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曉方
(洛陽市衛生健康執法支隊,河南 洛陽 471023)
固定資產管理屬于企業資產管理的一部分,也是占比最高的一部分,其與資產配置效率及國有資產應用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因此,想要推動我國企業更好發展,就需要相關單位及人員能夠重視固定資產管理情況,依據新政府會計制度對企業固定資產管理的影響,以及目前所存在的問題,對其進行科學、合理的優化,使其管理效率得到提升。
隨著新政府會計制度的不斷深入,要求企業在開展固定資產管理的過程中更加規范,同時,核算準則的實施,也使得會計核算方式得到統一,能夠將企業的資產情況直觀反映出來,進而使得固定資產管理效率大大提升。
另外,加強企業固定資產管理,應當堅持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相結合的原則,促進企業固定資產整合與共享共用,實現固定資產管理和預算管理的緊密統一;應當堅持所有權和使用權相分離的原則;應當堅持固定資產管理與財務管理、實物管理與價值管理相結合的原則。
除此以外,在新政府會計制度背景下,開展企業固定資產管理工作,也使得固定資產管理各環節更加規范、科學,不僅使得企業固定資產的使用率大大提升,同時也推動了企業的長遠發展。
針對目前企業固定資產管理現狀,其問題主要出現在以下幾方面。
其一,有一些企業及財務人員、固定資產管理人員還沒有意識到新政府會計制度背景下固定資產管理的重要性,固定資產管理思維未及時轉變。
其二,企業固定資產管理的制度不夠完善,制度執行過程中隨意性較大、流于形式。
其三,在進行企業固定資產管理的過程中,管理人員所采用的管理手段并不科學,管理方法落后,管理意識較薄弱。
其四,企業固定資產配置預算不夠科學,影響到了固定資產管理效率。
其五,企業固定資產管理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監督問責機制。
本文針對新政府會計制度展開全面調研,發現其核心是雙體系、雙基礎、雙目標會計核算新模式的建設,其目的主要是為了能夠創建一個相對統一、合理、科學、規范、系統性的政府會計核算標準體系,并能夠形成一套權責發生制的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制度。
在該制度的影響下,不管是固定資產的確認,還是其后續管理,都發生了一定改變。本文主要是對新政府會計制度對企業固定資產管理影響的研究,總結如下。
2006年頒布的《企業會計準則》中,對于固定資產的含義,主要體現在“企業持有和應用”方面;當下的固定資產含義則體現在“政府作為會計主要對象,為了滿足自身開展業務活動或其他活動需要而控制”[1]。
基于二者的對比,新制度中將固定資產的重點放在了“控制”上。簡而言之,新制度將企業固定資產的確認區域變得更加清晰,同時也對會計對象的使用權利和管理職責進行確定。因此,從權責發生制角度看,可以更準確地分析出有關設備資產的經濟利益流入情況,同時也能夠確保企業固定資產管理及核算能夠在新政府會計制度下更順利開展。
2006年《企業會計準則》中,對于固定資產折舊也有提及,但是對于其折舊區域并沒有進行清晰界定,同時也導致其未在相關制度中落實,進而導致在實際事務中無法順利開展資產折舊工作。除此以外,2006年《企業會計準則》中,所提及的固定資產折舊一般都是采用虛提折舊手段,而在當下全新制度下,這種折舊手段已經無法將自身價值充分體現出來,進而影響到企業內部成本費用管理,以及固定資產管理質量和效率。
在新政府會計制度背景下,對于固定資產的折舊范圍進行了確定,以及規定了相關使用期限,同時在該制度下也提出了折舊完整制度標準[2]。
基于二者的對比,新政府會計制度使得企業固定資產管理有據可依,能夠根據相關制度進行管理,進而確保固定資產成本核算能夠更加科學,使得其實際作用得到充分體現。除此以外,在新政府會計制度背景下開展企業固定資產管理工作,還可以政府在公有資產管理中的意識得到增強,包括統一意識、對比意識,以及創新意識等,最終實現提升公有資產管理效益的目的。
2020年頒布的《企業國有資產統計報告辦法》中,要求行政企業根據資產管理、預算管理等工作需要,依托資產管理信息系統,完成資產報告的編制、匯總、分析,以及報送等工作。
由此可見,在新政府會計制度的影響下,企業固定資產管理工作的要求將會得到提升,其效率也會隨之提高。
對于企業而言,其所開展的任何一項業務都應該有完整的記錄,同時還需要對其進行財務會計核算核對,以及要結合實際需求進行預算會計記錄[3]。而且,在新政府會計制度背景下,會計記賬也出現了一定改變,主要體現在將基本建設投資統一進行會計核算,已經不再獨立建賬,也就表明企業固定資產核算將發生變化。
針對上述所提及的企業固定資產管理現狀,以及新政府會計制度對企業固定資產管理影響的分析,本文結合當下企業發展需求,給出以下幾點固定資產管理優化措施。
在新政府會計制度背景下,想要提升企業固定資產管理水平,首先需要增強財務人員、管理人員的固定資產管理意識,使其能夠明確固定資產管理的重要性。需要對相關工作人員的工作職責進行明確,要嚴格按照企業固定資產管理制度執行,以此提升相關工作人員的使命感。另外還需要加強業務培訓,全面提升財務人員、固定資產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遵循“引進來、走出去”培訓原則,要讓其工作績效與固定資產管理成效相聯系,以此提升相關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使其能夠意識到固定資產管理的重要性,進而確保企業固定資產管理工作能夠順利進行。
需要在企業內部加強固定資產管理制度化建設,明確固定資產管理部門的職責和權限,建立嚴格的固定資產管理責任制,將固定資產管理責任落實到人,對固定資產應當定期進行清查盤點,做到家底清楚,賬、卡、實相符,防止固定資產流失,保障固定資產的安全完整,避免國有資產使用中的不當和浪費。
資金是企業固定資產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因此企業必須將與資金相關聯的各項資源進行管理設置,并且能夠制定出科學合理的方案來進行處理,以此來實現當前的固定資產管理目標。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企業的固定資產管理工作、資金管理工作以及項目審批等工作之間都存在一定的聯系,這樣的情況就會導致大量的財會風險發生,而風險所產生的后果也相對較為嚴重,對企業相關管理部門的經濟效益造成十分不利的影響。對于這樣的發展情況,企業的相關管理部門必須及時完善固定資產管理工作體系。在此過程中,首先,要提高固定資產管理制度的嚴謹性,為資金運轉和收支審批工作構建嚴格的制作流程,以此來作為報表資金預算的重要依據。在固定資產管理制度的制定過程中,要嚴格遵循新財會制度的要求,將專項資金和其他資金區別開來,對于資金的實際運作情況,要對使用流向進行追蹤,避免出現資金分配不均勻以及隨意挪用的情況,同時這也能對資金的使用者進行合理的監督。除此之外,還要確保相關部門能夠對資金使用流程負責,在固定資產管理審批工作中,加強監督工作,監督各個部門落實監督職責,確保資金能夠得到合理利用。
在新政府會計制度基礎上開展企業固定資產管理工作,除了要對財務人員、固定資產管理人員及其他相關人員的意識、技能和素質進行提升外,還需要選取科學有效的管理手段,以此提升企業固定資產的管理效率[4]。
對于企業固定資產管理手段,很多企業依然采用記錄臺賬的方式對固定資產進行登記,而這一方式極易導致后續維修、養護出現問題,甚至可能導致一些固定資產得不到充分利用,被長期擱置,進而出現固定資產浪費問題。基于此,也就需要相關管理人員能夠采取有效方式提升固定資產的利用率。具體如下:
(1)需要創建動態固定資產數據庫,要能夠從固定資產購置時間、購置價值開始,一直到固定資產后續維修保養記錄、折舊計提等,都應該進行詳細記錄,使得傳統固定資產管理逐漸向數據化管理過渡。
(2)需要創建企業固定資產管理系統,在此系統中,可對固定資產的運行狀態、使用頻次進行準確記錄,以此實現對固定資產的全面跟蹤、維護,確保在出現故障時能夠給予維修。除此以外,在該系統中,相關使用人員也能夠查詢到各類固定資產的使用情況,并可依據自身需求進行預約,以此提升固定資產的使用效率。
(3)引入ERP(企業資源計劃)系統。首先,改善企業資金運用情況,保障固定資產的運用效果。其次,需要全面優化固定資產管理能力。在固定資產管理中,應用ERP系統,可以提供固定資產管理職能。目前,針對部分企業而言,其較大部分通過與其他信息集合而成。因此,對于企業供應部門以及生產部門等,這些業務部門的信息可以轉化為會計憑證,并借助會計系統,對各業務部門做到實際的資源配置。在集成化的系統中,保障企業的信息能夠達成有效的共享,可以落實固定資產管理信息機制,做到事前、事中、事后控制。根據ERP系統,提供準確的固定資產管理報表,并根據固定資產管理依據為基本應用,實現會計分析方法。并有針對性地對企業固定資產管理情況進行分析處理,為管理者提供全面的綜合信息。因此,就企業固定資產管理人員而言,ERP是一把雙刃劍,可以對企業的管理提升起到質的飛躍,有效地改善企業的固定資產管理能力。而企業也需要按照自身的特點,探索符合自身的固定資產管理方法。
企業在進行固定資產管理的過程中,對于固定資產配置預算并不重視,但是在新政府會計制度背景下,固定資產配置預算的忽視將帶來更大的損失,因此也就需要相關管理人員嚴格按照國家和地方固定資產的配備標準,科學制定單位固定資產配置預算。在傳統對企業的固定資產進行管理的過程中,政府對固定資產管理與配置狀況監督與考核不足。對此,導致企業在可以滿足單位履行職能的情況下,可以對固定資產隨意購置,而計提折舊的年限存有差異。新政府的會計制度在運用的過程中,可以將企業中固定資產的折舊計提模式與計提年限進一步規范,從而對企業的固定資產進行配置,將固定資產的配置所具有的隨意性進一步抑制。在對固定資產進行企業采購的時候,需要合理與科學的將預算分析當作為依據,制定出與單位顯示相符合的采購計劃。而后,在采購完成以后,固定資產的管理應該與核算管理相融合,確保會計賬目能夠將企業固定資產變化情況充分地呈現出來,避免出現私自、盲目購買問題[6]。
需要進行固定資產評估的情況下,應當委托具資產評估資質的資產評估機構進行評估工作,確保固定資產在使用和處置環節中的真實性和有效性。定期對固定資產進行清查盤點,對于清查工作中的固定資產盤盈、盤虧按規定進行申報和備案,待財政部門批復、備案后,按相關會計制度進行賬務處理[5]。
在新政府會計制度背景下,企業在進行固定資產管理的過程中,需要面對更高要求,因此也就需要企業能夠依據實際需求,對固定資產管理內控制度進行不斷完善,使固定資產管理有章可循、有據可依[6]。著力解決資產配置不合理、資產損失浪費、使用效率低下等問題,發揮內部控制防范舞弊和預防腐敗的作用。
(1)需要合理設置崗位,明確固定資產歸口管理部門,明確固定資產使用和保管責任人,確保不相容崗位實現相互分離。要結合自身單位的實際發展需求,合理制定懲戒制度,確保在出現問題時能夠第一時間追究到負責人的責任,避免出現由人為因素導致的固定資產流失問題。
(2)加強固定資產的維修和保養,日常維修和大修流程規范,保障固定資產的正常使用,提高使用壽命,防止資金管理舞弊和不恰當修理造成固定資產功能損失。
(3)在對固定資產進行管理的過程中,除了要對采購管理、驗收管理、使用管理、處置管理進行強化外,還需要重視調撥管理、折舊管理等相關管理情況,要保證固定資產的管理信息能夠及時公布,使其實際價值與賬面價值相符。
綜上可知,在新政府會計制度背景下,我國企業要想更好地推進體制改革,以及推動自身穩定發展,就需要相關工作人員能夠抓住時機,加強對新政府會計制度的認識和掌握,能夠針對當下企業固定資產管理現狀,對其進行優化,以此確保固定資產能夠得到有效應用,進而使得企業財務工作能夠更加規范、精細化,為推動企業長遠發展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