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業理
(廣東省陽江市江城第一小學 廣東·陽江 529500)
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古詩詞教學歷來備受重視,教師要采用合適的方法引導學生通過賞析、感悟古詩詞的語言美、意境美,體會詩人對祖國壯麗山河的熱愛、對朋友的真摯情誼、對高雅品格的追求等。教師要不斷激發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在學習中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古詩是最適合兒童誦讀的作品,它簡短且富有韻律美。教學時可以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使學生感受詩詞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感情。杜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表達了詩人聽到了勝利消息后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悅心情。一個“喜”字貫穿全詩。教學時,可以帶領學生反復誦讀,抓住“忽傳”“涕淚滿衣裳”“愁何在”“喜欲狂”等詞語,引導學生聯系生活中遇到驚喜事件時的情景展開豐富的想象,在一次次的誦讀中,讀出詩人的驚喜與熱切,和詩人產生感情的共鳴,使學生真正走進詩人的世界。
劉禹錫的《浪淘沙》展現了黃河波瀾壯闊的景觀,整首詩意境開闊,讀來豪邁奔放。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們播放古樂伴奏,創設朗讀情境,讓學生入情入境進行朗讀,在誦讀中感受黃河的磅礴氣勢,感受詩人的大膽想象和浪漫主義,體味古詩意境,培養學生語言構建核心素養。
培養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有利于學生對于所學的語文知識進行賞析,也有利于學生在生活中發現美、創造美。古詩詞語言精練,意境優美,教師要引導學生在誦讀中深入感知古詩詞的韻味,提升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
古詩的語言高度凝練,是詩人情感的傾訴,有很強的藝術表現力。古代詩人喜歡通過意象抒發感情,因此在教學古詩時,必須要引導學生抓住體現意象的關鍵詞仔細品味,才能悟出語言的妙處,悟出古詩的蘊含的情感,悟出詩人的情意。《楓橋夜泊》通過“月落”“烏啼”“霜滿天”三種意象分別表達了詩人半夜的所見、所聞、所感。教學時,可以指導學生抓住這幾個詞展開想象,體會詩句營造出的凄清孤寂氣氛。再讓學生體會到這三個意象的出現有先后承接的過程:有“月落”引出“烏啼”,接著“霜滿天”是月落后的表現,體現了時間和感覺的遞進。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品析欣賞詩詞語言的精妙之處,進而領會古詩的詩境。例如在教學《望廬山瀑布》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這個“日照香爐生紫煙”的“生”字好在哪里,為什么不用“升”,通過交流品析,讓學生體會這個“生”字把山間煙云冉冉上升的景色寫得細膩生動,富有動感,把香爐峰渲染得美如仙境,富有浪漫主義色彩。發掘古詩遣詞造句的精妙,還要可以關注比喻、擬人、夸張等修辭手法的運用,《望廬山瀑布》中的“三千尺”采用夸張的手法突出了山峰的高峻、瀑布的雄壯。“落九天”是詩人展開了大膽的想象,把廬山瀑布比作銀河,呈現了瀑布的雄偉和壯麗。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抓住“飛”字進行賞析,讓學生體會一個“飛”字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瀑布直奔而下的壯觀景象。通過對“飛”這個字的賞析,學生體會了動詞的妙用,提高了語言運用能力。
在教學中,我們要通過多媒體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深入感悟古詩詞所蘊含的美,圍繞古詩詞當中的美進行鑒賞,從而深化古詩詞教學的效果,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鹿柴》是王維山水詩的代表作,巧妙地把詩、畫、樂合一。在教學時,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音樂視頻,讓學生配樂進行朗讀,邊讀邊想象山林的空寂,清冷氣氛。然后讓學生在悠揚的樂聲中結合注釋進行交流、理解詩意。接下來,教師通過播放這首詩詩景的視頻,讓學生邊觀看視頻邊誦讀詩句,直觀形象地感受字里行間作者所描繪出的山空林深夕陽返照的幽靜景致。通過創設情境,學生獲得了詩歌呈現的畫面感、音樂感的同時,更體會到了詩人悠閑自得的心境,對這首古詩詩境意蘊的感悟明顯更深刻,學生的審美情操也在學習當中得到了陶冶。
古詩篇幅短、高度概括性較強,具有獨特的意境魅力,為讀者們留下了廣闊的遐想空間。在進行古詩詞教學時,應對學生的思維能力及想象力進行鍛煉,讓學生能夠深入思考作者在當時的處境、心境等,強化學生的聯想及想象能力,鍛煉學生的問題意識。為此在小學古詩詞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多思考多探究,進而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發散核心素養。
在統編教材中,每一首古詩都配有插圖,而插圖為學生發揮想象提供了合理的依據,教師引導學生細心觀察插圖并想象,會由形象思維進入古詩的意境。在賞析《秋思》的“洛陽城里見秋風”這句詩時,學生會產生疑問,秋風是看不見的,怎么是“見秋風”呢?這時可以讓學生借助插圖想象秋風里蕭瑟的秋景,在想象中漸漸走進詩詞的意境。如果讓學生隨意去想象的話,就會偏離了詩本身的所營造的悲秋意境了。杜甫的《春夜喜雨》的首聯和頷聯是名句,教師在引導學生體會詩人用詞的精妙時,可以這樣啟發學生:“知時節”把春雨擬人化了,這樣寫有什么好處?學生通過探究明白這是詩人為春雨塑造了一個貼心萬物的形象,為下文雨潤萬物作鋪墊。接著還可以抓住“潛”“潤”來提問:這個“潛”和“潤”好在哪里?學生通過思考、想象,體會到了這兩詞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春雨到來時無聲無息的,卻滋潤著萬物,難怪詩人喜歡它。教學中,教師抓住詩句中精妙的語言表達形式引導學生深入品析,反復琢磨,展開想象,把無聲的語言變為有聲有色的立體畫面,讓學生在學習古詩表達方法,感受古詩魅力時能夠加強思維訓練,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的發展。
古詩詞蘊含了豐富的傳統文化,是生活美與情感美和諧統一的體現。日常生活中,教育學生將古詩詞融入到生適情境中去體驗、感悟,學生會自覺產生情感共鳴。
春天,孩子們到大自然中就可以領略“萬紫千紅總是春”“春風花草香”的春天美景,在愉快的活動中享受美好春光。夏天,公園里荷花池的荷花開了,滿池荷花姿態各異,這時候讓孩子們周末去好好欣賞“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美景,該有多愜意!重陽節和學生登高望遠時,一句“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就非常應景了。在校園里看到學生浪費糧食時,一句“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就對學生進行了思想教育。教學古詩詞時,要密切聯系生活實際,巧設情境,將學生帶入古詩詞意境中去,讓學生感受意境美、思想美。
古詩詞承載著優美的意境、厚重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是進行思政教育、培養學生品格的寶貴財富。學生學習古詩需要在蘊含豐富的作品中發掘諸如責任擔當、不屈的意志等優良品格,繼而為自己的人生發展助力。在古詩詞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古詩的特質,進行歷史背景及詩人生平的交代,傳承詩人的愛國主義思想、憂國憂民的深情,進行傳統文化的傳承及弘揚,讓學生領會詩人們的不屈氣節、高遠志向、家國情懷。在《石灰吟》這首詠物詩里,詩人托物言志,“清白”二字表達了自己的高風亮節,直抒情懷。教學最后一句“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時,要引導學生體會這是詩人直接表達自己的志向和道德追求,直抒情懷,贊頌自己為國為家為民,為了理想和信念,赴湯蹈火也在所不辭的大無畏精神和甘愿自我粉身碎骨也要堅守清白的高貴品質,這些高尚的品質就是學生要養成的必備品格。古詩詞教學中,教師要讓思政教育潛移默化地滋養學生心田,實現語文學科獨特的育人價值。
古詩作為優秀的傳統文化,應當讓學生大量誦讀并積累。小學生記憶力強,正是積累古詩的好時機。因此,我們在教學古詩時,可以根據需要進行古詩詞的拓展。拓展的方法一是從詩人著手。如學習了杜甫的《絕句(一)》后,可以拓展他的《絕句(二)》《春夜喜雨》,讓學生進一步了解詩人,豐富對詩人的形象認識。方法二是從寫作題材著手。古代詩人留下許多經典的送別詩,如教學了李白的《贈汪倫》,教師可以推薦《別董大》《送元二使安西》,讓學生體會詩人與朋友的深厚情誼。古代詩人常常通過詩詞托物言志,于謙的《石灰吟》借石灰的“清白”表達自己的高風亮節,立志要做純潔清白的人。學習了這首詩后,可以指導學生用同樣的學習方法來學習同類的托物言志的詩詞,如鄭夑的《竹石》、王冕的《墨梅》等,擴大學生古詩的積累量。
古詩作為我國古代文化中閃耀的明珠,蘊含的人文精神十分豐富。教師只有采用了合適的教學方法,抓住良好契機,對學生的思維品質、審美鑒賞等能力進行針對性培養,就一定會實現語文核心素養的提升。