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惠春,鄧冬梅

[摘 要] 專業群課程是一種新型課程設置形式,融合產業鏈、創新鏈,構建專業群課程結構平臺是高水平專業群建設的核心要素。為立足于粵港澳醫藥流通產業,發揮專業優勢和特色,加快改革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通過對藥品經營管理專業群組建邏輯進行分析,挖掘典型崗位和工作任務,借鑒香港學士學位及高級文憑課程通用指標經驗,以能力為目標、成果為導向對專業群課程體系結構的改進進行了闡述,搭建了結合培養五大職業能力和職業遷移發展需要的專業群課程體系結構。
[關鍵詞] 專業群;藥品經營管理;人才培養;課程體系
[基金項目] 2019年度廣東食品藥品職業學院人文社科研究項目“粵港澳大灣區物流一體化系統的研究”(2019RW11);2019年度廣東省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研究會一般課題“粵港澳大灣區背景下高職藥品經營管理專業群建設路徑的研究與探索”(GDGZ19Y094)
[作者簡介] 黃惠春(1968-),女,江西會昌人,碩士,廣東食品藥品職業學院管理學院講師,主要從事物流管理、醫藥供應鏈管理研究;鄧冬梅(1971—),女,廣東廉江人,碩士,廣東食品藥品職業學院管理學院副教授(通信作者),主要從事電子商務、企業管理研究。
[中圖分類號] G642?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674-9324(2021)46-0041-04? ? ?[收稿日期] 2021-04-22
一、引言
2019年1月《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職教20條”)落地,標志我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開始啟動。2019年4月教育部、財政部頒布的《關于實施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的意見》中把建設一批引領改革、支撐發展、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職學校和專業群作為重要的建設內容[1],充分體現了國家推動職業教育高水平發展的堅強決心和強大行動力。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產業集群化發展的態勢越發明顯,很多地區已經形成了富有特色的產業集群。在高職專業群建設探索實踐過程中,如何對接區域產業發展和人才需求,創新高等職業教育與產業融合發展,集合學校和社會有效資源,構建專業群課程體系,融合產業鏈、創新鏈、價值鏈,加快改革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將知識品性、人格素養的培養和社會服務性注入區域發展的各個方面,推動職業教育系統與區域發展系統的交錯融合。許多職業院校紛紛開展理論和實踐探索。
二、專業群組群邏輯
(一)專業集群的概念
專業集群概念的提出源自對產業集群理論的研究與實踐[2]。產業經濟相關研究文獻表明,越來越多的產業活動正在逐步向地域空間集中,這些區域富有特色的產業集群正在通過資源要素在地理上的聚集而獲得集群的競爭優勢。20世紀90年代后期,由于信息技術爆發性成長,產業集群又往往成為技術創新的主要發源地。例如美國硅谷大量的電子科技公司和軟件企業,印度的班加羅爾計算機軟件業和服務業,這些產業集群地帶已經成為當今的創新中心,以歐洲創新環境研究小組(GREMI)為代表的創新學派在Michael E.Porter的產業集群理論基礎上提出以“創新環境”(Innovative Milieu)和“集體學習”(Collective Learning)為核心理念的產業集群創新理論,指出區域的創新主體之間強大和穩定的創新協同作用,可以通過新企業的產生、供應鏈結盟、人才富集及流動等過程實現[3]。
(二)專業群構建的原則
目前,我國絕大多數高職院校建立專業群主要依據四種邏輯進行探索建設,“基于共性基礎的學科,以核心專業為基礎”“基于職業崗位群”“基于學校特色專業和優勢專業,對接產業鏈”及“基于產業對復合型人才和跨界人才的要求”是四個組群原則,也是四種組群邏輯。
1.基于共性基礎的學科,以核心專業為基礎的組群邏輯。這類組群邏輯是職業對接的行業廣泛,而不是聚焦某一特定行業,將相同或相近學科的專業歸為一類的學科邏輯,例如管理類、財經類專業,是高職院校組建專業群實踐中的重要實踐探索[4]。
2.基于職業崗位群的組群邏輯。該類專業群指向一些鏈條較短的產業,行業界限清晰,技術領域相近,職業崗位群之間聯系緊密。體現職業分工關系并針對各崗位群人才需求將相關專業進行組合。一般以高職學校重點專業作為專業群核心進行輻射,且專業群內部需要有良好的經驗積累[5]。
3.基于學校特色專業和優勢專業,對接產業鏈的專業組群邏輯。以學校的特色化和差異化發展為主線,對接產業鏈,選擇一個優勢專業作為專業群的核心專業。例如對接提供基層群眾基本醫療服務的健康服務產業鏈,將護理、臨床醫學、助產、康復治療技術及醫學影像技術5個專業聯系起來,建設高水平護理專業群[6]。
4.依托產業鏈(產業群),基于產業對復合型人才和跨界人才的要求構建專業群。依據自身獨特的辦學優勢與服務的產業面向,圍繞經濟產業鏈進行分析,對工作過程中不同崗位能力需要進行解構,按行業基礎、技術基礎相同或相近原則形成專業集合群。
高職院校不管采用哪種原則建立專業群,打造產業結構和專業結構相融合的高水平專業群就是為了最終實現專業群與產業鏈、崗位群的有效對接。
三、粵港澳大灣區藥品經營管理專業群結構分析
醫藥流通產業鏈連接醫藥生產和醫藥消費,上游包括醫藥研發和制造企業,中游主要是大型的醫藥批發銷售企業和物流服務企業,下游是醫療機構、藥店、診所等社區醫藥終端和基層醫療機構。
(一)粵港澳大灣區健康產業人才需求分析
由于藥品本身具有特殊性,藥品流通領域高技能人才的培養具有極強的專業知識依賴性。通過對合作企業的調查研究表明,面對粵港澳大灣區醫藥流通產業集群發展特點,醫藥流通行業迫切需要藥店經營管理、藥品采購、藥品批發與商務,以及藥品銷售、藥品物流、醫藥流通質量管理與控制等各環節、各層次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他們是既懂醫藥專業知識,又懂醫藥流通經營和醫藥流通管理法律法規的復合型人才。
(二)粵港澳大灣區藥品經營管理專業群結構
專業組群建設首先要確定專業群的結構。產業發展因地區不同而有不一樣產業業態水平,職業崗位群和工作任務內容也有所不同。基于粵港澳大灣區醫藥流通產業鏈和創新鏈,圍繞醫藥流通產業鏈鏈主企業藥品經營管理業務解構崗位和典型工作任務構建專業,組建專業群。
通過分析藥品流通產業鏈融合創新鏈,從醫藥商務經營管理、藥品批發與銷售、藥品電商到藥品采購、藥品物流等藥品流通鏈各環節,都必須嚴格按照國家藥事管理法規、藥品流通質量管理及電子碼監管和溯源追蹤管理的相關管理規定,產業形成了藥品商務運營、藥品營銷推廣、藥品經營、藥品電商和跨境貿易、藥品物流、藥品流通質量管理等業態邏輯,將這些技術領域相近,業務內容環環相扣的崗位歸納整理成目標崗位群,以產業鏈鏈主企業相關崗位為藍本進一步深入挖掘典型工作任務,根據這些崗位群所需具備知識、技能、素養進行解構分析并組建專業,基于相近的工作內涵或職業基礎的專業組建專業群,崗位群和專業群緊密聯系和映射,最終確定以有較好的專業建設基礎的廣東省重點專業和品牌專業藥品經營管理專業為核心,帶動引領校級重點專業市場營銷、電子商務、藥品物流專業,構建成“一核三翼,相互耦合”的藥品經營管理專業群結構。
四、藥品經營管理專業群課程結構
(一)優化高職藥品經營管理專業群人才培養目標
通過對粵港澳大灣區醫藥流通產業的深入調研,專業群經過討論并優化人才培養目標,再進行課程體系的構建。高職高專藥品經營管理專業群人才培養目標是:面向粵港澳大灣區醫藥流通產業集群人才需求,培養懂藥品,會管理,能經營,從事醫藥商品購銷、藥品物流、藥品養護、質量控制、藥店經營、醫藥電子商務平臺運營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二)課程體系構建的原則
借鑒中國香港學士學位及高級文憑課程通用指標經驗[7],以能力為目標,成果為導向進行專業群課程體系梳理與改進,實現課程重組,基礎知識、專業知識和動態的產業鏈技術創新融入職業教育內容,實現跨專業跨學科融合,考慮職業主崗位、拓展崗位的發展,專注于學生的基礎素質能力、職業素養能力、創新創業能力、醫藥專業能力和專業崗位能力五大能力的培養融合,通過全面素質教育和綜合職業能力培養使學生更好地適應職業發展的需要,以幫助學生獲得投身醫藥流通行業從事相關崗位所需的素質、知識及技能。
(三)專業群課程體系結構
以職業能力發展為邏輯,考慮五大培養能力和職業遷移能力的需要。藥品經營管理專業群的課程結構呈三級平臺階梯前行,分別是“共享課程平臺+典型崗位模塊化課程平臺+拓展互選課程平臺”三個平臺層,具體如圖1所示。
第一層共享課程平臺。包括公共基礎、職業素養基礎、醫藥知識、創新創業四大模塊部。公共基礎模塊包括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軍事理論、職業英語、計算機應用基礎等14門課程;職業素養基礎模塊包括:商務交流與談判、供應鏈管理、管理學基礎、經濟學基礎、商務會計實務等5門課程;醫藥知識模塊是針對專業群工作對象的特殊性開設的醫藥課程,包括實用醫學概要、實用中醫藥基礎、實用功能性商品知識、藥物制劑技術、藥事管理實務、實用藥物商品知識、藥品市場營銷技術等7門課程;創新創業模塊是為了提升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而專設,包括財商啟蒙、創新與創業、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等課程和專項實訓等。
第二層則是典型崗位模塊化課程平臺。采用“模塊化、開放型”的菜單式設計,按不同職業方向設置培養藥店經營、藥品商務運營、藥品營銷、醫藥電商、醫藥智慧物流等不同典型職業崗位模塊課程,課程內容在“課崗證賽”四融合的基礎上(四融合是課程教學標準、職業崗位能力要求、職業資格證書、技能競賽內容融合),并融入動態的產業鏈創新技術,因需而設,有需必設,以模塊化進行教學實施。
第三層是拓展互選課程平臺。包括各項目實戰訓練、互聯網+大賽訓練課程和“1+X”證書實訓,培養學生的職業拓展能力,允許學生根據需要選擇課程,開展探索專業群內各專業學習成果認證、積累與轉換,允許學生根據需要選擇職業等級X證書實訓課程,根據教育部目前推出的X證書,我們開始了網站運營推廣1+X實訓和物流管理1+X證書實訓。
五、結論
建設高水平專業群首先要立足于區域經濟發展和產業鏈構建專業群,圍繞產業鏈,優化人才培養目標,積極探索有效的專業群課程體系結構,既體現職業崗位在產業鏈和工作流程上的邏輯,又要體現崗位群和專業群的緊密聯系和映射,最終實現專業群與產業鏈、崗位群的有效對接,精準服務于粵港澳大灣區高端健康產業發展及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現服務方向明確、社會效益明顯的大灣區健康產業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供給改革。
參考文獻
[1]教育部 財政部關于實施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的意見[EB/OL].(2019-04-01)[2021-04-22].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moe_737/s3876_qt/201904/t20190402_376471.html.
[2]周桂瑾.高職院校專業群建設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職業技術教育,2017,38(29):24-27.
[3]王述英,白雪潔,杜傳忠.產業經濟學[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6:306.
[4]馮弋江,武丹,廖國臣.高職專業群集聚效應與優化路徑——以江西財經職業學院市場營銷專業群建設為例[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0(2):28-32.
[5]劉曉.高職學校高水平專業群建設:組群邏輯與行動方略[J].中國高教研究,2020(6):104-108.
[6]李濤.“雙高計劃”背景下高職護理專業群建設策略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20(39):358-359.
[7]香港教育局.新學制下副學士學位及高級文憑課程通用指標[S].2017-02.
Research on the Curriculum Structure of Pharmaceutical Business and Management Major Group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HUANG Hui-chun, DENG Dong-mei
(School of Management, Guangdong Food and Drug Vocational College, Guangzhou,
Guangdong 510520, China)
Abstract: Major group curriculum is a new form of curriculum setting. Integrating the industrial chain and innovation chain and building major group curriculum structure platform is the core ele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level major group. In order to base itself on the pharmaceutical circulation industry in Guangdong, Hong Kong and Macao, give full play to the professional advantages and characteristics, and accelerate the reform of the training of high-quality technical talent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logic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drug management major group, explores the typical posts and tasks, and learn from the experience of general indicators of bachelors degree and higher diploma courses in Hong Kong, expounds the improvement of major group curriculum system structure with the goal of improving the ability and achievement of the students, and builds a major group curriculum structure that combines the cultivation of five professional abilities and the needs of professional transfer and development.
Key words: major group; pharmaceutical business and management; talent training; curriculum struc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