多指導教師不愿意參與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立項與指導。因此,建議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務管理制度。從學生的角度來看,學院應該將學生參加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給予記錄,在每年度的評獎評優中作為加分依據,與此同時,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上取得優秀成績的學生予以一定程度的獎勵。從教師的角度來看,對于指導學生完成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學院也應該予以記錄,并按照指導次數以及取得的成果,對指導教師予以教學工作量的補償。在指導教師職稱晉升過程中,也可以將指導學生參與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作為一個重要的參考加分項。同時,學??梢詫撔聞摌I相關課程設立為公共基礎必修課,組織不同學院、不同年級一起上課,以小組為單位開展頭腦風暴,互相交流碰撞出火花,既能擴展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知識面更廣,又能激發學生的創新創業興趣。
在以往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立項過程,往往是指導教師根據自己的研究方向尋找學生參與,組建創新創業團隊,然后向所在的學院申報,項目獲批后在執行開展過程中,所有的經費幾乎由指導教師獨立支配,這樣在某種程度上,使學生缺少了一定的參與感。因此,高校在校大學生在申請創新創業項目的時候,在經過學校相關部門核實審批后,整個參賽項目可得到一定的經費資助,學校按照一定比例將經費分配給教師和學生。教師可利用資金聯系相關人員對參賽學生進行相應的指導培訓以及財物支持,而學生可以根據創新創業項目開展的需要,靈活支配自己對應的經費,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輔助共同完成參賽項目。學校也應開放實驗實訓平臺,整合教育資源,為參賽學生提供便利條件,充分激發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和探索精神,提高學生在項目推行實施過程中的參與度。
高校具有優質的教育資源與人才隊伍,科學院在科研平臺、科研項目、成果轉化等具有明顯的優勢。在科教融合的背景下,高校和科學院可以共同發揮各自的優勢與特長。因此在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培育方面,可以采用“雙導師”制,即給學生配備校內和科學院指導老師,雙方都要及時互相溝通,查缺補漏,在創新創業實踐中獲得理論知識,同時發現自身的不足,使學生具有行之有效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與跨界能力,從而充分調動學校、科學院和學生之間的互動,雙方互惠互利,從而實現1+1>2的培育效果[10-12]。
在科教融合的背景下,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就業創業綜合能力成為我國高等學校人才培養的重要目標。通過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的開展,可以大大提高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以科教融合為良好契機,做好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培育工作,對大學生提高自己的操作技能與創新能力,激發科研興趣和創新意識具有重要的意義。通過科教融合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新的培育方式的探索和完善,希望為高校學生創新創業的培育及提升提供參,同時也希望為我國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起到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