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鵬舉 李 源
(1.鄭州新興產業技術研究促進中心,河南 鄭州 450007;2.新疆政法學院,新疆 圖木舒克 843999)
自2016年6月申報成為第二批科技和金融結合試點地區后,鄭州市積極探索,勇于實踐,圍繞企業全生命成長周期,創新財政資金投入方式,逐步建立起“投、保、貸、補”四位一體的多層次、多元化科技金融服務體系。
作為重要組成部分,“鄭科貸”業務通過風險補償機制,引導合作金融機構為科技型企業提供高質量貸款,緩解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促進科技成果加速轉化,逐漸發展成為鄭州市科技金融工作的一張靚麗名片。
“鄭科貸”業務,是由鄭州市財政局拿出一定資金充當風險準備金,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專業管理、風險共擔”原則,按照風險準備金和合作金融機構8∶2的實際損失分擔比例,引導合作金融機構為符合條件的科技型企業提供專項貸款融資支持。
創新財政資金投入方式,由鄭州市財政局出資設立風險準備金,專戶存放,專款專用,為合作金融機構樹立放貸信心,發揮“杠桿作用”,撬動合作金融機構貸款融資支持。2018年12月,鄭州市財政局出資5000萬元設立風險準備金,陸續增加資金,截至2021年8月,風險準備金已經達到1億元。
提高各項貸款要素標準,保證提供優質貸款。利率不超人民銀行基準貸款利率1.5倍,總金額不超2000萬元,期限不超3年,嚴格用于主營業務,禁止借新還舊、購置房產、購買理財、拆借等,實物資產抵質押率不超30%(單個土地、房產等除外)。
建立風險共擔機制。針對實際貸款損失,風險準備金承擔80%,單筆貸款補償金額不超500萬元,激發放貸動力;合作金融機構承擔20%,增加風險意識。當某合作金融機構的貸款損失率超5%紅線時,立即暫停與該金融機構的合作,加強存量貸款管理質量。
同時,鼓勵合作金融機構發放純信用貸款。針對連續兩年盈利的高新技術企業發放的純信用貸款(含知識產權質押貸款),單個企業貸款本金實際損失在300萬元以內(含)的,給予100%的本金補償。
明確支持對象,“鄭科貸”業務重點扶持注冊地在鄭州市、經鄭州市科技局備案(認定)、年營業收入不超過4億元,所屬行業符合鄭州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方向的科技型企業。積極支持科技成果轉化,服務科創產業發展壯大,努力打造創新創業高地,推動鄭州市產業升級和高質量發展。
成為第二批試點地區后,鄭州市迅速成立“促進科技和金融結合試點城市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圍繞科技貸款風險補償工作,赴南京、蘇州、杭州、廣州等城市借鑒發展經驗,立足實際,摸索建立“鄭科貸”業務,形成科技貸款風險補償業務的鄭州路徑。
搭建政策體系。借鑒先進城市發展經驗,結合實際,先后制定出臺《鄭州市科技貸款風險補償實施方案》(鄭政辦〔2018〕97號)、《鄭州市支持科技型企業融資發展的若干政策》(鄭政辦〔2019〕29號)、《鄭州市科技貸款風險補償業務實施細則》(鄭新產〔2019〕1號)等文件,為業務發展提供政策依據,明確鄭州市科技局、鄭州市財政局、鄭州新興產業技術研究促進中心、鄭州市生產力促進中心等單位職責。
先后組織遴選兩批合作金融機構,建立業務合作關系。大力引入金融資源支持,合作金融機構包括工商銀行河南省分行、興業銀行鄭州分行、鄭州銀行、中原銀行等14家商業銀行和鄭州中小企業擔保有限公司等6家擔保公司,搭建了比較強大的合作金融機構隊伍,基本涵蓋鄭州市的主要商業銀行,同時,入股鄭州中小擔保,為“鄭科貸”業務提供專項擔保融資支持。
扎實推進“鄭科貸”業務發展。貸款規模迅速增長,放款筆數、放款金額、扶持科技型企業數量等指標均大幅提升。2019年共放款11筆,放款金額8700萬元,服務科技型企業11家。2020年分別為132筆、72133萬元、117家。2021年繼續保持良好發展勢頭。前6個月共放款158筆,貸款金額69204萬元,扶持科技型企業151家,分別占去年全年的119.70%、95.94%、129.06%。在貸款規模增長的同時,嚴格控制信用風險,截至2021年8月,所有到期貸款均已按時還本付息,在發揮杠桿作用的同時,有效保障了風險準備金的安全。
“鄭科貸”業務以中心城區為主,逐漸向鄰近區域擴張,最終實現16個區縣市全覆蓋。中心城區發展相對成熟,生產總值規模大,人口數量多,科技資源、金融資源集聚明顯,發展“鄭科貸”業務具有比較優勢。2019年9月,高新區某公司收到首筆貸款,截至2021年5月,實現區縣市業務全覆蓋。
營業收入越高,經營規模越大,更容易獲得貸款支持。在143筆(如無特別標注,數據截至2020年年底)貸款中,上年營業收入在2000萬元以內的有18筆、4880萬元,僅占12.59%、6.04%,同時,1億元以上的有48筆、38550萬元,占33.57%、47.69%,均大幅超過前者。當前,風險補償比例統一為80%,合作金融機構更傾向支持營收較大的企業。
在風險準備金承擔80%損失的情況下,貸款質量需要進一步提高。第一,貸款成本偏高。“鄭科貸”業務平均貸款利率為4.90%,疊加擔保公司增信后的平均成本為6.45%,相比2020年度一年期LPR(12個月算數平均值為3.91%)分別高99個BP、254個BP。第二,單筆貸款金額較高,貸款結構不合理。單筆貸款金額約565萬元,1000萬元(含)以上的貸款有34筆、35000萬元,分別占23.78%、43.3%,比例較高。第三,純信用貸款占比低。抵質押類貸款有97筆、65121萬元,分別占67.83%、80.56%,遠高于純信用貸款。第四,個別貸款存在附加條件。個別金融機構存在變相收取其他費用、質押保證金、捆綁銷售等現象,隱性增加企業負擔。
銀行貸款過多地依賴擔保公司增信,直接抬高科技型企業的融資成本。存在擔保公司增信的銀行貸款有77筆、53990萬元,分別占53.85%、66.79%,貸款筆數占比過半,貸款金額約是無擔保公司增信的2倍,疊加擔保公司增信后的平均成本(6.45%)比平均貸款利率(4.90%)高1.55%。
部分合作銀行看重科創行業發展潛力,重視“鄭科貸”業務,不斷優化金融服務,業務規模增長迅速。前三名銀行(鄭州銀行、興業銀行鄭州分行、廣發銀行鄭州分行)合計放款筆數、金額分別占93.71%、93.91%,占據絕大多數業務。其中,鄭州銀行累計放款55筆,放款金額21021萬元,單筆貸款金額382萬元,并且均未采用擔保公司增信,平均貸款利率為5.35%,發揮地方性銀行優勢,扎根城市,服務中小企業客戶較多。個別合作銀行主觀上不重視,客觀上受制于盈利、風險、經驗不足等因素,開展業務較少,發展滯后。
科技型企業因自身經營特點,仍面臨較嚴峻融資環境。第一,輕資產經營模式。科技型企業具有高投入、高風險、高成長、高收益的特征,大多缺乏土地、房產等傳統抵押物。例如科技巨頭阿里巴巴,1999年創辦于杭州市西湖區文一西路176號湖畔花園風荷苑16幢1單元202室,成為一家在住宅里辦公的科技公司,起點低,甚至沒有正規的辦公場所,只有十幾名職員,但抓住互聯網發展機遇,迅速成長為首屈一指的科技公司。商業銀行經營首要考慮安全和盈利,缺乏土地、房產等傳統抵押物往往意味著缺乏信貸安全。知識產權、應收賬款、品牌等輕資產面臨確權難、定價難、交易難等問題,配套市場發展不完善,在缺乏成熟運作機制的情況下,輕資產暫時難以成為商業銀行普遍接受的抵質押品。第二,技術更迭快,市場變化復雜。科技型企業具有鮮明的技術密集型特征。當今時代,新技術、新商業模式層出不窮,技術更迭周期明顯縮短。科技型企業要生存和發展,必須不斷堅持技術創新,面對市場變化快速反應,一旦決策失敗,就會迅速被市場淘汰。例如昔日功能手機霸主諾基亞,曾一度占據全球手機40%市場份額,但蘋果公司2010年6月發布iphone4后,諾基亞高管層決策失敗,未抓住智能手機浪潮,市場份額迅速萎縮。面對技術壁壘,商業銀行往往難以對科技型公司的經營作出準確判斷,缺乏貸款動力。第三,信用體系建設不健全。圍繞科技型企業的信息收集、信息披露、信用服務等建設不健全,很多科技型企業發展不成熟,經營制度不夠健全、業務運行不夠穩定、財務管理不夠規范、金融知識不夠充分。從財務審慎角度,商業銀行往往難以對科技型企業進行有效的信用風險評價。
近年來,鄭州市加快科技創新步伐,創新資源快速集聚,創新團隊、創新公司持續涌現。截至2020年年底,鄭州市擁有科技型企業7963家,“鄭科貸”業務累計服務119家,僅占1.49%,仍有很大發展空間。未來,繼續解放思想、開拓思路,不斷完善“鄭科貸”業務,探索科技和金融結合新機制新模式。
優化政策條款,完善業務運行。第一,建立差別化風險補償比例。按照上年營收2000萬元(含)以下、2000萬元至2億元(含)、2億元至4億元(含)三個標準,建議補償比例分別設置為80%、60%、40%,突出支持中小科技型企業,具體營收標準及補償比例可對標先進城市后綜合考慮確定。第二,嚴格貸款要素。進一步降低貸款利率,不高于人民銀行基準貸款利率(LPR)1.3倍。突出支持普惠貸款,優先備案支持100萬元至500萬元貸款。鼓勵純信用貸款(含知識產權質押貸款),繼續在補償比例或金額上給予更多支持。禁止貸款附件條件,明確懲罰措施。第三,明確補償流程。搭建補償申請、受理、評估、確定、資金撥付等流程,建立聯合追償機制,最大限度減少壞賬損失。
鄭州市已搭建“投、保、貸、補”四位一體科技金融服務體系,各項政策既有交叉,又有側重。加強政策協同,提高扶持效果。第一,推動投貸聯動。推動“股權+債權”模式,培訓股權投資市場,尤其天使投資基金、風險投資基金、私募投資基金、產業投資基金等股份投資機構加快發展,加強合作金融機構與股權投資機構的業務聯動。充分發揮股權融資和債權融資各自特征,共同扶持科技型企業融資發展,當處于種子期、初創期,企業規模有限、人員少、利潤小,但增長潛力大,突出股權融資支持;具有一定規模后,突出債權融資支持。第二,促進貸補協動。促進“信貸融資+利息補貼”模式,加強“鄭科貸”業務與利息、擔保費補助的業務協動。利息、擔保費補助直接降低融資成本。同時,“鄭科貸”業務規模增長,提供更多高質量科技貸款,增強科技補貼的針對性。第三,支持貸保互動。支持“銀行貸款+擔保增信”模式,推動更多科技型企業獲得貸款支持,并引導降低融資成本。
順應產業結構調整和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趨勢,引導合作金融機構更大力度支持科創產業。第一,鼓勵成立科技支行、科技金融事業部、科技信貸中心等專營機構。搭建配套制度,建立專門的人員、金融產品、審批流程、風險容忍度和業績考核等,打造更專業化的服務模式。第二,提供優質貸款。強化主體意識,降低貸款利率,支持普惠貸款,在控制風險的基礎上提高純信用貸款占比,取消貸款附加條件。第三,豐富貸款產品。提供更多元、更細分的貸款產品選擇,圍繞知識產權、應收賬款、品牌等輕資產探索建立抵質押機制,培訓發展輕資產確權、評估、交易等配套市場。同時,圍繞科技領軍人才、納稅、政府采購、醫院購買等強信用資產,探索領軍人才擔保貸、稅金貸、政采貸、醫采貸等產品。第四,完善融資鏈條。圍繞“研發、生產、銷售、消費、服務”全鏈條開發科創產業綜合金融服務,發展供應鏈金融,圍繞核心企業服務上、下游關聯企業。同時,圍繞“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瞪羚企業、獨角獸企業”成長路徑,打造科技型企業“種子孵化期、初創期、成長期、成熟期”全成長周期綜合金融服務。
加強鄭州市科技金融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打造集政策宣傳、股權債權融資對接、創新創業、專業服務等功能于一體的線上平臺。第一,推進“鄭科貸”業務一網通辦。通過科技金融平臺實現發布貸款需求、貸款對接、達成意向、業務備案、貸后管理等全流程線上辦理,打造高效率工作機制。第二,提供多元金融服務。實施“鄭科貸+多元金融服務”策略,堅持“股權+債權”雙輪驅動,以合作金融機構為重點,探索引入各類股權投資機構,證券公司等資本市場服務機構,商業保理、金融租賃等其他金融機構,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務。第三,提供專業服務。實施“鄭科貸+專業服務”策略,探索引入企業管理、人力資源、財務會計、知識產權、法律等專業服務機構,全方位服務科技型企業發展。
加強在省市區科技部門、合作金融機構、創新創業載體等業務宣傳,讓更多科技型企業了解到、接觸到、享受到“鄭科貸”業務。第一,多元化宣傳渠道。在省市區科技部門組織推介會的基礎上,增加金融機構、雙創載體、園區運營中心等渠道。第二,豐富宣傳方式。從紙質宣傳、現場宣傳,增加網絡宣傳、合作機構宣傳等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