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曉芳
習近平總書記曾擲地有聲地指明新時代新征程國有企業的戰略定位,國有企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的“頂梁柱”。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是國有企業最本質特征,也是國企的獨特優勢,更是應堅守的“根”與“魂”。推動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落地見效,關鍵是要牢牢抓住考核評價體系建設這個“牛鼻子”,建立體現高質量“標尺”為引領的考核指標。
黨建考核指標制定實施是檢驗黨中央決策部署貫徹落實程度的重要舉措,是提升企業黨的建設質量關鍵環節,是國有企業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的重要保證,更是確保黨委發揮領導作用,引領企業更好應對風險挑戰,迫切需求行穩致遠。落實黨建考核工作,量化黨建考核指標,不斷鞏固國有企業黨建的基礎性工作,探索更為清晰地衡量基層黨組織黨建質量的尺度,如何更好發揮考核“指揮棒”“風向標”“助推器”作用,則是廣大企業黨務工作者需要思索解決的重要課題。
企業黨建工作是國有企業的政治核心。企業黨建中組織設置和運營機制直接影響了國企的發展和思想政治工作水平,所以推行量化考核是企業黨建工作標準化建設的重要環節,也是落實企業黨建責任制的創新舉措,更是檢驗黨建質量成效基礎保障。
細化量化黨建考核指標,“考什么”決定著“干什么”,形成既符合企業發展實際且公正科學的原則的黨建考核“指南針”,這有利于有針對性地提高黨務工作者的專業素養,明確自身責任和方向,調動基層黨建工作者工作積極性,確保基層黨建工作質量的改善和提高,進而全面提升國企黨建工作質量。
(1)黨建考核指標內容的設置與企業業務的融合度不強。國有企業黨建考核國有企業基層黨組織黨建工作考核方式以“軟指標、軟任務”為主,內容設置往往以上級的考核內容為一切導向,甚至照搬照抄上級考核文件,缺乏對本單位業務的深入了解調研。在設置企業黨建考核目標時,無法從本身企業戰略規劃、機制體制基礎、行業定位等企業環境與制度分析。黨建考核指標內容的設置與企業業務的融合度低,企業黨建考核與經營考核平行不互融,黨建考核實施“走過場”,而企業經營考核重業績,忽視黨建工作價值,容易產生企業經營與企業黨建“兩張皮”現象。
(2)基礎性工作黨建考核指標內容抽象化,缺乏具體量化標準,可實施性低。國有企業基礎性工作黨建考核指標內容描述偏概念化、抽象化,而各級黨組織在推進落實過程中,缺乏指標量化標準參照,日常的黨建工作若無法以數量形式為定量指標,在考核自評或評價中,考核工作參與者易以日常不重視、考前做表面、臨時抱佛腳等態度應對考核,企業黨建質量檢驗無標準無指導,基層黨組織黨建工作開展無方向無側重,黨建質量參差不齊,無法完成自我整改操作,甚至出現“軟弱渙散”而不自知情況。
3.黨建考核指標中“規定動作”與“自選動作”比重設置失衡,企業黨建活力無法被激發。黨建考核指標內容圍繞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制度建設、廉政建設等方面設置的基礎性指標項目、“規定動作”多,而忽視了創新性黨建指標的設定。這樣的比重考核設定,導致企業在疲于完成常規性黨建工作之余,又抑制了企業特色融入,黨建引領企業發展的活力無法被有效激發,企業黨建引領示范作用與可推廣可復制的價值被削弱。
(1)基礎性黨建考核指標可定量。對照《黨章》《中國共產黨國有企業基層組織工作條例(試行)》等相關要求,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制度建設、廉政建設等常規基礎黨建指標制定量化標準,以“任務清單量化”形式分類體現,這有助于基層黨組織落實黨的建設有客觀標準可執行。如落實“三會一課”的月度、季度次數情況,黨員學習教育培訓的次數,黨建制度數,黨員領導干部調研、談心談話的季度數量進行“任務清單”式分類定量,使企業各級黨組織基礎性黨建更具可操作性,工作落實清晰具體,助推企業各級黨的建設工作全面過硬。
(2)“規定動作”考核適度運用信息技術過程式量化評價。借助企業內部行政系統,開發黨建工作流程模塊,固化黨組織會議紀要備案、信息稿件申報、黨組織活動申報與備案等工作,輔助運用信息化技術對涉及思想政治建設、群團建設、文化宣傳多方面指標進行模塊化與流程化管理,針對性制定該類指標月度或季度量化考評要求,最終形成年度考核結果。這有助于全年度中動態管理企業各級黨組織黨建工作情況,及時發現不足,解決黨組織過程中的突出問題,助推黨建各項工作措施的落到實處。
(3)融入業務的創新性黨建指標應分階段量化評價。企業黨建考核評價不可搞“一套衣服大家穿”,應該在總體框架下,根據不同黨組織的特點“量體裁衣”,建立體現各有側重、各具特色的指標內容。企業創新性黨建指標內容設計應立足企業戰略規劃、行政管理與生產經營工作,在圈定“一企一品”“黨建+業務”等“自選動作”指標主題、理念的基礎上,把立項主動權交給各級黨組織,而創新性黨建的指標考核可分立項方案申報情況、立項工作實施情況以及成果展示情況等分階段量化對創新性黨建指標評價考核情況,按照立項初期、中期推進、最終成果細分階段對創新性黨建指標在黨建與業務融入的緊密度,立項指標開展的積極程度,立項成果影響度等多維度量化考核分數進行評價。這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破解黨建與生產經營“兩張皮”,也從全年度更好把握調動各級黨組織黨建活力度與參與度,切實提升黨建引領企業經營發展“含金量”“含新量”。
(4)綜合考核結果與分級定性評價相結合。綜合所有的考核指標形成最終考核分數基礎上,輔以定性評價為反饋指導,最終考核結果分數可依次按照“好”“較好”“一般”與“差”四個等級來分級定性評價,綜合分數90分及以上且排名在前30%的黨組織定性評價為“好”,而“90分”以上且排名不在前30%的黨組織定性評價為“較好”,80分到89分的黨組織定性評價為“一般”,80分以下定性為“差”。“考”是基礎,“用”是關鍵,定性評價應做好結果運用,定性評價為“好”的黨組織應給予相應獎勵并通報表揚,定性評價為“一般”的黨組織應做好談話提醒,對于定性評價為“差”黨組織應取消所有評優資格并通報批評。充分發揮黨建考核工作的評價功能、導向功能和監督功能,增強國企考核評價工作對企業高質量發展的目標引領和保障支撐作用。
國有企業改革已步入深水區,推進黨建考核量化建設就是為了更好掌握黨建考核“指揮棒”,為國企改革發展把好“方向舵”。國有企業要把黨建考核量化建設工作與社會的發展、行業的進步和企業的戰略調整等統籌起來推進,以應對新情況、新問題與新要求。根據黨的建設和企業中心任務,融入企業自身特色,合理確定工作目標,通過用量化的數據作為衡量黨建工作成效的依據、分析判斷的基礎和考察評估的尺度,在實踐與時俱進、動態調整指標內容,深入分析和評估結果運用效果,把黨建考核“軟任務”變成“硬指標”,把黨建責任“大鍋飯”化為“責任田”,從而提升黨建管理水平,真正落實國企黨建全面進步全面過硬,為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應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