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露瑩
摘要:文章研究分析了在《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政策下,用文獻資料分析法、對比分析法對當前青少年課外體育培訓中心的現狀及特點進行闡述,并對當前青少年階段體育培訓市場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最后提出基于“雙減”政策下的提升青少年課外體育培訓市場的推進思路。
關鍵詞:雙減政策;青少年課外體育培訓市場,影響
1.“雙減”的政策精神
1.1“雙減”基本內涵
《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文件在7月被正式印發。“減輕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以下簡稱“雙減")”,其不僅是我國教育理念的重大變革,也是對我國體育教育生態的促進之舉。[1]
1.2對“做好加減法”與“減學科促非學科”背后教育觀念的理解
實施“雙減”政策,中小學生的學習結構則需要被調整優化,這就要求既做好減輕青少年過重的作業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減法”,又做好推進青少年全面而又個性化發展的“加法”。對于體育、音樂、美術等有助于學生全面發展和素質提升的培訓內容則納入非學科類進行管理,側重鼓勵和規范發展的導向。“雙減”后多出來的時間做什么,體育培訓正在成為答案之一。
2,青少年課外體育培訓市場現狀
2.1中小學體育現狀以及特點
一是體育教育重視度低,由于升學壓力,各地中小學教育主要以數學語文英語等學科類為主,體育訓練活動時間時常會被其他學科占用,中小學生體質健康教育水平普遍較低;二是傳統的體育教學常常局限于跑步等重復過多,比較單一的活動形式,很難滿足學生對于體育課更加趣味娛樂、實用的需求;三是體育教學體系不夠完善,教育目標不夠明確。[2]
2.2中小學課外體育培訓市場現狀
近些年來,青少年體育培訓市場已經取得了一些成就,一是市場占比規模。據數據顯示,預計至2020年我國青少年體育培訓市場預計將占據整個體育培訓60%,二是市場融資規模不斷擴大。越來越多的投資者紛紛將資本投向青少年體育培訓企業,三是市場細分越來越專業化,已逐步出現專門從事網球、輪滑﹑體操﹑擊劍、游泳等體育項目的青少年體育培訓機構。
同時,青少年課外體育培訓市場也存在一些問題,一是行業規模偏小,抗風險能力不足,破產跑路現象頻發;二是整體培訓質量不高,課程體系不成熟,難以滿足多元化消費需求,很難留住生源;三是監管缺位,存在無序競爭情況,影響健康發展;四是絕大部分機構在長期健康的科學發展戰略上留滯一些詬病,盈利較為困難。[3]
3,“雙減”對于青少年課外體育培訓市場的影響
3.1.“雙減”下的青少年體育培訓機會
上海某青少年體育俱樂部老板說:“在‘雙減’政策發布之后,不少家長前去咨詢,明顯感受到家長的熱情的提升,青少年體育培訓的需求量增加了。”
雙減政策出臺后,青少年體育培訓機構順流而上的蓬勃發展必然成為一種趨勢。
越來越多人從“雙減”嗅到了機會。“雙減發布以來,體育藝術等非學科類培訓機構已經增加了3.3萬多家,相比于去年的同一時段增長了近一倍,”央視財經的報道數據表明。[4]
3.2 與“雙減”隨之而帶來的問題
一是需求突然增大,體育培訓市場在師資普遍缺乏,課程數量、種類難以滿足家長和學生需求。二是體育類培訓門檻相對比較低。三是家長普遍擔憂校外體育培訓機構資質和教培能力。四是存在市場監管問題,如難以制定監管標準、難以確定監管機構,存在有監管不力的局面。
4 “雙減”下青少年體育培訓市場的推進思路
4.1強化優質培訓機構的扶持力度,努力推動規范化發展
面臨需求激增的狀況,需強化對體育培訓業的支持力度,運用政府和市場合力來逐漸推動培訓市場的發展。建議由體育部門牽頭,組織開展優質青少年體育培訓機構評選活動,挑選出風險防控及財務制度正規、擁有較大機構規模、產業鏈完備,且具有一定社會影響力的標桿企業,將評選結果作為申請國家級青少年體育俱樂部、承接政府購買服務、獎勵評優等的重要參考依據,并在申報體育產業引導資金、國家級省級體育產業示范單位和項目等方面予以傾斜。
4.2鼓勵體育培訓機構創新,豐富供給的產品內容
由于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青少年對于體育培訓的需求日益多樣化。區別于死板枯燥的學校體育課程,多樣性的運動項目培訓更容易獲得青少年的喜歡。越來越多能夠滿足消費者個性化需求的新興運動項目,憑借著趣味性與豐富的體驗感占有了一定的市場份額。豐富產品內容供給也是推動青少年體育培訓機構發展的不二法寶。
4.3制定行業準入標準,加強行業監管
2020年年4月,教育部發布公告提醒校外培訓機構不得違規提前預收培訓費,預收費時間跨度不得超過三個月。“有關印發成都市加強規范和治理校外培訓機構的工作方案的通知”中顯示,校外培訓機構監管工作將被納入2020年區(市)縣常規考評內容。從政策傾向及各地立法情況來看,監管愈加細化,高質量、規范化、嚴監管才是體育培訓產業長久發展的主要發展基調。
參考文獻;
[1]馬開劍,雙減政策下的教育理念與教育生態變革[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6):279
[2]廖瑩燁,張桂連,互聯網+背景下中小學生體制健康教育的研究[J].中國市場,2021(8)
[3]張鳳,我國青少年體育培訓市場發展的現狀、問題及對策[J]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學報,2020(4):35
[4]樹文,王恒志,周暢,朱栩,“雙減”后的體育機會,要藍海不要紅海[J]新華體育2021(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