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莉莉
(大連泰安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遼寧 大連 116000)
企業股權結構本質上就是股東所具有的產權結構,反映了股東構成以及分布的情況,企業股權結構對于企業的經營管理、控制權以及管理權有著全面的影響。股權結構的優化可以顯著提升企業工作的效率,并確保企業能夠穩定和有效的發展。股權結構直接影響到企業管理的效率以及治理水平。本文針對股權結構與公司治理進行研究與分析,探索適合企業發展的正確道路。
股權結構主要指的是投資股票的主體,其股票的數量以及種類在公司股份中的具體分布情況,主要涉及到持股者自身的性質,以及股權是否集中等。股權集中主要意味著大股東所占據的比例。股權的集中往往體現在公司有絕對的控股權。而公司治理從其概念來看,體現了公司的領導作用,以及管理機構等。公司治理從其實踐來看,主要分為內部和外部兩個層面,內部結構體現了對于公司主體人員的界定,包含有公司法、證券法等。而外部結構體現為公司投資者參與的規則,如公司股東以及管理者相關的法律制度等,對公司的內部加以強化,為公司的發展提供制度保障等。企業在開展治理的實踐中,其股權結構的完善和調整屬于一種基本型的工作內容。公司治理的方式也體現了股權結構,如果股權結構具有一定的差異性,那么公司治理方式也必然會存在著顯著的不同。
對于當前國有企業發展而言,公司治理以及股權結構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公司治理和股權結構的優化可以促進企業獲得長久的健康發展。優化股權結構,并提升其治理水平能夠顯著提升其經營的效果,并提升管理的質量與效率,從企業組織結構的層面來看,股權結構可以發揮出重要的影響力,為企業的發展提供保障。另外一方面公司治理以及股權結構的優化也能夠讓企業獲得進一步的發展,所以股權結構優化和公司治理需要依托企業管理者的積極參與,在實際的工作過程中提升其工作效率與管理水平,保證企業在當前的社會環境中具有更加理想的發展。
企業管理的過程中存在著內部人控制的狀況,實際的出資人并不能真正有效地控制企業的管理與經營,企業的管理者可以利用對于企業的管理權獲得相應的利益。從當前國有企業的發展以及管理來看,存在著普遍的內部人控制狀況。當然即便是西方經濟較為發達的國家也存在著內部人控制的狀況,這一現象對于企業的管理以及經營有著一定的負面影響,導致企業的治理缺少科學性,對于其長遠的發展造成負面影響。
當前在國有企業的管理實踐中,由于相關管理制度并不完善,所以缺少一些對于工作人員的約束和獎懲機制。這一現象導致了企業的管理者難以獲得相應的報酬,在股東和企業的管理者之間無法形成利益平衡。企業中缺少約束以及獎懲機制,在實際的管理以及公司治理中,難以調動企業管理層工作者的積極性,對于公司治理的過程也缺乏主動性,從這一點可以看到缺少完善的約束和獎勵機制,對于企業的發展有負面的影響,對于其健康長久的發展也呈現出一定的制約。
在目前國有企業的發展過程中,由于一些實際經營的需要或者業務活動的開展,需要設置子公司。企業子公司以及不同的部門較多,導致了企業的股權結構更加復雜化,企業的治理也成為一項難度較高的任務。許多企業利用母公司的操作完成上市,這一導致了子公司的管理和獨立狀況受到影響。子公司在管理與經營中具有決定的權利,但是其權利的行使以及決定依托母公司,長期的發展導致股權結構出現一些問題。難以調動子公司的積極性,子公司的工作人員往往也會呈現出消極的工作態度,對于企業的發展以及相關業務的完成造成負面影響。
國有企業的發展普遍存在著企業股權高度集中的狀況,在現代的管理理念中,管理的民主性具有重要的作用,而過度集中的股權則不能滿足這一要求。企業進行股份制改革的核心是分散股權,讓企業的實際經營方式更加科學化和民主化,但是當前過度集中的股權也會影響和違背民主科學的初衷,導致企業公司治理無法有效的優化,對于企業的發展也造成了負面的影響。
企業在進行公司治理以及股權優化的過程中,必須要不斷提升經營管理的綜合水平。首先,企業需要針對科學管理進行調整,解決自身內部控制中存在的問題。從實際層面來看,企業需要解決股權中較為復雜的問題,確保企業的管理與經營能夠具有較高的效率和質量,并保障企業的健康發展。其次,企業在這一發展的過程中,還需要引入一些先進的管理理念,讓企業的發展與管理能夠進一步的提升。在上市企業的發展過程中,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有利有弊,所以企業必須要針對管理工作者提高重視,并充分了解到企業管理的水平,從而發揮出具體管理的效果。另外還要增強對于相關管理者的引導與培訓機構,提升管理者的職業素養與工作水平,為企業的發展提供更加全面的人才保障。只有這樣才能夠避免經營權與所有權分離的弊端,并充分發揮出管理企業的優勢。另外企業還需要提升經營與管理的水平,并分離經營權與所有權,根據企業的實際狀況,開展企業的經營與管理活動,這也是確保公司治理和股權結構優化的核心工作。從這一點來看,企業要提升自身的經營管理水平,推動經營模式的發展,必須要對自身的股權結構進行優化,并積極地完善企業的治理水平。企業必須要不斷提升自身管理水平,才能夠滿足當前社會發展背景下在市場競爭中的需要。當然對于目前的社會經濟發展而言,一方面,企業要提升自身的經營與管理水平;另一方面,還要實現科學化的發展,根據企業的實際狀況,選擇與自身條件相匹配的發展模式及管理模式,以此確保企業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得較為理想的經濟效益。當然這種發展對于企業的管理也提出較高的要求,必須要對公司治理以及企業股權結構進行優化,才能夠滿足企業發展的訴求,并確保企業獲得更加良好的發展。
從當前實際情況來看,許多企業存在著股權結構不合理,且治理水平較低等狀況,構建完善的約束機制和獎懲機制,可以有效地規避這類問題。
一方面,企業建立起完善的獎懲機制。對企業的工作人員提供激勵,并建立起懲罰機制,讓企業的工作人員以及管理人員能夠根據自身工作的表現獲得相應的酬勞,將相關內容與企業的長遠發展結合起來,利用這種獎懲機制調動起積極性,提升工作人員參與管理的主動性,此外還能夠降低企業內部人員之間的矛盾,對于企業內部工作環境的塑造有著重要的引導作用。企業的獎懲約束機制也有著重要的作用,應當在企業的發展中不斷地優化和完善,并覆蓋更加廣泛的范圍。企業需要關注到獎懲機制和約束所具有的必要性,并充分發揮出其具有的重要作用。企業利用約束機制的方法對內部管理層進行監督,確保各個股東能夠降低和減少股權結構的問題。另外針對一些潛在的負面影響,企業也需要及時地對其進行調整和改變,優化股權結構,對于當前企業的管理與經營而言,構建完善的約束機制和獎懲機制也是其工作的核心內容,應當形成常態化的管理模式。另外在市場及經濟的發展過程中,企業還需要積極的優化和完善自身獎懲機制,利用獎懲機制對于工作人員的工作加以優化,從而確保企業的發展能夠長遠地走下去。
另一方面,在企業的長遠發展中,必然要建立起完善的監督與管理機制。從內部管理制度方面著手,建立起與員工獎懲機制和股權結構協調的監督機制,讓員工與企業的利益捆綁在一起,員工在認識到自身的發展與企業綁定以后,也會提升自身的工作積極性與責任心。企業建立起完善的內部監管機制,設置一些能夠與員工表現直接關聯的內部獎懲機制,調整企業員工的薪資結構,讓員工的職責與薪酬能夠形成協調,并確保能夠滿足員工的工作內容。另外企業要針對股權結構,制定出與員工工作內容、崗位以及部門協調的薪酬體系,根據發展的狀況調整福利的標準與待遇,讓企業的員工能夠獲得合理的收入,與自身的權責分明。建立起內部監事會體系,通過監事會的方式讓員工能夠產生主動性與積極性,增強員工對于企業的忠誠度,發揮出員工對于企業的監督作用。
企業在進行公司治理以及股權結構優化的過程中,需要對股權結構的變化進行管理和監督,并對股權的變動予以引導。國內資本市場的發展其規范性有待提升,這也導致了企業在進行股權發展的過程中,往往會受到人為因素的影響,造成企業發展中的風險與隱患等。對于企業的發展而言,要提升來自政府管理部門的監管,另外還要在企業內部建立起監管體系。企業在自我發展的過程中,需要關注到內部監管的重要性,為監管部門提供更多重視,并賦予相應的權利,發揮出其具有的監督作用。另外在這種股權變動的狀況下,其內部的監管部門也應當發揮出重要的作用,對股權結構進行優化,從而提升其治理的水平。此外在股權結構變動的過程中,監管一方面來自于企業的內部,另外還要由政府對股權變動進行管理和監督,推動企業的股權結構更加快速發展。政府也應當及時地完善法律法規,為監管工作提供相應的制度保障,確保企業的股權結構能夠得到優化。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到為了優化股權結構,并提升治理水平,應當關注到內外部監督的實際狀況,并利用監管對企業的發展提供保障,促使企業能夠更加全面地發展。
股權結構體現了企業的所有者所占據的企業份額,企業所有者作為權益的主體,能夠對于企業的發展進行決策。企業在管理與發展的過程中,出現決策性的問題需要股份所有者對其進行決策,西方發達國家企業在股權結構上往往以分散股權的方式,均衡股權結構,讓權力不會過度集中,以此實現均衡化的發展,在這種公司治理模式中,可以利用不同的主體之間互相平衡,實現股東權益的平衡。確保股東能夠了解到企業的發展方向以及決策信息,讓一些小股東能夠保護自身權益。此外股權結構分層也能夠降低權力過度集中所產生的矛盾,避免一些大股東由于對立出現博弈的狀況,防止股東決策的過程一家獨大。另外還要關注到股權結構要避免過度集中,同時也要避免過于分散,只有合理的股權結構才能夠讓企業獲得順利的發展。國內企業在管理的過程中,要實事求是地根據其經營的特點與范圍,探索適合企業發展和股權結構,為企業的發展提供更加具有建設性的意見,確保企業的發展能夠滿足實際的需求。
在當前國內社會的發展過程中,國有企業進行改革的核心在于推動股份制改革,這也是當前國有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必須要進行的調整,能夠為國有企業的健康發展提供動力,促進企業能夠進一步地快速發展。伴隨著當前社會經濟以及時代的變化,國有企業的股份制改革推動和促進了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從具體的實踐來看,這種發展的效果需要進一步提升。國有企業進行股份制改革一方面要擴大其改革的范圍,還要深入地探索改革的內容,確保能夠促進企業的發展。企業的股權優化以及公司治理的相關內容,需要結合相應的工作模式,提升其公司治理和股權結構的水平。當然在國有企業改革的過程中,經濟體制的轉化推動了社會經濟的改革,核心在于國有企業的股權結構改革,國有企業的發展能夠有效推動社會經濟的發展,對于我國的經濟建設產生重要的推動作用。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到,國有企業進行混合制改革是當前社會發展中的必要舉措,能夠推動公司治理目標和股權結構的優化,提升其經濟效益,并完成相應的經營目標,推動和促進我們國家經濟建設的發展。
在股份制企業的管理實踐中,可以引入西方的股份制管理經驗,根據其經營的方向,選擇一些外部投資者,提升機構投資者的比例,讓企業經營者與機構投資者進行組織股權架構,并為企業的發展提供方向,確保能夠獲得更多的利益。從這一點可以看到,引入外部投資者,并合理地吸引組織機構投資,可以改變股份制企業存在的內部矛盾,并促使企業找到企業發展和管理的機制。股份制企業根據自身的規模選擇相應的投資機構,解決內部治理的相關問題,并實現治理的改革,優化股權結構并得到更加顯著的經濟效益。此外管理者還可以從內部培養機構投資者,從事務管理轉化為控股市場和經理人,從而確保機構投資者的多元化,從企業的內外關系上進行統一,增強投資者對于相關股權結構產生的影響,確保公司的治理水平能夠實現提升,提高對于企業的約束力和監督效果。
綜上所述,隨著國有企業進行股份制改革的不斷深入,相關的企業管理者必須要關注到股權結構的調整,把握市場經濟發展所帶來的機遇以及挑戰,引入國際上的先進治理理念,探索適合當前中國社會的公司治理結構,以及企業股權結構,提升公司治理的水平,并協調和處理公司之間的關系,從而獲得更加多樣化的發展機會,推動企業向著可持續發展的方向演化,并促進國有企業公司治理結構和股權結構的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