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紅瑩
【摘要】目的:分析對于重癥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在治療中采用機械通氣的臨床價值。方法:對照組為面罩加壓+滅菌用水濕化供氧治療,同期觀察組則采用機械通氣治療。結果:治療總有效率,觀察組vs對照組:97.22% vs 86.11%,P<0.05;治療前2組的HR、PaO2、PaCO2對比P>0.05,治療后HR、PaCO2觀察組較對照組更低,PaO2較對照組更高P<0.05。結論:對于重癥急性左心衰患者采用機械通氣進行治療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氣狀況并顯著提升治療效果。
【關鍵詞】急性左心衰;重癥病例;機械通氣;價值
急性左心衰屬于近年來高發的急危重癥,該類患者的病情發展速度較快以及情況十分危急,若未能妥善給予治療非常容易誘發、肺水腫、休克以及呼吸衰竭等并發癥,極大地增加了患者的死亡風險。近年來機械通氣在各類急危重癥患者的搶救當中具有廣泛應用,在降低患者病死率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以下將分析對于重癥急性左心衰患者通過運用機械通氣治療的臨床價值。
1資料以及方法
1.1臨床資料
抽取2019年3月~2021年5月本院72例重癥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隨機數字表法分組,觀察組:36例,男19例/女17例:年齡43~78歲,均值為(59.6±1.5)歲;發病時間為1~10h,均值(3.7±0.3)h。對照組:36例,男18例/女18例:年齡41~79歲,均值為(59.7±1.3)歲;發病時間為1~9h,均值(3.6±0.5)h。2組各項基礎資料具備可比性P>0.05。
1.2方法
2組均結合病情給予對癥治療,如溶栓、補液、抗凝等。對照組為面罩加壓+滅菌用水濕化供氧治療,其中氧流量6L/mi,以及通氣時間為4.5小時;同期觀察組則采用機械通氣治療,佩戴適宜面罩,調整為ST模式,其中吸入氧濃度60%~80%,以及初始吸氣壓力是10cmH2O,患者的初始呼氣壓力4cmH2O,密切監測其生命體征指標,結合患者的呼吸監測值以及動脈血氣指標等對于呼吸機參數進行調整。
1.3評價標準
(1)對比2組的臨床療效,顯效:相關癥狀及體征均消失,呼吸、血壓以及心率等指標和患者的動脈血氣數值恢復至正常;有效:患者的癥狀有所改善,生命體征指標和動脈血氣等均有所恢復;無效:癥狀表現和各項指標等未能改善或進一步惡化。(2)治療前后記錄患者的心率(HR)、動脈血氧分壓(PaO2)以及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
1.4統計學方法
文中數據行SPSS22.0分析,計量資料數據標準差為(±s),組間數據行t檢驗,計數資料為[n(%)],組間數據行χ2檢驗,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臨床療效組間對比
治療總有效率,觀察組vs對照組:97.22% vs 86.11%,P<0.05。
2.2臨床指標組間對比
治療前2組的HR、PaO2、PaCO2對比P>0.05,治療后HR、PaCO2觀察組較對照組更低,PaO2較對照組更高P<0.05。
3討論
重癥急性左心力衰竭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急危重癥,患者的病死風險相對較高,該疾病的發生可造成患者出現重度缺氧情況,使得心肌收縮力受到影響和抑制,患者的心功能出現快速惡化,非常容易引起急性肺水腫以及心源性休克等并發癥。所以在患者發病后迅速為其提供有效的治療手段來改善患者的低氧血癥,恢復其心功能以及恢復患者的自主呼吸意義重大。通過給予患者常規藥物治療,能夠改善臨床癥狀并取得一定療效,然而整體療效仍有待于提升。近年來醫療技術手段不斷提升,機械通氣技術在臨床中獲得比較廣泛的應用,在機械通氣的應用過程中利用機械裝置從而取代并控制患者的自主呼吸運動,在呼吸機的應用過程中有利于調節機體當中氧合以及通氣狀況,更好地維持患者呼吸系統的良好通暢度,可避免二氧化碳大量蓄積而引起的重度缺氧,也是近年來對于急危重癥患者進行搶救的重要手段。本次研究中,觀察組在治療之后心率和血氣分析指標的改善情況優于對照組,同時治療總有效率也高于對照組。表明機械通氣的運用,可有效提升重癥急性左心衰患者的治療價值。
綜上所述,對于重癥急性左心衰患者采用機械通氣進行治療,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氣狀況并顯著提升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 袁東. 重癥急性左心衰機械通氣治療的療效分析[J]. 醫學美學美容,2020,29(16):58.
[2] 高麗娜. 有創機械通氣、無創機械通在急性重癥左心衰竭患者搶救中的應用效果比較[J]. 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20,7(24):66.
[3] 張馨,王萍萍,王婷. 機械通氣治療高齡重度急性左心衰竭呼吸衰竭的效果[J]. 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20,11(5):63-66.
[4] 李緘,劉淑萌,張艷茹. 急性左心衰患者使用無創機械通氣的臨床護理分析[J]. 養生保健指南,2020,25(5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