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虎云 馬悅然
近三年來,“絲路海運”品牌建設初見成效,影響力不斷提升。下一步如何將“絲路海運”打造成更有影響力和競爭力的品牌,讓品牌力轉化為更大的生產力,需要繼續探索推進。在廈門舉行的2021“絲路海運”國際合作論壇品牌影響力平行論壇上,與會人士就此展開熱議。
“絲路海運”是以港航為主題的國際綜合物流服務品牌和平臺。自2018 年12 月正式運營以來,“絲路海運”的規模和影響力不斷擴大。
“優越的地理位置、悠久的歷史傳承,以及‘一帶一路’倡議的加持,使得‘絲路海運’品牌從一問世就具備了成為優秀品牌的基因和優勢。”中國國家品牌網總編輯張鐵柱說,“絲路海運”項目啟動近三年來,品牌建設工作取得明顯進展,項目的品牌影響力不斷擴大,在維護全球供應鏈穩定、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提升區域經濟發展能級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與會專家提出,現階段對“絲路海運”開展品牌研究,鞏固提升品牌優勢,是推進福建“海絲”核心區建設以及“絲路海運”高質量發展的需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同時,增強“絲路海運”品牌影響力,有助于促進福建對外開放及國際交流合作。
品牌與品質相輔相成
品牌是企業乃至國家綜合實力與核心競爭力的具體體現。一個企業的發展歷程也是其品牌建設過程,產品的品牌影響力是檢驗企業發展是否成功的重要標志。
多位與會專家認為,品牌的塑造需以硬實力為基礎,而成功的品牌亦能提高企業綜合競爭力,進而對經濟發展產生極大的促進作用。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國際合作研究室主任王海峰提出,“絲路海運”品牌是軟實力,但最終還要依靠硬實力。提升“絲路海運”品牌影響力,需增強“絲路海運”平臺核心競爭力,在技術、服務、信譽、制度創新等方面發力。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認為,品牌反映品質,塑造品牌必須有硬實力,這是對品牌的起碼要求。提升品牌的溢價能力,需擴大宣傳、擴大影響力,要讓品牌和品質相輔相成。
“十四五”規劃和2035 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提出,要擴大“絲路海運”品牌影響。對于如何加強品牌建設、持續提升“絲路海運”品牌影響力,與會人士提出,建立成功的品牌需長期發力,應從思想上高度重視品牌建設,從更高、更廣的角度思考品牌塑造,通過多方合作提升品牌知名度。
對于如何建設“絲路海運”國際品牌,福建港口集團副董事長、總經理陳志平建議,深入挖掘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文化內涵,使之融入“絲路海運”的品牌傳播,形成“絲路海運”文化,向海內外講好“絲路海運”故事。同時,推動資源整合,提供良好的物流解決方案,降低成本,實現“絲路海運”和產業的深度融合。
大連海事大學航運發展研究院院長李肇坤提出,應站在更廣闊的視野來謀劃,并借助智庫的力量來提升“絲路海運”品牌影響力。同時,要讓更多力量參與進來,把“絲路海運”打造為行業的自主品牌。
中國經濟信息社在論壇上發布的《“絲路海運”品牌影響力研究報告》認為,未來宜加強“絲路海運”品牌頂層設計,制定系統性的品牌建設規劃,加強國際傳播力建設,進一步發揮智庫研究作用,全方位提升“絲路海運”品牌全球知名度和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