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鋼琴演奏作為音樂教育中的重要表現形式,在美學范疇中具有重要的價值。本文嘗試從美學角度分析鋼琴演奏的藝術形式,以便構成鋼琴演奏形式與藝術的協調統一,帶給人以精神享受。
關鍵詞:美學視角? 鋼琴演奏? 藝術探討
中圖分類號:J624.1?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3359(2021)23-0040-04
鋼琴演奏作為音樂實踐內容的重要藝術表現環節,演奏本身就具備了豐富的美學價值。在鋼琴演奏過程中,需要具備美學思想與價值理念,進而通過鋼琴演奏形式將這種美學價值觀念展現出來,以此引發聽眾心靈上的共鳴。
一、鋼琴演奏的美學思想內涵
鋼琴演奏作為一種聽覺藝術,在演奏的過程中具備非常豐富的美學觀念,觀眾在觀賞中需要徹底融入到鋼琴演奏的全過程。換一句話來說,鋼琴演奏即是通過藝術表現形式向觀眾傳達美學理念,將抽象的審美理念更加直觀的展現給觀眾,從而獲得觀眾心理上的共鳴。因此,鋼琴演奏的核心就是以情感為基礎,向人傳達一種美學思想價值觀念。深入探究鋼琴演奏就可以發現,演奏過程中具有非常明顯的時代特征,而這正是在某個時間段各種人文精神審美價值觀念的累計,以思想為基點,通過創新融合,從而創作出屬于時代心聲的華美樂章。可以這樣說,鋼琴演奏者在演奏過程中需要結合當時的時代特征,不可與樂曲創作年代產生割裂,并且在演奏過程中需要將自己帶入到具體的情境中去,體會創作者的心境與情感,從而實現情感體驗與創作的統一性。其次,鋼琴演奏過程中,針對作品內容可以看出,其本身具有濃烈的民族氣息。任何一首音樂在創作的過程中首先要立足于民族文化,在形成時要得到來自本民族文化的熏陶。因此,在進行鋼琴演奏的過程中,演奏者必須具備一定的民族文化素養,能夠通過自身的音樂文化素養將這種深層次的美學理念傳達出來,通過鋼琴演奏使觀眾能夠感受到民族文化思想,體驗豐富的民族風情。
鋼琴演奏的最終目的在于完美詮釋鋼琴作品中的美學理念,但是在現實情況下,由于演奏者個人素養及天賦各有不同,他們在演奏的過程中對一首作品的領悟能力就各有不同,對作品精神內涵的理解也會出現不同。由此可知,鋼琴演奏者在演奏過程中,對怎樣完美的詮釋出作品中的美學思想會出現一定的偏差,具體的問題有如下幾點:首先就是對作品中美學思想的真實性問題,作為鋼琴演奏者本身來說,就必須對演奏的作品做到深刻理解,充分領悟到作品的時代特征與文化理念,只有做到深入理解,才能夠演奏出具有美學價值的作品,以此完整的展現出作品的美學品質。但是,要想真正的將鋼琴作品中富含的美學思想真實的展現出來卻并非易事,若是演奏者自身的審美能力出現不足,將會在演奏中嚴重偏離作品的美學內涵。其次,在鋼琴演奏中由于演奏者對作品理解與把握存在著不確定性,在展現音樂的美學思想時,演奏者要能夠展現出自身的主體性。同時針對鋼琴演奏的評價上也存在著不同的評判標準,深究其原因,可以看出源于不同的人對作品的理解感悟存在著不同。在通常情況下,鋼琴演奏的欣賞及評判標準在形式上是互相統一的,同樣是對鋼琴演奏形式的一種主觀評價,既是主觀評價,就難免會帶有一定的不確定因素。
二、鋼琴演奏中的美學基本原則及特征
鋼琴演奏能夠兼顧美學性、技術性與創造性,以此融為一體的音樂表演形式,在內容上具有非常豐富的美學內涵,且受到歷史時代的影響較大,具有時代特征與藝術審美價值。在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之下,構成了鋼琴演奏的美學基本特征與原則,本文便是從美學角度對這種演奏形式進行分析。
(一)鋼琴演奏具有集本真性與創新性為一體的美學原則與特征
鋼琴演奏一直以來都以一種高雅的形式存在,在進行創作的過程中一般情況下由一度創作與二度創作相結合,共同組成一件完整的作品。鋼琴演奏者要充分理解把握鋼琴作品本身的美學理念,在二度創作的過程中展現出作品強大的藝術生命力。對此進行深入研究,可以清楚的看出這種創作方式事實上是創新性與本真性的有效結合。所謂本真性,即是指演奏者在演奏過程中必須要忠實于作品本身的理念內涵,因此,不論是在演奏的形式上還是音樂風格等方面,要體現出作品本真的思想。創新性即是鋼琴演奏者在二度創作過程中,勢必會加入自己的主觀理解與感受,以此能夠體現出鋼琴演奏者獨特的藝術表現特征。針對這兩點,都需要鋼琴演奏者在演奏中保持一定的創新熱情與創新意識,能夠以自身的能力將作品中的本真思想進行再次加工,以此形成具有演奏者自我特色的藝術作品。深入實踐探究可以發現,一度創作的本真性與二度創作的創新性并非矛盾,而是一種相互協調作用的關系。本真性是促進創新性發展的必要保證,而創新性又能夠有效的對本真性進行升級創新。因此,鋼琴演奏者只有經過大量的實踐探究才能夠在這兩點上找到平衡點,從而為觀眾演繹出具有藝術魅力的作品。
(二)鋼琴演奏者具有集限定性與先進性為一體的美學原則與特征
創作一首鋼琴藝術作品都不可能獨立存在,必須受到特定歷史階段的影響,在其內容與思想上承載著深深的時代烙印與歷史局限。因此鋼琴演奏者在進行演奏作品的過程中,就必須在思想上對該作品的思想內涵及時代背景有深刻的了解,充分理解作品時代性的美學原則,唯有如此,才能夠實現鋼琴作品時代限定性與當前音樂理念價值的和諧統一。
鋼琴的歷史限定性即可以說是鋼琴演奏者要嘗試著從歷史的角度分析思考作品本身,從而把握鋼琴作品的音樂風格與時代脈絡,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夠將作品與時代相割裂,從而破壞作品的整體性,以至于失去了作品本身的思想內涵。
此外,在鋼琴演繹過程中,需要與當時的時代審美意識相結合,通過在實踐總結中不斷發現這兩者之間存在的共性,例如在音樂情感、音樂內涵及音樂風格等方面,并且能夠明確認識到這兩者之間的個性特點。在此基礎上,能夠將當前社會審美與傳統音樂審美有意結合,在當前社會審美意識下,完整呈現出傳統音樂作品的思想內涵。采用這種演奏方式,能夠使觀眾耳目一新,從而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在進行鋼琴演奏過程當中,演奏者就需要將理性與感性這兩者之間的關系進行有效的處理,在后期實踐表演中不斷探究這兩者之間的結合點,通過這樣的方式演奏出來的藝術作品才會更富有生命力。在音樂表演過程中,不能夠只憑借樂譜標記進行演奏,亦不可偏廢于創作者的理念思想,唯有如此,才能夠將歷史性與時代性有機結合。以鋼琴作品本身來講,現存的鋼琴作品都并非獨立存在,深入這些作品進行探究,可以發現這些作品無一例外的都受到了歷史的影響,具有鮮明的時代烙印。因此,鋼琴演奏者在進行演奏過程中,就需要以當時的時代背景為起點,通過自身的音樂素養,不斷深入體會作品中的思想內涵,若是在演奏中隨意更改音樂的時代背景,這種演奏形式是極其不負責任的一種表現,同時也難以得到觀眾的認可與共鳴。時代先進性就需要演奏者結合當前的時代發展,緊跟藝術潮流,如果思想僅局限一隅,就不會創新出富有生命感染力的作品。當前演奏者要想完整的呈現出作品的美學內涵,就需要演奏者根據自身的音樂理解及感悟,以時代背景為起點,思考作品,以自身的能力將歷史背景與現代思維進行深度融合,從而演奏出具有生命活力的藝術作品。
(三)技巧性與表現性的統一
在鋼琴演奏過程中,演奏者的技巧能力及表現形式也是作品完整呈現的重要影響內容。技巧是鋼琴演奏的基礎,只有具備一定的音樂演奏技巧,才能夠幫助演奏者在演奏過程中更好的呈現出良好的音樂效果。而音樂表現則是音樂技巧的實際升華,演奏者在鋼琴演奏的過程中,若是只有技巧而無表現形式,就難以從內心深處打動觀眾,難以取得震撼人心的效果。相反,如果鋼琴演奏者在演奏過程中過于注重表現能力,對音樂技巧的作用及價值缺乏關注,而在這種演奏方式下,也就缺乏相應的亮點,難以吸引觀眾的好奇心與注意力。因此,在鋼琴演奏過程中,表演者一方面要能夠掌握一定的演奏技能,以此呈現出音樂作品的特征,同時還必須具備展現音樂作品的能力,例如音樂作品中的和聲及曲式、節奏等方面,對這些內容進行深入的分析,以便在今后的策劃中能夠將技巧與表現能力有機結合,在這樣的方式下,創作出的鋼琴作品才更加兼具美學價值與藝術感染力。需要注意的是,在鋼琴演奏的過程中,表演者要能夠采用多種表現方法,從而促使聽眾沉浸其中,以此便能夠通過音樂加深與聽眾之間的深層次交流。在鋼琴演奏時,要能夠充分體現出作品的深層次內涵與情感,這樣在演奏過程中才能夠更好的把握作品的旋律,將作品的思想內涵完整的呈現出來。在這一點上就需要演奏者具備扎實的演奏功底及相應的技能,如果缺少此項要素,那么在鋼琴演奏過程中就缺乏相應的活力。除了上述要素之外,在進行鋼琴演奏過程中,必須具備良好的藝術表現能力,通過這樣的方法展現出來的美學價值才能夠取得觀眾的認可,得到觀眾的喜愛。鋼琴演奏技藝也即可稱為鋼琴演奏的技術目標,在此就需要演奏者能夠結合自身的音樂能力將作品的音符轉變為作品的旋律,此項工作就需要借助人體的多個神經系統進行完成。藝術性即是指展現作品的表現能力,在這一點上主要就體現在和聲及節奏方面,節奏與旋律也是在鋼琴演奏過程中所展示的重要內容,表演者借助這些有效因素,便能夠在今后的演奏過程中更好地塑造出音樂作品,嘗試著從不同的角度出發,掌握不同的力度,從而展現出音樂作品的深層內涵。
三、基于美學視角下的鋼琴演奏特點及訓練方法
鋼琴演奏作為一種綜合性的藝術表演形式,集美學性、創造性、技術性為一體。因此,在其表演形式與內容上均具有豐富的美學內涵,在其中的內容組成上具有時代特征與歷史淵源,是新時期美學特點的重要形成內容。鋼琴演奏作為一種高雅的藝術,演奏者在進行表演的過程中,需要對作品有著更深層次的理解與感悟。因此,不論是音樂的表現形式,還是其本身的思想內涵,創作者在演奏作品開始之前就要對此進行主觀的理解與感悟,從而使得表演形式也更加具有藝術化的表現特征。同時,演奏者自身也需要具備演奏熱情及意識,能夠通過自身的能力對作品的內涵進行深入發掘,以此經過多種角度的分析,形成具有豐富人文特色的創作作品。從一定的角度來看,音樂作品的本真性與創新性并非完全對立,而是在相互作用的過程中具有協調性與統一性。對于演奏者來講,只有在演奏過程中真正理解這兩者之間的結合點,進而為觀眾呈現出更加豐富的音樂作品。而時代性也是鋼琴作品的主要特征,在新時期的發展下,鋼琴演奏者主要是基于歷史的角度,對作品的風格及創作理念進行理解掌握。在音樂創作的過程中,也不能擺脫時代的局限性,因此,要想深刻理解掌握音樂創作的深層次內涵理念及藝術表現特征,鋼琴演奏者就要充分地尊重音樂的歷史創作背景及創作者的人生際遇。同時,鋼琴演奏過程中,需要具備一定的時代先進性,演奏者在進行音樂表演的過程當中,要能夠充分結合自身的能力及感悟,學會站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下,重新對音樂作品進行全新審視,要想在新時期創作出高質量的音樂作品,就需要將作品的歷史背景與現代化的思想理念有效結合,能夠突破時代的局限性,從而賦予音樂全新的現代化理念及精神內涵。
在美學視角下展開鋼琴演奏訓練,技能訓練與情景感受是有效提升鋼琴演奏水平的必要條件。演奏者首先要對鋼琴音色樹立正確的審美概念和敏銳的辨別力,以此為基礎,進行大量的演奏基礎和音樂理論訓練,并根據每首樂曲創作的時代背景和所表達的內容,通過演奏者的二度創作,將音樂的美傳遞給聽眾。由于學習者的個體情況各異,在練習過程中,要因人而異,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形成良好的肌肉記憶,最終達到肌肉記憶和理性思考的有效結合,演繹出符合觀眾審美的不同風格不同時期的鋼琴作品。
四、結語
以上內容便是從美學視角對鋼琴演奏進行深入分析,要想演奏出令人滿意的音樂作品,就需要演奏者不斷提高自身音樂素養及能力,通過長期的學習訓練,不斷豐富自身的人文情感及音樂經驗,在創作過程中,將真實性與創造性、時代性等方面有機結合,從而在演奏的過程當中,能夠深層次地展現出音樂美學內涵。
參考文獻:
[1]李夢蘭.基于美學視角的鋼琴演奏藝術分析[J].北方音樂,2019(02):20-21.
[2]王瑩.論鋼琴演奏藝術美學價值的實現[J].黑河學院學報,2019(01):174-175.
[3]韓多祎,郭穎.鋼琴演奏藝術的美學思考[J].黃河之聲,2018(14):33.
[4]賀小珈.鋼琴演奏藝術美學價值的實現分析[J].藝術研究,2018(03):48-49.
[5]吳凡.對鋼琴藝術中美學特征與審美價值的思考[J].北方音樂,2017(15):242.
作者簡介:王華(1983.06—),女,副教授,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鋼琴演奏及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