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琪 王幫進
2017年版《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提出了一個新的課程理念,即化學學科核心素養。在這一理念的基礎上,中學階段在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實施、課程評價等方面,都圍繞這一中心理念而展開。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出是落實黨的十八大提出的“教育要立德樹人”這一要求的具體措施,它是2003年版課程標準中提出的科學素養的繼承和發展,同時是科學素養的具體化和化學學科化。那么什么是化學學科核心素養呢?根據課標中的定義,化學學科核心素養,是指學生通過化學學科學習而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1]。根據我的理解,我認為,學生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生在真實的問題情境中解決問題的本事和能力。也就是說,我們的教育所要培養出來的人,并不是只會記誦知識點以及考試答題的人,而是要實實在在地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所存在的問題的人。因此,我們衡量學生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并不會看他所掌握的知識的多少,并不是說,他掌握的化學知識越多,他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就越高,只能說,化學學科知識,是發展學生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基礎和必要條件。
那么隨著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出,教師的教學觀念也要發生一定的改變,要從原來的注重學生三維目標的發展,轉變為注重促進學生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核心素養的提出,既突出了過去三維目標中“知識與技能”的重要性,同時,又使得“過程與方法”更加具體化和明確化,比如,“科學探究與創新精神”、“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就是對于過程的具體描述,明確了“過程”即為探究的過程、創新的過程、思考和推理的過程以及認知的過程。并且,舊課標中“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一維度的價值取向和立場并不明確,核心素養更加突出和聚焦科學態度與社會責任,也更加體現了“科學態度與社會責任”和其他核心素養的融合發展要求[2]。
同時,化學學科核心素養又是對三維目標的繼承,它體現在:五維核心素養的內涵歸類仍然是三個維度。核心素養的實質是“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核心素養是三維目標具體化、整合化、類化和內化的結果。所以,教學實踐者在理解和應用學科核心素養框架和三維目標框架時,可以從知識內容出發到基于知識的過程與方法(三維目標)再到核心素養,充分彰顯知識的素養發展價值;也可以從核心素養出發自上而下解構成三維目標,從外到內進行教學和培養。這兩種路徑可以在具體設計課時和單元教學目標時,設計和規劃章和學期教學目標時靈活綜合使用。
但是,三維目標中的每一個維度,都不具有獨立的素養功能。也就是說,只用三維目標中的任何一個維度,都不能達成科學素養的培養目標,只有三個維度相互融合,共同發揮作用,才能發展學生的科學素養。在教學實踐中,對于“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兩個維度,教師在教學設計上難以體現化學學科特質,很容易形式化,變得可有可無;而“知識與技能”維度相對容易具體化,可操作性強,最終導致了“三維目標”變成了“一維目標”,使得科學素養發展目標得不到有效落實。而化學學科核心素養中的五條素養,每一條都具備獨立的素養功能;每一條素養都可以設計成“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表達形式[3]。
因此,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是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經驗基礎,學科核心素養是“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類化、內化、功能化和經驗化。
化學學科核心素養框架和三維目標框架相比,升級發展在內化、功能化和融合化。但是限于課標文本呈現方式及人們的認識習慣,大家容易要素化地解讀和培養核心素養,而忽略各維度核心素養的內在關系,特別是融合整合性的理解和培養。所以,我們在解讀理解和落實核心素養時,既要分析性解讀,更要綜合性理解。
首先,當學生在探究與創新實踐活動過程中遇到和發現問題時,需要調用原有模型,進行假設推理、尋找證據,并基于證據推理發現或建立新的模型。從這個意義上講,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是科學探究與創新的思維核心,也是科學探究與創新的方法。這一核心素養的提出對于探究教學實踐來說具有重要意義,將促使探究教學從只關注實驗活動表面發展到更注重提髙思維水平,實現科學思維與科學實踐的融合。
其次,宏微結合與變化平衡是化學核心素養的學科特征,具體表現在為證據推理提供角度、路徑、推理的前提和判據,而分析和解決化學問題時需要調用和建構的模型,都將基于并發展宏微結合和變化平衡素養。
再者,科學態度與社會責任既是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價值取向和立場,也是科學探究與創新實踐的驅動和需求(即出發點和落腳點)。
總括而言,化學學科核心素養是對三維目標的繼承和發展。其中,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是化學核心素養的實踐基礎,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是化學核心素養的思維核心,宏微結合與變化平衡是化學核心素養的學科特征,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是化學核心素養的價值立場。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鄭長龍.2017年版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的重大變化及解析[J].化學教育,2018(9):41-47
[3]鄭長龍.核心素養導向的化學教學設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1:11-15.
[4]王磊.對高中化學課程標準若干問題的理論闡釋及實踐解讀[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8(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