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科易達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文菁,鐘利娟
工業園區是國家或地方政府根據自身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通過行政手段劃出一塊區域,聚集各種生產要素,在一定空間范圍內進行科學整合,提高工業化的集約強度,突出產業特色,優化功能布局,使之成為適應市場競爭和產業升級的現代化產業分工協作生產區。
工業園區內聚集的企業在運營時,多數會產生出大量廢氣、廢水、固體廢物等,對環境造成影響。
2014年12月27日,國務院辦公廳出臺《關于推進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見》(國辦發[2014]69號),提出“在工業園區等工業集聚區,引入環境服務公司,對園區企業污染進行集中式、專業化治理,開展環境診斷、生態設計、清潔生產審核和技術改造等;組織實施園區循環化改造,合理構建企業間產業鏈,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降低污染治理綜合成本。在電力、鋼鐵等行業和中小企業,鼓勵推行環境績效合同服務等方式引入第三方治理”。
2016年4月15日,原國家環境保護部出臺《關于積極發揮環境保護作用促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指導意見》(環大氣[2016]45號),首次引出“環保管家”的概念,提出“推進環境咨詢服務業發展,鼓勵有條件的工業園區聘請第三方專業環保服務公司作為‘環保管家’,向園區提供監測、監理、環保設施建設運營、污染治理等一體化環保服務和解決方案。開展環境監測服務社會化試點,大力推進環境監測服務主體多元化和服務方式多樣化”。
所謂“環保管家”,就是一種“合同環境服務”,主要指環保服務企業、為企業、園區、政府提供合同式綜合環保服務,是新興的一種環境管理、污染治理的新商業模式。環保管家的引入,能夠很好地解決工業園區的環境問題,在發展經濟的同時關注環境的改善,實現“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的發展理念。
在工業園區,一般涵蓋多個類型的產業,而各個產業產生的環境污染類型、污染程度不相同,相應的治理措施也不同,給環境管理帶來了很大的難題。而且由于產業集聚,大量的企業聚集在同一區域內,區域性環境污染相對集中,對該區域的環境承載能力造成了極大的挑戰。早期的工業園區規劃,缺乏對環境管理/治理的整體規劃,且大多數園區缺乏足夠的環保管理人員,這就導致園區管理缺乏對園區環境管理的能力,只能將環境問題的管理分塊到各企業,由各企業單獨進行治理,無法有效地開展園區整體環境管理工作,對區域環境的變化及治理欠缺考慮。
部分工業園區的企業污染物產生量相對較大,具有一定的治理難度。加上產業集聚,區域污染物排放總量相對較大。而在社會的發展過程中,人民對于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園區內環保基礎設施、園區企業的環保治理設施的不完善會造成很大的區域環境污染[1]。
部分園區或企業盡管已經建設了環保治理設施,但由于環保管理的專業性較強,很多治理設施的運行并不正常,不僅不利于園區環境的改善,也造成了投資的浪費,因此,環境治理設施的有效運行不僅有賴于設施的投資,更應關注污染治理設施的良好運營。
工業園區中,產業地集聚雖然促進了企業的發展,但產業地集聚發生環境風險事故的頻率相對更高。在園區的環境管理中,對這些突發性事故的風險防范及應急措施相對較弱,部分園區內甚至沒有設立專門的環境應急管理體系,這就增加了園區發生環境風險的頻率,也可能導致相關環境風險問題出現時,園區管理部門難以在第一時間作出有效處置。
工業園區雖然設置有專職環境管理部門及人員,但多數園區環境管理人員從專業性及數量上均不能滿足現行環保管理要求。由于環保政策更新較快,環保管理要求日益提升,而園區環保管理人員對比專業環保服務人員技術能力相對較弱,這就導致新型的環境管理方法、環保治理技術很難被及時運用,阻礙了環境管理水平的提升。
環保管家是將環境管理托付給第三方環境管理技術人員進行環境治理的服務模式。相關人員在對園區內環境進行調查之后,通過其環境狀況、結構特點以及功能定位等方面,在結合相關環境保護部門的要求,對園區內的環境管理及治理提出專業性的意見。還可以派遣專業人員協助園區進行環境管理,這樣一來,就能提高園區的環境管理水平。環保管家還可以對園區內企業存在問題對企業管理人員進行專業技術培訓,增強企業環境人員的管理水平,促進企業環保管理體系升級[2]。這樣就能通過提升園區內產業環境管理人員的水平,進而提升園區的整體環境治理水平。
在工業園區中,集聚著大量的企業,部分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會產生對環境有害的污染物。在以往的管理方式中,相關企業有意隱瞞,對環境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引入環保管家后,由于環保管家屬于第三方,且受雇于園區,其在服務過程中不會幫助企業進行隱瞞,會嚴格按照法律法規對園區內企業的環保相關數據進行如實地記錄和分析,將企業存在的環境隱患暴露出來。園區環保管理人員通過環保管家記錄的數據快速地了解到相關信息,對各企業進行監管,降低環境風險發生的概率。
工業園區“環保管家”工作主要分為三個階段:第一是規劃與建設階段,主要服務于新建、擴建或改建的工業園區,從工業園區環保規劃、環保基礎設施建設、低碳節能設計與建設實施方案等方面開展工作;第二是運營階段,從摸清底數、管控風險、提供咨詢等方面開展工作;第三是提升階段,即在前兩個階段的基礎上,進一步謀求企業工藝的優化和園區管理的提升,實現園區環境管理的信息化和智慧化。“環保管家”可以通過一條龍的綜合服務,使企業在環境管理、污染治理、節能降耗、綠色發展方面,用最低的成本,得到最優質的環境效果[3]。
環保管家工作涵蓋內容相對較廣,不同的園區對環保管家的工作要求存在較大的區別,如一些園區側重于定期環保檢查,一些園區側重于常駐人員服務,一些園區側重于園區環保基礎設施代運營,還有一些園區側重于頂層規劃、政策的制定等,因此,應根據不同的需求制定綜合性環保管家服務標準。
目前,上海市已制定《第三方環保服務規范(DB31/T1179-2019》),安徽省已制定《工業園區環保管家服務規范》(T/AHEMA3-2020)、《第三方環保管家服務規范》(T/AHEPI01-2020),山東省已制定《山東省環保管家服務規范》(T/SDEPI010-2020),浙江省已制定《環保管家服務規范》(T/ZAEPI01-2020)。
環保管家服務標準的制定,能夠規范服務內容及服務質量,便于各工業園區根據自身需求選擇合適的環保管家服務,并進行針對性的工作驗收。
在工業園區中,由于產業眾多,環境管理需要一定的技術水平。環保管家是托管第三方環境管理企業進行環境治理的機構,所以,加強環保管家的服務水平就顯得十分重要。環保管家需要加強對第三方環保企業的培養,提升第三方環境管理企業人員的技術水平,讓他們能夠適應工業園區的環境治理要求。對第三方進行培養,還能夠增加自身的選擇機會,根據工業園區對于環境管理的相關要求,選擇合適的第三方,提升自身的服務水平。
工業園區作為促進工業發展的重要規劃,對國家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必須解決其存在的環境問題。環保管家能夠借助第三方環境管理人員對工業園區進行環境管理及環境治理,能夠解決園區內企業在環境管理方面的困難。所以,推進環保管家進入工業園區,在保護工業園區環境的同時,可進一步解放園區企業,促進工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