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果樹生產(chǎn)過程中,依據(jù)繁殖材料和繁殖方法不同可分為實生苗、嫁接苗、自根苗。桃樹生產(chǎn)中用種子播種繁殖出的苗木稱為實生苗,為了保持優(yōu)良品種特性,桃實生苗一般不能當果苗直接栽植,主要作為砧木培育嫁接苗,因此砧木苗是個關鍵。
砧木為栽培品種提供根系,它形成樹體的地下部分,能提高樹體對不良環(huán)境(包括土壤和氣候)的抵抗能力,抗早、抗?jié)澈涂购取3S玫奶覙湔枘绢愋陀忻摇⑸教业取C议L勢旺,適應性強,根系發(fā)達,嫁接親和力好,耐澇性較好,是我國桃主產(chǎn)區(qū)普遍采用的桃砧木。
1.1 種子的采集
砧木種子應在專用砧木母本園采集,但生產(chǎn)多在山區(qū)收集。選擇生長健壯,沒有病蟲害的植株,采集樹上充分成熟的果實。離核桃直接掰開果肉取出種核,粘核桃需堆放在陰涼處,經(jīng)常翻動,防止發(fā)熱損傷種胚,待果肉充分變軟后,清除果肉,取出種核,在陰涼處晾干備貯。
1.2 種子的貯藏
采集的桃核晾干后,用編織袋盛裝,放置在室內(nèi),保持空氣流通。
1.3 種子的層積處理
秋季直播的種子可以在田間完成休眠,春播的種子需要進行層積處理。層積處理的具體過程有以下4種。
種子浸泡與消毒處理:把桃核倒在干凈的清水中攪動,撈取漂在水面上的干癟桃核和雜質(zhì)。換水后浸泡24~48小時,讓種子充分吸水。可以敲開種核檢查,以種皮濕潤為度。特別干燥或發(fā)芽率低的桃核,可以將種子用水處理,浸泡5~7天,每天換一次水,檢查是否浸透。桃核撈出,用5倍的K84抗根癌菌劑浸泡5分鐘,待藏。
層積場所與濕沙準備:在冬季不太寒冷、凍土層很薄的地區(qū),可進行地面層積,較寒冷地區(qū)可進行地下層積。選擇背風、高燥、排水良好的地方,河沙的濕度40%~50% ,直觀感覺是“一握成團,一觸即散”。
層積方法:挖30~60厘米的淺溝,長寬依種子數(shù)量而定。用地面層積類似的方法,將種子與濕沙填入溝中,上蓋近于當?shù)貎鐾翆雍穸鹊臐裢粒虚g插上秸稈。溝上四周用土圍成土埂,以防進水。
檢查與取芽:根據(jù)天氣變化,特別是遇到大雪、大雨或極度干旱的天氣,應注意檢查沙的濕度。春季發(fā)芽前認真觀察,在土壤解凍后,每隔7~10天翻動一次種子,增加透氣性,使種子發(fā)芽一致。當桃核裂開時即準備取芽。
2.1 苗圃地選擇
苗圃地應選擇地勢平坦,水源方便,排水良好,地下水位在1以下,背風向陽的地塊。苗圃地的土壤多以土層深厚、肥沃、疏松、pH為4.6~7.0的沙壤土或壤土為宜。老果園,特別是老桃園,不能用作苗圃地。
2.2 苗圃規(guī)劃
苗圃地主要包括4個部分,一是采集接穗的優(yōu)良生產(chǎn)園,二是苗圃,三是輪作區(qū),四是貯藏種子、假植苗木場所和管理附屬設施。
2.3 播種與砧木苗的管理
整地:播種前先整地。可用大型拖拉機翻耕40~50厘米。每畝施入腐熟的有機肥4000公斤、復合肥50公斤。翻耕后整平做畦,畦低面寬60厘米,每畦播4行,便于灌水和嫁接。
芽播方法:播種前先灌透水。為了出苗整齊,苗木均勻,提高成苗率,挑芽可進行人工點播。播種深度通常為種子大小的3~4倍,桃芽按株距15厘米擺放,每畝播1.2萬粒,最后可保證生產(chǎn)優(yōu)質(zhì)苗8000株左右。對于土壤濕度較好的地區(qū),可采用秋季直播法,播種密度和方法參照點播進行即可。
砧木苗管理:培育1年生苗所用實生苗的管理。1年生苗俗稱速成苗或三當苗,即當年播種,當年嫁接,當年成苗。出圃苗高度可以達到80~100厘米,嫁接口上10厘米處粗度為0.6~1厘米。要想達到較高的出圃率,就必須對砧木實生苗加強管理,除整地時施足底肥外,幼苗出齊后根據(jù)墑情進行一次灌水,使新根與土壤密切接觸。灌水后松土保墑,鋤去雜草。待幼苗長到25~30厘米時,進行一次追肥,每畝施尿素10公斤左右。可結(jié)合降雨撒施,也可開溝條施。待苗木長到40厘米左右時,將基部15厘米以下的分枝摘除,以提供嫁接芽前期生長所需的充足營養(yǎng)。苗木超過60厘米時當年就可以嫁接了。
苗木是林業(yè)生產(chǎn)的基礎,林業(yè)苗木質(zhì)量的好壞直接影響著樹木的生長速度和苗木的成活率。因此,必須要扎實做好育苗栽培管理工作。
作者簡介:王艷輝(1982-),女,本科,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森林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