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月份中煤集團商品煤產量1939 萬噸,同比增長33%,月產量、日產量均刷新歷史最高紀錄。
1 月份,中煤集團煤炭鐵路外運量984 萬噸,同比增長18%;煤炭貿易量3775 萬噸,同比增長58.5%,單月貿易量再創歷史新高。
1 月份,中煤集團發電量56 億度,同比增長180%;主要煤化工產品全部超額完成月度生產計劃,實現“安穩長滿優”運行。
1 月份,中煤集團實現營業收入220.8 億元,同比增長65.5%,利潤總額26 億元,同比增長230%,均創歷史最好水平。
截至2020 年,貴州省30 萬噸/年以下煤礦全部退出,生產煤礦產能達1.5 億噸/年,單井平均規模53萬噸/年。
2021 年貴州省要狠抓傳統優勢產業挖潛升級。加快大中型煤礦建設,是充分發揮貴州煤炭資源優勢,保證電力、冶金、化工、建材等相關耗煤產業健康發展的關鍵,對實現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化具有重大意義。
按照規劃,貴州將繼續培育釋放先進產能,加快推動30 萬噸/年及以上煤礦建設改造。今年計劃建成投產或聯合試運轉煤礦40 處、新增產能2000 萬噸/年以上。
同時,創新財政資金引導支持方式,積極協調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煤礦企業的投融資,加大煤礦項目投資力度,確保完成全年投資目標。
2020 年11 月1 日至2021 年2 月6 日,昆明局集團公司曲靖車務段累計發送煤炭貨物451.81 萬噸,日均發送784 車。
針對今年以來發耳電廠、白水電廠、小雨谷電廠、宣威電廠、柏果電廠等電力生產企業發電負荷增加、煤炭需求量增加的情況,中國鐵路昆明局集團公司曲靖車務段多措并舉,主動對接煤炭關聯企業的生產、銷售和運輸需求,加大冬季煤炭運力支持。
煤是電力、鋼鐵產業的前端,也是工業的“食糧”,素有“西南煤海”之稱的滇黔交界地帶,每年有大量的無煙煤、洗精煤和焦炭向外運輸。
為提升電煤裝卸效率,鐵路部門持續優化煤炭運輸各環節作業方案,做到快裝快卸、優先取送,提高火鋪、紅果、平田、發耳等煤炭裝卸量較大車站自備車循環周轉率,并組織人員加強卸車現場督導,提高裝車質量和效率,確保煤炭貨運列車安全有序運行。
內蒙古自治區能源局2 月6 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介紹,2020 年第四季度內蒙古煤炭產量2.88 億噸,同比增長19%,創下5 年來新高,日產量保持在320 萬噸左右,比前三季度日增長近60 萬噸。
內蒙古自治區能源局副局長張占軍透露,經過努力調度,春節期間內蒙古正常生產煤礦數量達197 處、產能8.6 億噸/年,并且尚有煤炭庫存2500 萬噸以上,內蒙古再次發揮煤炭供應“壓艙石”作用,為保障全國煤炭市場穩定做出積極貢獻。
內蒙古自治區能源局數據顯示,鄂爾多斯高熱值動力煤坑口價格2020 年全年平均349 元/噸,比2019 年 下 降13 元/噸。從2021 年1 月中旬以來,全區一些大型煤炭企業陸續開始下調煤炭價格,有的煤礦一次最高下調50 元/噸,這也帶動了全國煤炭市場價格的回調。
剛剛過去的2020 年,盡管面臨疫情沖擊,內蒙古全年煤炭產量依然達到10.06 億噸,占全國煤炭總產量的四分之一多,經過去年一年來的集中整治,內蒙古煤炭生產更加穩定,安全監管更加可靠,煤炭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格局初步形成,煤礦年產能全部在120 萬噸以上。
內蒙古自治區能源局副局長張占軍表示:春節期間,內蒙古倡導煤礦職工就地過年,保證春節期間煤炭穩定生產;鐵路部門也進行了周密安排,運力準備充足,運能完全可以滿足煤炭運輸需求。努力做到不減產、穩保供,充分發揮煤炭供應“壓艙石”作用。另據數據顯示:內蒙古還主動承擔東北地區保供任務,2016—2020 年累計供煤近6.9 億噸,2020 年供應1.4 億噸,確保了東北地區人民群眾溫暖過冬,彰顯了產煤大區的責任與擔當。
從2 月5 日召開的湖南煤礦安監局2021 年度工作會上獲悉,2020年,全省各屬地人民政府下達關閉小煤礦決定書33 份,依法關閉不安全小煤礦33 處。全省煤礦數量由2011 年底的1002 處減少到去年底的116 處,全省煤礦安全生產形勢總體穩定向好。
去年,湖南煤礦安監局扎實推進煤礦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深入推進煤礦重大風險防控和重大災害治理,強化基礎保障能力建設,嚴肅事故查處和警示教育,提升煤礦安全監察執法能力。全年共開展監察執法622 礦次,約談企業管理人員57 人次。會同相關廳局出臺《湖南省30 萬噸/年以下煤礦分類處置方案》,推動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小煤礦關閉退出。
今年,湖南煤礦安監局將繼續以杜絕煤礦重特大事故為重點,把落實“四關閉一到位”斷然措施作為全省煤礦安全專項整治三年行動的重要抓手,全力整治煤礦行業的“頑瘴痼疾”;深入開展煤礦安全生產大排查,重拳打擊煤礦非法違法行為,提升全省煤炭行業安全發展能力。
據內蒙古自治區能源局消息,2021 年1 月,內蒙古自治區煤炭產量9532 萬噸,同比增長25%,實現首月“開門紅”。
據悉,內蒙古自治區煤炭行業延續去年四季度以來的高產勢頭,連續4 個月產量保持在9300 萬噸以上,有力保障了全國煤炭市場穩定供應。
春節來臨,內蒙古自治區能源局提前部署節日期間煤炭保供和安全生產工作,圍繞煤炭穩產、保供、提庫存進行周密安排,倡導煤礦職工就地過年,確保煤炭穩產穩供。
經調度,春節期間全區正常生產煤礦近200 處,產能8.6 億噸/年。截至2 月上旬,自治區納入冬季保供的76 家電廠存煤保持在1100萬噸左右,平均可用天數17 天,能夠滿足春節期間用煤需求。
2 月7 日,筆者從撫順石化石油二廠了解到,這個廠緊盯市場需求,嚴格執行最佳效益加工路線,各經濟技術指標均優于計劃,其中1 月份柴汽比完成1.03,創歷史佳績。
根據市場需求及產品價格,石油二廠優化原油加工流程,合理配置常三線和減一線原料油進催化裂化及加氫裂化裝置加工,嚴控重油催化、焦化和柴油加氫精制等柴油生產裝置的餾分切割點,精準控制汽油餾分干點切割,降低柴油收率。兩套催化裝置在滿足渣油摻煉的同時,兼顧汽油生產方案,最大限度多產低碳異構烯烴汽油,同時做好催化劑和助劑優化,提高催化劑活性。
這個廠還大幅調整柴油加氫和加氫裂化裝置原料性質,先后攻克了循環柴油含水、新氫壓縮機級間溫度高等技術難題,使柴油加氫裝置生產出優質乙烯裂解料1 萬余噸。同時,這個廠最大限度降低航煤抽出量,全力增產乙烯裂解料,并保證低凝柴油組分質量合格。
“我們按照最嚴格的超低排放標準,連續運行3 年零超標,共減排二氧化硫3.57 萬噸,氮氧化物1.79萬余噸。”2 月1 日,遼陽石化熱電廠生產技術科科長楊慶峰介紹說。
一直以來,遼陽石化將環保裝置視為生產裝置,環保指標視為生產指標,將環保要求貫穿于生產經營全過程,持續加大資金投入,“十三五”期間先后完成7 臺燃煤鍋爐的超低排放改造工作。自超低排放裝置投運以來,遼陽石化所有運行鍋爐煙氣污染物排放指標均按照最嚴格的超低排放標準控制,優于國家現行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
遼陽石化強化環保源頭治理和過程管控,利用信息化手段實行全覆蓋監測,對一切可能影響環保裝置運行的缺陷實行24 小時不間斷處理,環保參數發生異常時,5 分鐘內發送報警短信到相關人員手機,相關專業人員工作時間15 分鐘、非工作時間30 分鐘到達現場組織處理,實現了環保管理本質提升。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1 月下旬多個煤種價格回落。普通混煤(4500大卡)環比下降8.1%,山西大混(5000 大卡)環比下降6.6%,山西優混(5500 大卡)環比下降0.4%,大同混煤(5800 大卡)環比下降0.5%;無煙煤(洗中塊)環比上漲1.6%,焦煤(主焦煤)環比上漲1.7%,焦炭(二級冶金焦)環比上漲6.4%。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 月,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上漲0.3%,環比上漲1.0%;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同比上漲0.9%,環比上漲1.4%。1 月,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出廠價格同比上漲9.1%,環比上漲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