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為剛
COPD 為臨床呼吸系統疾病,發病率與致死率均較高,主要特點為不完全可逆性氣流受限,患者可出現慢性咳嗽、氣短、呼吸困難與咳痰等臨床癥狀,此病不僅會導致呼吸功能損害,還會使循環系統功能受到影響,嚴重情況下甚至可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目前臨床治療COPD 的方法較多,主要方法為激素霧化吸入治療。布地奈德是一種吸入糖皮質激素,無含氟藥物不良反應,能穿過細胞核,結合細胞質內激素受體,并穿透細胞核膜,進入細胞核,發揮出抗炎作用。臨床研究發現[1],激素霧化吸入治療COPD 能有效控制臨床癥狀,但無法達到徹底治愈的目的;噻托溴銨為常見支氣管擴張劑,能有效抑制肺氣腫、慢性支氣管炎等癥狀,配合激素霧化治療,能改善肺功能,取得理想療效。基于此,為進一步提高COPD 患者的臨床療效,現將本院2018 年1 月~2019 年10 月收治的84 例COPD患者納為研究樣本,探討吸入激素與噻托溴銨聯合治療的可行性,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8 年1 月~2019 年10 月于本院接受治療的84 例COPD 患者,根據雙盲法分分為常規組與治療組,各42 例。常規組男23 例,女19 例;年齡40~78 歲,平均年齡(67.14±9.05)歲;病程2~14 年,平均病程(6.74±3.52)年。治療組男21 例,女21 例;年齡41~77 歲,平均年齡(67.20±8.74)歲;病程2~15 年,平均病程(6.66±3.41)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患者經臨床檢查后病情確診,符合《實用內科學》[2]中的相關診斷標準;近期未接受相關治療者;對研究中制定的用藥方案無禁忌證者;患者自愿簽訂知情同意書;研究上報醫院倫理委員會且獲批。排除標準:血液系統、消化系統異常者;伴有嚴重器質性病變者;有精神疾病史患者。
1.2 方法 常規組單純給予激素吸入治療,內容如下:采用布地奈德吸入劑[AstraZeneca AB(瑞典),注冊證號H20130322,規格:0.1 mg∶200 吸/ 支],100 μg/吸。2 次/d,早晚治療。治療組在常規組治療前提下采用噻托溴銨(連云港潤眾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0690,規格:18 μg×30 粒/盒)治療,1 次/d,1 粒/次。兩組均持續治療6 個月。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比較兩組臨床療效[3]:治療后咳嗽、氣促等臨床癥狀完全消失,肺部啰音消失或減少明顯提示顯效;治療后臨床癥狀改善明顯,肺部啰音有所減少提示有效;治療后病情改善輕微,或病情惡化提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②比較兩組臨床積分:參考CAT 進行評價,CAT 評分內容包括上樓、痰多、咳嗽和家務等,每項指標分5 級,總分為40 分,評分與臨床效果呈反比。③比較兩組肺功能,主要指標包括FEV1、FEV1/FVC、IC/TCL。④比較兩組不良反應:口腔念珠菌感染、排尿不暢、口干舌燥、心悸、煩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常規組顯效21 例(50.00%),有效13 例(30.95%),無效8 例(19.05%),總有效率為80.95%;治療組顯效24 例(57.14%),有效16 例(38.10%),無效2 例(4.76%),總有效率為95.24%。治療組總有效率高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086,P=0.043<0.05)。
2.2 兩組臨床積分比較 治療前,治療組CAT 評分為(29.35±2.37)分,與常規組的(29.41±2.39)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治療組CAT 評分為(17.28±1.32)分,低于常規組的(20.29±1.71)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9.030,P=0.000<0.05)。
2.3 兩組肺功能比較 治療前,常規組FEV1(1.19±0.31)L、FEV1/FVC(52.41±8.09)%、IC/TCL(38.19±7.41)%,與治療組的(1.21±0.19)L、(52.39±8.18)%、(37.95±7.56)%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治療組FEV1(1.61±0.29)L、FEV1/FVC(66.79±10.68)%、IC/TCL(51.68±4.62)%,均高于常規組的(1.21±0.31)L、(58.39±9.11)%、(48.79±5.61)%,差 異有統計學意義(t=6.107、3.878、2.577,P=0.000、0.000、0.012<0.05)。
2.4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治療組出現1 例口腔念珠菌感染,1 例排尿困難,1 例煩躁,不良反應發生率為7.14%;常規組出現3 例口腔念珠菌感染,2 例排尿不暢,2 例口干舌燥,1 例心悸,2 例煩躁,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3.81%。治療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459,P=0.035<0.05)。
COPD 是一種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慢阻肺氣流常合并有害氣體或顆粒,通常是因吸煙導致的肺部炎癥,此病會誘發全身反應,與肺氣腫、慢性支氣管炎有關。COPD 極易導致氣道受損,嚴重情況下會損害骨骼肌、心臟與骨骼等其他器官,降低患者的身體素質,甚至導致緩和死亡。引起COPD 發病的關鍵原因在于吸煙,煙霧內的有害物質造成支氣管纖毛變短,引起纖毛運動障礙,使患者機體抵抗力降低,并削弱肺泡滅菌作用,為病毒入侵創造條件,最終誘發感染。董世勇[4]研究指出,COPD 為支氣管與肺疾病常見并發癥,與塵肺、小氣道感染、空氣污染以及吸煙等關系密切,其發病機制與氣道炎癥、氧化應激、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肺氣腫有關。COPD 是危害人類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若治療不及時,病情嚴重后常常會出現呼吸道感染,造成呼吸衰竭,嚴重者則有可能合并嚴重肺部感染而死亡。因此需要及時制定有效的措施治療。
糖皮質激素是臨床治療COPD 的有效方法,抗炎作用顯著,能降低氣道高反應性,使患者肺功能異常得到緩解;另外,還能明顯減輕COPD 患者引起的炎性介質、炎性細胞的釋放,減少氣道巨噬細胞數目,發揮出與全身使用激素相同的效果,而血液內藥物濃度低,不易導致機體反應與相關副反應發生,安全性高。但有研究發現[5],糖皮質激素治療COPD 的速度與效果均有限。布地奈德屬于激素類吸入性藥物,治療COPD 時能發揮出抑制氣道高反應、氣道炎癥等效果,在改善患者肺功能中也有積極作用;另外,布地奈德能在肺部組織的細胞內形成如蓄水池樣的循環體系,可快速起效,并且作用時間明顯延長,具有療效確切、安全可靠等優點。噻托溴銨是一種抗膽堿能藥,在COPD 治療中的優勢主要為藥效持久穩定,副作用少,能有效緩解臨床癥狀,改善病情。臨床研究發現,噻托溴銨能通過結合M3受體,對乙酰膽堿產生抑制作用,進而改善支氣管平滑肌痙攣,發揮出擴張支氣管的作用;另外,因噻托溴銨較難通過血腦屏障,故多中樞神經系統產生的不良反應少,此藥是治療COPD 的理想化學制劑。本研究中,治療組總有效率95.24%高于常規組的80.9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治療組CAT 評分低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治療組FEV1、FEV1/FVC、IC/TCL,均高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常規組不良反應發生率23.81%高于治療組的7.1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在吸入激素治療的基礎上,采用噻托溴銨能取得更理想的療效。徐海燕[6]研究中采用吸入激素和噻托溴銨治療26 例COPD 患者,FEV1為(1.99±0.21)L、IC/TLC 為(49.96±4.97)%、PEF 為(4.73±0.48)L,與本研究中治療組取得的結果對比一致性好。推測原因可能是吸入激素結合噻托溴銨能起到相輔相成的作用,既能使支氣管得到擴張,還能發揮出抗炎作用,因此能確保治療的針對性,治療后能大大提高使患者的肺功能。研究發現治療組臨床積分、不良反應與常規組比較,均更接近預期值,進一步說明聯合治療作用顯著,能快速緩解臨床癥狀,減少藥物不良反應,保障整體效果。原因可能在于噻托溴銨為長效抗膽堿能藥,耐受性好,副作用少,能對副交感神經末端釋放乙酰膽堿產生抑制作用,避免氣管收縮,通過有效改善肺功能,預防肺部疾病發生。另外,還能增強免疫力,改善肺部疾病,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與吸入激素聯合使用,能取長補短,增強治療COPD 的臨床效果,使患者早日重返正常的生活。
綜上所述,在COPD 患者臨床治療中給予激素吸入與噻托溴銨聯合使用療效確切,安全性高,能改善臨床癥狀,提高肺功能,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