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蓉
摘要:新時期社會環境越來越復雜,加之初中學生能夠通過網絡渠道了解社會,所以他們很容易被不良思想觀念的影響,比如產生拜金思想、攀比心等等,不利于他們健康成長。為了改變此種局面,教師應重視并創新德育管理,圍繞學生開展一系列的德育教育,讓學生從思想到行為上都得到凈化,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不斷提高自我認識、道德品質、個人精神等,為他們未來發展成優秀人才奠定基礎。
關鍵詞:初中德育;德育理念;多元化手段
在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的關注點集中于學生考試成績,而學生道德素養的發展相對受到忽視,這嚴重影響到學生的全面發展。針對此,教師需要積極迎合素質教育的要求,真正意識到德育活動的開展重要性,充分結合教學與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為初中階段學生的全面發展保駕護航。
1運用多元化手段開展初中德育活動的重要意義
開展德育活動的目的,主要是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德,它在現代化教育中的地位日益提升,對于學生不良思想與行為的消除有促進作用,能夠很好地解決"怎樣做人"以及"做什么樣的人"這兩個重大問題。基于信息時代背景,信息環境因互聯網技術突飛猛進的發展而逐漸復雜,通過開展正確的德育教育,能夠對初中生價值觀念進行有效引導。而通過運用多元化手段,是強化德育活動成效的重要前提與基礎,特別是在增強學生認知體驗方面有很大的優勢,能夠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欲望。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其有著多樣化的個性特征,多元化手段的運用,與學生個性發展特征相符合,能夠使教育真正面向每一位學生;而且德育活動內容趨于豐富,能夠為預期德育教育目標的實現提供強勁的支撐。
2充分發揮教師在教育中的引導作用。
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要引導者和組織人員,教師要明確自己承擔著為學生傳道授業解惑的責任,更是學生在學習成長過程中所創造的榜樣依據。在開展德育教育的時候,教師應該充分發揮自身在教學當中的引導作用,不斷學習增加自己的知識儲備量的同時更要嚴于律己,培養自身的綜合素質,為學生樹立起一個良好的品德榜樣。教師作為開展教學工作的人員,承擔著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責任,教師需要及時糾正學生的不當行為,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影響學生積極向上地成長,為達到正面影響學生的效果。我們教師需要加強和學生之間的溝通和聯系,使得學生在發展的過程中能夠樂于和教師溝通并且積極向教師學習。例如教師在講授親情的時候,可以將德育教育有效滲透進去,通過讓學生討論讓學生能夠了解到父母的不易,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愛。教師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有效引導學生用語言和行動去感恩和感謝父母,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學生學會感恩和孝敬。或者教師帶領學生在學習建設新中國的時候,可以有效結合時事政治和愛國主義情懷有效提高學生對祖國的愛國之心,讓學生加深對祖國的理解,使得學生能夠正確認識到為祖國貢獻的偉大夢想中所包含的對祖國深沉的愛意。除了將德育教育滲透進入課堂教學中,教師還可以結合歷史典故開展德育教育,讓歷史中高尚道德素質的人物事跡得到進一步傳承,例如教師可以向學生講解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無私奉獻,岳飛精忠報國敢于奉獻為民著想的偉大精神,這些都是值得學生細心研讀并且積極學習的經典事例,是每一個學生學習的標桿。為了豐富德育教育開展的方式,教師還可以以感恩節為主題開展德育活動,讓學生為自己的父母寫一封信,表達自己對父母的愛意,和父母說一說近幾年自己的變化。這些德育教育的開展都離不開教師的積極引導,使得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更加緊密,全面深化德育教育的開展形式。
3注重自我提升,創新德育管理
雖然初中階段學生身心得到一定程度的發展,但教師對他們的影響依舊非常大,所以教師即是德育管理的執行者,也是領導者。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在無形之中感染和影響學生,決定他們能否規范言行舉止,能否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能否提升道德品質等等。為了能夠讓初中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朝著積極向上的方向發展,教師首先要正確認識到德育管理的重要性,在此基礎上注重提升自身的整體水平,以便在學校教學中始終規范自身的言談舉止,用實際行動來影響學生,樹立榜樣的作用。當然,為了能夠走到這一點,需要教師自我反省,明確自身存在的不足,比如德育知識掌握不扎實、管理經驗欠缺等等,進而針對自身不足,參加針對性的教育培訓活動、相關的講座、研討會或交流會等等,不斷充實德育知識、德育管理能力及經驗等,為科學地引導和管理學生做準備。教師還要注重創造師生交流的機會,多與學生進行有效溝通,了解他們身心發展情況,進而合理地規劃設計德育管理,實施一系列的德育教育、德育實踐活動等,糾正學生錯誤思想與認識,樹立正確價值觀念,良好發展。
4挖掘德育新素材
德育并非喊喊口號,而是需要學生將所學的德育內容運用到現實生活中,并內化為自己的思想和行為方式。因此,除了必須要的德育理論教學,教師還需要對社會資源進行整合,利用社會熱點事件,引發學生對德育教育內容的深入思考,促使學生完成德育內化的過程,提升德育教育實效性。比如,教師可以將社會中"乞討"現象引入到課堂中,并讓學生針對這些"乞討"人群及他們的行為進行探討,幫助學生樹立起正確的勞動觀和價值觀。
5注入德育新理念
學校教育的目標不是徹底改變,而是幫助學生改掉壞習慣,懂得規則規范并能夠去理解、遵守。因此,教師首先明確德育工作的出發點,盡所能幫助學生一點點改正不良習慣。中學階段的學生具有向師性,他們會聽從教師的教導,會模仿教師的言行。所以教師首先自己做到行為規范,這作為德育滲透最便捷有效的方法需要教師充分掌握,提升自身思想修養,注意風度儀表,發展好自我認知機制,為學生做好標桿示范。因此,教師首先要以自己作為榜樣現身說法,以身作則。只有教師起到帶頭作用,言必行,才能增強紀律規范等條文明令在學生德育過程的說服力。教師自身人格對學生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影響,或許可以把中學德育理解成教師的日常。教師當以身作則,"學高為師,身正為范",除了學科核心素養的滲透的輔助之外,以相對正式的方式去傳輸一套正確的價值理念,即使這種正面影響不能被學生全面吸收,也會讓學生多少記得一些點滴。
結束語
初中階段做好班級德育工作,可塑性強且效率高,德育效果顯著。人生的意義是要不斷督促自己上進、接受新鮮事物,在這個基礎上兼備教養以及德行。德育是學校教育活動中比知識教育更加重要的部分,也是工作難度更大的一環,能夠影響學生的價值觀,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陸靜.新時期初中教師德育管理策略探究[J].求知導刊,2021(23):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