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婷婷
(聊城職業技術學院 山東·聊城 252000)
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在高職院校興起和發展的時間還比較短,屬于新興專業,因此在課程內容設置和教學方法的選擇以及人才培養目標的制定上還處于摸索階段,需要根據企業發展對工業機器人專業人才需求不斷完善。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學科交叉性和跨領域性也比較強,涉及機械、電器和軟件等多個學科領域,并且不同的學校在機器人專業人才培養上也具有側重性,因此高職院校應堅持產教融合,不斷創新人才培養機制,開發具有地方特色的工業機器人技術課程,滿足地方產業經濟發展需要。
(1)是培養專業技術人才的需要。工業機器人是一個規模龐大的產業,其各個部門所需的人才量較大,有些調試安裝崗、設計崗的出現大量人才缺口。而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目標上契合企業需求,傾向于技術型,包括機器人操作維修、機器的安裝調試以及項目設計和應用工程師等方面,因此在專業課程開發方面需結合高職學生特點和企業需求進行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為工業機器人行業提供專業技能過硬的技術型人才,同時提高高職學生的就業率。此外,具有較高職業素養的工業機器人專業人才能夠更好的傳承工匠精神,將智能化的制造理念運用到我國工業生產中,促進我國工業發展,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制造業。
(2)是創新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需要。高職學校要緊隨時代發展的規律和潮流,實行產教融合的課程方案,這極大的改變了我國傳統的教學模式,使得我國機器人專業的人才質量越來越高。我國的高職學校通過產教融合將基本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相融合,使得學生們的專業能力迅猛提升,綜合素養也大大提高。同時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也促使學生盡早適應企業工作環境,了解職業發展方向,幫助學生制定科學的職業規劃和未來發展目標,督促學生自主學習,用專業化的知識武裝頭腦[1]。工業機器人一體化技術的基礎教學改革很好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教師們在產教融合下的工業機器人的課程中可以靈活自如的使用現代化的教學技術,整合教學資源,改變傳統的課程教學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3)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需要。高職院校結合學生特點和辦學宗旨,更側重學生技能的訓練和培養,為一線生產培養更多更強的技術型人才,但也不能忽略了學生創新能力教育,這是提高學生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的重要方面,讓學生做到干一行愛一行,愛一行鉆一行。因此需要不斷創新,不僅要在學校課堂教育方法上創新,更要讓學生學會創新、樂于創新,幫助學生更快適應企業工作環境,能夠在工作中展現學生的創新能力,從工作細節出發不斷創新工作方法,在工業機器人技術操作、維修方面不斷創新提高工作效率,而項目設計領域更需要創新精神。結合產教融合理念,提高學生創新能力,讓學生更好的走入一線工作崗位,促使學生將所學技能與工業生產緊密結合起來,為企業創新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現有的高職工業機器人技術課程缺乏獨立的體系,只是對相關學科專業如機械設計與制造、機電一體化、電子信息技術、電器自動化技術等方面的簡單選擇和疊加,沒有充分考慮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造成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現象,學生學習興趣不足,對未來職業發展認識不夠,專業技術能力不強。高職院校學生培養目標和本科院校存在差別,應更注重工業機器人系統集成、工作站設計與實現、設備管理、維修保養等方面,因此需要有專業的課程體系與高職院校培養目標相配合,精準人才培養方向,提高高職學生專業技術能力。在對高職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課程教學資源開發時,首先要明確課程定位,使其與高職學生培養目標相適應,切實提高學生專業技術能力,包括專業理論知識的學習,理論是基礎,是學生掌握機器人專業技術的必備條件,通過理論充實頭腦,讓學生知道機器人技術專業是什么;實際操作訓練,實踐是檢驗學生理論學習的途徑,通過實際操作讓學生了解機器人技術專業怎么做,將理論學習上升到知識內化訓練的過程;系統集成學習,通過模擬真實工作環境,產教研相融合,切實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鍛煉學生專業技術能力,讓學生更好的勝任機器人技術專業工作,實現職業教育與企業需求的融合。
由于工業機器人專業具有較強的實操性,這就需要學校對接企業,加強高職院校與企業的交流合作,一方面讓學生定期參觀企業工業園區,了解企業車間工作環境,另一方面給學生提供實習工作崗位,讓學生可以通過企業實習鍛煉提升自己的能力,了解工業機器人技術在企業中的實際應用情況,將理論與實際緊密結合起來,為學生將來的工作定位提供便利。工業機器人專業離不開大量的實驗和實操,如電機拖動實驗、模擬電子技術實驗、數字電子技術實驗、物理實驗、接線實驗等等,通過讓學生參與實驗過程,鍛煉實操能力,提高實操精準度和熟練程度。為了更好的開展實訓,就需要學校加大實訓室建設,增加經費投入,為師生學習提供專業化的實訓設備,從而更加細致深入地挖掘數據,驗證理論知識的合理性,這種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實驗教學無疑也是對工業機器人基礎技術教學改良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工業機器人技術是科技發展的產物,具有很強的信息技術優勢,因此在開展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現代信息化教學手段,整合教學資源,更好的開展高職工業機器人技術教學。將多媒體教學、仿真教學、虛擬教學、VR教學等先進的教學模式運用到工業機器人技術教學當中,比如一些復雜的工程設備零件操作可以采用仿真教學方法,運用計算機軟件模擬機器人運行的圖片、動畫或視頻,讓學生直觀的了解機器零件構造,并可以利用人機交互畫面讓學生體驗實操過程,提高專業知識的應用技巧。除了線下教學,還可以開展線上教學,方便學生利用碎片化時間鞏固所學知識,比如微課視頻、在線課程輔導等,還可以利用豐富的網絡教學資源進行精品課資源共享,豐富學生工業機器人技術方面的課外知識,提高知識的靈活應用能力,并能及時的查漏補缺,彌補自己學習的不足。線上教學也方便了教師和學生的雙向溝通,讓學生有問題能夠及時請教老師,也給教師對教學效果的評價提供了更多依據,方便教師根據學生情況及時調整教學設計,實現差異化教學,實現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目標[2]。
高職工業機器人技術需要學生具有較強的實際操作能力,才能更好的勝任專業相關方面的工作,因此在對學生進行考核評價方面,不能單一的以理論考試成績為標準,需要制定多元化考核方法,除了理論知識考核,還要有任務完成考核、技術評價標準、職業素養評價、小組合作評價等,通過多方面評價考核來了解學生工作任務完成的質量和專業技術能力達到什么水平,是否已經合格,并通過職業素養評價,提高學生的職業道德標準,讓學生具有較高的職業素養,促進立德樹人目標的實現。課程評價體系除了對學生的評價外,也要有對教師教學效果的評價,建立課程反饋機制,以期不斷完善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的課程整合,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建設專業的教師隊伍,提高教師專業教學能力。
為了讓工業機器人專業教育更符合現代經濟發展需要,讓越來越多的從事和工業機器人相關的學生們能夠找到合適的工作,這就需要高職院校在日常的工業機器人教學工作中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與企業深度合作,真正地將教學和實際生產相融合,從而在解決學生們工作的基礎上使得學生們的技能、眼界得到提升。同時,從事工業機器人教學的老師們也要不斷地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在技能教學、思想教育上為學生們提供更多幫助,為社會輸送更多專業技術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