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 江敏,陳文婷,劉鶴群,謝宗霖
ICT技術驅動經濟發展,全球數字經濟成為各國經濟的主驅動力。伴隨著傳統基礎設施的升級,5G作為我國新基建三要素之一,是十四五國家戰略性新興規劃產業。目前,5G全球商用網絡達到140+,全球用戶達到3億,惠及千百行業,聚焦5G人才生態,應對5G人才需求是移動通信技術專業的人才培養的方向和目標。《5G移動通信技術》作為專業的核心課程,共64學時,開設于第四學期,旨在匹配人才訴求,提高學生職業能力和素養的培養,彌補5G基站開局工程師和運維工程師崗位的人才短缺。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推進5G、物聯網、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新型基建投資”。5G作為我國新基建三要素之一,是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
移動通信技術專業是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高水平專業群重點建設專業和國家級骨干專業,為深化校企合作,依托龍頭企業成立華為ICT產業學院,踐行5G+產教融合,投入1500萬元,全國率先搭建端到端5G商用系統,構建市級(5G)工程師創新培訓基地,針對不同生源開展分層分類培養。
課程團隊鍛造專家級5G+高水平師資,包括華為專家級認證18人次,國家級思政教學名師8名,萬人計劃教學名師1名,“雙師雙能型”教師6人,《5G基站建設與維護》1+X認證高級考評員6名、企業兼職教師6名,融入思政教師3名。
依據移動通信技術專業“平臺+模塊”課程體系,課程歸屬于專業方向模塊—移動通信系統運維模塊的核心課程,其內容與1+X《5G基站建設與維護》書證融通,定位為服務“一帶一路”,實現個性化、國際化、精英化5G人才培養。
與行業專家采用533的課程開發模式結合,確定課程標準、解析技能點、開發1+X教學資源。根據課程不同特點,確定課程教學標準和技能點,開發活頁式教材、案例、課件、動畫、評價工具等各類線上線下教學資源,并已經制作系列微課視頻。與華為簽訂合作協議,將視頻用于華為培訓使用,滿足不同層面學習者的需求,受眾面廣。在基于成果導向的模塊化體系改革中,本課程是基站模塊的核心內容,從理論和實踐上歸納總結出“5G基站系統運行維護”這一典型崗位的工作任務,對接1+X認證資源和育訓結合的資源開發,對學生開展1+X培訓。邀請移動通信行業專家開展網絡在線直播課,暢談5G移動通信最新技術和最新動態,回答學習者感興趣的話題,讓學習者了解我國在5G移動通信領域的領先技術及主導地位,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其樹立學習的自信心、增強自豪感和責任感。
根據移動通信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國家及行業標準,對照《5G移動通信技術》課程標準,結合《5G基站建設與維護(中級)》職業技能等級標準,依據行業調研報告,確立了本課程的知識、技能、素質三維目標。深入挖掘課程思政內容,將思政與專業知識有機結合,確定課程的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素質目標,其中素質目標如下:
(1)根據華為等企業的創業史和華為的遠大格局,培養學生愛國情懷與民族自豪感;(2)根據通信設備安裝維護工作的細致嚴謹要求和通信工作任務的復雜危險性,培養學生工匠精神和安全意識;(3)根據通信救災搶險的緊迫重要性和大災大難沖鋒陷陣事例,培養學生社會責任與勞動意識;(4)根據5G移動通信技術變化的關鍵技術的更新演進,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科學觀念。
(1)以課程內容建設為核心,結合課程的目標,在課程標準、教案、課件以及微課視頻中豐富思政元素;(2)以科普視頻開發為輔助,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就業觀、價值觀,點亮人生的理想。(3)以信息化教學的線上線下學習為手段,做好課程中思政教育的落地。以公眾號、社區宣傳為平臺,拓展課程以及課程思政的宣傳陣地。(4)專業教師和思政教師共同備課、同步發聲、互為補充,探索“雙師雙課共融”的教學模式。
根據培養目標,在課程建設上,既要體現出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差異,又要顯示出思政教育的內涵。我們設置了十二個思政培育的方向,根據思政的主題引入思政的案例,旨在培養學生專業知識興趣和技能的基礎上,以“潤物無聲”的形式將正確的價值追求和理想信念有效傳達給學生[1],注重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吃苦耐勞的精神、團隊協作的精神,培養其較強的適應能力、較好溝通能力,讓學生具備愛崗、敬業、愛國的核心價值觀。具體如表1所示。

表1 教學內容和思政元素交融初步構想設計
傳統的考核制度只參考校內的成績和表現,對學生的實際應用技能的考核評價較弱。結合本課程改革中引入了校外導師全程參與課程教學,創新了基于“課崗證賽”的分層考核評價體系,通過過程化、結果化、標準化、選拔性的考核方式,讓學生夯實了專業基礎,提升了工程實踐、創新等多方面的能力。本課程評價考核包括課程模塊成績匯總(60%)、校外企業導師考評的崗位成績(30%),1+X等職業資格認證成績和技能競賽附加成以及課程貢獻成績(10%),這樣的考核體系可更加真實地反應學生的職業技能,是“課崗證賽”[2]融通的體現。本課程與本模塊的“課崗證賽”的分層考核評價體系映射關系如圖1所示。

圖1 “課崗證賽”的分層考核評價體系映射圖
通過問卷調查分析,模塊二的學習增加了學生的職業認同感與歸屬感;小組競賽激發了學習興趣,提升了團隊協作能力,增強了學生立足行業服務社會的自信心與責任感。課程的思政體系融入課程任務之中,培養了學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硬件安裝項目中,學生自發設計了工具擺放盒方便工具的擺放和使用,在連線環節通過開展評選耗材最少組,走線一流組、標簽最棒組,在數據配置調測項目中,學生養成了規范備份的習慣,整個班級的備份數據是配置數據的100倍,學生備份數據次數平均達到52次以上,達到了本課程的素質目標。學生參與并完成現網多個5G基站建設任務,企業導師普遍給予了高度評價,并愿意推薦學生到崗位上就業,真正實現了課崗融通。
課程團隊開發蘊含思政教育元素的多媒體課程資源、構筑了課程思政的建設方案1套,融入思政育人的課程標準1套,形成了具有思政教育元素的教案1套;蘊涵思政教育元素的微課5個,蘊涵思政教育元素的課件1套;課程思政實施的總結報告1套,擁有豐富的科普視頻以及公眾號資源。課程思政教學團隊通過線上線下課程教學,對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就業觀產生積極影響,塑造學生高尚的品格和職業道德,為培養學生成為擁護社會主義和中國共產黨的愛國愛黨人才而奠定基礎;同時,在教學課堂中,適當引入思政課程老師對內容的思政進行點撥和提升,探索形成了專業教師和思政教師同臺上課的“思政雙師”教學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