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勤芳
(桂林旅游學院 廣西·桂林 541006)
案例教學法在教學中的應用,主要是依據學生已掌握的基本知識及專業技能,在教師指導下按照教學大綱及教學目標,通過典型案例將理論引導至特定環境中展開對案例的分析。在具體的案例教學法應用中,需不斷引導學生思考、合作,目的是提升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在此之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合作精神。案例教學所涉及的教學改革內容,主要包括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評價等。因此案例教學法的應用是教學實踐的一種創新,其目標不以結果為導向,而是讓學生形成知識探索的習慣,并實現學生對知識的鞏固和素質的提升。然而在實際使用過程中,案例教學法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影響著教學質量的提升,也沒有達到案例教學法應實現的目標。
目前,旅游管理專業相關課程教學均具有較強的應用性,例如旅游消費者行為、旅游企業財務管理、旅游目的地管理等課程。雖然許多課程利用了案例教學法,但在實際應用中卻存在著許多的問題。
1.1 案例數不足
案例數量的不足,大體上有兩方面的內容:首先從整體來看,教學案例數不足的問題未從本質上發生轉變,僅有的案例遠無法滿足教學的需要,無法有效滿足旅游專業對問題分析、解決的學習需要;其次,從內容來看,關于旅游服務方面的案例數量居多,占比較大,但是關于管理方面的案例較少。近些年,雖然很多關于旅游管理的案例書籍相繼發行,然而其中有限的案例與廣泛的專業教學案例需求相對比而言,存在著顯著不足。為此,案例數量的增加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1.2 案例選用不當
目前,旅游管理專業教學中,關于案例選用不當的問題是其中的重難點問題。案例的選取對案例教學的效果產生直接影響。老師們在案例教學中,個別案例選用不當致使學生參與度不高。還有很多教師在選擇案例方面盲目崇外,甚至在教學中直接利用國外案例。因為大多數教師認為先進國家案例具有很強的先進性,可結合理論對國內的旅游管理現狀展開研究。然而,國外的制度、文化背景與國內存在著非常大的差異,案例所具有的實用性非常低。
1.3 缺乏實時案例
部分學校的旅游專業教學所使用的案例過于陳舊,滯后于現階段的旅游業發展。這就使得這一類的案例應用價值不高,達不到案例教學的目的。由于旅游產業是不斷發展的行業,這便需要對行業的動態及發展予以高度關注。旅游管理實踐可為教學提供大量案例,選取行業內最新的案例用于教學中,不僅可以對行業的現階段發展及動態實現及時地了解,同時也能夠實時了解旅游消費者的具體需要,可培養學生重視行業發展的能力素養。
1.4 教師定位缺失目前,在大多數高校的案例教學中,教師還是處于主導地位。教師即意味著對知識的權威,這就使得學生都是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情況。如果在專業教學過程中,教師對自身的定位缺乏認知,只是將自身的知識以傳授為主,便可導致學生的學習目的只是應付考試,學習積極性不高,這就無異于中學階段的“填鴨式”教學模式。而事實證明,這種做法存在著非常嚴重的錯誤性,學生的課堂表現會日益消極,無法積極開展自主學習,更別提自覺的思考,更不可能實現專業能力的提升。為此,在課堂上應用案例教學法,需要教師轉換其課堂角色,將教學主體進行轉變,讓學生處于教學的主體地位。教師僅僅是教學過程的引導者,幫助學生參與課堂當中,進而實現學生知識儲備及專業能力的提升。
1.5 學生參與度不高
據調查發現,在案例教學的過程中,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不高,具體表現為課堂熱情不高、發言不踴躍、思維不活躍、懈于討論等現象。這樣的狀況其實對教師的教學熱情也會受挫,案例教學的實際效果也就無法達到。如果學生由于沒有進行相應的準備或準備不充分未參與討論、發言,甚至是依賴老師的講解,結果便會導致案例所進行的分析無法深入、透徹。此外,在教師的實際教學工作中,倘若教師事先表述了自身對于案例的看法并提出了相關的建議,則會限制或誘導了學生的思維。而這些都會直接造成學生失去學習興趣、降低學生參與度,最終導致案例教學效率的直線下降。
對于以上關于旅游管理專業中應用案例教學法所出現的問題,筆者對其進行了深入分析及探討,主要從以下三方面來闡述。
在教學過程中應用案例教學需要教師進行大量準備,不管是選擇案例、分析案例、討論案例還是對案例的總結,在不同的階段中都要求教師消耗更多的時間與精力。而現在教師常常是草草了事,不管是理論知識還是最后的教學實踐都與案例教學發生了脫節,從而嚴重影響案例教學的教學效果,嚴重時會導致教學目標的失敗。因此,教師的準備是保證案例教學工作成功的重要條件,需要高度重視。與此同時,學生不充分的準備也會對正常的案例教學開展產生嚴重的影響。如果學生對于所學的案例知識準備不足,就會使學生無法在案例教學過程中與教師達成共鳴。即便教師進行了充分準備,案例教學同樣也達不到效果,因為教師在沒有學生的配合下不能真正開展案例教學。為此,教師、學生都必須對課前準備高度重視才能讓案例教學順利開展并達到它的教學目的。
即便教師深入認識到了案例教學法的價值,在準備過程中做足了工作,然而在實際使用過程中依然存在著大量的問題,這是因為案例教學法使用不到位所導致的。案例教學法作為一種高技巧、高難度的教學方法,教師需要長時間的訓練,才能熟練運用案例教學法。但這并非在短時間內可以實現的,這是需要教師不斷積累的過程。另外,這也與教師自身的知識面、知識結構及水平等因素有關。為此,教師必須有目的地強化案例教學法的訓練,掌握相關的教學技巧與方法,從而有利于在實際教學中靈活運用,最大化發揮案例教學的效用。
大部分的教師對于案例的搜集均來源于單一渠道,即從某些案例書籍中進行的引用、摘抄,隨后便應用到課堂教學當中,為學生進行案例分析及講解。但是書籍當中所涉及的案例常常太過落后,無法適應當前旅游管理專業的課堂教學需要。因此,在很大的程度上也對案例教學成效產生了嚴重影響。由此可知,教師需要從多方面、多途徑采集案例,諸如報紙、網絡、媒體等。通過新技術途徑獲取的案例,不僅具有時代感,同時也能夠真實反映旅游行業現階段的最新情況,可有效轉變學生的思想觀念,培養學生關注行業動態的專業能力。與此同時,教師也可與自身經驗相結合編寫案例。以實際生活為切入點,編寫貼近真實的案例,將其轉化為教學材料。這樣教師在使用過程中,會更得心應手,案例教學法所帶來的教學效果也會得到顯著提升。
案例教學法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模式,不但需要任課教師具備相應的理論知識,同時需要充分掌握實踐過程,具備較強的教學組織能力。教師可從幾方面對自身案例教學能力進行提升:首先,對自身教育理念進行更新,增強案例教學的積極性、主動性。教師需要適應社會的不斷發展,對自身的教學理念進行完善及更新,在案例教學過程中構建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其次,需強化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教師需要對社會發展予以高度關注,特別是有關旅游行業、企業的發展動態,主動吸收最新的旅游管理專業新成果。最后,強化教師的課堂組織能力,轉變傳統教學過程中教師主導教學的課堂模式,教師需要成長為課堂教學的協調者,以及實施案例教學的導演。
案例教學法在對知識進行學習及認知的過程中,也主張行為方面的訓練。同時對于教學案例的選取、過程設計以及現場管理都是尤為重要的環節,因此在課前準備以及課中實施過程中加強投入。在實施案例教學之前,學生與老師都必須認真進行課前的準備工作。明確一個可實現的教學目標,并圍繞于此選取適合的教學材料、搜集教學案例以及教學模式。選擇使用線索清楚、突出目標、適用專業學習、符合學生及教師特點的案例。此外,教師還需要熟讀和精讀案例,把握案例及其相關背景,掌握與案例相關的最前沿信息,積極進行案例分析并明確教學重點內容,規劃教學安排。學生在課前也需要對教師所選案例進行了解,查看相關資料,做好討論的準備。
案例教學是一種開放又具有探究性的教學方式,對學生具有較高要求。學生在案例教學當中具有主體地位,需要作為一個積極的參與者,認真進行課前準備,對案例進行仔細研讀,提出相關問題,得出自身的見解;同時,在課中討論,發表觀點,思考的過程中,經過與他人的討論,實現專業能力的鍛煉與培養。此外,案例教學還需要學生具備獨特的見解,在案例討論以及探索最佳方案的過程中發揮學生的創新力。
案例教學法的實施主要通過互動、啟發、探討等來完成。在此過程之中,老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通過發言、討論等方式可實現有效的溝通與交流。在實施課堂教學的環節中,教師通過引導、激勵等方式為學生營造自由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案例教學中充分發揮其主角作用,從案例教學當中實現能力、思維等的提升。教師所呈現的案例必須簡潔明了、形象生動。問題的設置必須難易適中,與學生實際相符。討論過程中必須堅持“以生為本”原則,注重引導學生參與,合理把握教學的節奏過程,化解同學之間的誤解,防止不必要的爭論出現。在案例分析時,需要關注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思考、溝通和合作等綜合能力。
在旅游管理專業的課程教學中,案例教學法的應用已得到了普及,不僅提升了教學質量,提高了教師的教學水平,也培養和鍛煉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然而案例教學法的應用,對教師、學生的要求都高,需要師生在課前、課中、課后認真準備、組織、總結,最終達到案例教學的目標。因此,對于旅游管理專業來說,案例教學是行之有效的一種教學方式,但還需要不斷的完善和改進,以實現案例教學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