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我國市場經濟受到了比較大的影響,與此同時國際環境愈加復雜,在國內、國際的雙重影響和壓力之下,呈現在我國社會環境面前的,除了巨大的挑戰,還有重要的發展機遇,國內經濟當前便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上,明確提出了建立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一方向的提出,不僅是應對疫情常態化下,全球修復經濟均衡的重要策略,同時也是在長遠和發展層面,對內外經濟均衡發展的有力驅動,這也將成為我國由經濟大國轉為經濟強國的重點和關鍵。立足新發展階段,國有企業應當直面壓力、把握機遇,加快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推進企業內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高質量發展。
早在2013 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上,便具體確定了我國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不管是國家治理、公共治理還是社會治理中,公司治理都是作為其中的子系統存在的,推進國有企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項措施,不僅是全面深化國企改革的核心和關鍵,同時也是完善現代企業制度的核心和關鍵。《決定》中比較明確地闡述了國有企業深化改革的相關措施,對于國有企業來說,為了適應國家政策和市場不斷變化,應當積極探索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內容。
2020 年召開的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中明確了十四五時期的主題是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這一主題的提出,是對于我國當前發展狀況的科學化判斷,同時也是對國有企業在當前發展形勢下提出的新要求。眾所周知,目前的國際格局和體系正處于不斷變化之中,最終的態勢并不明朗,但是能夠確定的是,在十四五期間及其今后的更長一段時期內,我國的社會經濟將始終被復雜的國際形勢所影響。國有企業作為黨領導經濟建設的重要力量,應當積極勇敢地承擔起這份艱巨的時代使命和責任。
國有企業治理的治理工作,包含著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這兩方面內容構成了完整的國有企業治理整體,在這兩部分內容的相互作用下,國有企業的治理工作才能更加有效。一個企業只有保證治理體系的有效,才能促進治理能力的提升,而治理能力提升的重要表現,便是發揮治理體系的作用和效果。國有企業內部的治理體系是一種相對來說比較特殊的制度,能夠在一定條件下保持相對穩定性,對制度的制定和執行起著決定性的效果;治理能力的靈活性比較強,是治理體系發揮作用的途徑,在國有企業的改革和發展過程中,治理能力能夠通過參與實踐解決相對應的問題。在國有企業中,治理體系作用要想發揮出良好的效果,應當健全治理能力。在此基礎上,“現代化”成為國有企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的方向和目標,要想實現現代化的標準和要求,國有企業不僅要對自身的治理結構和治理機制進行深入的思考,還應對其他有利于自我發展的結構和機制加以借鑒。另外,目前正在實施的體制機制,要判斷其是否能與實際相適應,如果與現實不能充分融合,便要對體制機制進行革新,促進其更好的發展。
國有企業治理的現代化進程,與我國經濟體制改革是息息相關的,在經濟體制改革的前提下,國有企業才能進一步確定治理的方向。自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有企業和國有資產經過多年的發展,經歷了政企分開、現代企業制度、戰略性重組等多個階段,在當前的發展模式也是在不斷適應社會和經濟的不斷變化的。從內部來講,國有企業正面臨著新一輪改革,為了獲得更好的發展,只有不斷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從外部來講,為了更好適應當前疫情常態化,以及國內、國際雙循環的大形勢,國有企業也應當不斷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體可從以下方面進行著手。
首先,國有企業的決策行為應當進一步地規范,在挖掘各項會議制度志愿的基礎上,將民主集體決策落實到底;其次,股權文化應當在企業內部得到廣泛的傳播,明確和尊重股東的主權和價值,通過各層人員的努力,讓股東能夠得到豐厚的投資回報,對于國家股東和其他股東之間的關系,應當明確界限,并處理好與各個股東的關系;最后,將誠信問責的制度和標注進行深入的貫徹。公司要更加明確內部員工的崗位職責,以及履職流程,對于忠實履職者要給予獎勵,而違背崗位職責者要加以懲罰,同時失信者的責任追究方式要合規合法。
首先,在企業內部實施外部董事和獨立董事的制度,把握和控制外部董事和獨立董事的比例數量。將職工董事制度在現有基礎上進行完善,務必保證職工董事的實質為職工。將董事會的職能部門加以完善和健全,使其能夠在企業決策的時候提供幫助。將董事會的議事制度、董事考核評價進一步進行完善,同時不斷健全責任追究機制;其次,健全監事會。將監事會的成員進行比較合理的安排,將監事會的職權加以完善,同時,提升監事的責任和義務;最后,將企業中的董事、監事等管理人員的約束和激勵機制加以落實,始終遵循標本兼治的理念,將公司的決策和監督機制在現有基礎上加以完善。
首先,盡快落實企業內部經理層去行政化的工作,將外部職業經理人市場進行不斷地完善,在企業內部新設高級管理人員,用人招聘可以采用市場選聘的方式;其次,將現有的用人機制進行不斷地完善,建立企業培育和市場化選聘相結合的職業經理人制度,形成以外部聘用為主、崗位輪換為輔、內部晉升為補充的國企經理人產生來源格局;最后,健全和落實職業經理人的薪酬激勵制度,薪酬標準應按照市場機制確定。同時對于企業中選任的總經理薪酬高于組織任命董事長的現象,應給予鼓勵,但是也要做好職業風險的評估和承擔。
黨組織參與公司治理是我國公司治理最大的特點,是建立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的一個本質特征。首先,要將黨的領導融入公司治理體系,明確企業黨組織在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中的法定地位,將黨建工作總體要求納入公司章程;其次,企業黨組織應具備雙重責任、雙重使命的理念,積極配合企業的董事會、經理層等人員的工作;再次,將黨組織在參與公司治理的過程的范圍和界限加以明確,將黨組織的政治優勢和公司制度優勢充分結合;最后,發揮黨組織監督管理的任務,并承擔相應的責任,將從嚴治黨的理念延伸到從嚴治企,保證企業內部各級領導人員從業的廉潔性。
總而言之,目前我國的經濟形勢已經從高速增長轉變為高質量發展,為了能讓我國經濟實現健康可持續的發展,需要對國內市場的潛力進行不斷地培育,以此保證強大國內市場的形成和促進,讓國內和國際市場的發展可以具備相互促進、相互進步的態勢,這也是應對疫情全球化環境下的重要舉措,對我國經濟的健康發展有著積極的作用。為了適應詭譎多變的國際市場,應對疫情常態化下的國內社會變化,國有企業應當遵循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新方向和新形勢,為我國經濟增長方式的改變作出積極的努力,積極發揮出戰略支撐的作用。這樣才能讓我國在新形勢下,保證在國際合作和競爭過程中能夠具備顯著的優勢,促進我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