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丹
(宿遷學院 江蘇·宿遷 223800)
1.1.1 牢記立德樹人之使命
輔導員的主要職責之一就是對學生的思想理論教育和價值引領,所以輔導員自身必須要堅定政治立場。自建院以來,宿遷學院黨委尤其重視輔導員的思想政治素養的提升,始終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定期組織輔導員學習黨的理論知識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研討,并要求全體輔導員參與形勢與政策課的集中備課,確保輔導員老師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自覺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1.1.2 不忘以生為本之初心
“培養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始終是宿遷學院輔導員的工作準繩。在學生的思想教育中,通過青馬工程、頂天立地工程、校園先鋒工程等信仰教育不斷的引導學生、教育學生,讓學生能夠從思想上樹立堅定的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原則。在學生的日常管理中,能夠做到守土有責,守土盡責。學校還出臺了《輔導員進宿舍制度》以及《輔導員夜間值班制度》保證了校園各類緊急重大情況和突發事件的有效處置和及時上報。
1.1.3 加強網絡思政之運用
學校積極構建“融媒體+高校思政”立德樹人新模式,以學校官微為融媒體內容分發平臺,輔助以微博、抖音、QQ空間等,強化頂層設計,將正面引導和強制灌輸相結合,將立德樹人的教育載體更加實體化、過程更加可視化、效果更加數字化。2017年初,學校僅僅用了四個月的時間,創建了學校的官方微信平臺。學校官方微信平臺的高效、高質量使用,讓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找到了載體和蓄水池,官微影響力排名實現了從“零”到“江蘇省第一、全國第五”的質的飛躍。四年來,學校官微有2萬余次的學生精選留言,充分表達了在校大學生對黨和國家,對偉大祖國、學校的熱愛,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得以充分彰顯。
1.2.1 “強行入軌”:優良習慣培育優良學風
面對我校生源情況,學校始終將習慣養成教育作為學風建設的重要抓手。學校將新生入學教育提前到新生錄取之日,英語四級備戰打卡、專業書目導讀、校規校紀教育已經成為報到入學前的三項作業;入學之后新生輔導員嚴格管理,全程、全力抓好早、晚自習,以英語四級作為學風營造的重要抓手,將進圖書館次數納入考核,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同時,學校《早鍛煉制度》和《宿舍熄燈制度》讓學生們養成早睡早起的生活習慣。
1.2.2 “分類指導”:因材施教培養差異人才
根據學生發展規律和需求,以通用能力訓練和考研指導服務工作為重點,推進學生的分類培養。輔導員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因材施教,進行生涯規劃的指導。一方面,通過舉辦各類學科競賽、大創項目、演講比賽等形式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不斷提高學生的就業創業能力;另一方面,舉全校之力助推學生考研指導服務工作,近年來,我校的考研風氣濃郁,錄取率遠超同類高校。
1.2.3 “精益求精”:勤學常思提升專業素養
我校輔導員平均工作職齡超10年,是一只戰斗力極強,經驗極為豐富的隊伍。學校通過舉辦輔導員學術沙龍、輔導員職業能力大賽、輔導員實踐創新大賽等平臺不斷提升輔導員的專業化能力,超過90%的輔導員老師獲得國家心理咨詢師、就業指導師等資格證書。
1.3.1 學校的高度重視讓輔導員有滿滿的幸福感
學校高度重視輔導員的成長和發展,在職稱評審、津貼補助、學習提升、評優評獎等方面給予了特殊的關愛。目前,有40%的輔導員老師評定為副教授職稱,學校大力支持輔導員的學習與提升,有2名輔導員老師攻讀思政系列博士。每月發放輔導員津貼,在優秀教育工作者、師德模范先進個人等綜合獎項評選中輔導員亦有專項名額。
1.3.2 學生的畢業答卷讓輔導員有滿滿的成就感
辦學18年來,有3400多名畢業生考取了碩士研究生,1500多人考取公務員、村官和市委選調生,2300多人次在省級以上學科競賽中獲獎。英語四級通過率等可比性指標一直在省內外同類高校中處于領先位置。輔導員是學生大學四年成長的見證者,更是參與者,學生優秀的畢業答卷真正詮釋輔導員這份職業的意義。
1.3.3 社會的優良反饋讓輔導員有滿滿的獲得感
我校的學生管理和人才培養工作取到了驕人的成績,得到了社會及用人單位的廣泛認可。每年的招生季都有很多家長因學校嚴格管理的模式而報考宿遷學院,每年的畢業季都有很多用人單位因學校人才培養的質量而選擇宿遷學院。社會對學生的認同,極大堅定了輔導員對這份工作的信念。
我校目前在校生14806人,專職輔導員58人,按照教育部文件規定高校輔導員配比比例不低于學生與輔導員1:200來設置,目前我校輔導員隊伍配比仍缺少16人。而且輔導員之間帶班人數亦不平衡,需要進一步優化輔導員的配置。
目前我校共58名輔導員,年齡集中在35歲-40歲之間,年輕輔導員比例較少,未形成老、中、青相結合的結構。我校目前輔導員副教授職稱的比例達到40%,但是按照《高等學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標準(暫行)》的文件規定,輔導員按照初、中、高三個職業能力等級的劃分,結構仍然需要進一步優化。
目前,我校近80%的輔導員職業年齡在10年以上,經驗非常豐富,但是部分輔導員也出現了職業倦怠感,處理一些工作上存在“經驗主義”的問題。面對學生對新知識、新科技、新環境的影響缺乏有力的引導,使輔導員在學生工作中的影響力、信服力、凝聚力受到削弱,工作的規范性與有效性不能得以保證。
輔導員在具體工作中不僅需要掌握扎實的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和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同時還需要對經濟學、心理學、社會學的相關內容有所掌握,但當前學校輔導員隊伍雖然具有某一學科的專業背景,但在法學、心理學、社會學等方面理論功底仍相對欠缺。大部分輔導員每天忙于完成事務性工作,理論學習和科學研究能力不夠,阻礙了輔導員的理論水平和專業能力的提高。
輔導員是黨進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堅力量,是高校黨政干部的重要后備力量。《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和《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明確了高校輔導員的“雙重身份”和“雙線晉升”的途徑。但是從我校實際情況來看,雙線晉升的渠道不夠暢通。近幾年,只有極少數輔導員進入到黨政領導干部行列,輔導員隊伍的循環和交流不夠暢通。
目前,我校距離教育部要求的師生配比1:200的要求還差16人,學校招聘輔導員隊伍不僅要結合輔導員的思想政治素養,還需要綜合輔導員的職業能力。同時,可以建立一批學生輔導員或者兼職輔導員老師共同促進學生的發展,實踐證明在我校成立的新生班主任助理有效的分擔了輔導員的一些事務性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成立輔導員培訓中心。教育部多次提出:健全完善分層次、全覆蓋的國家、省級、高校三級輔導員培訓體系。目前我校的輔導員培訓較為分散,成立輔導員培訓中心迫在眉睫。成立輔導員培訓中心,有利于整合省內外優質培訓資源,提升我校輔導員隊伍整體素質和知識水平;有利于服務地方,為宿遷市不同層次高校輔導員培訓搭建平臺;有利于激發我校輔導員科研創新動力,整合我校輔導員隊伍現有研究成果。
健全我校輔導員培訓制度。依托“國家、省級、高校”三級輔導員培訓體系,確保每名專職輔導員每5年參加1次國家級或省級培訓。通過制度建設,加強輔導員系統培訓,每年開展不少于4次校級培訓,積極選送輔導員參加校外培訓。新進輔導員上崗前,要參加不少于40個學時的崗前培訓。同時,對于新進輔導員老師要指定一名經驗豐富、責任心強的輔導員老師進行“傳幫帶”活動,并給予工作量的認可和補助,形成制度化。
完善輔導員隊伍的考核機制。進一步完善考核制度,強化輔導員的責任意識,促進輔導員隊伍管理的科學化、規范化。要堅持對輔導員隊伍實行制度化、科學化管理,進一步完善輔導員考核制度。要從學校職能部門、各專業院系、學生三個維度對輔導員進行考核。
探索建設我校“輔導員工作室”。發揮優秀輔導員的引領示范作用,讓輔導員工作室成為展示我校輔導員風采的窗口。立足我校輔導員隊伍現有研究的基礎上,整合資源,打造輔導員實踐共同體、成長共同體、實踐共同體,推動有價值、有影響的輔導員理論和實踐研究成果,引領我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向高質量邁進。
學校要重視輔導員的個人發展,暢通輔導員的發展出口,加強“優出”計劃,營造事業留人的氛圍。積極探索符合我校實際的“雙線”晉升辦法和保障激勵機制,實行職務(職稱)評審單列計劃、單設標準、單獨評審。同時,積極制定輔導員掛職鍛煉制度,不斷提高輔導員實踐能力。組織優秀輔導員參加市區黨政機關、學校黨政、群團等單位的掛職鍛煉,開拓視野,鍛煉才干,積極推動輔導員隊伍由“實踐型”到“實踐研究型”轉化,堅持“養用結合、養用相長”的原則,不斷加強輔導員的專業化培養。真正實現讓優秀的輔導員培養更優秀的學生,讓優秀的輔導員參與到學校的發展管理之中,為學校的高質量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