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海婷 周 鑫
(廣西科技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廣西 柳州 545000)
“新六產”是以農業為基礎,以農民增收為目標,通過第一產業接二連三、向后延伸,第二產業接一連三、雙向延伸,第三產業接二連一、向前延伸,一產的一份收入,經過二產加工增值為兩份收入,再通過三產的營銷服務形成三倍收益,綜合起來是六份收入,產生乘數效益,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走好新時代的鄉村振興之路,產業振興是關鍵。只有產業振興了,金融資金、專業人才、高新科技等要素才能向鄉村聚集,鄉村才能振興。推動農業產業融合發展是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和促進農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而農業“新六產”就是農業產業融合的“升級版”。加快發展農業“新六產”是新形勢下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主攻方向,能有效帶動各類資源要素向農業和農村轉移,拓寬農民增收渠道,豐富鄉村經濟業態,全面夯實農村產業基礎。
農業“新六產”概念來源于日本學者首次提出的農業“六次產業”理論。在20 世紀90 年代,日本農村人口大規模流入城市,導致年輕勞動力短缺嚴重,大量的農田耕地被閑置,逐漸出現了人口“老齡化”、農業“過疏化”、農村“空心化”等現象。為了解決這些棘手的問題,日本出臺了《農山漁村六次產業化政策實施綱要》《六次產業化地產地消法》等綱要性文件以及法律法規,并自上而下實施“六次產業化”戰略,其主要戰略內容包括:提供“六次產業化”制度保障,設立“六次產業化”管理與服務機構,明確“六次產業化”認證體系與審批流程,設立“六次產業化”財政補貼與金融支持,等等。日本各地區的“六次產業化”戰略實施,較好地解決了農業生產過程面臨的產品效益低下、要素聚集困難、產業協同率低等問題,提高了農戶的收入水平、調整了農業產業結構、增強了農村經濟活力,推動了日本農業的快速發展。
目前,山東省是我國發展農業“新六產”的探索者,山東省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的號召,出臺了《山東省農業“新六產”發展規劃》和《山東省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 年)》。在這些政策與具體規劃的助推下,山東省很多城市、很多縣都紛紛結合地方特色發展農業“新六產”,借助其農業產業化基礎優勢以及自身的資源優勢,大力推進農業“新六產”發展多元融合模式,取得了五點明顯成效:農業產業鏈條不斷延伸、新產業新業態快速發展、產業承載空間加快拓展、主體引領能力顯著提高、農業質量效益明顯提升。經國家統計局最終核實,2020 年山東農業總產值在全國率先實現萬億元新跨越,全省已成功建立農業“新六產”示范縣40 個、示范主體418 家。
若要推動廣西農業“新六產”的發展,確定好主要發展模式是必不可少的。確定好主要發展模式,就意味著找到了發展的方向,為農業“新六產”在廣西扎根打下堅實的基礎。
公司擁有資金、技術、設備和先進的生產經營理念等方面的優勢,通過與農業合作社合作,將自身的優勢與農業相結合,打造現代農業種植觀光示范園區,可將農產品種植、銷售、觀光、采摘集于一體。公司可以將先進的經驗和技術推廣到整個園區,從而推動農業產業的發展與模式的創新,進而實現園區科學轉型。園區內可配有現代商貿物流和農產品精深加工區,對農產品進行精加工,保證物流的及時配送,以提高農產品的銷量。公司可以通過流轉合作社周邊農戶的土地,吸納農戶中的勞動力到園區打工,最終帶動就業,使周邊的農戶實現增收。
農業龍頭企業具有原料優勢、科技優勢和人才優勢,“龍頭企業”帶動模式可以依托這些優勢,通過產業鏈的延伸與拓展,大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構建從田頭到餐桌、從初級產品到終端產品的農業“新六產”模式。新技術與設備的投入、新型產品開發、品牌引領等都是“龍頭企業”帶動模式中的重要因素,龍頭企業應該通過多種形式挖掘自身的潛力,帶頭培育一批具有市場競爭力和影響力的產品品牌,積極培育具有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的優勢產業。龍頭企業還可以采用“公司+合作社”“公司+農戶”的模式,建立緊密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戶充分享受二三產業增值收益,帶動農民就業,最終實現公司發展與農民致富的有機結合。
近些年來,廣西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具有良好的生態環境優勢。“十四五”期間,廣西各級黨委和政府已經把建立文化旅游強區作為重要任務,這足以顯現出廣西對文化旅游產業的重視。目前廣西已建成了許多個農家樂、采摘園、垂釣區、真人CS 野戰基地等娛樂項目,建成了桂林漓江風景區、古岳文化藝術村、北海銀灘、三江侗鄉等多個旅游景區,建設了甘蔗種植基地、果樹種植基地、蔬菜種植基地等多個種植基地。將生態環境優勢與文化旅游業相結合,積極對接本地優質的旅游資源,推進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吃住行游購旅”要素融合,為游客提供高品質的休閑體驗,實現了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的雙贏,也為加快廣西農業“新六產”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加強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是發展農業“新六產”的有力保障,建設現代農業基礎設施,可以大大降低生產、運輸、銷售成本,延長“產業鏈”,從而使農民的收入增加。雖然廣西農業農村的基礎設施在逐年改善,但仍然達不到現代農業產業的生產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會制約農業“新六產”發展。廣西可以加強水、電、公共交通、通信網絡、電網改造、物流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在農田水利設施方面,政府應該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對農村道路進行全面提升,對傳統的水利灌溉、配套電網系統進行改造升級。除此之外,要加強農村排污、垃圾治理工作,加大對公共廁所、停車場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加強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可以使農村更美,農業的生產條件更好,農民的幸福感更強,但基礎設施的建設和投入往往是一次性的,在使用上是長期的。因此,在加強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時,政府應該科學規劃、合理布局,結合廣西各地方的條件與地勢,避免出現浪費資源和破壞環境的現象。
農村土地產權制度是農村基本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鄉村振興的制度基礎。發展農業“新六產”、實現農村產業發展需要深化土地產權制度。一是明確農村集體產權。一方面,加快農村集體資源性資產的流轉和集中,通過農村村莊整治、閑置土地整理等節約耕地和建設用地,農民可以以入股或聯營等方式參與土地流轉。另一方面,應該推動農村股權的合作發展,為農民提供更多的股權、抵押和擔保權。二是因地制宜探索產權制度改革新形式。2020 年,廣西平南縣、荔浦市被列為全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典型,廣西各地方可以借鑒其經驗,在已有改革基礎上大膽探索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的新形式,激發農村發展活力。三是尊重農民意愿。在產權制度改革的過程中,要維護農民的主體地位和正當權益,體現公平自愿、平等合作、互利共贏的原則,不能使農業“新六產”的探索違背土地改革的初衷。
農業“新六產”的發展需要政府財政投入、政策性金融和商業性金融的支持。首先,政府應充分發揮其功能和職責,明確財政金融支持對發展農業“新六產”的重要性,引導社會各界資源以及金融資源流向農村,指導地方金融機構做好服務工作,對當地的涉農企業實行補貼和稅收優惠政策。其次,加強農村金融服務。加快建立新型金融支農服務平臺,鼓勵農業銀行、農村信用社、農業發展銀行、村鎮銀行等農村金融機構共同參與,優先滿足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融資需求。完善廣西企業融資服務網絡系統,確保更多金融資源向農業“新六產”重點發展領域和薄弱環節轉移。如河池市都安瑤族自治縣創新“貸牛(羊)還牛(羊)”金融服務,各地方可以因地制宜創新,加強農村金融服務。最后,創新金融產品。一方面,可以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來設計多樣化的信貸產品以及涉農信貸新形式;另一方面,創新農村保險體系建設,鼓勵保險公司研發涉農保險產品。
廣西農業“新六產”的發展,急需得到人才支持。一方面,推進產業與教學融合、高校與企業合作。農業更注重參與者的親身實踐過程而不是只注重文化知識的教育,涉農教師應該積極推進農業實踐與教學融合發展,相互補充,強化農業的教育性,教育的實踐性,讓學生多方面親近自然、認識自然。高校也可以根據企業的要求開設課程,根據崗位的需要進行教學,這會使得教育更加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會提高院校涉農專業學生的就業率,同時也有利于促進企業人才人文素養與職業素養的相互結合。另一方面,重視對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育。當地政府可以按周期對農民進行培訓,線上線下培訓有機結合,提高現有農民的知識技能水平;也可以建立新型職業農民扶持政策體系,提升涉農專業大學生對新型職業農民的認知和興趣,鼓勵大學生成為新型職業農民。不斷推進教學的改革和加強人才培養,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舉措,同時也是做優廣西農業“新六產”的新載體。
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旅游活動和舉辦多樣化農展會也可以作為做優廣西農業“新六產”的新載體。從節日慶典活動和文旅融合方面入手,廣西應該著重舉辦民俗文化節、農民豐收節、農民運動會、攝影大賽、書法、繪畫作品展等文化活動,喚醒游客們對家鄉的記憶、兒時的味道;也可以深入挖掘廣西背后的歷史文化內涵,開發廣西特色旅游產品,打造地方飲食菜肴,推動文化特色與旅游各個環節相融合,促進廣西“文化旅游產業”的形成。高規格舉辦廣西農業科技博覽會,包括農產品擂臺賽、新品種展示會、農業產業發展高峰論壇等,不僅能邀請到專家、企業家和商家齊聚廣西,還可以吸引全國多家合作社和專業種植者來廣西參賽,這有利于推動廣西農業的進一步發展。通過積極組織廣西的企業參加全國各類農展會,宣傳金田淮山、永福羅漢果、博白桂圓肉等廣西特色農產品,提升廣西農業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當今的時代是大數據時代,互聯網與傳統產業相結合已成為一種新的社會常態,而“互聯網+農業”是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體現,是促進農業產業升級的關鍵路徑,把握好“互聯網+農業”發展趨勢是十分重要的。目前,國內的快遞網絡基本覆蓋到縣級的城市,京東、阿里菜鳥等電商平臺也在積極推進縣到村的物流網絡建設,全國農村的物流網絡建設在不斷完善。通過與淘寶、天貓、京東等大型電商平臺的深度合作,可以培育出廣西特色農產品的電商平臺,同時可以與電商農業平臺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成立示范基地。網絡直播銷售是電子商務的重要組成部分,使得農產品生產與銷售的各個環節緊密連接在一起,廣西應該抓住網絡直播銷售這個機遇,加快互聯網、大數據和現代農業一體化建設,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還可以通過“縣長、鎮長、村長站臺代言+主播”的方式,在網絡直播中介紹、推廣、銷售當地特色農產品,從而打造出網紅暢銷的廣西特色農產品。
發展農業“新六產”對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推進鄉村振興、促進農民增收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并且農業“新六產”已在日本、韓國、山東省等多地實踐,廣西可以借鑒他們的成功經驗來發展廣西的農業“新六產”。廣西的水果、蔗糖、桑蠶等特色產業也應該有所突破,努力延伸產業鏈,促進一產“接二連三”,提高綜合效益。廣西可以出臺關于廣西農業“新六產”發展規劃,鼓勵各地方結合當地特色以及資源要素,摸索適合當地的農業“新六產”發展模式及對策,建議從這幾個方面入手:加強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深化產權制度改革;完善財政金融服務體系;推進教學改革,加強人才培養;開展文旅活動和農展會以及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農業“新六產”的發展是一項繁瑣和艱巨的任務,需要政府、銀行、企業、社會、市場等多方的努力,在實踐過程中不斷積累經驗,摸索適合廣西農業“新六產”的發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