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小明 王 娟*
(廣東工業大學 廣東·廣州 510260)
廣東工業大學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從屬于廣東省攀峰重點學科和“沖一流”重點學科設計學大類,前身為1985年始辦的包裝工程(包裝裝潢設計方向),2005年更名為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專業依托廣工的工科學校背景,探索“新工科+信息視覺”的跨學科培養模式開設信息設計專業方向,圍繞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互聯網+、文化振興等國家發展戰略,對接大灣區產業轉型和品牌升級需求,不斷推進人文、科技與媒介傳播的互融,培養具有國際設計文化視野、深厚中國文化底蘊、民族品牌戰略觀和批判性思維的高素質應用型視覺傳達設計人才。也正因此,專業的培養與教學要不斷與時俱進進行創新與調整,以適應互聯網及信息、大數據產業高速發展的設計崗位需求。
互聯網經濟以及信息工業的高速發展,類型繁多的大數據及信息呈幾何數量級的累積翻增,業界也已經普遍的完成了關于大數據從“new OIL”到“new SOIL”的認識轉變,架構于人機交互的可視化溝通也變得更為重要,從而為設計師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空間,但也對設計人才的數據信息駕馭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戰。中國作為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信息“土壤”最為肥沃厚實,巨量的用戶數據已經反哺出位列世界前茅的本土互聯網企業群。而中國多個地域城市也把互聯網、信息、大數據等發展寫進了經濟發展布局規劃綱要,例如粵港澳大灣區、長江三角洲區域等,且已經在角力培養、引進相關人才的競爭。
面向全球化的產業競爭,廣東正由過去“廣東制造”的工業時代,向以創意、創新驅動的“廣東創造”知識型經濟階段轉變。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信息化是當今時代發展的大趨勢。這些機遇給予了廣工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文化創意”及“互聯網+”等區域經濟蓬勃發展,對較高層次的整體策劃與設計、運營與管理、教育與培訓的工作需求旺盛,需要大量具有文化創意、品牌戰略和創新意識的視覺傳達設計人才。而在就業地域分布上,約有80%以上的本專業畢業生選擇留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就業,尤其是以廣州、深圳為多,積極投身服務于廣東及大灣區經濟建設發展事業。新工科協同新文科構建品牌化、數字化與國際化的視覺傳達設計創新人才培養體系,形成了鮮明的專業特色,就業方向與所學專業相關度很高,就業單位有騰訊(深圳)、騰訊微信(廣州)、網易、百度、金山軟件、唯品會、歡聚集團等等優質企業。
本專業的學生在高考招生中分專業及文化兩條線擇優錄取,呈現出的情況是術科分數高與文化分數高的兩撥學生在設計表現和理性思維、設計管理策劃等方面有一定的能力區別。特別是在本校進入一本大類招生后,這個矛盾仍然存在并且加大。如何根據學生的特點引導他們正確進行設計專業學習發展及職業規劃,這是需要我們正視的一個設計教育形勢。
因應以上幾點分析,本專業依托廣東省攀峰重點學科設計學和“廣東省本科高校設計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單位的優勢,發揮學校工科優勢,進行了新的定位:聚焦國家戰略和廣東產業需求,確立品牌設計和信息設計兩大特色鮮明的專業方向:品牌設計面向“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品牌強國”戰略,以本土品牌國際化和廣東制造業的品牌戰略轉型為目標,培養學生品牌設計與戰略思維;信息設計面向“互聯網+”“網絡強國”戰略,以新媒介環境下視覺信息感知體驗和可視化設計為目標,培養學生信息設計與整合傳播能力。
探索面向國際化和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的信息視覺傳達設計類專業課程體系建設也在不斷探索優化:本專業自2010年始設信息可視化設計的課程《圖表演示設計》《信息圖形與界面設計》,教授學生信息圖形及界面的視覺設計理論以及軟件應用,并一直在響應市場變化需求不斷變革升級培養機制。從大數據挖掘及信息可視化設計的角度來考慮,為了培養適應互聯網經濟發展的設計生產力,本專業在16版人才培養方案改革中體現人才多樣化的培養思路:學生在一二年級進行共通的專業基礎課程學習,三年級在專業內分流到兩個方向:品牌設計方向和信息設計方向。本專業根據業界發展態勢,擬定出了“品牌設計”及“信息設計”兩個方向的課程體系,各有側重又互相融合:品牌設計方向保留傳統的視覺傳達設計課程基礎上開拓《品牌新媒體傳播》等創新課程;信息設計方向側重于應用新媒體傳播的信息可視化、互聯網視覺等設計領域,開設有《信息架構設計》《信息圖形設計》《界面設計》《網頁設計》《交互設計》等課程。同時兩個方向的課程又互相滲透:各設《品牌設計》《信息設計》互為選修課程,適時根據區域經濟發展需求及學生的就業發展機動設課,也是為學生能夠拓展跨界設計可行性實訓而進行的教學改革。
2018及2020版培養方案課程計劃跟隨學校的大類招生再度深化改革:第一學年學生部分專業均在學院統一進行大類平臺基礎培養,第3學期專業分流進行專業培養專業基礎,第4-6學期分流到品牌設計與信息設計兩個專業方向:信息設計方向重點增設基于創意編程的《信息設計開發基礎》、基于用戶體驗研究的《用戶研究與可用性測試》、基于信息圖形可視化的《圖形用戶界面設計》《移動交互設計》《動效設計》《信息服務設計》《信息體驗創新設計》等新課程;同時保留有傳統視覺傳達設計的《圖標設計》《版式設計》,以及平行方向《品牌設計》選修課;7-8學期為畢業實習與畢業設計。
專業搶抓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重大戰略機遇,發揮學校工科背景和綜合院校優勢,以構建視覺傳達設計創新能力為核心,不斷加強人文、科技與產業的深度融合,加強嶺南本土文化傳承與現代傳播的融會貫通,構建具有“新工科”+“嶺南文化”特色的教學體系,完善人才培養目標、特點、質量標準和協同育人機制,鞏固和深化“傳統與現代貫通、藝術與科技相融、本土與國際結合”的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特色。
在基于OBE的教育模式體系下,信息視覺傳達設計方向課程體系優化探索這項改革從保證專業課程體系科學性的角度出發,正確處理好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之間的邏輯結構銜接,令信息視覺傳達設計課程體系及教學模式將可持續動態適應產業高速發展的需求,力求既保證學生在專業有個性特點的發展,又保持他們專業視野的開闊性,使得學生有效的建立起屬于自己的認知與分析問題、真正解決問題的能力。
這個多線程發展的教學改革近三年本專業畢業生就業率平均超過98.6%,整體就業覆蓋面非常寬廣,跨越了從傳統的商業品牌、企業形象、包裝、廣告……到新興的移動互聯網、游戲、新媒體、信息和大數據等的視覺設計領域。畢業動向包括成為大型企事業單位、設計公司與互聯網科技公司的精英骨干,以設計實踐為基層產業和教育提供服務,自主創業成立設計公司以及前往國內外知名設計院校升學深造等等。用人單位普遍認為本專業畢業生踏實能干,具備較強的視覺表現、創意思考與執行、分析與策略理解能力,具備良好的團隊合作能力以及持續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