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響
(南京醫科大學 江蘇·南京 211166)
江蘇省的自學考試“專接本”實際上是面對高職高專院校的在校生的一種從大專學歷過渡到本科學歷的創新教育模式。這種模式下,不要求學生參加傳統的入學考試,而是在大二下學期通過專科學校的選拔后簽署接本協議,并在接下來的兩年里接受專科院校的教學,并由專科學校統一報名參加自學考試。學生只要通過考試,就能夠獲得本科學歷。“專接本”的社會意義在于給了眾多有理想有抱負的專科學生一個提升學歷的機會,也為社會培養了更多的專業性技術型人才。因此,自學考試“專接本”的管理和教學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相關政策的影響也不可忽視。經過一段時間的考察和總結,筆者發現各專科學校“專接本”教學水平參差不齊,管理方式存在著各式各樣的問題,政策影響陰晴不定。主考學校能否因勢利導、影響政策,專科學校能否提高管理水平、解決管理問題并改革教學模式,都決定著廣大報名參加“專接本”學生的前途和命運。
南京醫科大學作為“專接本”主考學校,涉及自學考試“專接本”護理與藥學兩個專業,其管理模式是在江蘇省考委的指導下,對接專科學校向在校生(通常為大專二年級下學期)宣傳“專接本”相關政策,學生報名后由專科學校根據考試成績和平時表現進行篩選,優選出來部分學生進入接本的班級,根據我校參與制定的考試安排與教學計劃,在專科學校內接受老師的指導,并在完成相關課程后參加相應課程的自學考試之。只要通過所有考試,并滿足學位條件,就能夠獲得本科學歷和學士學位。而參加“專接本”的同學,可能需要利用周末或寒暑假的時間,去完成該階段的所有課程以及相關考試,對自律性和意志力要求很高。
一直以來,省內不少專科學校都沒有真正地將自學考試“專接本”相關輔導納入到與全日制專科教學同等的教學計劃中去。按照常理來說,自學考試“專接本”學生學習的內容、教學的方式都應該比普通專科學生有所提高,但總體來說,受限于專科學校自身實力,相關師資力量還很薄弱。而且專科學校必須要有自己的辦學理念,如果能通過校企合作解決學生“專接本”畢業后的就業問題,才能讓自學考試“專接本”充分發揮出其社會效益。很多高校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沒有把“專接本”放在足夠重視的位置,在人才的培養類型以及相關培養方式上看,也沒有將學生往實踐操作人才方向上進行培養。
完善的管理機制是所有工作的重要基礎,自學考試“專接本”的管理也會變得非常混亂。學生缺乏對“專接本”學制和學位要求的清晰認知,專科學校相關教學質量難以得到保證的情況屢見不鮮。一些專科學校與我校“專接本”合作起步較早,但依然存在管理混亂的情況,專科學校領導對于“專接本”的教學管理缺乏正確的認知,學校內部各部門各學院各行其是,甚至出現操作考試前幾天專科學校打電話來主考學校咨詢考試大綱的事情,連考什么都沒有搞清楚,教學質量從何談起?管理混亂直接導致“專接本”教學質量低下,部分專科學校在主考學校調研并提出整改建議后仍不為所動,甚至對當初選擇“專接本”的決定產生了后悔的想法。
各高職高專院校領導必須清楚認識到自學考試“專接本”工作的社會效益以及經濟效益,必須高度重視相關師資選拔和教學管理,以充分發揮“專接本”的積極作用。對參加“專接本”的學生與普通的學生一視同仁,例如提高任課教師待遇,建設相關實踐基地和教學場所,加強校企合作鍛煉學生實操能力等,嚴格按照主考學校制定的教學考試計劃對各個專業課程的設置進行優化,建立科學規范的管理制度和獎懲制度,加強對學生的政策詳解和制度宣講,提高其學業認同感,讓學生充分了解到參加自學考試“專接本”的重要意義。唯有提高認識,才是切實做好“專接本”管理工作的基礎,才能推動自學考試“專接本”工作的良性發展。
任何教學活動,都需要有教學時大量知識的輸入,才能有考試和實踐應用時足夠扎實的知識輸出。因此各專科院校對于“專接本”相關工作的重心應當放在教學上,學校的領導、老師以及相關部門必須共同參與教學管理的各個環節。根據我校對接“專接本”的醫藥類專科學校實際情況,有相當一部分剛入學的“專接本”學生已經在醫院或藥企實習,這些學生存在突出的工學矛盾。因此專科學校對于“專接本”相關教學安排需要充分考慮這部分學生,可以通過“送教上點”“分組學習”“線上結合線下”等方式緩解工學矛盾,確保學生能有限的學制中獲得自己需要的知識與技能。
以我校繼續教育學院為例,通過大校立項,開展了“專接本”同質化教學平臺的建設。我校擬設置獎勵機制,并完善知識產權制度,請各學院制作優質精品“專接本”課程,分門類整理后收錄進教學平臺,各專科學校都有權限進行下載使用。該平臺從立項起就注重收集各方意見建議,力求底層模塊可調、數據可以交流互通與更新,相關課程可以根據教考政策的變動而時時更新,既能實現視頻教學的基礎功能,也可以實現線上實時教學等高階功能,并保留教學視頻。
之前,各專科學校根據各自的實際情況,對科學設置可行的課程教學做了許多的探索,有的還申報了課題,就是希望將“專接本”的課程融入專科必修課程的教學,對于專科開設的與自考需要考試科目相同的課程同步進行教學,對參加接本的學生利用業余時間進行提高要求的助學過程,減少后面面授時間少,占用實習時間,影響實踐技能掌握的情況。目前江蘇省內有22所“專接本”主考學校,大多數也都陸續向省教育考試院反映過現實困難。作為主考學校之一,我們認為多提想法多交流,是可以促成新政策落地的,也就使得“專接本”能夠發揮自學考試靈活多樣的特點,讓“專接本”的考生從二年級就開始選拔,并開放相關銜接課程的考試,以減少學生學習前松后緊的狀況,從政策源頭緩解工學矛盾。
因為“專接本”屬于大自考的范疇,教學工作只能安排在周末或節假日進行,是教師和學校相關部門在本職工作以外的一種特殊奉獻。可以由主考學校牽頭,向省教育廳集中反映實際情況,在定期考核省內各校的時候把“專接本”作為加分項,辦得好的可以作為學校為學生辦實事的先進典型進行宣傳,給予榮譽,引導相關政策的傾斜。這本身也是把“政府為學生辦實事”落到實處的行動,只要宣傳得當,就能促成考生、學校和社會多方共贏的局面。
從2022年開始,“專轉本”的選拔考試開始考大學語文或高等數學加專業綜合。藥學專業綜合是無機化學、分析化學、有機化學,醫護專業大類專業綜合是人體解剖學、生理學、臨床醫學概論。選拔考試就是一個指揮棒,我們要爭取上面的政策,使得分類選擇各專業能夠真實反映學生專科階段主干課程知識掌握,特別是本科階段必須掌握而又不再修的課程的知識的專業綜合考試,讓學生能夠“專轉本”和“專接本”兼顧,做到“兩條腿走路”,而不是只能作出二選一的兩難選擇,造成許多遺憾。如果有可能,要努力爭取將自考通過的課程列入“專轉本”本科段或“專升本”免考課程,打通三者的聯系。
自學考試“專接本”制度不僅給了每一位想要實現自我提升的高職學生一個機會,也為培養專業性技能型人才、滿足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對人才的渴求提供了一個較為高效的途徑。為了保障學生順利通過“專接本”相關考試,成為社會需要的人才,除了主考學校因勢利導、建設平臺和推動相關政策落地,相關專科院校也應該更加重視“專接本”的管理和教學工作。期待在不久的將來,各方能如筆者所愿,心往一處想,力往一處使,形成推動自學考試“專接本”更好更快發展的合力,從而破除迷霧,打碎瓶頸,為社會輸送更多更優質的“專接本”畢業生,為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和“健康中國”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