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洪倩
(濰坊市財信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山東 濰坊 261021)
國有企業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近年來國有企業發展規模不斷擴大,所面臨的經營風險也持續增加,要想保證國有企業的穩定發展,必須要對其財務管理模式進行改進和優化。財務管理會影響到國有企業資金的流動情況,如果財務管理手段不科學,會增加企業出現風險事件的幾率,不利于國有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國有企業財務管理體系較為落后,沒有積極引進新的理念和新型人才,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財務管理的有效性。國有企業必須要重視在新的形勢下對財務管理采取風險防控的必要性,能夠結合現階段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制定合理的針對性解決措施。
財務管理工作是影響企業發展的關鍵因素,財務管理模式的合理性能夠讓國有企業的各項工作得到有效保障,從而保證國有企業業務活動的穩定推進[1]。通過風險防控措施的采用能夠對現有的財務管理模式進行改進,有效提升財務管理質量,使得財務管理過程中的信息數據質量水平得到有效保證,對于促進可持續性財務管理體系有著積極影響。國有企業所面臨的市場競爭愈發激烈,通過對財務管理進行改革能夠強化國有資產管理質量,能夠防止企業由于一味提升經濟效益,而產生其他違反行業標準或者國家要求的行為。針對國有企業的特點進行分析,國有企業擁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如果在企業發展過程中可以對外進行財務信息公布,能夠提高財務管理的透明化水平以及財務信息質量水平。透明化的管理模式能夠向公眾以及社會展示國有企業的具體經營情況,利用公眾以及社會輿論的監督作用來為國有企業的發展提供有效約束。
當前市場環境變化速度不斷加快,國有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風險因素也不斷增多,如果沒有重視對風險因素進行預防和控制,很有可能會給國有企業的發展造成致命性的打擊,從而給我國經濟發展造成不利影響。在國有企業發展過程中需要進行投資,通過投資來提升經濟效益,為國有企業未來發展提供重要的資金支持[2]。國有企業的投資形式多數是合資或者和其他企業進行合作,而國有企業投資時所使用的資金多數是政府所下撥的財政資金。如果有國有企業財務管理體系無法適應時代發展需求,會使其管理工作出現混亂的現象,無法對財政資金進行有效管理和劃分。不僅會出現國家資產損失的現象,同時還會增加投資風險。要想規避風險事件,避免財產損失,需要在財務管理工作中重點對投資環節實施有效管理,加強重點環節的風險防控效果,這樣才能夠促進國有企業整體風險防范能力的提高和強化,確保國有企業可以更好地抵御風險。
通過長期實踐工作表明,系統性的財務管理制度可以對國有企業不同部門進行協調,促使各個部門以及不同業務環節之間形成有效整合。通過部門或者業務環節的整合能夠提高工作效率,充分發揮不同部門之間的優勢,讓每個部門都參與到相應的活動之中,更好地落實企業發展戰略和發展目標。例如在財務管理風險防控措施的制定過程中,可以讓不同部門分析自身在工作過程中所遇到的風險因素,財務管理人員負責對風險因素進行整合,之后對風險防控體系進行完善。通過該種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國有企業財務管理質量,從而為企業經營管理提供有效幫助[3]。
財務管理在國有企業的整體管理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財務管理所負責的工作內容是對企業資金或者資產進行有效管理,是影響企業各項活動開展的關鍵工作內容。通過合理的財務管理模式能夠保證企業的正常運行,為不同活動提供重要資金支持,同時還可以控制資金的投入量,防止國有企業出現成本過高、效益下降的問題,避免資金浪費問題的出現,對投資結構進行優化和調整。
內部控制以及風險管理兩者中具有聯系和差異性,需要合理認識兩者關系,才能夠保證財務管理工作的有效改善。國有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存在著較多的風險因素,通過風險管理模式可以確保國有企業穩定運行,提高企業經濟收益。風險管理是財務管理過程中的重點內容,作為管理人員需要結合風險信息的具體情況,制定有效的應對方案以及管理方式,可以提升財務管理工作運行效率。由此可見,風險信息是財務管理計劃得以實施的重要基礎前提,而財務管理是否合理會影響到企業抵抗風險的能力[4]。國有企業所制定的發展目標是影響管理計劃和風險防控措施的根本,從這一角度出發,財務風險管理應當從全局出發才能夠保證管理有效性,也可以得出未來發展過程中內部控制工作以及風險管理工作會出現相互融合的現象。
財務管理工作的開展和管理主體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然而由于以往國有企業各個部門之間存在著分工不明確的問題,使得管理主體也出現了不清晰的現象。特別是國有企業的工作組織架構并不合理,一旦出現相應的問題,難以在第一時間找到責任主體。面對這種問題需要明確不同工作內容的管理主體,對責任制度進行完善,利用責任制度來約束工作人員,以此來提高財務管理風險防控效果。
在財務管理的過程中可以發現企業的發展和經濟收入會受到多個不同因素的影響,會給企業帶來不同程度的風險,如果沒有及時對風險因素采取控制措施,會使得企業資金鏈出現故障,給企業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5]。在財務管理工作中風險管理是常用的手段,能夠明顯控制風險事件的發生概率,降低參與人員利益受損的風險,有效保障各方利益,增加項目活動經濟價值和附加效益。然而目前國有企業缺乏合理的財務管理意識,沒有意識到風險防控的必要性,增加了企業風險事件的出現幾率。
在進行財務管理時多數企業仍然是以人工的方式實施管理,未引進先進的信息化技術,沒有進行合理的科學技術投資,導致管理質量下降,效率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個別企業已經開始引進了信息化平臺和大數據技術,但是技術和平臺的使用受到了管理理念和專業技能因素的限制,制約了現代化財務管理系統的應用和構建。國有企業財務管理工作所需要負責的內容較多,涉及到的部門和業務活動較為復雜,管理手段的落后會直接影響到管理質量。
內部控制是財務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國有企業雖然擁有內部控制體系,但是沒有定期對內部控制效果進行評價,使內部控制體系難以得到持續改進,影響了內控效果。內部控制制度不足的問題會使得財務管理工作控制效果受到影響,從而影響到財務管理質量,在這種情況下,會增加國有企業出現財務風險的幾率[6]。
管理主體是保證管理工作有序開展的重要因素,面對管理主體不明確的問題,需要立即對其進行清晰劃分,才能夠保證風險防控工作的有序開展。第一,對國有企業財務管理工作內容進行分析和明確,安排不同的人員專門負責相應的工作內容,完善組織架構體系,形成分工明確的管理模式,為后續管理工作提供重要基礎。需要加強企業法人在國有企業經營管理工作中的參與度,充分發揮其在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和功能[7]。第二,針對責任制度進行改進和完善。國有企業所需要承擔的債務以及權益較為復雜,需要明確具體工作責任,在出現風險事件后需要根據責任制度及時尋找到責任主體[8]。因此還需要在責任制度中增加適當的獎勵或者懲罰措施,能夠提高責任制度的約束性。
必須要強化財務管理人員的風險防范意識,能夠主動對風險事件進行防范,將風險因素扼殺在搖籃之中[9]。第一,對防范制度進行改進和優化。將風險防范意識融入到管理制度中,例如可以在工作內容之后增加可能會出現的風險事件,讓相關人員了解自身在工作過程中容易碰到的風險因素,可以在日常工作中主動規避風險因素。第二,加強管理人員培訓。通過對財務管理人員進行培訓,可以使其了解風險防控的重要性,對于提高財務管理風險防控效果有著積極影響。國有企業在對財務管理員進行培訓時,應當針對市場環境變化制定合理的培訓主題,使其能夠了解新形勢下所面臨的風險事件類型,是財務管理員可以結合風險類型制定合理的應對方案[10]。
國有企業發展過程中,財務管理模式必然要進行改進,不斷向著科學化以及規范化的方向發展,這樣才可以為國有企業發展提供重要的指導和技術保障[11]。國有企業需要把控發展過程中存在的風險因素,作為領導人員需要了解企業負債率以及利潤率,能夠了解當前企業的經營管理情況,在做出財務管理決策時能夠真正做到立足實際。在制定相應的財務管理計劃時,需要管理人員能夠以前瞻性的意識對風險進行預估,推測可能出現的風險類型和風險事件特點,考慮到風險事件可能帶來的影響。在此之后,針對風險事件制定合理的應對措施,能夠保證國有企業投資活動的穩定開展,有效避免財務風險事件。同時在對財務指標進行考量時,也需要制定完善的考量體系,確保能夠提升財務管理的規范化水平[12]。在具體的實踐工作中,需要利用現代化原則對財務管理體系進行優化,充分考慮到財務管理過程中所能使用到的各種資源。在必要時國有企業可以向國外企業進行經驗借鑒,積極學習其他企業的優秀財務管理經驗。
風險防控制度是保證風險防控效果的關鍵因素,因此需要對風險防控制度進行優化和調整[13]。在風險防控制度中必須要明確風險管理流程,這樣才能夠確保風險管理工作的穩定進行。風險管理的流程如下:第一,企業對自身的經營發展狀況進行分析,對業務活動項目的特點、市場環境特點進行歸納和總結,結合多項數據識別出企業經營中所經歷的風險因素。第二,在明確提出風險因素后對其造成的影響進行預估,根據預估結果制定防控方案。第三,在出現風險事件后企業可以按照所制定的方案采取措施進行控制,持續監控風險事件的變化和波動[14]。在強化企業的風險管理意識之后可以促進防控機制的完善,確定防控工作的標準和具體要求,使企業各個部門都能夠主動落實防控要求,將風險管理融入到企業日常管理工作中。企業需要將發展戰略作為基礎制定防控制度,分析各個工作崗位的工作特點,制定針對性的防控模式。
當前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給國有企業財務管理風險防控帶來了新的技術支持,相關企業可以在國有企業財務管理過程中,積極建設信息化管理系統,優化財務管理流程,提高風險防控效率[15]。通過信息化系統能夠及時將風險數據進行分析和上報,以圖表的形式向相關人員展示風險事件的嚴重性以及發展趨勢,與風險應對措施的制定有著重要影響。同時利用信息化系統還可以將相關風險信息進行存儲,形成知識庫,能夠為之后風險管理工作的開展提供數據基礎。如表1所示,為信息化風險管理系統各個模塊工作內容。
國有企業需要對財務管理進行有效的優化和改進,提升國有企業財務信息質量,提高國有企業防范風險能力,提升國有企業經營管理效率,為國有企業穩定運行提供保障。國有企業內部控制以及風險管理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系,需要重點對內部控制制度進行改進。在國有企業財務管理過程中,財務管理主體不明確、財務管理意識不足、科學投資思維不足、內部控制制度不足均有可能會引起風險問題。面對這種問題,國有企業需要明確管理主體,建立健全責任制體系,進一步提升財務管理風險的防范意識,確保財務管理模式規范化、科學化,從實際出發構建并實施風險控制制度,加強國企財務風險防控信息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