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有來






喬宇,中央美術學院博士后,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文物學會會員,上海師范大學碩士生導師,上海市青年書法家協(xié)會副主席、教育委員會副主任,河北美術學院特聘教授,江西省書法家協(xié)會培訓中心導師,朱復戡藝術研究會理事,劉海粟美術館研究員。
喬宇是20世紀80年代書家的代表,自幼學書,后又經(jīng)歷了書法本科、碩士和博士的系統(tǒng)學院教育,打下了扎實的創(chuàng)作與理論的基礎。他勤于思考,臨池不輟,20歲出頭就加入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書法創(chuàng)作的能力,實際上就是解讀經(jīng)典的能力。喬宇對傳統(tǒng)經(jīng)典有著獨立且深入的思考,沒有盲從時風,沒有依傍時賢,以“二王”為根基,旁參張旭、懷素,并借鑒明代書家的章法與墨法,力求豪放的氣象。他筆下的帖學形式獲得了全新的意蘊和審美價值。他用筆俊朗挺拔,提按自如,剛柔相濟;結體平中寓奇,古而能肆,峻逸簡遠。他非常注重作品的整體布局,尤其是大字作品,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遠看有勢,近看有質”,濃淡枯潤,相得益彰,體現(xiàn)出藝術共性和自我個性的合理表達。
宋代朱長文在《續(xù)書斷》中說:“手與神運,藝從心得。其志一于書,軒冕不能移,貧賤不能屈,浩然心得,以終其身。”書法需要持之以恒地深入研究,要想做一個書法家,首先要做一個文化人。有學養(yǎng)的人不一定是書法家,但一個書法家必須具備一定的學養(yǎng),內外兼修才是正途。書法家的一生在各個階段比拼的內容大有不同:年輕時比的是悟性,中年時比的是技法,老年時比的是學養(yǎng)。所以,技法問題解決以后,所寫之字因感悟和學養(yǎng)的變化而變化,缺少了文化的滋養(yǎng)一切都無從談起。
喬宇將書法視為生命,博聞遠識,對自己的藝術追求有著清醒認識和堅定的信念。期待他不斷心追手摹,開闊眼界,在書法理論與創(chuàng)作的道路上深耕不輟,帶給我們更多的驚喜。
約稿、責編:徐琳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