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滋田,張堅豪
[摘 要] 目前,應用型本科高校的畢業設計(論文)普遍具有畢業設計與實習崗位存在矛盾、選題內容與生產實踐脫節、雙導師師資隊伍建設落后、缺乏完整的校企合作課程體系、過程管理不夠細化等問題。以廈門理工學院人才培養試點項目——“宸鴻新干班”為背景,分析傳統畢業設計(論文)模式存在的問題,從推進畢業實習、畢業設計(論文)與就業一體化;改革畢業設計(論文)選題方式;完善企業實踐課程體系;建立穩定的校企雙導師隊伍、持續加強校企合作深度等多方面入手,探索校企合作下的畢業設計(論文)新模式,以實現校企協同育人,提高學生畢業設計(論文)質量。
[關鍵詞] 畢業設計;畢業論文;校企協同;合作模式
[基金項目] 2020年度廈門理工學院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校企合作實踐育人的畢業設計(論文)模式研究”(JG2020056)
[作者簡介] 張滋田(1978—),女,山西平遙人,碩士,廈門理工學院教務處助理研究員,主要從事高等教育管理與研究;張堅豪(1980—),男,福建屏南人,碩士,廈門理工學院教務處助理研究員,主要從事教育技術學、應用型高等教育管理與研究。
[中圖分類號] C229.29?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674-9324(2021)46-0037-04? [收稿日期] 2021-05-07
畢業設計(論文)是高校人才培養方案中最重要的實踐教學環節之一,在培養大學生科學研究、綜合實踐能力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教育與生產勞動、社會實踐相結合的重要體現,是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的重要環節;同時,畢業設計(論文)質量也是衡量學校教學水平,學生能否畢業與學位資格認證的重要依據[1]。近年來,國家相繼出臺相關政策,加強畢業設計(論文)管理,全面提升本科畢業設計(論文)水平,促進畢業設計質量整體提高。《教育部關于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第十二條中明確提出,“加強對畢業設計(論文)選題、開題、答辯等環節的全過程管理,對形式、內容、難度進行嚴格監控,提高畢業設計(論文)質量。”[2]校企合作作為推進實踐教學、提高畢業設計(論文)質量、緊密聯系行業發展的有效手段,得到了各高校的廣泛認同和推廣[3]。如何加強校企協同下的畢業設計(論文)管理,提高畢業設計(論文)質量,是當下高校學者值得研究的課題。
一、應用型本科高校畢業設計(論文)存在問題
目前應用型本科高校畢業設計(論文)在學校管理層面、學生層面、教師層面存在不同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畢業實習、畢業設計(論文)與學生就業之間存在矛盾
隨著畢業生就業壓力的增大,多數學生在畢業年級將重心放在尋找實習單位、考研、就業等事情上,真正投入畢業設計(論文)的時間和精力減少,導致論文進度滯后,嚴重影響了畢業設計(論文)質量。另外,如果學生的畢業實習單位不是就業單位,實習與就業無關,則會出現“學生無心實習—實習效果差—畢業論文質量下滑”的現象;如果學生畢業實習單位是就業單位,但畢業設計(論文)和實習崗位關聯度不高,則出現“學生有心實習—實習效果好—但畢業論文與畢業實習崗位脫節—畢業論文質量不佳”的現象。
(二)畢業設計(論文)選題與社會和生產實踐未能有效結合
選題是畢業設計(論文)工作初期最重要的工作,選題的科學性與合理性直接決定畢業設計(論文)質量。目前一般都是教師給出選題范圍,學生在導師的指導下被動地進行選題。這些選題中,有些題目比較陳舊,有些題目是在往屆題目上略做修改,有些是從導師早期研究中剝離出來的內容,缺乏創新性和實用性,未能與生產和技術前沿相結合,偏離專業培養目標,導致學生選題重復率偏高,容易出現抄襲和學術不端行為,嚴重影響了畢業設計(論文)質量。
(三)畢業設計(論文)雙導師師資隊伍建設滯后
應用型本科高校中,指導本科畢業設計(論文)工作以校內中青年教師和外聘企業導師為主。其中,校內中青年教師往往承擔大量的教學和科研任務,指導學生論文精力有限,加上部分中青年教師本身缺乏企業生產實踐經驗,無法很好地勝任校企合作背景下的畢業設計(論文)指導任務;而企業導師雖然對企業生產一線的業務非常熟悉,工程實踐經驗豐富,但對學校畢業設計(論文)要求和流程不熟悉,缺乏相應的教學經驗,也使校企聯合指導的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應用型本科高校畢業設計(論文)雙導師師資隊伍建設落后于人才培養目標的需求。
(四)缺乏系統完整的校企合作實踐課程體系
應用型本科高校在實施校企合作協同育人過程中,一般是以學校為主導,企業為輔助。企業在校企合作過程中,尤其是實踐課程體系設置和開發中處于被動地位,甚至基本不參與。企業一般只是為學生提供實習崗位,或者通過零星培訓、講座和現場指導完成企業教學。沒有系統地設置課程設計、課程名稱、課程內容、課程實施、課程考核等環節,未能形成完整的企業實踐課程體系。
(五)學校對校外實習和畢業設計(論文)過程監管較難
應用型本科高校畢業設計(論文)持續時間長,實習單位和崗位多,過程管理復雜,涉及的監管部門和人員多。學生進入企業一邊實習一邊開展畢業設計(論文)往往不容易兩頭平衡,企方主要關注實習為企業獲得的產出,學校主要關注實習對畢業(設計)論文的實際作用,因此對學生的實習和畢業設計(論文)過程監管較難。雖然校方對學生校外實習和畢業設計(論文)過程管理制定了相應的制度文件,但如果未能和企方形成合理、全方位的質量保障體系,過程管理很容易流于形式。
二、“宸鴻新干班”的畢業設計(論文)改革實踐
針對應用型本科高校畢業設計(論文)存在的問題,廈門理工學院以“宸鴻新干培育計劃”為切入點,提出構建以就業為導向、以“企業—學校—學生”多元化的畢業設計(論文)模式。“宸鴻新干培育計劃”是學校多年來持續探索的校企深度協同培養應用型本科人才的育人計劃,簡稱“宸鴻新干班”。該班級學生同時具備學生和準員工的雙重身份,實行企業和學校共同設計的職業發展通道與培育機制,該計劃將企業的生產和技術需求與學校的教學培養目標統一,將學生畢業實習、畢業設計(論文)、就業統一,旨在做到“產業需求在哪里,專業實踐就在哪里”。改革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畢業實習、畢業設計(論文)、就業一體化
“宸鴻新干班”在學生進入畢業年級前組建,是學校與宸鴻科技集團校企合作的就業型班級。學生經報名、選拔和面試后進入企業,接受企業和學校的聯合培養,他們的身份既是學生,也是企業的準員工。學生在企業接受8個月左右的輪崗實習(學習),學生畢業設計(論文)和畢業實習同步,內容來源于從事的工作崗位。學生就業意愿明確,至今校企雙方已經培育了五屆共119名學生,留任45名優秀學子。“宸鴻新干班”學生通過在企業的實習和歷練,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明顯被激發。從近幾年畢業生跟蹤調查反饋信息來看,“宸鴻新干班”學生具有很強的適應能力、實干精神,綜合素質高,職業晉升快。
(二)畢業設計(論文)選題來源于企業
“宸鴻新干班”的畢業設計(論文)課題全部來源于企業,一般由企業根據生產和技術部門歸納整理出實際需要解決的問題清單,學校結合學生專業方向及個人能力特長,與企業共同商議確定選題名稱和內容。為確保選題多樣性,避免題目雷同、論文抄襲,“宸鴻新干班”的選題更新率達90%以上。這些企業課題具備很強的實踐性、前沿性及創新性,為完成高質量的畢業設計(論文)奠定了基礎。
(三)校企雙導師全過程聯合指導
“宸鴻新干班”畢業設計(論文)全過程在企業完成,企業根據職業及崗位需求為學生量身定制輪崗實習和畢業設計(論文)內容,并配備一對一的企業主管。學校和企業定期檢查學生實習和論文進展情況,學校導師主要側重對課題進度、論文架構和寫作質量等做形式審查,企業導師主要側重實習全過程管理,以及對畢業設計(論文)的實用性、技術性等做技術指導[4]。雙導師及時溝通、動態跟蹤,為學生實習和論文撰寫提供堅實的保障。目前,雙導師團隊趨于穩定,雙方都積累了一定的指導經驗。
(四)開發完善的校企合作實踐課程體系
科學合理的校企合作實踐課程體系是校企合作的前提,也是人才培養質量的決定因素[5],校企合作實踐課程體系應融入行業職業標準,課程內容緊密聯系生產實際。“宸鴻新干班”目前開設有企業通用課程和崗位課程,學生通過這些課程的學習,具備了一定的工程實踐能力,積累了一定的實戰工作經驗,在此基礎上開展畢業設計(論文),學生既懂基本原理,又有真實工作案例和實驗數據,豐富了畢業設計(論文)內容,保障了畢業設計(論文)質量。
(五)校企聯合開展畢業設計(論文)中期答辯
為加強畢業設計(論文)過程管理,保證畢業設計(論文)后續工作順利開展,在論文撰寫中期階段,學校與企業會聯合組織開展中期檢查答辯會,主要對學生論文撰寫進展狀況、目前存在的問題和解決措施、論文后期工作安排等進行審查。通過中期答辯會,學校對優秀的學生給予特別關注,把他們作為優秀畢業設計(論文)的跟蹤考察對象,而對于進展緩慢、內容較差的學生則給予警告,要求他們限期整改并作為重點幫扶對象[6]。
(六)校企聯合組織畢業設計(論文)答辯與評分
畢業設計(論文)答辯是畢業設計(論文)工作的最后一個環節,也是畢業設計(論文)成果質量的最終體現。校企聯合畢業設計(論文)答辯的開展標志著校企共同育人的最后一環——聯合開展人才評價的真正落地。“宸鴻新干班”從第一屆開始就成立了校企聯合答辯委員會,實施校企聯合評分和答辯。通過校企聯合答辯,校企雙方對學生畢業設計(論文)開展共同評價與評分,答辯過程既注重審閱學生論文的規范性、學術性,也融入對職業素養的考查。
三、校企協同視角下的畢業設計(論文)新模式總結
(一)推動畢業實習、畢業設計(論文)、就業一體化
校企協同視角下的應用型本科高校畢業設計(論文),著眼于促進學生畢業即就業。學生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論文)的主要場所是合作企業,內容來源于實際工作崗位,最終成果也將服務企業,學生實習結束后可以選擇留任企業,這種模式有效解決了畢業實習、畢業設計(論文)、就業三者間的矛盾,為企業提供了相對節約成本且能解決實際問題的后備人員,為學生提供了向企業展示專業知識、工程素養的機會,緩解了就業壓力,降低了企業人才招聘成本,有助于提升畢業設計(論文)和人才引進質量[7]。
(二)改革畢業設計(論文)選題環節
選題是畢業設計(論文)前期工作最重要的環節,校企協同視角下的畢業設計(論文)選題內容由校企共同決定。根據學生實習崗位及個人特長,采取多樣化形式選題,但各種形式的選題均來源于實際和工作應用,同時,企業每年應根據行業動態及時調整選題內容,保證選題內容貼近工程實際和市場需求,確保選題內容的時效性。在選題方式上鼓勵開展團隊課題,比如將一個實際工作過程劃分為若干子課題,每一個子課題作為一個畢業設計(論文)課題,在畢業設計過程中,應體現每個學生獨立完成的任務,并在任務和題目上加以區分。團隊課題應充分體現每個學生的個體差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推動多專業、跨專業知識能力交叉及團隊合作能力的提升。
(三)建設穩定的雙導師隊伍
校企協同視角下的畢業設計(論文)選題來源于企業生產技術一線課題,這對畢業設計(論文)指導教師的專業性和實踐性要求更高。建設一支相對穩定的雙導師隊伍是保證校企合作畢業設計(論文)質量的基礎。因此,一方面,學校可以利用校企合作機會,選派教學經驗豐富、責任心強的優秀教師進入企業鍛煉,培養校內導師的工程素養;另一方面,企業導師與校內導師共同指導學生畢業設計(論文),可以增強企業導師的專業指導能力,加速企業導師的工程實踐經驗與學校課堂有效銜接,推進應用型本科高校優質雙導師隊伍的建設。
(四)有效加強實習和畢業設計(論文)過程管理
校企合作過程需要雙方精心組織和實施,才能確保實施效果,尤其是學生進入企業后的實習和畢業設計(論文)過程管理決定了學生實習和畢業設計(論文)質量。學校應定期組織校內導師走訪企業,定期組織專項研討會,如畢業設計(論文)選題說明會、畢業設計(論文)中期檢查答辯會、畢業設計(論文)聯合答辯會等,校企之間應做到多輪交流、研討與互動,形成有效溝通的閉環。同時,提升導師的指導責任和指導投入,強化學生畢業論文創作的過程指導與管理。
(五)加強畢業設計(論文)工作質量評價
要保證畢業設計(論文)工作有序正常開展,必須建立起層次分明、職責清晰的畢業設計(論文)組織管理系統與質量評價體制。學校應不斷完善校、院兩級畢業論文管理制度和質量評價體制,從指導教師資格審查、課題申報與審核、開題報告審核、中期檢查制度、抄襲檢測標準、論文抽檢機制、評分與答辯、辯后修改等多方面優化畢業設計(論文)管理流程與質量評價,為畢業設計(論文)質量穩步提高提供保障。
四、結語
校企協同視角下的畢業設計(論文)工作模式改革與創新,是企業和高校積極探索的新型應用人才培養模式。首先,提高了學生工程實踐能力、解決生產一線復雜問題的能力,增強了學生畢業設計(論文)的收獲感與成就感;其次,通過校企深度合作,畢業設計(論文)融合產業和市場需求,實現教育對接產業的需求,培養了更適合企業需求的人才,減少了企業的招聘成本和新員工的適應成本;最后,學校通過校企協同效應提高了學校人才培養質量,形成了學生、學校、企業三方共贏的格局,使得校企合作得到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黃春梅.大學本科畢業論文不能取消——對武漢三所高校本科畢業論文撰寫現狀的調查[J].理工高教研究,2006(6):20-22.
[2]教育部關于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EB/OL].(2018-10-08)[2021-04-22].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810/t20181017_351887.html.
[3]牛國鋒,常晉義,朱苗苗.應用型本科校企合作“雙元制”創新培養模式[J].計算機教育,2014(22):79-83.
[4]范暉,李順才,王善奎.校企協同引領下的畢業設計創新模式研究[J].機械設計與制造工程,2019,48(5):119-122.
[5]張堅豪,王宇懷.應用型大學的校企合作課程開發策略研究[J].教育現代化,2020,7(43):38-41.
[6]薛彩霞.本科畢業設計(論文)存在問題及質量控制措施[J].高教論壇,2011(11):56-58.
[7]鄭陽,王海龍.新時代背景下高等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以工程造價專業畢業設計為例[J].高等建筑教育,2020,29(3):68-76.
Innovation of Graduation Design (Thesis) Work Mode in Applied Univers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chool-enterprise Collaboration
ZHANG Zi-tian, ZHANG Jian-hao
(Office of Academic Affairs, Xiam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Xiamen, Fujian 361024, China)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graduation design (thesis) of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generally has some problems, such as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graduation design and internship position, the disconnection between practice and topic selection, the backward construction of double qualified teachers, and the lack of a complete curriculum system of school-enterprise collaboration. Taking the talent training pilot project of Xiam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enhong new project”, as the backgroun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raditional graduation design (thesis), and explores the new model of graduation design (thesis) under th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from the aspects of promoting the integration of graduation practice, graduation design (thesis) and employment, reforming the way of selecting topic of graduation project (thesis), improving the enterprise practice curriculum system, establishing a stable team of double tutors between school and enterprise, and continuously strengthening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 and enterprise, so as to realiz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 educating people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tudents graduation design (thesis).
Key words: graduation design; graduation thesis; collaboration between school and enterprise; cooperation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