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永紅
(黑龍江大學 西語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80)
目前,海報已經不是電影的“專利”,很多電視劇也會專門制作一些劇情海報或者是人物海報,在正式開播之前放出來吸引觀眾的注意,以達到宣傳預熱的效果。海報是一種由圖像和文字等符號組成的多模態文本形式,是各種社會符號的有機構成,因此,分析海報的多模態話語尤為重要。
網劇《隱秘的角落》講述的是:暑假期間,三個孩子在景區游玩時,無意中拍攝到了一次謀殺,為了警告兇手,讓其不再作惡,毅然開啟了一場驚心動魄的冒險之旅。該劇一經開播就好評如潮,“爬山梗”更是紅遍網絡,不管是情節設計、演員演技,還是攝影、配樂,都被看作國產懸疑劇的“天花板”,其宣傳海報同樣極具設計感,讓網友們紛紛表示令人驚恐。因此,本文從多模態話語分析的角度出發,對網劇《隱秘的角落》的先導海報進行簡要分析,希望能夠幫助讀者了解海報背后的深層含義。
多模態話語是指運用視覺、聽覺、觸覺等多種感覺,通過語言、圖像、聲音、動作等多種手段和符號資源進行交際的現象[1]。多模態話語分析主要以社會符號學為視角,以韓禮德的系統功能語言學為理論基礎。韓禮德在系統功能語法中提出,語言有三大元功能,即概念功能、人際功能和語篇功能。這些元功能雖然是基于語言研究出來的,但它們并不局限于語言,同樣可以用來解釋和描述其他社會符號。之后,Kress & Van Leeuwen 基于韓禮德的系統功能語法創立了視覺語法理論,構建出了以再現意義、互動意義、構圖意義為核心的視覺語法分析框架[2],這對多模態話語分析的理論框架作出了重要補充。視覺語法理論一經問世就受到了國內外學者的廣泛歡迎,并成功地運用到視頻廣告、影視海報、網站設計等諸多領域。因此,本文以視覺語法理論為基礎,對網劇《隱秘的角落》的先導海報進行多模態話語分析。
電視海報本身就是圖像、文字、色彩等多種模態相互協作的產物,因此,通過對海報的多模態話語分析,必然能夠更好地把握海報背后的深層含義。接下來,本文選取《隱秘的角落》的先導海報(如圖1 所示)為研究對象,以視覺語法理論為基礎,從再現意義、互動意義、構圖意義三方面對該海報進行多模態話語分析,希望能夠幫助讀者更好地解讀海報中的各種模態,從而理解該先導海報的深層含義。

圖1 《隱秘的角落》的先導海報
再現意義解釋了意義參與者與過程之間的關系,根據矢量的有無,可分為敘事再現和概念再現。敘事再現是通過參與者間的相互作用來體現,包括行動、反應、言語和心理過程。敘事再現的圖像中互動參與者(設計者和讀者)或再現參與者(圖像表現的事物)通過矢量產生互動,如目光的延伸、手指的指向等。概念再現是通過屬性、類別和特征來體現參與者之間的關系。在概念再現的圖像中則沒有任何矢量,表現的是再現參與者(圖像表現的事物)更深層次的、更穩定的特征。
在海報上方,戴眼鏡的成年男子(劇中人物張東升,以下簡稱“眼鏡男”)保持著推的動作手勢,并且目光注視著山下。這里的手勢和目光都是矢量,眼鏡男是矢量的發出者,而矢量的目標是山下以后仰姿勢倒在血泊中的兩位老人。從這一矢量關系可以推斷是眼鏡男將兩人推下山致死的,眼鏡男是殺人兇手。而在海報中部的右側即半山腰處,三個孩子向上抬頭時的視線、小女孩捂嘴的手勢和矮個子男孩手中的相機同樣是矢量,這些矢量的目標是山頂上的兇手即眼鏡男。由此可推斷,三個孩子可能看到了眼鏡男的行兇過程,并且拍下了他犯罪的證據。可見,該海報屬于敘事再現,并且海報中的這些矢量清楚地交代出了人物之間的關系和故事發生的背景,吸引讀者去猜測故事走向,從而達到了良好的宣傳效果。
互動意義是關于圖像的制作者、圖像所表征的事物(包括人)和圖像觀看者之間的關系,同時提示觀看者對表征事物應持的態度。互動意義主要由四個要素構成,即接觸、社會距離、視角和情態。
接觸一般指的是圖像主體和圖像觀看者之間的目光接觸。根據雙方有無直接的目光接觸,圖像可分為索取類圖像和提供類圖像。該海報中,所有人物都與海報觀看者沒有直接的目光接觸,屬于提供類圖像,主要為觀眾提供劇情信息,交代故事發生的背景。
社會距離表示的是圖像主體與圖像觀看者之間的社會關系。根據圖像取景鏡頭的遠近,社會距離大致可以分為六種:只看得見臉或頭的親近距離、看得見頭和肩部的個人近距離、看得見腰部以上的個人遠距離、看得見整個人的社會近距離、看得見整個人及周圍空間的社會遠距離以及看得見至少四到五個人的公共距離。在該海報中,六個人物和四周的景色都被呈現了出來,因此,該海報主體與海報觀看者所處的是公共距離,海報設計者讓觀眾以旁觀者的角度,冷靜客觀地看待海報中發生的一切,不摻雜個人情感。結合劇情,觀眾會發現劇中的人物沒有絕對的好與壞之分,導演更多地是想讓觀眾看到人性背后的掙扎,思考釀成悲劇的原因。
視角包括水平視角和垂直視角兩大類。不同的圖像設計視角會讓觀眾對圖像主體產生不同的態度。其中,水平視角又可細分為正面視角和側面視角,用來反映圖像主體與觀眾之間的親疏程度;而垂直視角則分為俯視視角、平視視角及仰視視角,主要反映圖像主體與觀眾之間的權勢差異。海報中三個孩子驚恐地仰視著兇手,這不僅表示雙方所處的地理位置不同,還暗示兇手是強勢的一方,可能會傷害處于弱勢的三個孩子;而海報觀眾平視三個孩子,表明觀眾和孩子處于一種平等關系,這會讓觀眾與孩子產生共情,畏懼處于強勢的兇手。
情態指的是圖像中色彩和色調使用的程度,不同的色彩飽和度、色彩區分度和色彩調和度可以區分圖像的真實度和可信度。該海報使用的主要色調是高度飽和的紅色和橘色,能夠給人造成強烈的視覺沖擊,屬于高情態海報。一般來說,情態越高,圖像的真實度越高。對于懸疑劇而言,這種真實度高的海報更容易讓觀眾產生強烈的代入感,從而營造出懸疑劇該有的氛圍。
由Kress & Van Leeuwen 的觀點可知,構圖意義框架包括信息值、顯著性和取景三部分。本文主要從信息值和顯著性兩方面進行分析。
信息值主要是由各類元素在圖像中的布局所體現的,一般上方的元素是理想信息,下方的元素是真實信息。該海報最上方是一句話,即“小孩是最能守住秘密的人”。這句話是理想信息,小孩子是不是最能守住秘密的人還需要進一步去驗證。同時,這個表述也會引起觀眾的好奇心和思考,從而為該劇增加熱度。而海報下方的劇名、出品人等內容屬于真實信息,為觀眾提供該劇的相關信息。
顯著性主要通過顏色沖突、大小、清晰度等方式來體現。海報中的中文劇名字號較大,顏色與背景色差異明顯,而且仔細觀察這四個字可發現,有的缺少筆畫,有的則故意填滿,在視覺上更加顯眼,從而突出了中文劇名的重要性。該劇名結合海報上所呈現的劇情定會讓人思緒萬千。
本文以多模態話語分析為理論基礎,對熱播網劇《隱秘的角落》的先導海報的再現意義、互動意義及構圖意義進行分析,以解釋海報中的圖像、文字、色彩等社會符號的意義。通過分析可知,海報的多模態話語分析能幫助讀者更好地解讀海報的深層含義,還能為海報設計者提供一些見解,幫助他們設計出更加成功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