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哲
(武漢外語外事職業學院,湖北 武漢 430000)
即使在全球范圍內,中美經貿關系也是最為重要的雙邊經貿關系。其意義不僅僅是兩個國家經濟穩定增長的核心內容,同樣也代表著世界范圍內最大的社會主義國家與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經貿關系的穩定性維持效果。兩個大國之間經貿關系是否良好,不僅與人民群眾福利待遇息息相關,且與世界格局相關聯,是決定世界和平與穩定的關鍵因素。
我國與美國之間正常建交以來,兩國不僅將經濟互不相通的格局打破,同樣強化了兩國貿易之間的往來。尤其是在中國正式加入到世貿組織后,無論是兩國的合作范圍還是合作深度,相較以往均有了質的突破。從實際的貿易情況來看,雖然受現階段多種不利因素影響,但美國依然為我國的第三大貿易合作伙伴,而在中美貿易額逐步增長的趨勢下,則突顯出了中美經貿關系構建與維穩環節雙方在各自國家中的重要經濟地位[1]。兩國經貿互利互贏的本質無論在何種情況下均不會有較大的改變,因此明確共同利益大于分歧的重要性極為關鍵。
從政治關系來看,自中美正常建交后兩國經貿關系一直保持著強勁發展的勢頭,而之所以在瞬息萬變的國際形勢下中美之間的經貿關系沒有受到較多干擾關鍵在于兩國之間表現出了極強的經濟互補性,并展現出了二者合作的重大發展潛力,二者經貿關系的順利發展無論是對兩國經濟,還是地區經濟均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中美經貿關系能否保持飛速增長勢頭,與中美貿易間的摩擦之間存在著緊密聯系。自中國加入到世貿組織,超高速增長的經濟曲線儼然已經成為了中美貿易的典型特征,但也同時突顯出了貿易之間的不平衡問題。美國一直以來均表明對中國貿易逆差過大不滿的態度,其認為,美國之所以出現失業率逐漸提升現象,關鍵在于中國對美出售了大量的廉價產品[2]。但最為核心的原因,在于中國與美國之間的宏觀經濟上的明顯差異,而導致出現此種差異現象的原因頗為復雜。作為美方,需要看到對華貿易逆差增加的情況下,美國自身對日本以及墨西哥等國的逆差卻處于逐步擴大的狀態。我國從整體技術能力來看,水平較低的情況下需要有來自美國技術與設備的支持,這也是導致從高新技術產品角度來看,中國貿易存在逆差的現象。大量向美國出售廉價品,并不代表美國失業率提升與我國存在著根本聯系,反而美國才是在如此雙邊貿易條件下獲得收益最大方。
作為最為典型的非公平競爭的貿易措施,傾銷無論在哪一個國家,又或是國際社會中均受到了嚴格限制。我國在加入到世貿組織后,美國依舊將中國視作為非市場經濟國家,因此在對我國產品做反傾銷調查時,僅僅依照國內價格進行比較并不正確,此種情況同樣是美國濫用反傾銷條款的重要表現[3]。部分美國企業,一直以來均采取冷戰態度對待中國,始終認為高速發展經濟的中國,必然會對美國在亞太甚至世界范圍內的經濟利益產生不良影響,這也是美國經常性挑起貿易爭端的主要原因。
在貿易發展迅速的背景條件下,中國對于美國來說儼然已經成為了最為核心的貿易赤字國家,而導致出現中美雙邊貿易爭端的關鍵,就是人民幣的匯率問題。自金融危機以來,美方將出現貿易順差的原因,歸入到人民幣匯率不合理上,單方面的認為應將人民幣升值以將中美貿易失衡問題盡快解決。但從實際情況來看,一國貨幣被低估這一現象,在發展中國家并不是少見情況[4]。以一個包子為例,若在中國的價格為六毛,但在美國其價格將變為人民幣層面單位六塊,那么從這一點來看,在中國用六毛所買到的東西與在美國用六塊所買到的東西相同,通過對這一現象進行總結,可以看出其就是購買力超出貨幣匯率的典型表現。
我國所應用的貨幣(人民幣)在升值后,將會出現中國對美國貿易順差巨大的情況,從外匯儲備的角度來看長期高居世界首位。雖然在將人民幣匯率機制進行改革后,五年間人民幣的匯率升值已經超出20%,但整體來看中美貿易順差額卻仍然長期處于上漲狀態。從這一點來看,采用人民幣升值的方式將中美貿易順差減少的方案并不現實,導致出現貿易順差的根本原因并不是匯率。伴隨我國經濟實力的逐漸提升,人民幣升值將是必然,但中國與美國之間的匯率,在如此的經濟態勢下,卻依然會表現出較為明顯的升值現象,此過程受外部經濟因素影響并不大。若一味的將人民幣匯率提升以滿足美國的經濟與政治需求,將無可避免的會對中國經濟帶來巨大的損傷,甚至影響到我國未來的經濟發展方向。
中美知識產權保護糾紛之所以發生,與中美經貿關系不對等情況存在著緊密聯系。作為當下世界范圍的最強國,美國同時也扮演著最大的對外貿易角色,因此其表現出了對國家的絕對影響力。但同時,美國卻并沒有表現出對中國過強的依存度,繼而形成了不對等的經貿關系,這促使中國頻頻在政策方面做出讓步以維持穩定的經濟發展勢頭[5]。美國之所以能夠實現我國企業在外部市場競爭力的限制目標,關鍵在于其強更大的經濟實力與突出的科技水平,尤其是在知識產權保護的正當名目下,更充分發揮了其占據產權的優勢,從而達到了維持市場“領頭羊”角色的最終目的。從近幾年的經濟發展情況來看,我國受美國知識產權調整的影響極大,儼然已經成為了在知識產權調查過程中最為典型的受害國家,在對我國對外企業造成極大不良影響的同時,也是影響我國外貿發展穩定性的關鍵因素。
在加入世貿組織后,國家經濟政策層面上知識產權保護儼然已經成為了其中的重點內容。現如今,由于我國經濟貿易體制方面并未實現完全的改革目標,存在著少部分與WTO規則不相符的法規政策,處于持續修改的狀態[6]。再加上整體執法力度不足,使得違法不究與執法不嚴的情況極為嚴重。在這一過程中,能夠總結出我國目前多數企業知識產權意識淡薄的發展現狀,致使侵權盜版現象屢禁不止。
首先是從宏觀層面來看。作為政府必須對國際經濟環境的變化趨勢予以把控,且應確保經濟與貿易發展戰略調整的及時性,并依照在科學發展觀背景下所明確的增長模式要求,針對內外需關系處理方面采取具有均衡性特點的相應措施。此外,需要加大針對教育科技與公共設施建設方面的投入,以達到科技發展力量強化的目的[7]。我國需要提高國際談判活動參與的積極性,明確我國即使在貿易壁壘背景下,依舊有標準與規則制定層面的重要地位。無論是對內還是對外,均需要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進一步完善,且需要在與WTO多邊貿易體制相融合的過程中,實現制度調整與創新加速的根本目標,繼而構建出與WTO規則相匹配且具有完善意義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繼而幫助完全消除在制度層面的經濟摩擦。除此之外,還需要構建針對經貿關系的摩擦預警體制,要求作為政府部門必須做好針對性產品的出口貿易跟蹤工作,繼而降低可能爆發出的貿易摩擦現象的發生風險。
其次是從企業層面來看。我國被指控存在傾銷問題的產品,以包含科技含量極低的日用品為主,雖然長期保持著較多的出口數量,但整體來看卻并沒有獲得足夠利潤,僅僅從數量的角度出發實施經濟競爭措施,將有極大的可能被外國指控為傾銷行為[8]。因此,作為企業必須加大品牌戰略的實施力度,將企業競爭力最大限度的提升,繼而促使我國出口的一系列產品實現過渡目標。例如,從產品檔次提升與個性化競爭等層面入手,在國際上打造一流的產品品牌,這樣一來就能夠從單一的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轉化為資金與技術密集型產品,從而將貿易摩擦發生風險最大限度的降低。此外,提高“走出去”戰略落實到積極性,在消除保護措施威力(東道主針對進口產品)的同時,也能夠起到拓寬外部新市場的重要作用,繼而從根本上消除可能存在的形成摩擦現象的因素。
首先,從美國發展層面來看。美國在世界上的強大實力,使得其無論是經濟發展速度還是在全球范圍內的影響力,均長期處于無法被其他國家完全超越的狀態。在此種背景條件下,我國每年將近三成的出口均是對美國實現的,因此必須承認,在當前的形勢下美國對中國來說,表現出了出口依賴度極高的市場態勢。當下,中美兩國所存在的貿易爭端,主要依賴于人民幣穩步升值,為實現具有靈活性的匯率政策落實目標奠定了基礎[9]。不僅如此,建議我國在人民幣價值逐步提升的同時,采取合適措施以達到進出口貿易引導至經濟發展方向的目的,從而更為簡單的針對經濟結構進行調整。無論是中國匯率改革的哪一步,均突顯出了中國促進全球經濟平衡的重要責任,而中國則需要嚴格自主性與自控型等發展原則,為促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重點改革奠定基礎。此外,應強調該環節與中國經濟之間發展協調的重要意義,繼而奠定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的重要基礎,為實現人民幣匯率彈性的進一步提升提供完備條件。
其次,從整體情況來看。現如今的經濟形勢下人民幣升值問題無法在短時間內得到解決,該過程要求雙方配合應展開相關工作。美方同樣需要將科技產品的出口率提升,繼而明確我國外匯儲備的流入方向。美國應在深入分析經濟態勢與人民幣升值等相關問題后,意識到出現人民幣匯率問題,并不是導致出現赤字與高失業率現象的主要原因,而是應從自身的發展方向、就業政策以及經濟平衡性構建層面定位問題[10]。在當下,我國將內需提升作為經濟發展的長期目標,而將損傷他國利益而實現自身經濟增長的方案,無法獲得長期的支持條件,其問題產生原因依舊長期存在,并已經影響到了實際的政策落實效果。美方需要明確強化與他國之間的合作作為經濟發展的根本目標,從而達到互惠互利與國家經濟雙贏的根本目的。
首先,從宏觀層面來看。將我國知識產權保護相關法律法規進一步完善,同時明確中美兩國之間的產權保護爭議原因并制定應對策略具有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其同樣也是從根本上解決兩國之間所存在知識產權紛爭的重要基礎。而通過構建并落實國家層面的產權戰略,不僅能夠實現所應用一系列產權制度與國際發展道路接軌的目標,同樣能夠從根本上解決一直以來存在于國際貿易過程中與制度、政策以及全局相關聯的問題;此外,在對知識產權保護體系予以構建的同時,不能將與國際接軌作為硬性條件,而是應聯系我國經濟的實際發展情況,嚴格遵程序,繼而探索出一條與我國實際發展反響相匹配、且具備有效提高我國知識產權整體水平特征的道路,制定出能夠合理解決相應問題的方案[11]。無論是中方還是美方,均應通過經貿關系穩定發展的過程中積累經驗,繼而尋求到與中美雙方利益相匹配的知識產權平衡點,繼而達到進一步將中美知識產權合作面拓寬的目的。同樣的,在促使各國社會多維度知識產權有效發展機制完善的過程中,還需要強調知識產權保護雙向機制的倡導重要性。在強化中美知識產權層面合作研究的同時,也能夠通過準確分析與客觀判斷,繼而明確市場上明顯存在知識侵權現象的行為,從而避免出現政治化保護與臆斷情況。
其次,從企業層面來看。若從我國產品發展的初始角度來看,仿制是其典型特點。而想要徹底解決中美知識產權紛爭問題,關鍵在于落實自主創新的產品戰略。作為企業,需要將研發力度進一步增大,明確自身獨立自主的發展特征以從根本上強化自身知識產權的創新能力,奠定解決兩國產權爭端的重要基礎。作為企業應及時樹立知識產權保護意識,無論是自身產品還是所應用的新型技術,均應保證知識產權保護申請的及時性。如此一來,不僅能夠起到避免自身產品別他人模仿繼而消除自身競爭優勢的作用,也能夠避免外來企業“鉆空子”的現象出現。應注意的是,我國很多時候針對企業的知識產權訴訟,僅僅是因為角度與立場不同,為達到美國自身利益的保護目的挑起爭端。因此我國企業,應將及時樹立知識產權保護意識作為核心工作內容,提高訴訟與自身權益維護的積極性。
從保持未來長期穩定經濟發展的角度來看,中美經貿關系的未來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并存。伴隨自身國力的增強,我國經濟發展速度高于美國的背景下,必然會出現制造業層面兩國產業差異逐漸縮小的現象,中美兩國產品與服務的提供范圍重合頻率將逐漸提升。若從需求角度來看,美國自身由于高度發達,因此諸多產品的需求量已經趨近于飽和狀態。但與此存在鮮明對比的是,中國具有極高的需求潛力,因此發展中美的雙向貿易具有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
從貿易條件的角度來看,首先中國需要將美國產品的進口予以擴大,并要求美國對產品出口予以開放,將限制條件取消。通過將中美貿易自由化速度提升,并放寬對華貿易出口能夠從根本上解決中美貿易失衡問題。在我國技術不斷更新的過程中,自身進步將起到一定的出口替代作用,繼而降低中國對美國的高新產品的依賴程度,繼而產生貿易關系構建環節利于中國發展的一系列變化[12]。在將貿易條件予以改善后,我國民眾最為明顯的感受就是國民福利的進一步增強;若從美國角度來看,伴隨中美競爭程度逐漸提升,貿易條件將逐漸趨向于對美國不利的發展方向,此時將消除美國從中美貿易中獲取到大量不平整利益的現象,兩國之間所形成的關系具有平等性,貿易利益也將處于均等分配的狀態。兩國經濟將由原本的互補型,逐漸過渡到相互競爭的形式,繼而增大互相之間的貿易摩擦。不僅如此,從貿易來源來看,原本的技術實力差距將逐漸縮小,繼而導致出現產品與規模經濟之間的差異性。若中國未來國內市場的增長狀態不會伴隨著GDP的提升而增長,將使得我國經濟仍處于長期依賴美國市場的狀態。而若是人民幣匯率無法做出靈活性調整(根據進出口情況),此時在我國經濟與技術進步的條件下,中美摩擦相較以往將有明顯的增大表現。
綜上所述,現階段我國正處于世界經濟穩定性過低與影響因素過多的形勢,因此中美雙方更應強化互相之間的交往與領域合作。通過構建穩定的中美合作關系,將突顯出其兩國經濟繁榮與造福人民的特征表現,繼而奠定中美建設性合作關系穩定發展的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