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孜君
(湖北省武漢市第六初級中學 湖北·武漢 430010)
在學校,有這樣一節非常特殊的課,每周固定一節。這節課的名稱就叫班會課。雖說與其他學科課程相比,它所占用的時間只是一個星期的一節,但是,它的意義非常重要,它是學校德育實施的主要途徑,是學校實施品格和心理教育的一種有效載體。上好了它,能為學生的成長保駕護航,能為學生的學習增力添效。但是,這么重要的課,因為時代不同,面對的學生不同,所面臨的問題也會因時因地而不同,所以它無法有可供直接使用的固定教材。因此它是一門看似簡單實則很不簡單的一堂課。有很多班主任老師,沒有認識到這堂課的重要,馬而虎之的對待,荒廢了一個對學生進行教育的大好時間。有的雖然知道它很重要,但是,因為缺乏上好班會課的技能,結果,有的把它上成了總結會,變成了一周學習的小結;有的把它上成了批斗會,對問題學生進行一次火力集中的批斗會;有的把它上成了聯歡會,同學們唱唱跳跳,熱熱鬧鬧,但唱過鬧過后卻是什么都不知道;有的上成推銷會,班主任老師或者主持人賣力的吆喝,推銷某種觀念或想法,而下面的學生,卻報之以沉默……班會課到底該怎么上,才能既激發學生的情感又能深入學生的內心?
要弄清這個這個問題,我們不妨根據學校班會課上通常對學生進行教育的主題內容,大致做如下分類:
政治思想教育主題:比如愛國主義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等;
傳統文化教育主題:比如重陽節孝親敬老、清明節祭掃等;
道德品質教育主題:比如“講誠信,樹新風”,“學會合作”等等;
學生品格教育主題:比如“堅韌,我所追求的品格”等等。
此外,對學生學習方面的指導有不同的主題,如“好習慣伴我成長”,“學問學問,學會問”等等。還有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主題,這個范圍廣泛一些,比如不同階段性有不同的主題,上初中了,“我是初中生了”,臨近畢業,“以怎樣的心態去參加中考”等等。也有一些突發事件突然出現的主題等。
那么根據不同類別的特點,我們可以在班會上通過以下的途徑,來使班會課讓學生動情又入心。
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主題的班會,話題比較嚴肅,如果不去精心設計,就會變成強行的灌輸和空洞的說教,不能對學生產生積極的教育影響。愛國主義教育必須觸動學生心靈,進入學生的感情層面才能發揮作用。實際上,任何教育影響都需要經過班主任進行精心的選擇和加工,才能進入教育過程并對學生發生影響。班主任對教育影響的選擇加工水平是影響教育影響效能的重要因素。所以,對待愛國主義教育這樣重要的主題,必須精心的選擇和加工。例如每到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時,各個班級都會召開班會。但怎樣讓這樣的班會更能觸動學生的情感?有個班主任的做法非常值得借鑒。他首先借助史實資料和相關圖片,揭露日本侵略者犯下的滔天罪行。然后問學生:“大家對300000這個數字有什么認識?”學生愣住了。老師就讓三個同學站起來,問“人多不多?”學生回答“不多”。后又請三十個同學站起來,教室就顯得有點滿的感覺。老師問“如果讓三百個人站起來,會站滿什么地方?”學生說“兩層樓都站滿了”,教師問“如果是三千人?”學生七嘴八舌“操場都站滿了”,教師又問“那三萬人呢?”教室里沉默了?!叭f人呢?會站滿多少街道?”“再設想一下,突然一下子,這些活生生的生命都消失了,隨之消失的還有什么?”老師用一種緩慢而沉重的語氣說著:“賣早點的大爺,街邊修鞋的叔叔,賣菜的小販,上學的孩子等等,都沒有了。沒有了歡笑,沒有了市井煙火氣的城市,只有什么?”老師停頓著。教室的氣氛更為凝重了,有的女生默默的流下了眼淚。這節班會課,老師實際上是借鑒了語文課上常用的教學手法,引導學生進行聯想和想象。語文課上學生要獲得文字的美感,聯想和想象常常貫穿整個語文教學的過程。聯想和想象是一種由此及彼的擴散思維活動,這節班會課運用聯想和想象,讓生活在幸福時代的孩子,對災難沒有具體感知的孩子,有了一種從心靈深處生發出的對災難的痛切之感,他們看到的,不再是冰冷的數字,而是逝去的有血有肉的骨肉同胞,他們心中在產生對同胞的痛徹心扉的同情和悲憫的同時,也產生了對侵略者的刻骨仇恨。這樣的愛國主義教育貼近學生的心靈,走進了學生的情感世界,這樣的愛國主義教育就有了溫度。
節日教育因為節日年年一樣,如果對教育的內容不去精心準備,很容易雷同化導致學生失去新鮮感而敷衍了事。而實際上,時代在發展,新的文化現象不斷產生,所以,節日教育可以借助時下的熱點,去促使學生進行一些深入的思考,突破雷同,獲得新的感悟,讓傳統文化的教育更有高度。比如2021年,是農歷牛年,也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可以開這樣的一個班會《牛年話牛》。既然是傳統文化教育,可以從傳統文化入手,讓學生猜一個關于動物的謎語“兩把鐮刀尖打尖,兩把蒲扇扇兩邊,四把鐵錘前后打,一把掃帚掃兩邊”引發學生對牛的興趣,給班會暖場。然后讓學生說出生活中關于牛的美好祝福語,學生紛紛說出“牛氣沖天,氣沖斗牛,初生牛犢不怕虎,牛角書生”等等。當學生對牛越來越感到親近時,教師又針對學生獨生子女多,缺少吃苦精神的特點,講述了“老黃牛”一詞的含義,新中國成立七十余年來,“老黃?!币辉~就是一個非常流行的“熱詞”?!冬F代漢語詞典》自1978年第1版以來,各版都收了這個詞,釋義為“比喻老老實實、勤勤懇懇工作的人”。它為什么會成為一個長盛不衰的詞?是因為它代表的美好品質深入了人心!然后老師讓學生齊誦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12月31日舉行的全國政協新年茶話會上的講話“我們要深刻銘記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為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而奮斗的百年艱辛歷程,發揚為民服務孺子牛、創新發展拓荒牛、艱苦奮斗老黃牛的精神……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奮勇前進”。牛年話牛,這個班會的主題十分契合中國人的文化心理,同時,又引導學生結合百年黨史中的典型事件,去領會“孺子牛、拓荒牛、老黃?!彼w現出來的為人民服務、創新發展和艱苦奮斗精神,領會這些精神在中國共產黨歷程中的意義,這樣,傳統文化教育向時政熱點借力,學生對傳統文化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對中國共產黨百年歷程有了更具體的認識,傳統文化教育就更有高度。這樣的班會,就讓學生既動了情,也入了心。
學生在學校里除了系統地學習文化知識外,還需學習如何養成良好的品格。從某種意義上講,這決定著學生將來社會化的水平。因此,必須時刻重視學生的品格教育。而這些教育,應該在生活中進行。因為它體現在學生的生活中,所以,老師應該做學生生活的有心人,注意在生活中去捕捉教育契機。因為教育是自然生發,貼近學生的生活,學生更容易說出內心話。比如學校舉行的籃球比賽,有個班拿了冠軍,可以舉行這樣一個班會《我們班拿冠軍了》,然后讓學生列出他們能拿到冠軍的原因。學生分別列出了“敢于拼搏,善于合作,堅持到底,有必勝的信念”等等。學生列舉出來的這些,老師進行歸納總結,并板書在黑板上。因為拿了冠軍,學生是很興奮的狀態,所以,發言非常踴躍。老師隨之進行了引導:“如果我們把頑強、堅韌、拼搏這些品格遷移到學習上,會如何?”學生進入思考狀態。然后有學生開始發言了,“如果我能像在球場上那樣敢于拼搏,那么,我的數學成績會好一些?!薄拔覍懽饔泻軓姷奈窇智榫w,現在我知道了,堅持多寫,我一定會有所進步的!”這節班會之所以比較成功,是因為老師靈活運用了積極心理學的拓展—建構功能。積極心理學的拓展—建構功能認為,孩子玩耍時產生的積極情緒能拓展思維行動范疇,促使孩子形成更靈活、更有創造性的思維方式,能夠創造性的產生更多問題解決策略。通過對籃球比賽拿到冠軍做出的積極歸因,帶來了學生積極的認知加工,形成正向的情感體驗。這種情感沉淀最終化為學生的品格。巧妙運用積極心理學,讓一場教育做到了無痕而又讓學生難忘,入耳入心,教育就有了效度。
蘇聯有這樣一句教育諺語:“教育如果不調動學生的興趣,就是在打冷鐵。”要想避免班會課“打冷鐵”,就必須避免班會強行的灌輸和枯燥的說教,所以老師在設計時,一定要從如何讓學生動情并入心上多加考慮,讓班會貼近班級的實際和學生的現實生活,讓班會課既有趣味性又有教育性。學生如果能從班會課上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同時又能在思想上獲得一定的收益,那么,班會課雖然只能是一周一次的一節課,但因其能獲得成長的營養,一定會是受學生歡迎的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