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業是我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一直是中國社會自上而下普遍關心的議題,大力扶持小微企業發展,已成為刻不容緩的戰略任務。但是在整個經濟體系中,小微企業又是相對脆弱性的存在,其發展環境不容樂觀,仍面臨著諸多挑戰與障礙,其中最為突出的就是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成為橫梗在小微企業發展之路上的一座大山。
各大會議數次聚焦小微企業,一是出臺各項政策助推小微企業復工復產,包括減稅降費、加大金融支持等一些列措施,幫助其渡過難關。二是助推小微企業數字化轉型,為小微企業高質量發展賦能。三是持續改善小微企業營商環境,增強金融服務中小微企業能力,改善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在近幾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對小微企業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支持力度越來越大。
為什么小微企業融資難?主要是因為,小微企業一般規模較小,缺乏規范高效的治理結構和足夠的資本規模,這直接會導致小微企業的持續經營和盈利空間,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和風險。這會給大多數采取銀行借款的小微企業,帶來信用障礙,由于資金補充能力較差,缺乏足夠的抵押資產,并且貸款數量少、次數多、時間不固定,甚至有小微企業通過財務數據的造假獲得融資資格。歷史數據、抵押貸款、財務報表上較差的表現,都難以達到資本市場的要求,這些都使得民企的信用等級偏低,難以獲得銀行和資本市場的信任。
2020 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小微企業更是度過了舉步維艱的一年。小微企業最實際的困難,還是在于營商環境上,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依舊嚴峻,保持小微企業韌性與活力的關鍵在于,解決小微企業融資問題。雖然政府已經出臺許多政策扶持小微企業發展,但是減稅降費以及暢通融資渠道仍然有待暢通。小微企業是穩就業的主體,要發揮其穩就業的作用,還是要繼續改善小微企業營商環境,加快金融供給側改革,暢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使政策的“活水”能切實流入到小微企業之中。
要改善小微企業融資環境,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力。
首先,打鐵還需自身硬,小微企業在追尋政策春風的同時,也要加強企業內部建設,不斷完善自身信用體系和治理結構,提升核心競爭力。目前小微企業正在迎來良好的創新發展環境。一方面,企業融資環境在改善,很多銀行都在釋放資金,用于小微企業貸款支持,例如疫情期間,微眾銀行對湖北、廣東、河南、浙江四省提供了專項貼現降息政策,為其提供了利率優惠。另一方面,銀行等金融機構要不斷優化服務方式,積極突破小微企業風控難的障礙。利用數字金融,大力發展金融創新,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技術等創新研發個性化的服務產品,減少獲取小微企業信息的支付成本,通過線下靠軟信息,線上靠大數據,高效獲取小微企業的經營狀況、資信狀況、賬務情況等信息,緩解小微企業與金融機構的信息不對稱現象,合理把控對小微企業的放款規模和頻次。不少銀行也在積極發力,例如微眾銀行以金融科技作為驅動小微金融服務的引擎,推出了國內第一個線上、無抵押企業流動資金貸款——微業貸,提高了小微企業資金的可獲得性,有效緩解了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其次,小微企業所面臨的市場環境也在改善,小微企業市場準入限制放寬了,審批流程簡化了,法律保護強化了,減稅降費在進一步推進,政府要在“放管服”改革上發力更多。這些都為小微企業轉型升級創造了足夠的發展空間。小微企業還是應該回歸經營生產的本質,建立良好的信用體系,與銀行形成良性互動。
最后,政府也應該在改善小微企業融資環境中發揮積極的作用。要精準施策,也就是說政府要鼓勵出臺更加務實、更加細致具體、更加符合企業需求的幫扶政策。疫情期間,在政府積極倡導下,很多銀行也做得不錯,例如,微眾銀行充分發揮科技和線上無接觸服務的優勢,以微業貸和供應鏈金融等產品為依托,精準幫扶,助力“六穩”“六保”工作,推動無障礙金融服務全面升級,為小微企業帶來了諸多發展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