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新環
(安徽省望江縣第二中學,安徽 望江 246200)
雖然近年來我國的教學改革在不斷深入,教育部門一直在強調要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但是在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下,教育部門以及社會各界對教學成果的衡量和評價依然呈現出“功利化”的特點,這使得學校和教師也不得不適應社會的大背景來開展教學,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依然逃脫不了以升學率和分數來論英雄的宿命,這是導致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呈現“碎片化”的重要原因。
高中語文碎片化閱讀現象產生的原因非常復雜,可以從多個層面和角度來分析。
從教育評價的層面來看,雖然教育主管部門對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提出的要求中,將學生的素質培養當成了重要的要求,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也將閱讀教學的要求放在學生的素養提升上。但是在實踐中,各地的教育主管部門在對學校的教學能力和教育水平進行考核時,依然會將高考的升學率當成最重要的衡量指標,相對于“素養”“能力”等概念,分數和高考升學率是最直觀的標準。在這樣的評價背景下,為了提升升學率,讓學生在高考中得到更高的分數,碎片化教學成為了語文閱讀教學最為常見的方式,教師不得不將系統的閱讀內容轉化為孤立的知識和片段的內容。
對于學校的教學管理來說,最重要的管理目標就是提升升學率,讓更多的學生能夠進入重點大學、品牌大學和一本大學,所有的管理工作都圍繞著高考來進行。為了提升高考升學率,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學校將目標管理、精細化管理等管理方式應用到教學管理中,語文閱讀教學由教師進行統一備課,擁有統一的導學案,這也使得語文閱讀教學呈現碎片化的特點,進一步固化了碎片化閱讀的教學模式,將語文閱讀應該有的教學安排沖散,同時也對教師的生成性教學和個性化教學造成了不良的影響。
從社會層面來看,社會各界,包括學生的父母以及學生自身,都將學生考上理想的大學當成重要的學習目標,學生通過高考進入好的學校能夠影響學生的一生,因此升學率成為了家長和社會評價學校和教師的重要標準,甚至是唯一標準。學生面臨著高考的壓力,此時對于教師來說,是否選擇符合教育規律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已經不再重要,深度閱讀、課外拓展等對學生高考成績幫助不大的內容和環節也變得可有可無,完整的語文閱讀教學甚至被看成是效率低下,而碎片化的閱讀能夠提升教學效率,并且對學生在高考中取得更好的分數更有幫助,因此成為了教師閱讀教學中的首選方法。
從教師層面來看,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等最終影響了閱讀教學的效果和模式,但是高中語文教師也面臨著各種高考指標的考核,在應試教育的壓迫下,教師也只能通過各種方式和途徑來不斷提升學生的高考分數,在閱讀教學中要讓學生掌握更多的閱讀技巧,把握閱讀解題的步驟和模式,從而對文本本身的系統閱讀有所忽視。對于高中語文教師來說,面對外界的各種壓力,不得不進行碎片化閱讀教學。
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要改變“碎片化”閱讀的情況,就要求回歸教育初心,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高中生正處于價值觀念和思想品質形成的關鍵時期,而高中語文教材中的閱讀內容都是經過精挑細選的,能夠引導學生的道德、思想和品質,具有非常重要的導向作用,能夠很好地發揮出教書育人的重要作用。因此,在高中閱讀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回歸育人初心,將片段化的內容和孤立的知識訓練摒棄,樹立整體閱讀的理念,將閱讀內容的育人作用充分發揮出來。教師要從學生的長遠發展角度來確定教學手段和方法,為了給學生的長遠發展和自我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教師要訓練學生的閱讀思維,讓學生對閱讀材料形成自己的想法和觀念。碎片化閱讀關注標準的解題、標準的答案和孤立的知識,不利于學生的長遠發展,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從整體來對閱讀文本進行把握和思考,讓學生自己學會批評和欣賞,不斷發展學生的個性化思維,將學生的創造性和創新意識都激發出來。人的需求呈現多元化的特點,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不能只關注碎片化的閱讀,同時還應該關注學生的基本需求,通過有效的導讀、導學來將學生的閱讀需求和興趣激發出來,并從閱讀中獲得情感上和思想上的享受,體驗閱讀的成就感。總之,要想改進碎片化閱讀教學,教師一定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要從學生的需求和長遠發展的角度來重新確定教學目標。
教師的教學能力最終影響了教學效果,要改變高中語文閱讀碎片化的閱讀教學方式,就要求教師要樹立整體教學的理念,并不斷提升自己整體教學的能力,掌握整體教學的有效方法和途徑。首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確定整體教學的理念,也就是從整體的角度來看待問題,以全面的思想來對局部進行分析。語文閱讀的整體性就是在閱讀過程中要從整體的角度來閱讀,將閱讀教學過程當成一個整體,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然后從整體角度來對教材的內容和教學方式進行把握,不斷提升學生的文本閱讀能力,教師要從教材閱讀內容編寫的結構來將知識結構梳理好,讓閱讀文本蘊含的語文知識能夠形成網絡、立體聯結。其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強化系統設計,對教材進行優化處理,將教學內容按照一定的順序組合在一起,明確要達到的總體閱讀目標,在各個小目標之間建立聯系,循序漸進、由淺入深來做好教學設計,體現教學設計的系統性,從而實現整體化教學。最后,教師要培養學生融會貫通的能力,讓學生能夠從整體角度出發來將具有關聯的知識點的聯系理順,在宏大的背景下展開知識點,發現知識點的線索,然后從線索出發來整合知識,對閱讀教材的橫向結構連通性和縱向結構的層次性有一個整體把握,從而將知識連成線,織成網,最終匯成面。
教師要落實閱讀教學中的各個環節,將去碎片化閱讀融入到每一個教學環節中。首先是從備課環節開始來落實去碎片化,教師備課時不僅僅要關注知識目標,同時還應該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并重視教學評價,從語言、思維和情感這三個方面來組織備課,將去碎片化的教學貫徹到備課中,加強知識之間的聯系、比較和整合,最終實現整體閱讀的目標。其次,教師要落實提問環節,通過提問來實現整體性閱讀。教師設計問題時,要從系統教學的目標和內容出發來精心設計,遵循有層次、有系統的原則,同時也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抓住教學重點和難點,設計出具有層次的整體問題鏈,讓問題能夠構成有機整體。在提問環節,教師要注重多種提問方式的運用,要將評價性提問、綜合性提問、理解性提問、推論性提問和回憶性提問等靈活應用到教學的各個環節,通過問題的引導來幫助學生建構知識系統框架。最后,教師要重視總結,通過教學總結來實現去碎片化。教師在總結過程可以充分利用閱讀框架結構圖來系統化整體知識,讓知識成為一個整體,能夠幫助學生一目了然來理清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找出知識的內在連接點,從而幫助學生從整體的角度把握內容,幫助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在總結過程中,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自己來對相關的知識進行總結,教會學生從整體的角度、以整體的思維來總結知識,讓學生親自參與到知識總結中,通過知識總結來形成完整的知識框架。
在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 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碎片化現象需要多方共同努力才能消除,而這需要很長的時間,作為高中語文教師很難去改變大環境,但是在課堂閱讀教學過程中,可以適當轉變教學理念,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從學生的長遠發展角度出發來開展閱讀教學,樹立閱讀教學的整體觀念,在教學過程中要做好系統化的教學設計,將去碎片化落實到每一個教學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