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民族大學 李佳,閆繼豪
該理論模型認為,政策執行的最終效果會受到理想化政策、政策執行機構、目標群體、環境因素這四種變量的影響,四種變量之間的互動關系及系統整體運動的方向決定了一項政策執行的結果,史密斯用“處理”一詞來表述各主體在執行過程中發生沖突或摩擦時的應對狀況。
社會政策作為一種權力過程,既是國家或政府等正式機構實施政治影響的一種方式,又是解決社會危機、回應社會需求的一種途徑。史密斯認為,理想化的社會政策必須是能合理體現統治階級意愿、符合國家法律法規并具有一定可行性,滿足人民群眾需求,折射社會發展觀的行動準則。但回歸到政策本身,理想化政策所具有的只是一種高度思想化的美好愿景,是否能在實踐中突破所有阻礙條件,得到滿意的預期效果還是一個值得商榷的未知數??傮w而言,惠游武漢政策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為了能夠進一步發揮獎勵政策的激勵作用,引導旅游業向前發展,政策內容和涵蓋范圍雖較為全面,但大多都是宏觀指導性的一般政策,有關具體項目的實際調研較少,這就導致相關數據和產業資料不足,使得許多旅游項目無法推陳出新,未能精準識別問題所在,缺乏貼合大眾需求的高品質、特色性、創新性的服務,難以持續吸引大批量游客。
所謂政策執行是指將一種觀念形態的政策方案付諸實施的一系列動態變化過程,執行機構是執行的載體和靈魂,惠游武漢政策的執行機構主要包括財政局、文化和旅游局、宣傳部及相關企業,對于具體的執行環節而言,各區和各景點的執行多是在領會上級單位下發的綱領性文件后作出的立足于本單位或地區的自身解讀,他們有其自身的關注點和相關側重方向,因此在執行時有可能會產生偏差。例如,一些旅行社和酒店從業人員觀念較為落后,以追求短期利益為主要目標,法律意識淡薄,惡意代搶票、瘋狂漲價、強制性消費等行為的發生都會嚴重影響政策的執行效果,給惠游武漢政策的宣傳帶來一定負面影響,影響游客體驗,難以留住穩定客源。
政策目標群體是指政策實施所針對的具體人群,政策的有效執行需要目標群體對政策的認可[1],但目標群體基于價值偏好及多方面的因素考量,往往會對政策理解產生偏差,從而加大政策執行的難度。從武漢市惠游政策的目標群體來看,自2020年起,部分公眾因受新冠疫情影響,存在“談武漢色變”的情況,出于對自身安全問題的考慮,對去武漢旅游存有一定疑慮,加之大眾傳播媒介的迅速發展,“武漢詐騙多”“武漢人兇得很,不講禮貌”等負面刻板印象在非正式群體中傳播,使得部分游客對于免費出游活動的可信度存有疑慮,影響了政策的實施效果。
政策環境是指與政策生存空間相關聯的因素,政策執行受環境的復雜性和多變性影響較深,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建立健全法治社會,國家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可循、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個人更是應該做到學法、懂法、用法。目前,在旅游管理體系上,對于政策執行機構人員的績效考核和監督還不夠完善,存在考核無規律可循、考核流于形式等問題,影響了政策執行的推進質量與速度,在旅游環境和服務套餐上,同質化現象突出,種類較為單一,無法深刻挖掘景點的深層潛力,景區開發運營模式千篇一律,未實行保護性開發,自然資源環境破壞嚴重,難以凸顯武漢旅游文化特色,對游客的吸引力不夠,難以推進旅游生態環境保護目標的實現和旅游業的健康發展。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如何突破時空限制,更好地宣傳政策,成為武漢市文化和旅游局應充分考慮的問題。面對這一難題,各官方單位利用新聞紀錄片、電視、廣播、媒體、微信公眾號、朋友圈等各類方式,制作并向公眾推出武漢旅游宣傳片《相約在武漢》,同時,以“打卡大武漢”為主題,邀請陳數、王凱等人氣明星作為文旅推薦官,推出“江上明月,耀我中華”國慶中秋長江燈光秀特別展演、“武漢鄉村文化旅游節”“高鐵之心武漢旅游嘉年華”“四面八方自駕游武漢”“白衣天使健康武漢行”等活動,圍繞本市實際,展現英雄城市的獨特魅力,充分營造本土化氛圍,讓游客擁有了一次別樣的體驗,吸引了更多潛在受眾群體選擇武漢作為旅游地。
公共政策的制定與執行應以社會民眾為基礎,政策應充分體現民眾的利益訴求,武漢市政府在執行惠游武漢政策的過程中,完善了有關細節方面的考慮,加強了品質建設。一方面,重視精細化服務,在地鐵站、火車站、飛機場等地設置服務點,安排志愿者和相關工作人員為游客提供第一時間的指導與建議,并在景區設置線上預約進入窗口以及老年人、兒童、退伍軍人、殘疾人等便民利民窗口,分類進入,既避免了大規模人流量的擁擠和等待,也滿足了不同群體的相關需求。另一方面,關注游客的體驗,著力開發旅游景區的特色服務,如在黃鶴樓開放夜游體驗,組織多場別開生面的文藝匯演,使游客切實感受到了武漢地標——黃鶴樓的魅力。在武漢市花博匯景區新增花海火車、真人CS、激光戰船等項目,免費開放古戲臺,輪番上演皮影戲、湖北大鼓、黃梅戲等國家非物質遺產民俗表演,豐富游客感官體驗,吸引公眾參與。武漢市政府從目標群體出發,在追求公眾滿意度的同時,深化了景區與游客之間的聯系,豐富了惠游武漢政策的內涵。
武漢市政府在《關于印發武漢市支持文化旅游產業復蘇發展若干措施的通知》中,將具體責任明確到各個執行機構,例如,將活動安全的檢查工作分配到武漢市文化和旅游局,協辦單位為各區人民政府,避免了因權責不清所帶來的扯皮推諉。此外,對于部分執行機構相關人員失職的問題,武漢市政府提出一系列監督管理措施及考核體系,有效公開政府信息,擴大了人民群眾的參與范圍,提升了執行機構的工作質量,并基于實踐,動態靈活地修改相關具體措施,如完善景區預約機制、精品路線產品捆綁打包選擇等,增進了政策與現實的深度融合,完善了政策體系,為惠游武漢政策的落地與實踐提供了堅實、穩定的保障。
明確詳盡的政策體系能夠為武漢市惠游政策的順利執行提供指引方向,為各參與主體提供政策保障,激發各方活力,這就要求政策制定的主體者之間要相互配合,擴大調研范圍,增強調研的深度,獲取有關調研的實地情況,并形成書面材料加以討論和分析,補充宏觀性政策的一些細節,不僅有利于加深公眾對于政策的合理認知,也有利于各區、各單位等系統性地梳理相關文件,更好地把握政策愿景,減少理解偏差,推動政策向前發展。
完善法律法規、規范市場秩序,是地方推進旅游惠民惠企服務的重要法制保障,對于政策能否有序落實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優化政策執行環境,全方位、各環節進行專項公開監管,也是建設法制社會的重要體現。監管不是政府的一家之事,新時代背景下,要鼓勵不同社會主體參與進來,依法依規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訴求,設立24小時便民利民熱線,明確公布舉報投訴流程,維護景區良好的安全秩序。提高從業人員的法律意識和服務意識,開展線上線下集中培訓、突發事件演習演練,規范互動行為,減少惡意搶票、破壞文物等情況的發生,注重提供充滿人性化、個性化、智能化的服務,并及時關注游客各方面的需求,促進各利益主體的相互協調和長期發展,保證后疫情時代旅游業的有序恢復。
武漢市惠游政策在執行過程中注重開發具有地方特色的社會產品,積極采取各項措施保護與重構本土特色,營造良好的旅游文化環境。但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各地旅游建設雖如火如荼,但同質化問題突出,大多是低水平的重復建設,難以滿足游客的期待。毫無疑問,在如今全域旅游的新格局中,景區仍然是“主角”,各地要以實地資源作為第一要義和基礎,促進旅游與文化的相適應。這就要求政府在推動一項新政策出臺時,應自上而下做好頂層設計,整合資源,挖掘核心文化,堅持迭代創新、分類施策的原則,打造特色化、差異化、多樣化的景區運營模式,積極創新與傳承,樹立當地旅游文化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