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志紅 吳海玲
企業作為國民經濟健康穩定運行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力量,是保證企業發展的重要力量,同時加強工作監督和監督機制是黨和國家實現長治久安的必要條件,也是建設一支高素質干部隊伍和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措施。然而,近年來,由于企業領導的疏忽,部級管理和監督越來越多地導致權力的濫用和腐敗,嚴重影響了企業的自身利益,為解決這些問題,需要進一步實施企業改革,加強對干部管理的監督,要強化監督機制,堅持黨的指導方針,認真做好各項工作。
為確保黨和國家各項事業順利推進,在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黨管干部原則,履行新時期好干部標準。著手于干部隊伍建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兩手一起抓,堅持任人唯賢,事業為上的原則、公道正派的立場來選人用人,強化干部管理監督,激發干部隊伍生機活力。全面從嚴治黨,在企業沒有特殊,因此加強企業干部管理和監督,是從嚴治企的重要保障和關鍵因素。
企業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是中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企業自身性質的特殊,導致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繁榮發展的今天,在其內部干部管理中,相應的監督監管機制沒有落實到位,出現了很多貪污腐敗的惡劣現象,這極不利于新時期企業的長遠發展,出于企業經營發展的內在需要考慮,不僅僅是黨風廉政建設,更重要的是加強企業干部隊伍建設才能走上正確的發展軌道。
可以說,企業干部領導的黨風建設是新一屆黨中央領導下企業的外在形象代表,要始終保持黨的廉潔,嚴厲打擊涉及國計民生的重大企業,全面開展反腐倡廉工作,提高企業的政治思想意識,當前的重大任務是團結員工,重視企業的內外部管理,加強整頓工作,確保企業內部各項工作有基礎,加強對各方力量的監督,提高反腐倡廉工作的實效,減少腐敗的發生,促進企業更加健康、更好地發展,更好地為實現中國夢作出貢獻。
要從整體上保持企業黨風廉政建設,促進黨的發展和國家各項政策的有效執行,需要對干部和領導干部的管理進行監督,領導干部是企業資產經營和管理的主要負責人,保證和實現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加強企業管理的監督機制可以促使企業自覺地、積極地進行黨的管理,保障社會安全。事實證明,各項政策和制度已經到位,避免了權力失控、決策失誤、問題產生等問題,從根本上杜絕了腐敗現象,增強了企業的向心力、凝聚力和穩定性。
一方面要把握好選拔監督和任用考核動態管理這兩個關鍵環節,這是系統思維的重要體現,另一方面要根據不同環節涉及的干部管理監督的不同內容,分析高風險節點,形成關鍵列表,采取有效的監督措施,這是細節思維的重要體現。
做好企業干部管理監督工作,一方面要建立科學、民主的制度和機制,確保干部選用和管理工作的制度化、科學化、民主化,堅持紀律性、規章性;另一方面要突出流程管理和重點環節,分析高風險點,實行節點控制和監督管理,落實監督責任,完善監督方法和措施。因此,如何做好干部管理監督和高風險節點控制監督的全過程,確保企業干部管理制度和機制的有效實施,發揮制度的剛性,是本文的初衷。
作為黨的干部,首先要堅定共產主義信仰,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只有從權力觀和事業觀出發,才能在政治上堅定立場,明辨是非,從嚴治黨,不走錯誤的道路。在組織部門培養干部過程中,要加強干部隊伍建設,不能忽視干部隊伍的先進性、純潔性和反腐敗教育。我們要針對先進典型人物的事跡加大力度宣傳,分析不利的案例,使其發揮作用,部門要深刻認識自身的責任和權威,需要做什么,絕對不能做什么,努力營造良好的企業氛圍。
現階段,一些干部已經逐步放寬了要求,放寬了思想底線,行為上到了不可逆轉的深淵。組織部門要及時把握干部的思想脈搏,經常了解干部的日常工作,并督促干部要層層地落實,明確上級干部對所屬下級干部的管理監督職責。要以干部為立足點和出發點,及時糾正、心心相印、勸誡。避免小問題發展成大問題,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避免小問題發展成大錯誤。
過去對企業干部的考核大多局限于工作單位的政治工作,應該注重思想工作和實踐工作。隨著國有企業在結構調整,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過程中,一部分干部的思想已經腐化,在單位之外的生活和社交接觸庸俗墮落,不注重生活中的“小節”,最終導致在權力和金錢的腐敗;要對干部進行全過程監督管理過程中,全面做好干部管理監督工作,不僅要調查干部在日常生活和社會生活中是否濫用職權,是否腐敗,還要深入檢查干部工作單位各方面的情況。
組織部要加強各部門齊心合力共同參與干部管理和監督工作,與有關管理部門的溝通、協調、配合,統一、共享信息。
第一,與紀委、檢監察部門協調配合。首先,紀檢監察委員會和監察部門是監察工作的重要職能部門,可以掌握許多一線情況和群眾真實的聲音,并且可以通過報案電話、報案信箱等多種渠道發現問題,可以對組織部門干部監督工作中的盲點和死點進行及時彌補。其次,要注意信件和其他報告、調查核實中反映出來的干部問題。如果有問題,應該根據不同的情況區別對待。違反規章制度的,不符合立案條件的,由紀委、監察部門處理,由組織部門立案審查。
第二,與審計部門有利合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迅速發展,在為國有企業服務的同時,也對干部管理和監督工作提出了挑戰。經濟責任審計有利于維護國有資產的廉潔性、保值性和增值性,規范地籍行為,加強對干部的管理和監督,有利于正確評價和使用干部。在企業中,要對領導干部任期內、任期后實行經濟責任審計。在任期內需要審計的年數固定的,或者在任期內需要審計的領導干部晉升、調動的,應當由組織部門通知審計部門安排。通過對相關經濟指標的分析,客觀公正地評價領導干部在任期內的工作表現,明確領導干部在任期內的經濟責任,為干部的管理和監督、干部的評價考核提供客觀有力的依據。
第三,與信訪部門廣泛合作。信訪部門要與基層群眾進行廣泛的訪問和聯系,這樣也易于發現平常隱藏在干部管理監督工作中的問題,組織部門要堅持和完善與紀檢監察、審計、信訪等部門會議制度的聯動工作。聯席會議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定期召開,也可以隨時召開,也可以在緊急情況下召開。開展組織對策調查、協作審查、共同努力,就群眾進行信息交流和分析反映出來的領導干部問題,進一步完善干部管理監督工作。
要使輿論和職工廣泛參與管理監督部門的工作,建立健全輿論監督機制和職工群眾監督機制,擴大干部管理監督的范圍和深度。
一方面,通過廣播、電視、報刊等傳統新聞媒體等多方面新方式,深入社會輿論的底層了解民意,廣泛傳播民意。另一方面,利用論壇、微博等新媒體興網絡信息方式,及時掌握部委干部工作的新問題、新情況。同時,要探索建立民意調查制度。通過建立民意反饋信箱、發布民意調查表、建立干部考核網頁等形式,廣泛采用聽取群眾意見的方式。通過多種渠道及時了解干部守法、道德素質和工作業績,逐步建立立體、全面、暢通的渠道,建立敏感的干部監督信息網絡。
綜上所述,企業干部管理監督是一項長期任務,是一項長期、系統、艱巨的重要工作。完善干部管理監督工作是提高干部廉潔自律、落實黨風政策的重要環節,針對當前監督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需要結合新形勢,根據中共中央最新發布的文件,采取多種監督優化策略,完善監督機制,杜絕腐敗現象的發生,促進企業長期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