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炬
(杭州西湖文化旅游投資集團,浙江 杭州 310000)
如今,人們在消費上發生了很大變化,旅游需求不斷增長,這給旅游企業發展帶來極大的商機。然而,由于我國旅游資源極為豐富,各個旅游景區都在想法進行旅游產品創新,一些地方通過大額投資創設了一批人文景觀,從而導致文旅行業競爭態勢更加激烈。而如今,人們的旅游消費觀念不斷變化,對旅游服務的個性化需求不斷增長,文旅企業如何抓住機會,促進集團轉型升級顯然十分重要。文旅集團必須針對旅游消費的特定需求,以效益最大化為目標,做好轉型升級,這是文旅集團需要解決的主要課題。
旅游產業受到區域影響較大,旅游產業轉型對區域經濟發展有著具有極大地推動作用。文旅集團轉型升級要做好文旅資源整合,吸引新資源投入進來,才能更好地滿足市場,增加更大的發展機會,促進競爭力提升,保證區域旅游產業健康發展。因此,在旅游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情況下,文旅集團轉型升級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首先,人們消費觀念不斷變化要求文旅集團做好轉型升級。過去,由于人們經濟條件有限,能夠去旅游的人員有限,加之旅游信息不暢通,旅游資源以傳統品牌資源為主,競爭性并不強。而現如今,由于人們的收入條件得到極大改善,對旅游的需求大幅度增長,同時,對旅游的認知有著明顯提高,旅游者在消費中占了主導。加之旅游業間的競爭日益激烈,在這種情況下,文化旅集團必須做好轉型升級,主動應對旅游消費市場的變化,在旅游服務上實行創新,通過合理規劃旅游產品,促進旅游服務效益提升。
其次,在“互聯網+”背景下要求文旅集團做好轉型升級。與傳統的旅游模式相比,“互聯網+”對傳統旅游業沖擊很大,旅游客戶通過網絡提前了解旅游信息,運用網絡直接訂購旅游產品,消費者與旅游服務直接對接。旅游用戶通過網上預定組織自助游、自由行等,一些旅游網站分化了一批線下旅游社,使旅游行業面臨洗牌。因此,文旅集團必須充分掌握這一變化,利用好“互聯網+”優勢,加大網絡投入與網絡宣傳,積極應對旅游市場競爭。
最后,社會資本大量投入旅游業推動文旅集團必須轉型升級。作為一項熱門產業,由于旅游產業中存在著較大的商機,受到眾多投資機構看好,不少社會資本投入到旅游產業中,這為旅游產業增加了資源來源的同時,也使產業競爭更加激烈,傳統的旅游企業面臨著嚴格竣的挑戰。因此,文旅集團要發展,保持優勢優勢,實行轉型升級是必然選擇。
本文所選的案例某文旅集團成立于2018年7月,主要目標是整合全區國有文化旅游資源配置,做優存量、做大增量、壯大產業、打出文化旅游品牌,統籌景區、賓館及文體產業等,并以投資、參股、并購等多種方式進行資本經營;開發文化旅游資源,發揮文化旅游產業帶動作用,著力打造文旅產業平臺。
該集團系當地政府直屬國有獨資企業。集團共下設多家子公司,分別為農旅公司、風情小鎮旅游投資有限公司、文體會展公司、賓館管理有限公司、濕地旅游發展公司、濕地綜合保護建設有限公司等。組建三年以來,集團認真制定并落實企業發展規劃:圍繞“旅游景區、研學板塊、酒店民宿、文體會展”四大業務板塊,堅持項目為綱,經營為主,效益為王的工作理念,建成開放了新景區,創建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全面招商啟用文體中心,成為省內最大的單體運動場館;建成了風情小鎮,列入省級旅游風情小鎮創建名單,初步打響了品牌知名度。2020年,集團共實現稅后營收1.9億元,消費接待280萬人次,截至年底資產總額達157億元,集團文旅產業融合發展帶動作用更加突出,發展活力更足。
集團圍繞“做大做優做強”目標,以“十四五”規劃為引領,堅持項目提速、經營提效、產業提級、管理提能“四提”工作主線,聚焦高質量發展,聚力市場化運營,強主業優產業,強發展重創新,強平臺優布局,強隊伍提精神,找差距、找方向、找辦法,扎實開展“全面運營管理提升年”主題活動,全力打造核心項目,全力培育產業平臺,加強資本運作,加快文旅項目建設,大力發展文旅產業,提高核心競爭力,打響文旅品牌知名度,夯實集群化、效益化、數字化發展基礎,當好西湖區文旅產業發展主力軍、西湖風景線的排頭兵,在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首善之區中發揮重要作用。
該文旅集團以“積極為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首善之區作出文旅貢獻”為總目標,不斷提高站位、放大格局,抓好資源整合、實行全域共抓創建、推行文旅產業融合、搞好配套設施建設,狠抓創新管理,實現旅游產業穩步健康發展。采用了如下具體策略。
集團從旅游資源整合入手,著力創建旅游品牌,形成以本域為核心,以相近旅游區資源為兩點,構成“北建景區、南建小鎮、中強文體”的文旅融合發展格局。全域內形成了兩個4A景區、一個文體場館、一個濕地文創園和一個文化編劇村。其中,風情小鎮在某個景區中系全新打造,成為國慶精彩亮點,為本域旅游發展帶來新的活力。開通假日旅游免費巴士,將景區景點串珠成鏈,整合開發產品,形成了兩個網紅打卡點、三條精品游線。去年前三季度,旅游接待創新高,接待總人數 100余萬人次,打響了旅游品牌。
通過“旅游+”與農業、文創、體育、信息等產業結合,積極拓展“旅游+”融合發展,開發優質旅游產品。依托本區農業產業和民俗風情,開發新型的都市農業研學游和靈山田園運動觀光游。打造出田園學校和“花事藝術館”“鄉村印象館”“運動教場”“姆媽農場”“城市菜地”等五大重點學區,建成啟用一米菜園、時光玻璃屋等項目,同步利用“名企、名校、名鎮、名人”發展研學旅游;同時,開發了禾家歡·田野樂園、婚慶主題公園、紅梅茶博館等旅游項目,并致力于打造集溶洞演藝、軌道車、親子休閑等于一體的沉浸式互動景區。依托江漁文化,研發江漁浦風情主題項目。
對標國家4A景區和省級風情小鎮創建標準,完善旅游服務設施,建設“一主兩副”游客服務接待中心,建成開放開元頤居酒店,按照《區全域旅游景區(點)道路交通指引標識系統規劃及設計方案》,對景區外圍旅游交通標識系統及入城口形象標識進行了完善和設計,建好主客共享交通系統,修建了18公里電瓶車接駁、自行車慢游、馬車巡游三大交通線路,完善景區水陸兩線接駁換乘系統和配套設施建設,建成總長10公里的“一線三站”自行車慢行系統,串聯40余個景點、建設了綜合性驛站,為游客提供各種游線體驗。建設景觀、綠化設施,完成12公里主游線景觀綠化,建成水庫眺望臺等觀景平臺,建設景觀小品和城市家居雕塑,增強主客共享體驗感。新建3個停車場約1萬平方米,緩解了停車壓力。
按照“北創景區、南建小鎮、發展沿江”建設思路,加強省市部門對接,組織專家實地指導,全域規劃鄉村旅游藍圖。景區以“都市最美郊野公園、國家4A級旅游景區”為總目標,圍繞“農學”主題,突出打造“一個核心學校、四大研學基地”,形成集知識科普、自然觀賞、戶外運動、實操體驗于一體的綜合性研學旅游基地。風情小鎮以銅鑒湖為核心,高標準建設周富濃情、下楊問農、雙靈品茗、靈山養心、湖埠攬湖5大項目,全力打造“一湖、一鎮、五大片區”的省級風情小鎮,其中,演藝小鎮策劃重點以山林湖景為依托,建成多空間、大演藝、全息影于一體的世界演藝秀,助推建成標桿小鎮。沿江策劃以“漁文化”為核心,挖掘水、漁、農三大資源,將雙浦沿江美麗鄉村打造成集“濕地風光、漁俗體驗、農業觀光、鄉村休閑”等于一體的漁鄉生活休閑旅游區。加強文體場館的建設,為后續發展體育旅游、會展旅游奠定基礎。目前,投資12億元文體場館已打造成本域文化體育中心,成為網紅游客打卡點,舉辦了咪咕數字閱讀大會等大型會議和活動600余場,接待36萬人次。目前,其他兩大文體中心和體育館建設正在推進之中,建成后將增加12萬方的文體空間。
以城市大腦文旅場景應用為抓手,智慧旅游不斷升級。建設完成文旅大數據平臺,實現了客流預警、市場營銷、評價監控等內容的智慧化、精準化管理。全面開展“多游一小時”工作,串連“濕地、宋城及千古情”等場景,推出趣味旅游數字專線,實現20秒掃碼入園,賓館飯店30秒自助入住,增強了游客體驗,大大節約了游客時間。以本地景區資源為主體,打造未來景區,實現刷臉入園及當天多次有效入園,打造“城市大腦先行區”,實現無桿停車、先離場后付費,WiFi、監控、支付寶掃碼全域覆蓋,力爭做到游客購票入園刷臉率達90%以上,逐步淘汰紙質票。深化“廁所革命”,加快景區廁所建設。建立快游客服務中心,更新景區標識標牌,景區景點標識牌全部更新。
創新景區化管理體制,制定《一體化長效管理實施辦法》,深入開展全域環境管理。針對鄉村景區管理,建立街道牽頭、部門協同、村社共管的協作機制。創新旅游目的地管理機制,探索建立“5+X”旅游目的地執法模式,“5”是指由文旅、城管、公安等5個單位安排人員集中辦公,“X”指屬地街道安排若干執法力量,全面優化景區秩序。開展旅游突發事件應急演練,提升應急救援能力,成立文旅服務隊,開展文明勸導。創新旅游行業管理,探索協調賓館餐飲協會、旅行社協會、民宿協會和茶文化研究會參與行業整治,通過協會不斷規范行業管理。
集團要轉型升級,推進高質量發展,必須做好市場化運營,應當以集群化、效益化、數字化發展為基礎,當好區域文旅產業發展主力軍,為打造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發揮重要作用。為此,集團要圍繞“做大做強做優”目標,以“大整合、大轉型”為主題,結合工作實際,堅持思想整合、資產資源整合、渠道整合、資金整合、管理整合,通過干部帶頭、頂層推動、全員參與,全面提升核心競爭力。堅持以“五大整合”為載體,以大轉型促進大發展。
集團各級黨委加強思想統領,支部加強黨建引領,通過對標學習、對外考察、對內思考,各部門及各子公司通過學習考察2個~3個轉型發展的對標趕超對象,學習借鑒轉型發展經驗與做法,深刻領會新發展階段本域旅游發展面臨的新形勢和“五大歷史使命”,精準把握市場行情,堅持“數智旅游.宜居旅游”的發展導向,全面貫徹全區打造現代化國際大都市肩負的使命擔當,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提升集團發展質量、發展實力和發展空間上。要抓住全面落實“十四五”規劃、全面推進國資國企改革、全面加快高能級平臺體系構建等三大機遇,為加快產業平臺發展、開展外部投資合作和打造文化運營平臺等做好思想準備,進一步推動集團產業集群化、數字化、效益化發展目標實現。
堅持“發展為核”,整合資源,挖潛增效。強化內部資源整合,圍繞產品、渠道、載體創新經營模式,全面整合集團下屬景區、酒店項目和產品,與景區周邊業態實現交通串線,形成紅色、特色、綠色組團產品,推動產品“以點成線”,不斷強化核心競爭力;強化平臺資源整合,探索與頭部企業、社會資本及編劇村等優質資產資源合作,加強旅游智慧化及商業地產產業運作,推動集團文旅產業數字化轉型發展,大力發展商業地產、對外投資及文創平臺,力爭做大平臺體量規模,搶占新的制高點;強化物業橫向整合,著眼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構建集團國資物業招商平臺,積極用好本區濕地保留物業資產優勢,有效擴大零散物業集聚效應,發揮組團招商優勢,捆綁招商、組團招商,打響西湖文旅金字品牌,把物業空置率控制在5%以下。強化人才整合,對照集團創新跨越式發展要求,加快引入寬戰略視角、高業務能力和強資源支撐的產業高端人才和國際化人才,拓寬思路創新度,提高工作嚴謹度,加強流程規范度,擴大資本市場對接度。
提升理財管財質量,發揮資金整合效能,積蓄發展動能。堅持資金保障,積極降本增效,進一步加強金融機構流貸授信,確保資金鏈安全;堅持資金融通,做實融資平臺,積極對接銀行和券商機構,開發利用好中期票據(MTN)等融資工具,有效發揮融資功能,積極開展資本運作,解決資金需求;加強財務標準化建設,提升財務大數據平臺處理能力,推進財務與業務融合,釋放企業發展活力。
注重橫向整合,支部要加強統籌,結合業務特點,加強傳統營銷渠道體系建設,強化橫向營銷渠道融合整合,形成大營銷渠道資源。要以周邊交通串線、旅游資源串接等手段,推動景區、研學、文體、酒店系列產品同步上云,真實、實時、全面地展現集團下屬項目產品;全方位推廣本區的旅游資訊,探索基于大數據的旅游信息推送功能,實現立體化精準營銷;注重云上整合,推動渠道創新,創新運用物聯網大數據拓展營銷渠道,推動系列產品營銷上云,實施科技賦能,學會借力抖音、快閃等手段開展營銷,高度重視政治推介“網紅”威力和國學拓展等開展“云上游”引流推牌,提升本域文旅品牌的知名度;注重IP整合,推動活動創新,強化流量、網紅、國風概念,加大與知名“IP”合作力度,開展大影響、大IP主題活動,助力經營發展沖刺奔跑。
加強科學高效管控,對標國際國內一流企業,結合集團實際,對集團管控體系進行頂層設計,明確管控模式、工作目標和職責分工,全面推行ISO質量、環境、職業健康安全等體系認證,加速建設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建設。加強總部戰略管控,做好資本運作、風險管控、投資戰略和監督審計職能實體化,充實和加強總部相關專業化人才力量,以強總部推進強企業。加強差異化管控,以簡潔、高效、規范、可控為原則,研究推進業務板塊化管理和差異化管控,完善集團分類動態授權機制。
在“互聯網+”背景下,文旅集團的發展面臨著極大機遇,同時,也面臨著嚴格竣的挑戰,文旅集團應當加大文旅產品創新力度,做好文旅資源的整合,充分運用好線上線下兩個渠道,加強文旅資訊推廣。要多層次、全方位做好旅行市場精準把握,從旅游者的需求出發,做好旅行開發,依托“互聯網+”,實現文旅集團運營模式創新,推進文旅集團轉型升級,為區域社會經濟發展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