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劍
摘要:有機蔬菜具有無污染、生產規模嚴謹、營養豐富的價值,所以它已得到了群眾的支持和重視。為提升有機蔬菜種植的質量,種植人員應結合物聯網技術和生態農業技術要點設立應用、推廣措施,可減少有機蔬菜種植中選址、給肥及蟲害防治方面的困難。
關鍵詞:物聯網;生態農業技術;有機蔬菜種植
有機蔬菜中種植期間,應當秉承科學的種植管理方式,不使用激素、農藥等物質,同時利用詳實的管理思路解決植物生長的需求。因此,種植人員應當高效利用物聯網技術,在一體化的監督控制中分析蔬菜的發育狀態,再給予必要的干預,從而提高植物栽培的質量。
有機蔬菜種植期間,需遵循植物的生長、環境特點、光照降水等要素,根據不同植物的存活需求給予監督管理,全面監控植物生長期間的狀態,不僅可凸顯出生物多樣性的特征,還能鞏固蔬菜的營養價值,確保營養物質不被流失。有機蔬菜種植應避免農藥化肥、抗生素以及轉基因物質的施用,種植期間還應維系土壤、環境、農作物之間的關系,促使生產物質之間的協調與平衡,可進一步提高有機蔬菜的品質。因此,農作物種植過程中,種植人員應當融合環境、生態、科學種植方面的理念,在植物種植中融入關聯性農機技術、生產技術,可方便在農業管理中提高有機蔬菜的產量和品質。
2.1 種植基地篩選
有機農作物種植期間,應注意種植區域周圍的環境生態,故需在傳感技術的監控下探討水資源、空氣質量、環境生態等方面的情況,確保種植期間各項參數指標均達到蔬菜的生存需求。因此,有機農作物種植需注意切記不可在該區域混合種植其他作物,同時在自動化控制系統中標識該區域為“有機蔬菜種植區”。在此過程中,應借助物聯網技術進行人為隔離,尤其是應當在不同作物的交界處設立隔離帶,以此區分綠色蔬菜和有機蔬菜的種植狀態。通過保護有機蔬菜的生產基地,及時監控各類有機物的生長狀態,可提高有機植物的品質。
2.2 有機肥養護控制
有機蔬菜不可使用農藥,所以合理應用有機肥,尤其是要控制肥料中的氮、磷、鉀等物質,落實綠色、生態的植物養護要求,可避免植物發育不良的現象。首先,強力配肥期間,應盡量采用綠色肥料,原因是此類肥料可集聚有機肥中銨肥,同時也可為土壤提供充足的氮元素。通過為土壤提供充足的肥料,可解決有機蔬菜營養供給不足的問題。其次,利用科學培肥措施,在管理期間聯合使用家禽家畜的糞便,將糞便處理后投入至給肥過程當中。通過在傳感、控制系統的支持下分析出適合各類有機蔬菜的肥料,再對其追加適量的有機肥。同時,應注意翻動給肥地區的土壤,將底層土壤翻動至表層,可方便肥料快速吸收。總之,種植人員應注意對養種植區域進行除草控制,可進一步提升給肥質量。
各類有機蔬菜種植均會受到病蟲害的威脅,一旦種植期間出現嚴重的病蟲害時,若沒有進行科學地處理,可能會導致植株死亡、枯黃、腐爛的現象。傳統農業種植多采用農藥防治的方式進行病蟲害干預。但是,該技術并不符合生態農業的發展需求。因此,為進一步提升病蟲害的防治效率,種植人員應注意統計各類病蟲害對植株的損害,從食品安全角度設立有效地防治技術,例如可應用低濃度、毒性較低或者是污染較低的農藥進行區域防治,聯合江蘇地區對農產品質量的需求設立控制標準。另外,可利用物聯網技術遠程監控農作物的生長態勢,利用大數據對比各類病蟲害的特點及特征,再選用無污染的物理防治措施消除有機蔬菜中的病蟲。同時,農藥施用期間,應借助傳感系統監控噴灑至農作物表面農藥的劑量和濃度,再結合必要的監控防治措施,能提高食品的品質,也能實踐生態農業的應用發展趨勢。
綜上所述,有機蔬菜種植應結合物聯網、生態農業的技術要點設立完整的干預模式,尤其是需要搭建完善的控制體系及管理方案,在傳感、遠程監控的基礎上分析農作物的生長狀態,給予必要的干預,從而提高有機蔬菜種植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