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景蘭
(山東省北鎮中學,山東 濱州 256600)
理解課文是語文學習的重中之重,學習閱讀之后開始學會表達,學會寫作。而目前的語文教育中,學生沒有合理的閱讀方法,理解能力越來越弱。目前的諸多問題都需要語文教育工作者引起重視,找到合適的教育方法,開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學會學習,可以做到舉一反三。傳統教育的方式也比較死板,學生上課沒有自我思考的時間,思維受到很大的局限。教師可以適當給學生空間,讓學生去思考,真正地感受文章。
隨著教育一次一次的改革,課本也越來越注重學生的閱讀量和閱讀素養的培養。學生從小進行閱讀,可以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養成較好的閱讀習慣。通過閱讀,學生也可以接觸到方方面面的知識。學生學會思考、主動學習才是教育所要達到的目的,學生思維受到局限,學到的知識不會運用,不會表達,那教育也在做無用功。所以學校教育中也需要注重給學生思考的空間,讓學生充分理解文章中詞語、句子以及文章想要表達的意思,以培養語文素養為重點。
語文課本中的課文都來源于生活,但在教學中,教育工作者都習慣于將課文與生活分割開來,導致學生聯想理解能力越來越差,也無法和作者感同身受。教師在講課文的時候,可以設計一些生動有趣的導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導入可以根據課文內容來設置,以圖片、音樂以及視頻的形式展現出來。例如初一年級課文老舍《濟南的冬天》,這篇課文主要寫的是大山、河、雪。教師在講述的時候可以給學生準備視頻和圖片,視頻中播放濟南的山和水,以及濟南下雪的樣子,這個視頻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也能讓學生切身地感受到濟南的冬天的樣子。接著出示每段相應內容的圖片,引導學生思考,并說出可以寫濟南冬天的特點。通過前期信息化技術的導入,學生可以更加充分地理解文章,并且了解生活中的濟南,也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寫法。圖片具有很直觀的觀感,學生也更能把生活和課文聯系到一起。當然教師也需要提前考慮學生的情況,根據學生的情況來準備課程,對于學習程度不好的學生多引導他表達,帶動學生的思維。教師可以運用身邊的教學用具,適當地引用,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于課文內容的理解,也可以加深學生對于知識點的印象,更好地理解文章,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興趣是促進學生學習的有效動力,學生大多喜歡有趣熱鬧的氛圍,教師在一定階段可以設置一些活動,調動學生的讀書興趣。例如教師可以舉行閱讀大比拼——《朝花夕拾》活動,《朝花夕拾》是魯迅先生最重要的一篇文章,里面包含了很多個性鮮明的人物,也是初中階段必考的書籍。教師提前舉行活動,通過信息技術的引入介紹《朝花夕拾》這本書籍,也可以導入視頻,把《朝花夕拾》中的片段視頻引入進來,讓學生感受當時的社會背景。通過視頻可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接著,教師安排任務,學生在課下看《朝花夕拾》整本書,激發興趣后的學生對于書本也更加好奇,會增加學生看書的動力??赐陼?,教師也可以試著舉行一個分享會,教師將書中自己的感受通過信息技術傳達出來和學生分享,學生也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分享自己看書的一些感想,增加對于書本、對于閱讀的通透度。在這種閱讀活動中,學生可以充分地表達自己的感想,分享在書中獲取的一些道理,從而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閱讀和作文是一體的,我們學的每一篇課文都是一篇優秀的作文,里面有很多值得我們去學習的習作方法。教師在講課文的時候可以通過適當的方式以學過的課文為例傳授綜合性的寫作方法,這樣既有利于學生理解文章,也有利于學生掌握寫作方法,培養學生創新性思維。例如在講到初一第一課朱自清的《春》時,教師可以通過課文中的選段引出寫景作文的寫作方法,寫景物的時候可以多動用我們的感官,去聽,去聞,去摸。教師準備關于景物的視頻,盡量準備一些細微的動圖,首先教師引導學生通過朱自清的角度去觀察,感受他筆下事物活靈活現的樣子和狀態。接著出示我們生活中的視頻和圖片,引導學生去觀察,去表達,也可以運用從朱自清筆下學到的好詞好句,把學過的課文真正變成自己的東西。這種教學方式在作文中的應用打破了以往教學的死板,使作文教學變得有趣,真正和生活做了有效結合,真正增加了學生對于生活的感知能力,從而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通過課文學到的寫作方法也可以運用到作文中,描寫一處景色,把所有感知到的東西都通過筆生動地展現出來。通過將課文和作文相結合,學生也能更加理清文章的整體思路,并將學到的知識點進行應用,做到了學以致用。
知識在于應用,從課文中學到的東西我們要應用到課外閱讀當中。如今在語文試題中,課外閱讀的占比量愈來愈大,教育者也應當注重教學的拓展性,將課內課外進行融合。教師可以將兩篇文章進行對比整合,從而讓學生更透徹地理解文章的思路。例如在講到八年級課文《藤野先生》時,教師先利用信息技術準備藤野先生的圖片以及魯迅當時的社會背景,透過視頻、圖片,學生對于社會大環境會有更深入的了解。接著引導學生了解藤野先生,引導學生找到關于藤野先生的幾件事情并概括出來,將刻畫藤野先生人物描寫的句子也展示出來。教師可以拿出一篇課外閱讀《我的太爺老師》,這篇文章的思路與《藤野先生》有相似點,教師可以將兩者放在一起了解作者寫文章時的社會背景,兩篇文章細致地進行對比理解,學生能更直觀地感受到作者的寫法,也能更好地理解作者刻畫人物形象的方式方法,從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引導學生舉一反三。教師在引入課外內容時也可以適當出示圖片,讓學生找文章中的重點句子,理解文章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通過課內外閱讀的融合,學生對于知識點的應用就更加清晰,也能更好地理解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將學到的知識靈活地進行應用。
每種類型的文章涉及的方法也有所不同,記敘文概括主要內容,理解中心思想的方法與說明文概括主要內容的方法大大不同。教師在講解每一種類型文章時,要理清文章的知識點,并且將每一個知識點講解列清楚。例如講到《風箏》這篇記敘文時,教師就要把記敘文涉及的知識點列出來,例如記敘文的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并且引導學生找出文中的六要素。繼而引出記敘文主要內容概括的方法:要素綜合法,將記敘文的六要素綜合到一起就是文章的主要內容,接著引導學生自己總結概括,學生有問題的地方點出來。恰當的方法和知識羅列有助于學生對于文章內容的理解。教師在教授課文的同時不能一味注重課文,也要注重方法的傳授,引導學生掌握方法、運用方法,從而激發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語文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正確地分析目前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找出合理有效的方法去改善幫助學生。在如今這個大教育時代,教師要動用身邊的教學用具,正確地把它運用到自己的課堂上,在教學中也要給學生空間去思考、去分析,最終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教出語文味。
教育這條路還有很長,教育工作者也一直處于反思探索的路上。以目前的教學現狀來說,只要教育工作者動起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還是可以有效改善這些問題的。在教學中鼓勵學生多讀書,感受語文,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當然教師的專業素養也要不斷提高,教師不僅僅要注重當下,還要展望未來,不斷提升自己,找到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