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旭堅 林偉彬
(南方醫科大學 團委,廣東 廣州 510000)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青年工作的重要論述強調,要切實加強高校學生社團建設管理,充分發揮學生社團育人功能,支持高校學生社團健康有序發展。2017 年2 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指出推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創新,要積極發揮共青團、學生會組織和學生社團作用。2020年4 月,教育部等八部門發布了《關于加快構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意見》,指出加強群團組織建設,特別是要切實加強學生社團建設管理。
因此,高校應以培養能擔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新時代人才為目標,構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體系,重視發揮學生社團的育人功能,協助開展思想政治教育,促進大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高校學生社團是學生以共同的興趣愛好為前提,以自愿加入為原則,有序開展積極向上的社團活動的學生組織。思想政治教育是通過思想觀念、政治觀點和道德規范對大學生進行有目的、有組織和有計劃的影響,使學生具備社會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點。現代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多數通過思政課教學或輔導員班會課等途徑實施,主要以講授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由于其目的性較為明顯、方法較為單一,且具有一定的強制性,學生屬于被動接收該行為產生的信息。
高校學生社團的特點。學生社團因其自身屬性、類型、功能等優勢,吸引學生自愿加入其中。學生社團所舉辦的活動形式多樣,具有自愿性,因此,學生也更積極參與并享受學生社團所舉辦的活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高校學生社團存在緊密的聯系,其根本原因在于大學生在學生社團里及參加社團活動中更能接受非傳統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學生社團擁有自主性特點,開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趣味性更足、形式更多樣、內容更豐富,能夠使社團成員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逆反心理大大降低[1]。另一方面,高校社團文化可通過影響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教育觀念、對象、途徑及情境等對思想政治教育產生隱性影響[2],促使社團成員形成良好的性格、正確的思想、良好的行為舉止,從而實現全面發展。因此,發揮好高校學生社團的作用,在社團文化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在社團活動中加入思想政治教育環節和元素,能夠使學生社團與思想政治教育走進大學生的學習與生活,讓大學生在輕松和諧的氛圍中感受到社團的樂趣,并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這體現了高校學生社團與思想政治教育之間存在既相互影響又相互促進的關系。
學生社團是學生以共同的興趣愛好為前提、以自愿為原則而創建的,其主要以某一興趣為切入點吸引“志同道合”的學生。因此,學生社團對開展思想政治教育不夠重視,其主要原因有兩方面:一是大多數學生加入社團的初衷和目的是興趣愛好,并不是為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而來;二是社團活動和思想政治教育之間結合不夠緊密,忽略了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活動中缺乏政治思想滲透[3]。由此可見,當下的學生社團興趣性凸顯但政治性弱化的情況比較普遍。
傳統模式下的學生社團,由于其特有的自主性和平等性,且學生的主體意識較為強烈,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社團指導教師不多問、不過問的局面,社團成員一般根據共同興趣愛好舉辦娛樂性活動,因此,學生缺乏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識。
學生社團雖按相關要求配備指導教師,但仍存在指導缺位的現象,究其原因,一是指導教師多數為團委老師或輔導員,其本身工作繁忙,無法抽出更多時間指導社團[4];二是指導教師未享有相應的待遇,學校未根據其工作量給予相應的報酬,這導致指導教師積極性不高[5];三是部分社團指導教師只是針對社團活動方法和內容給出指導建議,并未結合思想政治教育,導致學生社團缺乏應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指導。
我國高校學生社團主要有理論學習類、志愿公益類、學術科技類、文化娛樂類等類型。但目前,大部分高校較缺乏理論學習類社團,即便有理論學習類社團也未能發揮其應有的功能與作用。這一方面是因為文化娛樂類社團占比較大[6],理論學習類社團占比較小,而理論學習類社團占比較小則會導致其帶頭學習思想政治內容、作出表率、示范引領、成為榜樣的功能弱化;另一方面是因為理論學習類社團未能將思政內容融入所開展的活動,使得活動過于重娛樂性輕政治性,也就無法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學校應緊跟時代發展步伐,牢牢把握核心價值體系,積極做好思想引領工作。一是通過學校宣傳欄、學習角張貼海報和橫幅標語,以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旋律,為學生社團提供思想引領和價值導向,讓學生在無形中學習和感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二是通過學校的宣媒平臺(學校電視臺、廣播站等)宣傳富含思政教育意義的學生社團活動,為學生社團活動指明方向,凸顯社團活動的思想性、時代性、層次性和文化品位[7],確保社團發展方向正確,形成優秀的社團文化與正向價值觀,積極助力每位社團成員成為新時代人才。
團中央相關文件提到要給予指導教師相應的待遇,從而提高指導教師的積極性,以指導教師為主抓手,實現深化育人目標。因此,學校應按相關規定,結合本校實際,為學生社團指導教師提供相應的待遇,激發指導教師的工作積極性,促使其在指導社團活動的過程中深化思想政治教育。一是切實作出有意義的指導,在學生社團日常管理中,對活動策劃的總體構思和相關細節給出建議或意見;二是全程參與學生社團活動,確保活動能夠安全有序地開展;三是將新時代思想政治內容融入社團日常指導,深化思想政治教育,使其達到潤物無聲卻持久深遠的效果。
學生社團開展高質量的活動能夠提高社團聲譽和增強社團凝聚力[8]。為此,學校應在學生社團申請舉辦活動時把好第一道關,同時要找準突破口。一是學校各相關部門、團委、指導單位與指導教師應在學生社團開展活動前的審批環節認真審核,支持舉辦以“陽光、健康、積極、向上、正能量”等為主題的活動;二是學校應為學生社團開展思想教育功能的活動提供必要的經費支持,配備開展活動所需的場地、設施設備等硬件;三是學校應引導學生社團結合學校學科特色,打造品牌社團活動,如開展支教、支醫、支農等活動;四是學校應對學生社團舉辦活動提供智力支持,尤其是指導教師要讓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滲透到社團活動中,讓優秀傳統文化得以延續,實現文化育人,幫助大學生成為德才兼備、內外兼修、全面發展的人才。
學校應以加強理論學習研究為切入點,使實現學生社團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理論依據科學化、規范化、系統化[9]。一是學校應鼓勵學生多組建理論學習社團,為學生提供新的學習平臺。如可成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會”,讓學生通過參與社團活動明確新時代大學生的理想信念和使命擔當,練就過硬的思想政治本領,形成優良作風。二是學校應充分發揮理論學習類社團的作用,使其在各類型社團中帶頭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開展一系列深入學習黨的理論的活動,并在校內積極宣傳黨和國家最新的文件精神及相關政策,以此提高新時代學生的思想水平、文化素養、道德品質、政治覺悟;三是學校應提升學生骨干的思想政治水平,加大思想政治理論內容培訓力度,定期開展講座、專項培訓、交流、分享會等形式的活動,讓學生骨干間加強互動,總結好的工作經驗和做法,并以學生骨干為點,以點連線,以線帶面,有效提升全體學生的思想素質。
學校應加強對具備建設黨支部和團支部條件的學生社團的引領,以黨團組織為著力點,發揮其政治核心作用,使學生社團成為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載體、新平臺[10]。一是通過團日活動,積極發揮團支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二是通過“青馬”班,輸送優秀團員入黨,充分發揮共青團作為共產黨的助手和后備軍的作用;三是通過開展社團團建、黨建工作,實現對社團活動價值和主題的靠前調控與過程導控,做到全程可控[4];四是建立健全社團思政工作的評價體系,以黨團支部為單位,學校每學年評選出優秀黨團支部,并給予相應獎勵,使其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加強對學生社團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領。
綜上所述,加強新時代高校學生社團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重視高校思想文化陣地建設,而學生社團是校園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學校應引導與規范學生社團發展,使其發揮應有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