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浩寧
(河北金融學院,河北 保定 071051)
匯率是指兩個國家貨幣之間的交換比率,匯率的高低可以體現出一國貨幣的對外價值。一國匯率變動會對其進出口貿易、經濟發展等帶來重要的影響,匯率的穩定是一國經濟、金融的基礎。近年來,我國經濟規模和對外貿易不斷擴大,人民幣國際化趨勢愈加明顯,人民幣幣值也不斷攀升。2021年4月以來,人民幣持續升值,人民幣兌美元匯率進入6.3時代,創下近三年以來的新高,其匯率的波動也引起了國內外的關注。不過,從中長期看,人民幣匯率的具有較好的彈性,雙向波動將成為常態。
外匯儲備是一個國家進行經濟調節,實現內外平衡的重要手段。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一國經濟容易受到另一國的影響,外匯儲備可以平衡國際收支。外匯儲備的規模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了該國的綜合國力、國際信譽和防范金融風險的能力,充足的外匯儲備有利于支撐本國貨幣匯率的穩定。
經常項目差額是一國在國際收支中勞務、貿易和轉移支付三者收支的總計差額,是國際收支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經常項目的收入大于支出,則經常項目順差;反之,會導致經常項目的逆差。經常項目差額的大小會影響外匯市場中的資金供給,從而對匯率的波動產生影響。
通貨膨脹率可以反映物價水平在一定時期的上漲程度,通常用居民價格消費指數即CPI來反映通脹的程度。根據購買力平價理論,通貨膨脹影響一國貨幣的價值和購買力,會使出口商品競爭力減弱、刺激進口,還會改變對外匯市場的心理預期,削弱本幣在國際市場上的信用地位,導致本幣的貶值。
貨幣供應量是指在一國經濟中,一定時期內可用于各種交易的貨幣總存量。廣義貨幣供應量(M2)是指流通于銀行體系之外的現金加上企業存款、居民儲蓄存款以及其他存款,近年來,M2成為很多國家調控貨幣供應量的目標。采取寬松的貨幣政策會使一國流通中的貨幣量增加,帶來通貨膨脹,使得物價上漲、貨幣購買力下降,最終引起本幣匯率的下降。
根據凱恩斯提出的利率平價理論,兩國之間匯率的變動率等于利率之差。正是由于兩國之間的利率差異,投資者為了獲取利潤,會將儲蓄從利率較低的國家取出,轉而存到利率更高的國家進行套利。這種套利一方面有利于國際資本的流動,另一方面導致匯率的短期波動。
本文選取的數據為1996年~2020年的年度數據,選取的變量有美元兌人民幣平均匯率(Y)、外匯儲備FER、經常項目差額(CAB)、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貨幣和準貨幣(M2)、銀行間7天同業拆借加權平均利率(r)。
(1)數據的平穩性檢驗。對原數據進行畫圖,觀察到數據隨時間波動,并不平穩,且存在較大差異,因而對數據進行對數化處理。對數化處理后,采用ADF單位根進行平穩性檢驗,一階差分后數據平穩,該過程通過Eviews實現,結果如表1所示。
據表1可知,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lnY、lnCAB、lnCPI和lnr,一階差分后平穩;而lnFER與lnM2在10%的顯著性水平下達到近似平穩,考慮到lnM2與lnFER的現實意義,我們并未將其從模型變量中剔除。

表1 單位根檢驗結果
(2)VAR模型的構建。本文選擇k階向量自回歸模型(VAR)進行實證分析,模型表示為:

本文通過LR、FPE、AIC、SC、HQ等準則判斷最優的滯后期,確定滯后階數為1,因而構建VAR(1)模型。
如果變量之間不存在協整關系,那么直接建??赡軙е聜位貧w,因而采用Johansen協整檢驗對變量之間的協整關系進行檢驗,根據跡檢驗結果,變量之間存在三個協整關系。
由Johansen協整檢驗得出,lnY與lnCAB、lnCPI、lnFER,lnr和lnM2之間存在著協整關系,通過格蘭杰因果檢驗,進一步分析匯率波動及其影響因素之間的因果關系。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發現存在顯著的因果關系,對數化經常項目差額(lnCAB)、外匯儲備(lnFER)和利率水平(lnr)都是匯率變動的格蘭杰原因,對匯率變化有重大影響。
對VAR模型的穩定性進行檢驗,由圖1可知,AR特征方程的根的倒數絕對值均落于單位圓內,表明模型通過平穩性檢驗,可以進行后續分析。

圖1 AR根檢驗結果
基于前文的分析,對1996年~2020年美元兌人民幣平均匯率(Y)、外匯儲備(FER)、經常項目差額(CAB)、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貨幣和準貨幣(M2)、銀行間7天同業拆借加權平均利率r建立VAR模型,得到的回歸結果如表2所示。從表2中可以看出,變量lnY、lnFER、lnM2的VAR模型擬合優度都較高,可決系數均達到了0.95以上。其中,在被解釋變量為lnY的VAR模型中,可決系數達到0.9799,因而可以采用這一模型分析影響人民幣匯率變動的因素。

表2 lnY、lnFER、lnCAB、lnCPI、lnM2、lnr向量自回歸模型結果
根據回歸結果,該模型表示為:

根據式(2),可以得出人民幣匯率的波動受多個因素的影響,外匯儲備(FER)、經常項目差額(CAB)的增加會導致人民幣升值;代表通脹程度的(CPI)和貨幣供給(M2)的增加則會導致人民幣的貶值;國內利率升高時,人民幣也將升值。
本文通過脈沖響應函數對VAR模型展開進一步解釋。經30期(1996年~2026年)的脈沖響應分析,當分別給lnFER、lnCAB、lnCPI、lnM2、lnr兩個標準差的沖擊時,對于外匯儲備FER的響應,沖擊在初期為負向,在第3期以后變為正向隨后逐漸減弱,并在16期之后重新變為負向,最終趨于平穩。表明在短期和長期外匯儲備的增加對人民幣的升值有促進作用,中期外匯儲備的增加對人民幣的升值有抑制作用。對于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和貨幣供應量(M2)的響應,在短期內存在正向響應,長期趨于穩定,即短期的通脹會使人民幣貶值。對于利率(r)的響應,沖擊在初期為負向,中期變為正向,之后趨于平穩,即短期人民幣利率的上升會導致人民幣幣值的上漲,中期會使得人民幣幣值下降,長期趨于平穩。
方差分解是分析每個變量沖擊對被解釋變量的貢獻與總貢獻的比值。利用方差分解法發現lnY對其本身的貢獻率最大且逐漸遞減,于第10期始保持相對穩定,維持在20%;對數化外匯儲備(lnFER)、利率(lnr)對(lnY)的影響也都較大,分別穩定在30%和40%左右。經常項目差額(lnCAB)、居民消費價格指數(lnCPI)、貨幣和準貨幣(lnM2)對匯率(lnY)的貢獻度較小,均在10%以下。由此可見,外匯儲備的規模、國內利率水平的高低對于匯率的變動都有較大影響。
通過上述實證分析,發現人民幣匯率的波動受多個因素的影響,其中外匯儲備規模、國內利率水平是影響匯率變動的重要因素,外匯儲備(FER)每增加一個百分點,美元兌人民幣匯率(Y)相應地下降0.0656個百分點;國內利率水平每上升一個百分點,美元兌人民幣匯率(Y)相應地降低0.0291個百分點,即外匯儲備FER的增加、國內利率水平的提高會促使人民幣升值。而經常項目差額(CAB)每增加一個百分點,美元兌人民幣匯率(Y)會相應地降低0.0062個百分點;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每增加一個百分點,美元兌人民幣匯率Y會相應地提高0.1141個百分點;貨幣和準貨幣(M2)每增加一個百分點,美元兌人民幣匯率(Y)會相應地提高0.0462個百分點,即經常項目差額(CAB)的增加會導致人民幣升值,通貨膨脹程度和貨幣供給的增加會導致人民幣的貶值。
(1)維持外匯儲備規模穩定,多元化、分散化投資。外匯儲備規模是影響匯率波動的重要因素,在保持外匯市場供求穩定、維護跨境資本流動平衡和促進國際收支平衡中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國外匯收支交易平穩有序,外匯市場供求基本保持平衡,由于出口維持在較快的增長,對外匯儲備規模也形成了有效的支撐。采取外匯儲備多元化、分散化的投資,可以利用不同貨幣、不同資產類別之間此消彼長的關系,控制總體投資風險,保障外匯儲備保值增值。
(2)深化利率匯率市場化改革,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有利于促進人民幣匯率的穩定,要發揮好市場的作用,堅持市場在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中的決定性作用,堅持有管理的浮動匯率機制。進一步推進利率和匯率的市場化改革,疏通LPR向貸款利率的傳導渠道,提高貨幣政策的自主性,增強人民幣匯率的彈性和宏觀經濟、國際收支自動穩定器的作用。同時繼續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增強人民幣的國際支付和投資功能,提高人民幣的國際信譽,維持匯率穩定。
(3)升級國內產業結構,優化進出口貿易。一國的產業結構和進出口貿易對匯率波動有顯著影響。要以創新為核心,加快產業結構升級。加強對技術創新和增長型出口經營者的支持,改善我國外貿結構。充分發揮政府引導支持作用,營造良好營商環境,強化金融業對實體經濟的支撐作用,推動我國產業結構升級,優化進出口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